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工程施工方案5934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4094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5934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5934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5934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5934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5934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59344.docx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5934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工程施工方案5934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59344.docx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59344

北川河跨铁路线污水顶管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7年7月26日

1.工程概况

1.1现场特征及施工条件

该工程位于西宁市北川河九家湾污水处理管网与综合廊接口处,全长约200米,南北走向,管径1000,埋设深度约4米。

顶管施工横穿铁路线,且铁路线北侧管线紧厂房,南侧穿越北川库房,施工条件较为复杂。

顶管施工区域距北川河不远,此处土层大都为砂卵石层,地下水丰富。

2.施工方案的编制

2.1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期:

总工期60天。

质量目标:

一次性验收合格

安全目标:

无安全事故

2.3编制原则

2.3.1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原则。

坚持以先进的施工设备保证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先进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3.2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规定的工期,编制本工程的施工计划,并以此为前提配备施工队伍、机械设备、材料等,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3.3均衡生产、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合理安排工期、搞好工序衔接的前提下,安排污水管道和附属工程的施工。

作好施工技术和物资供应等方面的重点保障。

2.3.2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

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布置施工场地,优化施工工艺,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和周边交通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当地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认真保护好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认真做好防护工作,抓好标准化管理,搞好安全文明施工。

2.3.5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原则。

根据季节特点,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合理组织施工,优化施工队伍的配置,保持良好的施工状态。

2.3.6科学管理。

根据各工序的作业量和技术特点,安排各专业施工队平行流水施工,确保各工序之间合理衔接。

2.4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4.1解决好施工用水用电。

架设30KVA动力电源,为确保因临时停电而不影响施工,配备一台30KW发电机组。

2.4.2搭建临时工棚,用于钢材加工和堆放材料。

2.4.3调查施工现场妨碍正常施工的障碍物和地下管线。

2.4.4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坐标,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控制放线。

2.4.5制定安全文明保证措施,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采取适当的现场文明施工措施和环保措施。

2.4.6认真熟悉图纸,编制进度计划,合理组织劳力、机械、材料的有效配置。

见附表;主要人力、机械设备仪器的配置表

2.4.7确定材料供货厂家,进行原材料进场检验。

3.主要施工方案

3.1施工总体布署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施工层面介于粉砂土层及砂砾石层,该地质情况,容易出现塌方,又要穿越铁路线,施工期间不能影响铁路线的正常工作。

为确保顺利穿越铁路线,拟在铁路线南、北侧各设二个工作坑,间距40m(附北川河顶管平面示意图)。

顶管工作坑的坑底尺寸按施工规范要求开挖成4*6米,坑口尺寸按1:

0.33坡比放坡确定,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

工作坑顶采用30cm厚砂砾石回填夯实,再浇筑30cm厚C25混凝土基础并安装导轨。

在坑底预留渗水坑、引流槽位置。

考虑在砂卵石顶进难度大,确保顺利顶进,拟采用双向顶进的工作方式,所以工作坑护壁四周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厚度0.4米,Φ14双层双向@150钢筋网片布置于墙内。

顶管处于砂卵石层施工期间容易塌方,为确保铁路线正常工作和后期安全性,我方拟对铁路线两侧顶管以上地基注浆加固进行处理。

砂卵石层顶管难度较大,人工在顶管内采挖进度缓慢。

为提高工作效率,顶管前方加刃角工作机头。

施工期间正值三伏天,顶管内作业人员每2小时进行轮换工作,确保人身安全。

顶管采用泥水平衡式机械顶进法施工,在工作坑内安装顶进设备,并在井底设Φ600,深800的积水坑,配备水泵,便于排水。

送风设备采用1000桶式鼓风机,照明采用36V电压。

顶管完成后,在工作坑内砌筑Φ1500圆形检查井370砖墙(作法06MS201-327页),工作坑内回填砂砾石至原地坪。

3.2施工测量

3.2.1测量仪器;施工过程采用南方360r全站仪及J2经纬仪进行全平面位置控制;使用DS1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

