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193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小岛》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

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

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小岛》通过将军与守岛战士的之间的故事,展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爱,以及将军和战士祖国的热爱。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2古诗三首

1.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2.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3课时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通过重点句子的赏析,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感。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结合查找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14圆明园的毁灭

本文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介绍了它被毁灭的经过,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时

在把握详细描写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小岛

体会将军对守岛战士的关爱,以及将军和守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

1课时

引导学生品读重点场景,体会爱国情感

习作

1.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写作。

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学习编写习作提纲。

3.在叙述中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1课时

有详有略地叙述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的情感。

语文园地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成语。

1课时

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读出感情。

通过理解词语的含义来把握词语的情感色彩。

通过多读、多记的方式扩大积累。

课题

12.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喑、擞”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

重点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书:

陆游示儿

2.作者简介及背景

①(出示课件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出示课件3)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出示课件4)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出示课件5)②质疑:

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

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

什么时候告诉的?

为什么告诉儿子?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以及感受诗人的人格打下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1.自由读诗歌,要求:

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

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出示课件7)

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师总结: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板书:

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四、把握重点

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

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

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

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儿子是怎样回答的?

然后说一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的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怀的感受,通过对比,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

1.(出示课件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出示课件13)《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课堂作业新设计

填空。

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儿

死去_______________,但悲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元知万事空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无忘告乃翁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课题

13.少年中国说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

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

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

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

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设计意图:

用充满感情的话导入课文,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读文识字。

(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三、整体感知。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5)

第一自然段:

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

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

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6)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板书:

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7)

层层深入: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8)

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5.小组活动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有助于夯实基础,并且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lín()háng()zhāi()

鳞惶哉

líng()huáng()zāi()

二、读拼音,写词语。

瀑布从悬崖上yíxiè()而下,落入深渊,人站在崖边,胆战心惊,rúlǚbóbīng()。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生,其道大光。

伏流,一泻汪洋。

临渊,鳞爪飞扬。

啸谷,百兽震惶。

试翼,风尘翕张。

 

【答案】

一、línhuángzāi

二、一泻如履薄冰

三、红日河出潜龙乳虎鹰隼

 

课题

14.圆明园的毁灭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珑、剔”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5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珑、剔”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5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

“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

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

用雨果的话引入本课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探究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2)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

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

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

建筑风格

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边读边想象画面。

(出示课件4)

A总写:

板书:

……有……也有……有……也有……

B举例

板书:

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出示课件6)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总结: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

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

美----赞叹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设计意图:

用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设计意图:

采用逐个自然段分析的方法,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有针对性,有利于更快地把握课文内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把握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7)

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查看资料、阅读文字等方式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了运用资料的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huǐhuàihuīhuánggōngdiànlíngyuán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拱月()()闻名

()()剔透奇()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

1.用“……有……也有……;有……也有……”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对圆明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不但建筑风格独特,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B圆明园是皇家园林,它风景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C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组成。

 

【答案】

一、毁坏辉煌宫殿陵园

二、众星举世玲珑珍宝

黄山的景色举世闻名。

三、1.正月十五赏花灯,有传统手工的七彩灯,也有光电效果制作的金牛灯;有浮于水面的荷花灯,也有悬挂屋檐的蟠龙灯。

2.他不但聪明,还非常勤奋。

四、C

 

课题

15.小岛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将军”的言行,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3.陶冶学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教学

难点

领悟作者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审视课题,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出示课件2)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本文中的岛为什么称为“小岛”?

(一座孤零零漂在海上的小的可怜的岛)

课文为什么以“小岛”为课题?

(课文讲了一件发生在小岛上的事)

2.南海简介(出示课件3)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跨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是太平洋西部海域,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南海的最南端,走进“小岛”,看一看在“小岛”上发生了什么事。

(板书课题:

小岛)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从质疑课题入手,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意愿。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落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4)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读、讲生字词。

(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生字词的方法)

(2)认读词语

出示课件2:

瞒域艇矛盾哼喉咙勺

搅舀

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6)

学生交流。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自学第1自然段。

(出示课件7)

出示课件4:

你从第1自然段捕捉了哪些信息?

(小岛树少、草少、土少——环境恶劣;有军队驻守)

(板书:

驻守小岛环境恶劣)

2.抓重点词句仔细研读第2—35自然段。

(出示课件8)

(1)快速浏览2—35自然段。

课文2—35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写了将军登上小岛视察的经过以及战士在艰苦条件下热爱小岛的思想感情)

(板书:

将军登岛视察战士热爱海岛)

小组讨论交流,将军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将军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将军是个关心战士、不搞特殊、不给海岛添麻烦的人。

(板书:

关心战士不搞特殊不给海岛添麻烦)

关心战士——语言:

“战士们有蔬菜吃吗?

“走,去看他们吃什么!

“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动作:

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

将军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

把菜汤舀到战士们的碗里。

外貌:

“喉咙哽了一下”。

将军凝视着那片绿色。

心理:

留宿小岛了解战士的生活

准备推广这种种菜方法,让这一带守岛部队都吃上新鲜蔬菜。

不搞特殊——“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不给海岛添麻烦——自定规矩:

必须返回军舰吃住。

“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一句中“重重”的本意是什么?

文中含有什么意思?

(用力很生气)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战士们热爱小岛的呢?

战士们从老家背土、拿蔬菜种子在小岛种菜。

那绿油油的菜地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

战士们为了祖国的安全而不畏艰苦。

(板书:

从老家背土、拿蔬菜种子、中国版图式菜地、不畏艰苦)

追问:

你是从哪里看出战士们的生活条件艰苦的?

(天气炎热;蔬菜很难生长;牙龈溃烂,嘴里起泡;一周吃一次蔬菜。

3.默读36—37自然段出(示课件12)

思考:

(1)将军“看到那片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

”有什么象征意义?

(象征祖国蒸蒸日上)

(2)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这一自然段既表达了将军为小岛战士所感动的崇敬心情,又表达了将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设计意图: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带领学生认识本文的生字词,以便学生们更好地阅读课文。

 

 

 

 

 

 

 

 

 

 

 

 

 

 

 

 

 

 

 

 

 

 

 

 

 

【设计意图:

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感悟文本,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境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