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183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docx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docx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编

---------2014.6.8

A重点:

第2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10章: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13章:

总体规划

第14章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18章:

城市住区规划

第二十章: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B名词解释

C往年试题

A部分

1,城市与城镇的界定

三个基本特征:

产业构成、人口规模、职能。

了解什么是小中大特大城市

2,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各朝都城

1、秦:

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

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

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

4、唐(长安):

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

5、宋:

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3,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

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寻求集合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以及秩序的美。

3、《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的著作。

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4、田园城市:

英国霍华德提出。

意义:

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有机平衡的原则;动态管理的观点。

5、卫星城市:

昂温提出。

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

6、柯布西耶:

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想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

市中心空地,绿化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活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7、《雅典宪章》:

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8、邻里单位:

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9、《马丘比丘宪章》:

重视人与人的联系。

4,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一、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特点

1、基本内容:

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和生态、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应道措施。

2、特点: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具有地方性;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具有实践性。

二、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1、总规纲要的主要内容:

市域城镇体系纲要;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分析城市智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研究中心城市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提出简历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

(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10)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12)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人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

(13)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16)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17)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8)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3、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 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②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③ 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④ 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⑤ 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⑥ 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限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5、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是强制性内容。

6、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①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②     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③     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④     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⑤     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⑥     竖向规划设计;

⑦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第十一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实用性评价

一、土地分类(详见复印资料)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由于地域的差异,自然条件的相殊;有些自然要素的影响,需要超越所在的局部地域,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评价其利弊;各种自然环境要素之间,有的有着相互制约活抵消的关系,有的则相互配合加剧了某种作用。

2、工业用地选址:

位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相对风向是,平行布局。

3、热岛效应:

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

三、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用地:

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

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该晒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

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5,总体规划

一、城市职能

1、城市职能的概念: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锁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内部各种功能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城市职能的基础,城市与外部的联系和作用是城市职能的集中体现。

2、分析城市职能的方法:

①特殊职能与一般职能:

特殊职能是指代表城市特征的,部位每个城市所共有的职能;一般职能则是指每个城市必须具备的功能。

②基本职能(对外)与非基本职能(对内)③主要职能:

是城市职能中比较突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辅助职能是为主要职能服务的职能。

二、城市性质、

1、概念: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2、决定因素:

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是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

3、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①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和地位;②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③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和特点

4、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

①城市性质是最主要、最本质职能的反映,是对城市职能中的特殊职能、基本职能、主要职能的综合概括;②城市职能一般是通过城市现状资料的分析,对城市现状客观存在的职能的描述。

三、城市规模

1、城市规模的构成:

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2、城镇人口:

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由三部分构成,即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6,

第十四章控规

1控规的13项指标:

规定性控制指标:

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层数,绿地率,公建配套项目,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建筑后退用地边界,社会停车场库,配建停车库,地块出入口方位、数量和允许开口路段

引导性控制指标:

建筑形体、色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

2容积率:

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英文缩写FAR。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地上)/建设用地面积(单一性质的容积率的计算)

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层数

3建筑密度=用地内所有建筑的总建筑面积(规划地块内格雷建筑基底面积之和)/用地面积

4绿地率=地块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地块面积

5建筑后退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限进行控制。

主要包括退线距离和腿界距离两种。

第十五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交通分为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

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2.城市干道网密度=干道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3.间距:

干道600~1000m,次干道300~500m,支路200~300m,干道网密度2~3km/km^2,中心区≥4km/km^2

4.城市道路划分:

快速路,主干道<全市性干道>,次干道<区干道>,支路<街坊道路>。

5.城市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和道路宽度两种含义。

6.路幅宽度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道路宽度指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道路的功能来决定。

7.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

一块板、两块板和三块板。

一块板是所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道上双向行驶;两块板是由中间一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为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

8.停车场规模: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m^2进行计算

9.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中间站的位置选择:

一般设在小城镇,铁路最好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客站和货场(工厂规模不大时)均布置在城市的一侧

客运站的位置选择:

能方便旅客,提高铁路运输效能,与城市布局有机结合,应靠近市中心。

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结合城市的总体布局合理选定公路线路的走向及其站场的位置。

(汽车)站场的布置:

1使他既使用方便,又不影响城市的生产和生活;2要与铁路车站,港口区码头有较好的联系,便于组织联运;3大城市中我们可以将长途汽车站与铁路车站结合布置;4货运站应接近货源和供应区,与居住区有一定距离;5与城市道路相联系又不干扰。

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

位置选择要考虑净空,噪声干扰和与城市联系等。

跑道中心线与城市市区边缘的最小距离5~7km,如果跑道中线通过城市,则跑到靠近城市的一段与市区边缘的距离至少应在15km以上。

10.城市客运交通应实施“公交优先”的管理模式。

11.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是我国城市客运的只要交通方式。

7,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

1.

城市住区划分

人口规模(人)

户数(户)

用地(公顷)

居住区

3~5万人

1万~1万6千

50~100

居住小区

1万~1万5千

3~5千

15~35

居住组团

1~3千人

300~1000

4~6

2.住区的用地分类: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3.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

(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2)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

1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2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共建筑3空间的借用4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5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6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按居住人口规模大小来分级:

第一级(居住区级)第二级(居住小区级)第三级(居住组团级)

5.居住区文化类服务设施的布置:

1)沿街线状布置2)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3)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6.住区道路分级:

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9m,需敷设供热管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的不宜小于10m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道路路面宽3~5m,需敷设供热管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的不宜小于8m

第四级宅前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7.住宅绿地指标

住宅组团不小于0.5m^2/人,居住小区(含组团)不小于1m^2/人,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小于1.5m^2/人。

对绿地率的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

B部分

1.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2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

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3.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4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5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6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7中央商务区

8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9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0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

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3.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4.城市规划区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指出:

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15.逆城市化

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16.再城市化

  也称“再城镇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

  所谓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

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

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

总言之,再城市化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的功能和内涵。

17.城镇体系规划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18.区域规划

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19.国土规划

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

国土规划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以及规划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对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综合开发、建设总体布局、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性计划,是编制中、长期计划的重要依据。

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21.城镇体系

  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22.交通量

  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或某断面的车辆、行人数量。

通常仅指机动车交通量。

它是随时变化的。

常以平均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和设计小时交通量作为有代表性的交通量。

2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对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广场以及附属交通设施所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规划。

24.交通规划

  确定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过程和方案。

25.干道网密度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26.道路红线

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

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27.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28.绿波交通

  绿波交通指在某条干道方向上,协调各个路口的信号灯设置,使一队车在绿灯时间通过一个路口后将一路通过接下来的路口的绿灯,而不会遇到红灯。

29.渠化交通

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

  渠化交通是在道路上划线,或用绿带按交通量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

30.道路绿地率

  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31.地理信息系统

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2.遥感技术

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33.信息技术

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34.用地平衡

  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析和比较。

35.城市远景规划

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对城市总体发展做出的结构、布局、形态的设计与安排。

  它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空间(50~60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

从经济、社会、环境的等方面思考城市化的全过程,预见城市增长到稳定态的进程,从而进行战略性的空间、环境结构布局,一指导城市总体规划。

36.人居环境科学

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

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37.可持续发展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38.城乡一体化

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

39.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40.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41.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或各项物质要素)的总体部署。

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42.道路宽度

在城市规划中是指:

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43.路幅宽度

  在建筑设计及其城市规划中是指:

路幅宽度是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44.城市交通

由私人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和货物专业运输3部分组成。

45.步行街

  在城市商业繁华地段设置的不准车辆通行,只许行人步行的通道。

46.土地开发

从广义上来讲指因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经济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深度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和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