3.2.2工程定位测量: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进行放线定位,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规划部门共同进行验收。

定位放线完成后用全站仪向外引出轴线定位桩,定位桩采用40×40×600的木桩,用C20砼将其保护。

3.2.3高程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及与建筑物±0.000的关系,确定水准点控制线,在各层施工时将标高传递。

高程传递用水准仪与30m钢尺相结合的方法传递。

3.3管道顶进

3.3.1施工测量

中线测量:

先挖好顶管工作坑,然后将地面管道的中线引到坑壁上,打桩钉中线钉,标定中线方向。

在顶管工作坑内设固定测量平台,在上面安装激光经纬仪,实时监测中线和高层。

开始顶进时其偏差不得超过3mm(正常顶进时其偏差不得超50mm),如果超限,应校正机头的位置。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正常顶进时每顶进50cm(开始顶进时每顶进30cm)就要进行一次中线测量和高程测量,偏差在容许范围之内,方可继续顶进。

3.3.2顶管准备

3.3.2.1顶进设备:

挤压掘进顶管法顶进设备主要包括25吨吊车1台,千斤顶、高压油泵、顶铁等。

3.3.2.1.1液压千斤顶

液压千斤顶是掘进顶管的主要设备,考虑地下工程的复杂性及不可预见因素,顶管设备再取1倍能力储备。

本工程拟采用1台300t液压千斤顶。

千斤顶在工作坑内的布置与采用个数有关,如一台千斤顶,其布置为单列式,应使千斤顶中心与管中心的垂线对称。

顶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应在同一轴线,防止产生顶时力偶,造成顶进偏差。

根据施工经验,采用人工挖运土方,管上半部管壁与土壁有间隙时,千斤顶的着力点作用在管子垂直直径的1/4~1/5处。

3.3.2.1.2高压油泵

由电动机带动油泵工作,选用额定压力为32Mpa的ZB-40柱塞泵,经分配器,控制阀进入千斤顶,千斤顶联接进油管,保证千斤顶活塞的出力和行程一致。

3.3.2.1.3顶铁

顶铁是传递和分散顶力的设备。

要求它能承受顶压力而不变形,且便于搬动。

根据顶铁旋转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横顶铁、顺顶铁和U形顶铁三种。

a、横向顶铁安装在千斤顶与方顶铁之间,将千斤顶的顶推力传递给两侧的方顶铁上。

使用时与顶力方向垂直,起梁的作用。

横顶铁断面尺寸为300×300mm,长度按被顶管径及千斤顶台数而定,本工程选用长度为1.2/1.4m的横顶铁;用型钢加肋和端板焊制而定。

b、顺顶铁(纵向顶铁)放置在面铁与被顶的管子之间,使用时与顶力方向平行,起柱的作用。

在顶管过程中起调节间距的垫铁,因此顶铁的长度取决千斤顶的行程、管节长度、出土设备等而定,通常有100、200、300、400、600等几种长度。

横截面为250×300mm,两端用厚25mm钢板焊平。

顺顶铁的两顶端面加工应平整且平行。

防止作业时顶铁发生外弹。

c、U形顶铁安放在管子端面,顺顶铁作用其上。

它的内、外径尺寸与管子端面尺寸相适应。

其作用是使用顺顶铁传递的顶力较均匀地分布的到顶管端面上,以免管端局部顶力过大,压坏混凝土管端。

大口径管口采用环形,小口径管口可采用半圆形。

3.3.2.1.4工作井内设施:

a.导轨:

导轨的作用是引导管子按设计的中心线和坡度顶进,保证管子在顶入土之前位置正确。

导轨安装牢固与准确对管子的顶进质量影响较大,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导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本工程导轨由型钢和钢板焊接而成。

在工作井底板基础上应事先预埋钢板,预埋钢板的位置与导轨相吻合,以便导轨与之焊接。

预埋钢板上的锚固钢筋要焊牢并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导轨安放后,还应在两侧支撑好,必要时再浇筑混凝土,确保导轨在受撞击力的作用下不位移、不变形。

