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水系设施暨温泉疗养馆设计导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4796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养水系设施暨温泉疗养馆设计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康养水系设施暨温泉疗养馆设计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康养水系设施暨温泉疗养馆设计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康养水系设施暨温泉疗养馆设计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康养水系设施暨温泉疗养馆设计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养水系设施暨温泉疗养馆设计导则.docx

《康养水系设施暨温泉疗养馆设计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养水系设施暨温泉疗养馆设计导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养水系设施暨温泉疗养馆设计导则.docx

康养水系设施暨温泉疗养馆设计导则

康养水系设施(暨温泉疗养馆)设计导则

概述

温泉疗养馆设施设在酒店康体部位,或依附酒店设施独立设置并对外经营,并作为康体运动的辅助设施。

客人可随时享受温泉产品给予的放松与歇息,全身心地缓解压力,消除疲劳,体现出对人体机能的理疗,治疗关节病痛,保健按摩等。

第一章服务及配套设施

一、建筑主体

1、温泉疗养馆建筑可采取长方体,形体的确定应根据规划要求,合理利用地块优势,紧密结合设计风格、日照、采光、通风、区位环境、使用布局、绿色建筑等条件,给予温泉疗养馆设计方案。

2、当温泉疗养馆位于景区酒店内或独立于景区时,需要考虑如下要求:

(1)温泉疗养馆入口设施需与相邻景区风貌和酒店建筑主体相呼应,并有机结合。

(2)温泉疗养馆主体设须有接驳酒店、景区的人行道路、室内通道或地下通道,可避免机动车辆与行人交叉穿行。

(3)温泉疗养馆(包括红线范围)与景区收费区域相分隔,避免前往温泉疗养馆的宾客、员工、车辆进入收费区域。

(4)馆内货运车辆(含垃圾车)出入口、员工出入口设在相对隐蔽位置,货运车辆平时进出入的行驶道路不可对酒店宾客、景区游人造成不安全影响。

(5)温泉疗养馆所(含酒店建筑)应与所在街道及相邻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协调性和联系性,使规划格局体现互容、互动。

二、外围设施

1、可识别性

从周边街道进入温泉设施时,其主入口明显,可通过标志性艺术品、标识、模型、道路设计而突出,给客人一个难忘的到达经历。

2、户外标识

(1)须在设施入口顶部或前立面外墙高位设置温泉养生馆设施标识,在其设置时应根据外墙面深、浅色的不同,对标识色彩进行恰当选择,具有良好的色彩反差,易于辨认。

(2)温泉设施道路入口或前广场入口设置的指示标识、引导标识等,其应清晰、准确、易观察、识别,便于客人进出。

(3)标识、指示标志等可采用多种夜间照明方式,可酌情分别选择外投光或内透光。

标识、标志照明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安装,符合电气安全要求,便于维护,光源节电、使用寿命长、显色性好。

