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179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研究.docx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研究.docx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研究

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

经调查,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繁多,如:

学习指导、同步导学、精析精练……。

可谓要有尽有,教师作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至少有两种,每天大部分学生要做到晚上12:

00后才能完成,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

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

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

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

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

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其中包括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及两所普通中学。

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

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

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

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略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

如:

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

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5.2 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

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

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4〕。

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5〕

学生是发展的人。

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

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

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

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

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

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

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3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

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

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5.4 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

(1)引领:

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

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

(2)合作:

讨论发言人的内容。

(3)交流:

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4)整合:

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

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

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

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

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

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

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

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

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

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

实现螺旋式上升。

5.5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

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1:

鉴别食盐和纯碱

 

【教师讲述】  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

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

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   根据食盐和纯碱的不同性质,有多种方案鉴别它们。

如:

物理方法、手摸、口尝、观察是否潮解等。

再如化学方法:

用稀酸溶液(如稀醋酸、稀盐酸、稀H2SO4、稀HNO3等),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等],盐溶液(如CaCl2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和稀HNO3等)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  方案一:

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二:

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三:

 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四: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或BaCl2、Ca(NO3)2、Ba(NO3)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案例2:

哪里来的煤气?

 

【问题背景】  冬天,在某些高寒农村地区,仍沿有用煤(或炭)烤火的习惯。

小男孩:

“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

小男孩:

“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

  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

小男孩:

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CO?

【学生讨论】根据C+O2

CO2,2C+O2

2CO,计算生成CO2时,m(C):

m(O2)=3:

8,生成CO时,m(C):

m(O2)=3:

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

密闭容器中3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

密闭容器中3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

密闭容器中3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C):

m(O2)范围,还历经了由C+O2

CO2和C+CO2

2CO生成CO的过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

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

 

案例3:

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讨

 

【问题提出】  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讨论假设】

(1)酸碱完全反应:

NaCl;  

(2)可能酸过量:

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

NaCl、NaOH。

 

【方案设计】

(1)测溶液的酸碱性,

(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

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

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

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6.结束语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对比,重庆市2005年中考成绩实验班人平81.6分,有效分占68.2%,比对照班分别低1.8分和3.1%。

这表明运用上述策略与传统方法所得的结果已经相差不大。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望广大同行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2004-8-9 

[3]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

[4]  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OL]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附件:

问卷设计:

根据我们从教学中了解到的情况,编写了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10个题目,如果您认为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如果您认为这道题不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认真的回答。

1、学化学的目的,想在升学考试中得最高分。

(   )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想了解化学重要性。

(    )

3、化学实验很神奇,但由于接触到的大多是有毒、有腐蚀性、有污染的物质,因此做实验有一定危险性。

(   )

4、学化学以听课为主,大多数课堂听课的时间超过了4/5。

(    )

5、课堂上遇到问题想问教师或同学,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

(   )

6、课外有较多自主学习化学的时间。

(   )

7、化学课程抽象、零散难记,难学懂。

(   )

8、复习化学时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   )

9、化学教师由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时常施堂。

(   )

10、能按时完成化学作业,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并发现纠正错误。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