在预留洞底部,应设置延长导轨,以免机头出洞时磕头。

导轨安装时,其标高要比设计标高提高2~3cm,以减少机头出洞后的下沉。

b.主顶油缸架:

主顶油缸架上固定千斤顶和高压油泵。

千斤顶应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油泵宜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应顺直、转角少。

c.后背结构(承压板):

承压板是承受和传递全部顶力的后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本工程的承压板采用厚度40mm钢板,钢板与钢筋砼井壁之间用混凝土浇平,承压板的中心应与千斤顶的合力中心重合,并垂直于导轨平面。

钢筋混凝土井后背(长3m、宽0.7m、高3m)外侧与原状土之间采用水泥土夯实,以传递顶力,保障工作井安全。

3.3.2.1.5安装止水圈:

安装止水胶圈前,先检查胶圈表面是否有破损,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止水圈安装时:

先将止水圈装置初步就位,临时固定在出洞口井壁上,然后推进掘进机至止水圈,根据掘进机外圆与止水圈板内圆的周边等距离来固定止水圈,确保止水圈中心与管道纵轴线一致。

止水圈安装完毕后,再次检查止水圈是否安装牢固,挤压是否平整、密实,以防漏浆。

3.3.2.1.6排水设施:

坑底设计集水坑,选用15m扬程的水泵排水。

3.3.3顶管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导轨安装→后座顶板安装→顶进设备安装→后座千斤顶安装→顶管机井内就位→顶管机试运行→打开封门→后座千斤顶顶进→出泥准备→测量偏差→控制点设置→管道顶进→管内出泥→顶进纠偏→接口检查→预制管顶进结束→接口沥青麻丝填缝→竣工测量→顶管设备转移

3.3.4管道顶进施工

3.3.4.1顶进方法:

3.3.4.1.1下管就位

a、下管前应先对Φ1000mm钢承口钢筋混凝土Ш级管进行外观检查,主要检查管材的破损及裂缝,管要直顺。

b、工作坑内设备安装完毕,经调试检查各部件处于良好状态,检查起重设备、试吊,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下管;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当距导轨小于50cm时,操作人员方可进入工作。

c、第一节管下到导轨上,装好顶铁,测量管轴线及前端和后端的管底高程,确认安装合格后方可顶进。

3.3.4.1.2顶进与管前挖土

a顶进利用千斤顶出镐。

在后背不动的情况下将被顶进管子推向前进,其操作过程如下:

安装好顶铁挤牢,管前端长度满足施工要求后,启动油泵,千斤顶进油,活塞伸出一个工作行程,将管子推向一定距离。

停止油泵,打开控制阀,千斤顶回油,活塞回缩。

添加顶铁,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需要安装下一节管子为止。

b开挖时,要求严格遵循“先顶后挖”原则,管前不得超挖,必须保持管壁与土基表面吻合,采用顶进切土,管内人工运土的方式进行,减少对地面及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c在顶进过程中,顶铁上方及侧面均不得站人,并随时注意观察顶铁有无扭曲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崩离。

3.3.4.1.3顶管控制:

开始顶进5~10m的范围内,轴线的方向和高程,关系到整段顶进质量,应认真测量检查及时采用措施纠正偏差。

允许偏差为:

轴线50mm,高程-40mm~+30mm。

一个顶管段完成后,重新测量一次管道和中心线和高程,每个接口测一点。

轴线控制:

中心线测量,根据工作坑内用经纬仪设置的中心桩挂小线,使拉线对准垂球,读管前端的中心尺刻度,若拉线与中心尺上的中心刻度相重合,其差值即为偏差值。

管道每顶进30~50cm时测一次中心轴线,若发现偏移趋势就进行纠偏,当偏移量大于或等于20mm时,立刻停止顶进,查明原因纠错后再顶进,确保顶管轴线的正确,勤测勤纠。

高程控制:

工作坑内设置固定的水准点2个,以便测量高程时互相闭合。

停止顶进时,将激光水准仪支设在顶铁上,使用特制的高程尺,除测头一节管前端管底高程,以检查与设计高程偏差外,还测量头一节管后端管底高程,以掌握头一节管子的走向(坡度)。