3、外围道路及停车场

(1)车辆入口及车道必须安装醒目的进/出标记和指示车辆行进指示方向的交通标识。

(2)交通设施完善,人员、车辆进出便利,可进入性很强。

(3)可提供各类车辆行驶的回车线,特别注意方便消防车辆、特种车辆行驶。

4、主入口

(1)正门入口位置应面向道路,朝向良好,尽可能避免不良天气对大堂环境的影响。

(2)正门入口行车道、步行道应尽可能平坦。

入口内、外地面有高低差时,应设方便老年宾客、残障人行走,设置必要的导引标识。

(3)在温泉疗养馆设计时,设计师应充分考虑特殊客人去往各设施的路径、流线,避免绕路或行走路线过长。

(4)员工出入口、内部收货处、垃圾运输等应与客人出入口分开,保持一定距离。

(5)正门前一般可设置一条车道,若有条件可设置两条车道。

(6)正门外雨搭立面(或上部、两侧)明显处设有温泉疗养馆标志。

(7)正门应具有保证客人一般通行、应急疏散和保持室内温度的功能。

(8)正门外应设置雨搭,其长度至少需8m、宽7.2m,净高度≥4m,确保客人不被雨淋湿。

雨搭可采用顶部自然采光设计;若采用玻璃作为顶板时,应采用安全夹胶玻璃或有机玻璃制品。

雨搭顶部须安装照明灯具,采用筒灯较为适宜,而带有灯光片的灯具不予采纳。

光源设计照度适宜,时间控制开关应集中设在员工场所。

寒冷地区采用的照明光源应在冬季低温情况下易开启。

(9)正门入口外两侧需为清洁、工程维护工作提供防水电源插座或防雨配电箱。

(10)正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酒店节能,对客入口设置避风阁,有转门或双层自由门,防止外部空气直接进入室内。

(11)为保证寒冷地区接待厅温度,必要时应在正门避风阁部位上端或两侧设置暖风装置。

(12)正门的各设计、施工、安装应符合消防安全疏散规范。

(13)各出入口玻璃门和相邻透明玻璃窗须粘贴防碰撞条形安全标识,防止人员碰伤。

三、无障碍设施

温泉疗养馆在建造、经营及装修改造中,须充分考虑老年宾客、残障人士使用设施,结合相关规范,设置无障碍设施。

1、正门前停车场应设有老年宾客、残障人专用停车位,该车位设在与正门距离最靠近的位置,车位数量为2个,有专用标识。

在地下车库内设置的残障人专用停车位,应紧邻设有残障人功能的无障碍电梯。

2、客人主要出入口内外地面铺设平坦,无高差,方便使用轮椅的客人。

3、接待厅应设有老年宾客、残障人专用卫生间一处,或配置有无障碍设施的公共卫生间。

4、接待区可为老年宾客、残障客人提供低位接待台和座椅。

5、因接待厅与温泉设施不能处于同层时,应设置一部残障人客用电梯,电梯厅、轿厢设置高度适宜的按钮操作板(可共用或单设),轿厢有扶手,有允许轮椅转向的空间,并在轿厢门对面内侧壁部位安装镜子(可为局部),方便乘坐轮椅客人进出轿厢操控。

6、馆内通达各对客设施的通道、出入口应避免设计台阶,最好无坡道(有坡道时,应符合规范坡度),有效宽度不小于0.9m。

7、客用公共部位的通道宽度不小于1.2m,满足轮椅转向空间。

8、对客公共区域设置警示性标识,方便提示老年宾客、残障人使用专用设施。

四、塑造绿化景观

1、设计理念

(1)康养水系设施要充分给予宾客良好的环境景观体验,自温泉设施主入口开始将来宾视线引入幽静的绿植与水系活动设施,将其与温泉疗养馆、水面、丛林连接为一体,使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融接为一体,互为衬托。

通过温泉区植被带来安静与私密,借助水景提升品位、趣味以及价值。

(2)绿化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室外临水优势,或利用室外退让环境空间,形成临水开阔地,将水面与景观融为一体,成为蜿蜒的临水景观带。

2、庭院及温泉疗养馆空间

(1)在设施设计时应遵从规划绿化覆盖率的比例进行室外绿植、花卉等的合理布局,通过景观的通透与立体设计,使室外景色与温泉疗养馆内、餐饮设施、休息区等部位融为一体。

(2)温泉疗养馆内应配有照明设施,方便宾客使用各类设施,并为清洁工作提供必要供电电源。

(3)温泉疗养馆内可酌情设置景凉亭、饮料售卖处、游泳池、戏水池等,岸边摆放休闲椅,水池配有水下照明。

(4)温泉疗养馆可结合家庭度假特点,设有儿童游乐设施,安装或铺设场地安全材料和安全告知牌。

五、安全管理

1、酒店配套的温泉设施、独立的温泉设施应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并取得安全许可。

