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辅导_精品文档.doc
《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辅导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辅导_精品文档.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opS 大家网
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辅导
(1)
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
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事故预警管理战略上,应针对事故特点建立事故预警管理体系。
各种类型事故预警的管理过程可能不同,但预警的模式具有一致性。
在构建预警管理体系时,需遵循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以及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建立标准化的预警体系,保证预警的上下统一和协调。
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各要素关系。
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主要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主要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事故预警系统主要任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告和对策措施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
(二)外部环境预警系统
1.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
生产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突变诱发的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
自然灾害的损害往往是一天甚至一时之间,对它的预警只能是被动的。
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往往造成环境的突变(例如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其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愈来愈多。
对这些对象进行监测和警报是预警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之一。
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变动,对生产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
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应经常予以监测。
2.技术变化的预警
现代安全生产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大。
例如大型复杂化工生产线,不仅涉及到各种化工技术、而且也需要有防火防爆技术、计算监测技术、辨识、诊断技术等。
因而预警体系也应当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的预警。
(三)内部管理不良预警
1.质量管理预警
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程),基本任务是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制定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对质量管理预警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不当、错误、失误现象进行预警。
质量管理预警系统应当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以及质量安全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之上。
2.设备管理预警
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生产过程的各种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
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设备资料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和评价、设备维修及时性评价,设备检修质量合格率的监督、设备工作时对环境污染的安全度评价、设备管理的预警对策等。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事故发生诱因之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人的行为活动预警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
该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有关人的活动信息,进行识别与选择,对人的行为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对人的不良行为进行预警。
(四)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专用于预警管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
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
(五)事故预警系统
事故预警系统是综合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如系统安全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如预防原理),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
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告,并提供对策措施和建议。
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辅导
(2)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预警系统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它是在预警原理指导下,以事故现象的成因、特征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系统理论和预警理论,构建对同性质灾害事故能够起到“免疫”,并能够预防和“矫正”各种事故现象的一种“自组织”系统。
预警系统也是一种以警报为导向,以矫正为手段,以免疫为目的的防错、纠错的系统。
建立预警系统需要遵循以准确、客观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系统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出发点,兼顾硬件系统建设与软件系统结合的原则。
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一)预警系统的组成
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监测系统主要是预警系统的硬件部分,功能是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预警信息系统负责对信息的存储、处理、识别;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主要完成指标的选取、预警准则和阈值的确定;预测评价系统主要有完成评价对象的选择,根据预警准则、选择预警评价方法,给出评价结果,根据危险级别状态,进行报警;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
其中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完成预警功能,预控对策系统完成对事故的控制功能。
(二)预警系统的功能
1.监测系统
此系统通过采集监测对象(如温度、压力、液位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将信号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后形成数字信号输出,或数字式传感器直接输出信号,这些信号通过传输设施(同轴电缆、控制线、电源线、双绞线等)送人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结果经由输出接口输出或通过人机接口输出到操作控制台的显示器、LED显示器、监控系统大屏幕、记录仪、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上。
监测系统主要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人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
2.预警信息系统
事故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
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
原始信息包括历史信息、现实和实时信息,同时包括国内外相关的事故信息。
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
信息网的作用是进行信息搜集、统计与传输;中央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是储存和处理从信息网传人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甄别和简化。
信息推断系统是对缺乏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进行事故征兆的推断。
上述三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完成预警信息系统以下的活动:
(1)信息收集。
通过对各种实时监测信息来源进行组合和相互印证,使零散信息转变为整体化的具有预报性的可靠信息。
(2)信息处理。
对各种监测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使之成为可用于预警的有用信息。
(3)信息的辨伪。
由于某些信息只反映表面现象而不能反映实质,因时间滞后而导致信息过时,系统的非全息性使部分信息不能完全反映整体,信息传输环节过多导致失,造成伪信息出现。
伪信息往往会导致预警系统的误警和漏警现象发生,它所产生的风险比信息不全所产生的风险更加严重。
因此初始信息不能直接应用,必须加以辨伪,去伪存真。
信息辨伪的方法有五种:
·
①进行多种来源信息的比较印证,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则必定信息来源有误。
②分析信息传输过程,以弄清信息所反映的时间点,并分析传输中可能出现的失误。
③进行事理分析,如果信息与事理明显相悖,信息来源有伪。
④反证性分析,即建立信息与目前事件状态之间的关系,然后由目前事件反证原有信息,若反证结果与原有信息偏误较大,则证明信息来源有误或过时。
⑤不利性反证,即假定信息为真,然后分析在这种假设下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若这种不利情况很多很严重,则这种信息应慎用。
(4)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的目的是进行信息积累以供备用,应不断更新与补充。
(5)信息推断。
利用现有信息或缺乏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进行事故征兆的推断。
由于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因此要求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规范化,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和定量的要求,信息来源符合一致性要求。
②标准化,采集信息过程的计量检测等都应有精确的技术标准。
③统一化,各类报表、台账、原始凭证都有统一的格式和内容,统一分类编码。
④程序化,数据的采集、传递和整理都有明确的程序、期限和责任者。
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辅导(3)
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
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
预警指标从技术层次可以分为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类。
潜在指标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定量化;显现指标则主要用于显现因素或现状信息的定量化。
但在实际预警指标选取上主要考虑人、机、环、管等方面的有关因素。
(1)预警评价指标
①建立预警评价指标的原则
所谓预警评价指标就是能敏感地反映危险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建立预警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标准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是预警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a)灵敏性。
即指标能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险源的真实状态。
(b)科学性。
即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使指标既能满足全面性和相关性要求,又能避免指标之间的相互重叠。
(c)动态性。
事故发生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要求评价指标应具有动态性,综合反映事故发展的趋势。
(d)可操作性。
尽量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及有关企业、行业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e)引导性。
评价指标要体现所在行业总体战略目标,以规范和引导企业未来发展的行为和方向。
(f)预见性。
预警指标应选定能反映现状和预示未来的指标。
②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
(a)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
其中生理因素包括年龄、疾病、身体缺陷、疲、劳、感知器官等。
心理因素包括性格、气质、情绪、情感、思想等。
技术因素包括经验、操作水平、紧急应变能力等。
(b)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
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其中内部环境包括作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如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采光、照明、噪声、振动等,企业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
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可以包括自然灾害、季节因素、气候因素、时间因素、地理因素等;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等。
(c)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
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制、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资金。
其中安全组织包括:
安全计划、方针目标、行政管理。
安全法制包括:
安全生产相关法规、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等。
安全信息包括:
指令信息、动态信息、反馈信息等。
安全技术包括:
管理方法、技术设备等。
安全教育包括:
职业培训、安全知识宣传等。
安全资金包括:
资金数量、资金投向、资金效益等。
(d)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
包括设备运行不良、材料缺陷、危险物质、能量、安全装置、保护用品、储存与运输、各种物理参数(温度、压力、浓度等)指标。
该类指标选择时,应根据具体行业确定。
(2)预警阈值的确定
①预警准则
预警准则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
预警准则的设置要把握尺度,如果准则设计过松,则会出现有危险而未能发生警报,即造成漏警现象,从而削弱了预警的作用。
如果预警准则设置过严,则会导致不该发警报时却发出了警报,即导致误警,会使相关人员虚惊一场,多次误警会导致相关人员对报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