高程允许偏差为:

-40mm~30mm。

沉降控制:

根据地面沉降监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出土量与顶进速度,若发现沉降超标,立即停止顶进,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才能重新顶进,确保地下管线与地面构筑物安然无恙。

顶进过程中,发现管前土方坍塌、后背倾斜,偏差过大或油泵压力表指针骤增等情况,应停止顶进,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继续顶进。

顶管施工采取不间断的连续作业。

3.3.4.1.4弃土运输:

管内运土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应组织专人轮流操作。

管内出土采用双轮手推车推运,土运至管外,再用工作井上的吊装设备将土提升至地面装车,运送至集中堆放场地。

3.3.4.1.5通风、通讯、照明:

为改善管道内的作业环境,顶管施工时对管道内进行强制通风,在地面上设一台大功率的鼓风机,通过软管将地面的新鲜空气直接吹入井下,以此进行空气循环。

顶进工作坑内必须有专人负责与工作面工人定时、定信号,如喊话、敲击等,对讲机进行联络,及时了解工作进程,并进行沟通。

顶进后的照明采用低压(36V)行灯,每5米安置一盏。

3.3.5顶管难点施工

3.3.5.1顶管质量通病的处理措施

a顶进方向高程偏差的调整:

顶进中发现管位偏差10mm左右,即应进行校正。

纠偏校正应缓缓进行,使管子逐渐复位,不得猛纠硬调。

纠正方法:

调整机头内的纠偏千斤顶。

b停顶塌方

临时停止顶进时,应将喇叭口全部切入土层,可防止塌方。

3.3.6顶管安全施工

3.3.6.1施工前准备

3.3.6.1.1施工人员要掌握地下电缆、管道等设施的位置、走向和深度。

3.3.6.1.2挖掘顶管工作坑的工作指挥人员,站在挖掘机回转臂5m以外。

3.3.6.1.3工作坑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维护;夜间点亮警示红灯,安排专人值班。

3.3.6.1.4工作坑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异情况,如发现有裂缝或部分塌落现象,及时进行支撑。

3.3.6.1.5工作坑由渗水时,及时排水,保证坑内无水,不塌方。

3.3.6.1.6吊装作业前对吊重设备进行认真检查,尤其是钢丝绳等,必须满足安全性能要求。

配合吊装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及手套,必须由专人指挥,以哨令、手示进行指挥。

所采用令示必须规范,并与吊重机械操作人员预先沟通好。

牢记:

当管节离地面时,配合吊装人员必须避开被吊物,移动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被障碍物所绊倒。

3.3.6.1.7工作坑上部设安全平台,平台高出地面30cm,防止周围物体滑落坑内,坑内上下层立体交叉作业,井下作业人员配戴安全帽。

3.3.6.2顶管安全施工

3.3.6.2.1顶管后座安装时,如发现后背墙面不平或顶进时压缩不均匀时,必须调整加固后方可顶进。

3.3.6.2.2顶进工作坑采用机械挖上部土方时,现场安排专人指挥;工作坑四周或坑底必须由排水设备及措施。

工作坑内设符合规定的、固定牢固的安全梯。

3.3.6.2.3吊装顶铁或管道时,严禁在把杆回转半径内停留;往工作坑内下管时,应穿保险钢丝绳,并缓慢的将管子送入导轨就位,防止滑脱坠落或冲击导轨,同时坑下人员应站在安全角落。

3.3.6.2.4垂直运输设备的操作人员,在作业前要对机械设备各部位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异常后方可作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服从指挥,严格执行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3.3.6.2.5安装后的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应经常检查校核;两导轨应顺直、并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3.3.6.2.6在拼接管段前或因故障停顿时,应加强联系,及时通知工具管头部操作人员,在长距离顶进过程中,加强通风。