2、温泉设施所使用的水、电、燃气、燃油、压力容器、游乐设施、管线等,应到达国家安全运行和使用标准,必要的设施、设备须经国家或地方检验,得到安全使用许可。

3、为温泉场所提供的食品、食品加工流程应符合食品卫生法规要求,食品安全得到保证。

4、温泉场所前、后区应张挂安全制度,应有完善的火灾、医疗救护、食品卫生、公共卫生、地震、治安事件、设施设备突发故障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六、温泉泉质管理

1、酒店配套的温泉设施、独立的温泉设施须在开业前获得以下要求或许可:

2、温泉的泉质分类及辅助疗效应符合GB/T11615、GB/T13727等要求。

3、温泉池水中的温泉应是纯温泉的水质,原井口的温泉应≥50℃或至少有一个泡池泉温应≥40℃。

4、温泉设施应具有采水许可证、用水许可证,实施勘查钻井的应有勘查许可证,并有勘查报告或水资源利用方案,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5、温泉设施需通过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温泉泉质的检测和认证。

6、日常经营时,温泉水实际使用量不超过额定使用量。

7、温泉新注入的温泉水应采用自然降温或热交换的方式处理,以保持温泉原有水质。

七、温泉卫生管理

1、温泉浴池水质应达到国家卫生要求,其浴池温度、pH值、尿素、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嗜肺军团菌卫生指标应符合水质评价要求。

2、温泉水中消毒应根据泉质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配合臭氧、紫外线、光触媒、加热等消毒方法,配备水循环处理系统和砂缸过滤器等设备。

使用氯消毒时,应避免与温泉中的充分冲突,浴池水游离余氯应持续保持在0.2-0.4mg/L之间,最大不超过1.0mg/L。

3、温泉设施空气中的温度、湿度、风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以及噪声、照度、新风量等应符合GB9663、GB9665、GB9666、GB9670等标准要求。

八、接待服务设施

1、接待厅

接待厅是客人进入温泉疗养馆的首要部位,应给予宾客温馨、热情的体验感觉。

接待区设置设施如下:

(1)温泉设施独立入口。

(2)设计须优化客人流线,使客人通过通道、客梯、庭院道路直接到达温泉疗养馆入口,尽量避免穿过酒店大堂、餐饮区、会议区等部位。

(3)入口设有温泉设施名称标识,标识可有独立照明,设控制开关。

(4)入口门厅须有一定的空间面积,有等候区,可放置等候座椅等。

(5)接待厅须设有宾客告示牌,告知当地卫生疾病安全状况及防止传染病注意事项等。

(6)接待厅内张挂营业场所示意图,并通过信息栏告知宾客温泉水温、泉质介绍、营业时间、价格等。

(7)接待厅附近设有更换拖鞋区,配有沙发、座椅、茶几等。

(8)接待厅设有冷热水饮水机,配有洁净纸杯、垃圾桶等。

(9)入口读卡设备:

结合射频卡的应用,在温泉场所入口设置读卡装置,配套电源及数据线。

2、接待台

(1)可酌情设置站立式接待台或坐式接待台,为来客办理手续,兼顾咨询及总机服务,提供更衣柜钥匙以及拖鞋等。

接待柜台至少设有两个工位宽度,每个工位宽2m。

(2)站立式柜台客人侧台面高度为1.1m,并可同时满足两个人员工作位置,1.5m/人工位宽度。

(3)柜台内配置语音及数据接线端口,安装计算机终端设备、读卡器、打印机、电话机或数字显示电话机等。

(4)接待区照度适宜,柜台上端酌情设置照明灯具,柜台台面照度控制在250-300Lux。

(5)柜台内可存放部分客史资料、文档资料、登记表等。

(6)该柜台还可配有POS机、点钞机、计算器、LED充电应急灯等设备。

(7)酌情为客人提供储物、贵重物品存放等服务项目并配有相关设施。

3、售卖处

(1)售卖处为宾客提供游泳衣、裤、游泳帽、游泳镜等。

(2)售卖处可酌情独立设置柜台,或由接待台代办相关事项。

(3)售卖处设有透明玻璃展示柜台或展示柜,可摆放售卖衣物等。

4、休息室

(1)为使客人在温泉养生馆得到短时休息,在馆内设有休息室,室内面积可根据温泉设施规模,酌情控制在50-150㎡。

(2)休息室装饰应简洁、温馨,天花板及墙面可采用涂料及局部其它材料的饰面。

(3)休息室内设有适量家具,放置座椅、沙发、躺椅等。

(4)休息室安装电视机及背景音乐扬声器,供客人缓解疲劳,身心放松。

(5)休息室灯光采用泛光光源,照度在100-150Lux之间。

5、医务室

(1)医务室分为两个房间,就诊室与处置室,每室面积不少于20㎡。

(2)医务室基本设备:

诊察床、诊察椅、处置台、药品柜、高压灭菌设备、洗手盆、红外线水龙头、洗涤池、紫外线消毒灯及消毒设备等。

(3)室内安装照明灯具、空调器,提供冷热水及排水设施。

(4)为医务人员工作,提供必要的语音和数据线路,分别不得少于2对;安装的分机可拨打外线电话。

(5)医务室内可以方便获得移动通信及WIFI信号。

(6)医务室采用石膏板吊顶,墙面采用易清洁涂料或局部墙砖,地面采用防滑地砖铺装。

(7)室内张挂医务人员执业资格证,医务室就诊制度和说明等。

6、电梯

(1)当温泉设施与接待厅不为同层时,需设有客用电梯。

(2)电梯设备须符合国家安全规范标准,每年通过安全检验并取得合格使用证。

(3)客梯轿厢内需有必要的装饰,并与对客区协调。

轿厢内的装饰材料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4)员工服务梯/货梯应安装在后勤区,方便货物运输。

7、更衣室

(1)男、女更衣室内分别设置更衣区、梳妆区、淋浴间、卫生间等。

如便于客人使用干蒸、湿蒸设施,可在其房间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干蒸、湿蒸用房分别设在其中。

(2)更衣室面积不低于1.0㎡/柜,其中不含卫生间及浴室使用面积。

(3)更衣室设在出入口附近,方便连接去温泉设施或游泳池通道、卫生间及浴室。

(4)按酒店客房数量比例提供更衣柜,每10间套/柜,其中男、女宾比例为6:

4。

如温泉场所作为对外经营设施时,所配置的更衣柜数量应适当增加。

(5)更衣柜规格为高不小于0.6m,进深不小于0.55m,宽度不小于0.5m。

各更衣柜安装电子锁,有层板和挂衣杆。

(6)更衣室除设有更衣柜外,还需提供若干更衣凳、洁净毛巾/浴巾架、布草柜等。

(7)更衣室梳妆区需要设置梳妆台、梳妆镜、化妆坐凳,并安装镜前照明。

(8)更衣室设置防潮照明灯具、通风、空调、采暖、消防等设施设备,并符合国家防火安全疏散规范。

(9)更衣室内空气须良好,温度控制在24℃-27℃。

(10)天花板须采用防潮材料,墙面壁砖粘贴到顶。

(11)地面材料采用易清洁的防滑地砖,并铺设防水层。

8、淋浴间

(1)淋浴间应紧邻更衣室和卫生间设置。

(2)淋浴间不可设在餐厅、厨房、食品加工等场所用房上层。

(3)淋浴间安装有新风、排风、采暖(对寒冷地区)装置,其设备均设在淋浴间外部,由送、排风管道送入。

(4)淋浴间内安装面盆、镜子、毛巾杆、镜架等,各淋浴间内设有挂衣钩、皂液架等。

(5)各淋浴隔间不小于1.1m×1.0m,地面防滑,易于排水。

内设嵌入式皂托,距地1.2m,并设置不锈钢扶手杆。

(6)淋浴间隔间之间需安装防溅隔板,板顶边距地面1.8m。

(7)有特别要求时,淋浴隔间可安装无框钢化/夹胶安全玻璃隔断和门,隔断顶边距地面1.8m,隔断玻璃有遮蔽视线措施,玻璃门设有内外侧不锈钢拉手并向外侧开启。

(8)淋浴间地面和墙壁(至顶棚高度)须做防水层。

(9)淋浴间地面须为防滑、易清洁、防渗漏地砖,各淋浴隔间部位设有地漏或排水沟,地面与排水沟或地漏口须有一定排水坡度。

(10)淋浴隔间安装固定淋浴喷头应为雨淋式,出水管中心高2.0m。

手持淋浴器设置垂直滑杆,手持淋浴器可上下移动,底高1.2m,顶高1.9m。

手持淋浴器喷头应有3种出水调节模式。

喷头出水孔为软橡胶可揉搓清洁式。

(11)淋浴间照明采用防水/防潮灯具,开关设在本室外部或楼层配电箱内。

(12)淋浴间冷、热用水应安装用水计量水表。

9、卫生间

(1)卫生间应紧邻更衣室和淋浴间设置。

(2)卫生间洁具、电器要求

1)洗脸台台面距地高0.76-0.80m,长不小于1.0m;下部有装饰立板时,需有维修用检查口。

2)宜采用台下洗手盆形式。

3)洗脸盆龙头采用一体件冷热水混合器出水与调温方式,有冷热水方向色标或文字。

4)每套坐便器应有独立的封闭隔断围挡,围挡进深不小于1.5m,宽度不小于1.0m。

坐便器空间宽不小于0.9m。

5)坐便器采用6L以下节水、虹吸式静音型,坐便器盖为缓闭型。

6)男宾卫生间小便器设有自动感应冲水装置。

7)各坐便器位置安装双卫生纸架一个。

8)卫生间内须设有排风设备。

9)卫生间安装烘手器、金属纸巾盒及废纸桶。

10、淋浴间、卫生间装修饰面要求

(1)入口部位需要设置遮挡内外视线措施。

(2)墙面装修材料应以中、高档石材、壁砖为主,易清洁。

(3)地面铺装材料要具有防滑特性,以地砖、花岗岩为主,耐腐蚀,易清洁。

(4)天花板宜采用耐潮湿涂料及石膏板吊顶。

(5)盥洗部位设有镜子,洗手盆台面采用花岗岩石材为宜。

六、餐饮设施

1、水吧售卖台

(1)柜台位置

水吧售卖台设在温泉疗养馆内,易向使用温泉设施的宾客提供饮料、小食品等。

(2)柜台要求

1)售卖台形式为直线型,柜台台面距地高1-1.1m,台面进深约0.6m。

售卖台内为设备安装须有0.5-0.6m进深尺寸。

售卖台分为服务、洗涤、存储等部分。

服务部分:

设有不锈钢工作台/柜、杯具储存柜、饮水机、饮料机、制冰机、收款机、POS机、打印机等。

洗涤部分:

设有洗杯机、洗涤池、沥水盆等。

存储部分:

设有高低温冷藏柜、储存柜等。

2)柜台内各类操作台应采用不锈钢制品,其结构与装修材料应耐潮湿,台面耐硬物冲击与划伤。

3)柜台内应为设备配有冷、热水及下水管道。

4)柜台区域地面须有防水层。

5)售卖台供电应结合设备布置需要,提供分路电源并设安全保护装置。

露天环境使用的电源插座、配电箱、照明灯具、灯箱、电源接线盒及电源引线须采用防雨、防水型式。

6)为售卖台提供电源的配电箱应安装在后区,不得装在对客区内。

2、餐吧

(1)餐吧作为温泉养生馆内的餐饮设施,主要为在温泉设施活动的宾客提供简单餐食和饮品。

(2)餐厅环境应舒适、温馨,有自然采光和室外景观更为理想,创造轻松的用餐经历。

(3)设施装饰体现简洁、明快、轻松的装修效果,材料色彩及家具应与灯光、绿植环境相结合,地面铺设石材或防滑地砖。

(4)餐桌要求

1)应分成2、4人等不同大小,同时创造出不同的空间限定。

2)桌子尺寸和总的比例关系如下:

2人桌:

尺寸为0.6×0.92m,2人桌数量占餐厅餐桌总数的25%

4人桌:

尺寸为0.92×0.92m,4人桌数量占餐厅餐桌总数的75%

3)餐桌桌面

餐桌桌面原则上不铺台布,桌面材质尽量避免使用石材、玻璃,而应用耐久,便于清洁、触觉舒适、视觉效果良好的材料。

4)露天摆放的餐桌应配置遮阳篷/伞。

(5)自助餐台

1)自助餐台设在餐吧明显位置,所有餐位都可快捷到达。

2)自助餐台应紧邻厨房食品出口,餐台上部安装排风装置。

3)自助餐台为固定餐台,可分为热菜、冷菜、主食、甜品、盘碟等区,并设置热食、冷菜、冷食、冷热饮料、水果、点心等功能设施。

4)自助餐台其具有美观的展示功能,制作材应以耐腐蚀、耐油污污染,易清洁为主。

5)自助餐台高度可酌情选择0.75m或0.8m,长度一般为12-15m/段,前、后分高、低层的餐台台面进深分别为0.52m+0.52m,单一层餐台台面进深为0.8-1.0m。

餐台下部可放置碟盘,设置物品储藏柜、设备检修小间等。

6)自助餐台取菜通道须有足够的宽度,双侧取菜通道宽度不低于2m,单侧取菜通道宽度不低于1.5m。

7)自助餐台上部的照明为独立分路,形成独立的投光区,充分提升食品、菜品的展示效果。

8)自助餐台的设计应达到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要求。

9)在自助餐台设计中,应避免采用明火对食品进行加热处理。

(6)服务柜

1)每6-8张餐桌设置一个服务柜。

2)服务柜应设在较为隐蔽又不影响通行的位置。

3)服务柜部位应为热毛巾箱、茶水加热等设备提供电源插座。

(7)餐吧明档、档口及厨房

1)餐吧配有明档档口,并邻近厨房或备餐间。

2)餐吧明档档口具有点菜、收款功能,配置点菜系统设备、无线点菜设备充电、同时为点菜系统需要设置数据端口、电源插座等。

3)餐吧与厨房应设在同层,紧密相连。

通道无斜坡或台阶,地面采用防滑材料。

4)餐吧厨房内配置必要燃气/电气灶具、电加热设备、洗碗机、工作台、面板、灶、冷餐柜、点菜系统终端(打印机)等设备。

5)厨房加工区地面结构降板处理,铺设防滑地砖。

加工区地面、四周墙壁涂刷防水层,粘贴瓷砖。

6)厨房设有通风及排油烟设备,配置照明设施等。

7)厨房详细布置要求及安装要求,可详见管理公司相关标准。

七、附属设施

1、储藏室/服务间

(1)房间内设棉织品、物品储藏柜、货架、吊柜等。

(2)房间内有烟感探测器、通风装置,有条件时设置开启窗,采用日光灯或节能灯照明等。

(3)房间内采用金属天花板或不做吊顶处理;墙面为涂料,地面铺设防滑地砖。

(4)具有服务间功能时,该房间应设置不少于2个洗涤池,提供冷热水源及下水。

2、清洁间

(1)房间内有二分之一面积可临时放置清洁设备、用具等,安装杂物层架。

(2)配备不少于2个洗涤池、1个墩布洗涤池(含2-3个墩布悬挂钩),提供冷热水源及下水。

(3)墩布池及洗涤池,提供冷、热水水源。

(4)房间设有通风、排风及防潮照明,开关安装在本室。

(5)如在卫生间内设置清洁隔间,其周围设有挡板,且需安装洗墩布池、墩布挂钩及杂物层板等。

3、员工休息室(区)

