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4441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

《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

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人们常讲: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这句话的误导下,很多人只是把数学与思维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只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其实不然。

在数学学习中也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基本学习能力,如:

认真细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通过数学阅读可以使学生具备个性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批改作业时,常常看到学生们的错误:

“唉,这么简单的题目又做错了,真是太粗心了!

”老师们大概都有这种感受。

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不应该的错误呢?

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

但每次课上只要老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学生就会叫道:

“哦,原来如此!

”。

什么原因呢?

一、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

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

府谷县2017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部分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

因此常常是我们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

对于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

二、追问数学阅读的本义。

数学阅读能力指顺利完成数学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

①对已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在阅读的新情景中的重现;②对新情景中的数学语句进行分解和组合;③对新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的理解和记忆;④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学的知识加以整合。

三、探寻数学阅读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数学的语言包含有通常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因此,在数学阅读常须对各种语言进行转化,把不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把抽象的条理不清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条理清楚的问题,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

府谷县2017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来表述,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

那么,数学阅读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一)、变换方式、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可以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持久地加以训练。

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例题“小雪得了12朵小红花,小磊得了8朵,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小红花?

”老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拿出学具摆一摆。

(用小圆片表示小雪的12朵,三角形片表示小磊的8朵。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表示花,把它们画下来,进而顺势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数学思维的形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多次往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借助各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顺利地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久而久之,学生阅读文本信息时,就能自然地想到画几何图、线段图或列数量关系式等,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加强,阅读能力也就相应地得到提高。

(二)、大胆质疑、合理探索、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去疑——质疑——探索——释疑,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进而锻炼思维的独创性。

府谷县2017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例如:

我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在阅读中感知、体验、思考,学生在交流收获后提出一系列问题:

1、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2、人们什么原因要用百分数?

3、百分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近百分数,学习了百分数的读写,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和优越性。

学生在亲自经历了这些问题的发现、探索,总结的过程,享受到了研究、探索、发现的喜悦,进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能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纵横比较、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关键。

对于概念、性质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逐句、逐字的推敲、剖析,直到弄懂其真正含义。

让学生养成读书时动手、动眼、动脑时多种器官合成运作的习惯。

另外,要与其它相近的概念加以比较、区分、总结、归纳,加深理解,整体把握,这样即见“树木”,又见“森林”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把所学内容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府谷县2017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四)、丰富想象、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研究转化的策略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通过阅

读,学生发现转化的策略可以在不同领域得到运用,利用数形结合可以把1+1/2+1/4+1/8+1/16+1/32转化成1-1/32计算,可以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联想到生活中很多问题也可以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

学生的思维的宽度、广度得到了有效地拓展。

四、探索数学阅读的策略。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以身作则,引起关注。

数学老师的示范阅读的应该是学生的表率。

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老师的示范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

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通过老师阅读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而老师如今的课堂,多数老师习惯把题目一出示,然后指名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开始让学生“开工”。

古语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身为老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老师的学生认真读题呢?

老师不能因为自己已充分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

如果老师在每次读题时能读两遍、三遍,

府谷县2017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指导学生来阅读,那么学生对阅读也会更加关注。

如在《圆柱的认识》一课中,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这句话的理解,通过阅读先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

词,又通过与“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等知识的比较后就真正地理解圆柱的概念。

(二)、课内课外。

老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课外也要让学生尽情地读。

课内阅读以读图、读符号为主,课外阅读应以游戏为主,不带任何任务,自由的阅读、自在的游戏。

1、课上读什么

(1)提供各种形式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读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读;在教学中,可以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

(2)提供综合信息的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除法的教学中,主题图的呈现一般是图文并茂的,有时候只是一个相关的条件,而其他的条件则在图中,需要学生的阅读才能获得。

学生要从主题

府谷县2017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图中“读”出数据信息,那么在此过程中,学生阅读的不仅仅是数字信息、文字信息,更重要的是以图文形式呈现的综合信息,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

又如:

学习了小数时让学生阅读故事《0与小数点的“战

争”》,在与小数点的斗智中“0”大展神威,让孩子们在惊叹之余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阅读《小数点的代价》让学生了解了前苏联的一次航天事故:

由于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联盟1号在返回地面时失事了,从中深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痛悔,理解了计算来不得半点马虎,结下严谨这位良友。

2、课外读什么

老师要留给学生自由阅读数学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一些有效的数学阅读材料,(如《数学史》、《趣味数学》、《小学生数学报》、《快乐数学》等课外数学读物及数学学习指导读物),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数学阅读中。

学习“年、月、日”之后,让学生多方搜集资料,动手制作了当年的年历卡;学习了“千米和吨”之后,结合书后的“你知道吗?

”,让学生上网查找我国测量工具不断变革的材料,制作成丰富多彩的数学小报。

又如:

学习统计后,收集一些统计图表和相关的文字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独立阅读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阅读后思考、发现、并发表自

府谷县2017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己的感想和独特的见解,使学生对统计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

总之,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细化要求,教给方法。

1、激发兴趣,以“疑”导读。

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

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

例如:

教学“厘米、分米”时,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阶段,编写小华的一天,小华早上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穿上15分米长的上衣,和9厘米长的裤子。

又穿上20厘米长的鞋子,拿出5毫米长的牙膏,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拿着15分米长的牙刷在刷牙.。

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错误,能及时加深对“厘米、分米”的感知。

2、手脑并用,以“动”带读。

数学中的语言常常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

老师可以边读边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

例如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相等的扇形,拼成近似的长府谷县2017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方形,周长增加了6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决这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边读边画图,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增加了两条半径,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又如教学“画平行线”。

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画的步骤。

又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画,对在画时出现的问题仍可以提出来大家解决。

这样边读边动手,学生学得轻松,方法记得牢固。

3、多样表述,以“思”促读。

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某学校一年级360名新生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其中,关键句“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可以换成“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125%”,“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0.8倍”,“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4”,等等。

这样让学生学会把一种数量关系“换句话讲”,能使题目的条件变得更加直接,使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

然。

经常做这种“换句话讲”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分析能力。

4、咬文嚼字,以“辨”明读。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关键字词的讲解必须准确、透彻,要注重对“各”、“分别”、“占”、“相当于”等词义的处理。

府谷县2017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在低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像“一共”、“剩下”、“飞走了”、“又来了”等词,让孩子们

圈起来,并让他们想象题中相应的情景,描述情景后,又列式计算。

如:

“小红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三口人每月大约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一个人每天大约产生多少垃圾?

三个人每年大约产生多少垃圾?

”题中的“每月”、“每天”、“每年”要让学生认真分析、比较,要求学生嚼透关键词后去找对应量,又进行合理地解答。

叶圣陶老人讲得好:

“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认真阅读数学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

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盖野、刘相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内蒙古教育2005年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

[4]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