员工休息室(区)具有歇息、更衣、淋浴及卫生间等功能设施,休息室设有若干桌椅。

4、办公室

为温泉养生馆管理人员设有办公室,办公室有外窗及自然采光为宜,配置照明、暖通、网络、通信及办公等设备,酌情设置办公桌椅家具等。

第二章温泉设施

一、主要设施规划

1、一般开设温泉疗养馆时,温泉设施应邻近矿物质温泉区位,并有丰富的资源,适合多年使用。

2、温泉养生馆设在酒店时,应独立于一个区域中,邻近酒店康体设施部位,可酌情设置独立入口。

3、其他设施规划详尽要求,可见“第一章服务及配套设施”章节。

二、温泉水池入口及周边

宾客入口处设置浸脚消毒池,各水池明显位置张挂安全提示牌、说明简介、标识等,并设有时钟、毛巾层架等。

温泉设施所使用的杯具、布草、洁具、鞋类、保健理疗设备和器具、美容美发工具以及与皮肤接触的相关用品等,须符合国家标准。

未能达标的用品,应严禁使用。

1、浸脚消毒池设计要求

由更衣室或淋浴间通往温泉设施(含游泳池)的直通通道须设有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2m,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0.2m。

2、浸脚消毒池消毒控制要求

浸脚消毒池池水余氯含量应保持5-10mg/L,须每4小时更换一次。

3、温泉水池安全提示标识

温泉设施内应建立对高温、深水等危险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在明显处张挂安全警示标识。

4、水深超过0.5m的温泉池,须就近在明显位置悬挂若干救生圈。

5、当温泉池位于高层或多层建筑物的阳台/露台时,其护栏高度须距地1.2m。

三、环境布置

1、具有多个温泉池的设施,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装饰,种植各类绿植,设置行走小路、小桥、休息亭阁、躺椅、座椅、遮阳伞、桌椅等,达到最佳地观赏视觉效果和相对地私密性。

室内环境布置应遵从氛围协调、安全、防火等基本条件,通道路面比较平坦,池岸边、小桥等设施应设有必要的护栏。

2、温泉设施中所有装饰材料应使用防火、阻燃材料。

3、在客房阳台/露台设置的温泉池,其环境应立足高度适宜,视野良好,但相对隐秘的位置。

4、温泉池区域安装的天花板应选择防火、防水、耐潮湿、耐腐蚀材料。

5、各水池上部避免设置灯具、风口、烟感探测器等装置。

6、机电配置

(1)暖通设备

温泉设施内应设置空调通风设备,寒冷地区应设置暖气、地暖等采暖装置。

(2)照明设施

1)温泉场所绿化景观部位应有专业灯光效果设计,并由程序调光装置进行控制。

2)温泉设施内的照明灯具应具有防潮性能,安装或吊装牢固。

3)照明应保证温泉设施内的通道照明符合安全要求,照度不低于100Lux。

4)温泉池水下照明须选用LED光源,光源色温穿透性良好,灯具材料分别采用不锈钢制品、塑料灯壳及PC面盖,外形坚固、耐高温、耐腐蚀、密闭防水,须采用低压12V供电,配置不低于3×1.5m㎡电线,供电线路连接部位须采取防水措施。

(3)弱电设备

1)温泉场所提供紧急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温泉场所播放的背景音乐应适合本设施接待特点,并能独立控制。

2)扬声器可根据环境状况,选择吸顶、壁挂及草坪等安装方式。

3)结合泡池特点,在池岸若干部位安装嵌入式电视机。

四、温泉区设施

温泉设施可根据其特点划分为干区与湿区,湿区接近更衣区。

1、湿区设施

湿区设施包括有热水与冷水池、按摩池、儿童池、喷射淋浴池、矿物质浸泡池、理疗池、人工瀑布、海水或淡水水疗池、独立泡池间、室外温泉池、桑拿间、蒸汽浴室等。

湿区可设有3个以上不同温度的泡池,2个以上添加不同辅料。

湿区泡池设置数量控制在8-15个,有5种不同种类。

湿区设施要求如下:

(1)热水与冷水按摩池

1)热水与冷水按摩池置于温泉场所开敞区,水池呈水平安装,可设计、选择不规则几何形状。

2)热水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