3.3.6.2.7工具管中的纠偏千斤顶应绝缘良好,操作电动高压油泵应戴绝缘手套。

3.3.6.2.8顶管作业时,安排专人在管口负责与管内作业人员每隔2-3分钟进行一次有效沟通,及时了解管内进展情况,以保证管内人员安全。

3.3.6.2.9顶管工作井、靠背墙施工安全

1)拆模时间控制在混泥土浇注后的3-4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30%以上进行,拆模先上后下,小心谨慎。

2)防止靠背墙突沉造成倾斜的危险,采取措施防止倾斜,确保安全施工。

3.3.6.2.10夜间施工组织

工程如需要在夜间施工,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各作业区的照明

度要达到要求。

为保证现场交通统一安排,采用围挡围护段面,摆放整齐。

道口处摆放反光交通警示标志牌及警示灯,并派专人(2人)值班,杜绝交通隐患。

夜间注意机械施工时的安全,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帽、反光服。

为避免由于机械噪音造成扰民,机械施工必须在22:

00之前完成作业。

3.3.6.3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1)驾驶、指挥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2)各类安全装置的保护罩、盖,安全可靠。

3)机械配输电线路(垂直、水平方向)应按规定保持安全距离.

4)作业时,机械停放应可靠稳固,臂杆幅度指示器应灵敏可靠。

5)必须严格执行定期保养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设备的清洁、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

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带病运转或在作业运转中进行维修。

6)机械设备夜间作业必须由充足的照明。

7)机架、机台的临边、登高以及机械运转区域有防护措施。

作业区域有明显的标志。

8)潜水泵电源线不破损、老化,接地接零良好,触漏电保护器灵敏可靠。

3.3.6.4用电措施

1)施工配电线路应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照明配电应与动力配电分设,所有用电设备保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2)施工现场必须建立电工维修台帐,电工要做好各种金属设施的防雷接地及设备的接零保护。

3)开关电器的额定值与用电设备额定容量相适应。

3.4、钻孔灌浆加固处理方案

对于地基固结灌浆,一般对于浆材配方和浆液扩散半径的确定,均需要进行专门的勘察试验来确定,由于本工程工作量较小,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试验,耗时费力,而是采用了经验数据来进行灌浆设计。

3.4.1灌浆孔的布设

  灌浆孔的平面布置涉及到浆液扩散半径的选用,我们在这里按土层的渗透系数经验值1~2md-1来采用,其加固半径为1.0~1.5m。

污水管道直径为1.2m,拟采用注浆孔孔径110mm,设计为直孔,分别位于管道两侧及管顶,设计孔深为2.5~4m,钻孔间距为1.2~1.5m。

边打边试验,根据现场喷浆喷射的距离,后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钻孔间距。

3.4.2施工顺序

本项注浆工程根据设计方案及地层实际情况,钻孔施工依照间隔钻孔的方案,由下而上分段注浆的工艺方法,先施工注浆孔,再开始注浆,起始压力较小,然后逐渐增大压力,控制压力为0.8~1.5MPa,水灰比控制在1.5:

1左右。

3.4.3钻孔施工

采用100型回转钻机回转钻进,在地表设置护壁管,护壁管埋设在表层土中在粘性土层中采用螺旋钻头干钻,在无粘性土或地下水位以下宜采用优质泥浆护壁合金钻进。

回转钻进所需泥浆采用优质膨润土泥浆,化学处理剂采用氢氧化钠,配比为0.3%.所配制泥浆应达到下述性能指标:

比重1.05~1.15,粘度20~25s,PH值6~9,胶体率达97%以上。

3.4.4灌浆工艺

采用先钻后灌的施工方法,钻完一孔后,自下而上逐段灌注。

方法如下:

每完成一个钻孔,立即下入注浆花管,在分段位置采用封闭管封闭,然后打开注浆泵,先注浆至孔满,然后憋压,控制灌浆压力在0.8~1.5MPa之间。

逼使浆液灌入孔周地层孔隙中,灌至达到灌浆控制标准为止。

凝固后形成圆柱状结石,然后拆除灌浆设备移至隔一个钻孔施工,待该孔段初凝完成即灌浆完成4~8小时后再移回设备完成下一段灌浆过程。

3.4.5灌浆控制标准

边排孔以限制灌浆量为宜,中排则灌至不吃浆为止。

限制注浆量根据经验在粘性土中可不限制,在无粘性土(风化砂为主)中采用0.3 立方米/米孔段(或水泥100kg),不吃浆以每分钻吃浆量小于1~2升为准。

在灌浆地段形成孔与孔排之间互相搭接的结石体。

3.4.6灌浆材料的选择及配比

主材为425型号硅酸盐水泥,辅助采用水玻璃,以增强其稳定性和可灌性。

水灰比采用1.5:

1,实际操作中可根据情况调整主、辅浆材配比,可暂定为1:

0.1。

图2:

边打边灌法图3:

灌浆设备系统

1-浆槽;2-液面管;3-水槽;4-阀门;5-注浆泵;

6-电机;7-电源;8-流量计;9-压力表;10-排气回浆管;

11-灌浆管;12胶塞;13钻孔机

3.4.7、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

对于本工程而言,主要目的是通过固结灌浆加固地基,要求加固后的地基持力层标准贯入击数达到12~14,压缩模量达到7.5MPa以上,使其在强度和变形两个方面均达到与邻近地段协调一致的程度。

检验方法为在完成的灌浆孔周围30~50cm范围内钻探,在加固持力层中取原状土样,送实验室进行固结实验,以检测其加固后的压缩变形特性,同时在持力层中进行标准结贯入试验,以检测其加固后的强度情况。

根据地以上检验结果,判定土层固结灌浆效果,对于不能达到上述要求的部位,应重新钻孔补充灌浆,直至检验合格为止。

3.4.8钻孔注浆人员设备计划

设技术指导1人,现场指挥兼机长1人,班长2人,钻工4人,水泵工2人,泥浆工2人,工作方式为两班倒。

设备为泥浆搅拌机1台套,100型回转钻机1台套,BQ200-40型高压注浆泵1台、注浆封闭管及注浆管1套,一立方米储浆罐1口。

计划膨润土1000kg,硅酸盐水泥25~35吨。

3.4.9、施工注意事项

3.4.9.1对于实际的孔位、孔深;钻遇障碍物、洞穴、漏水等情况应详细记录。

3.4.9.2灌浆时应保障灌浆压力由小到大逐级加压,控制范围0.8~1.8MPa。

3.4.9.3保障浆液的水灰比在1.5:

1范围内,以保证其可灌性和稳定性。

3.4.9.4加强周边环境的观察,防止冒浆和串浆,一旦发生冒浆,应及时停止灌浆,如果灌浆量太小,可待浆液初凝后,再进行二次灌浆。

4.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4.1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方案与施工网络管理计划,按网络节点、工期要求,分阶段控制,实现均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4.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技术复核制度,工程开工前,请项目部进行技术交底,请项目部组织测量组对中线、高程进行复核和贯通,测设控制桩和重点工序的定位桩,进行控制桩位交接;技术人员进行施工设计,编写技术交底书进行交底:

施工测量数据及技术交底书均执行复核签字制度。

所有图纸、技术交底、测量放样资料必须由技术主管审核后,方能交付施工。

做到及时、准确无误,杜绝技术指导错误影响工程质量。

4.3严把工程材料质量关,对进场的材料分类存放、保管,在使用前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4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把针对本工程制定的工序操作标准、工艺标准、检查标准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

实行施工操作、工艺流程、检测实验全过程跟踪,对执行情况做出记录,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认真执行自检、互检、专检及工序交接制度,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实行一票否决制。

5.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5.1安全保证体系

组织保证:

为实现安个目标,强化安全管理,本项目组成以经理、项目部安全员为主要成员的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文明施工组,配齐安个检查人员,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工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监督、保证体系。

对施工生产过程实施安全监控,项目部负责安全质量控制设计,队、班组负责安全实施。

建立各级领导,层层负责,确保落实,确保安全的总体格局,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5.2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5.2.1工作坑周围的维护及防水措施

工作井围护:

周围分两层维护,第一层在坑的周围3~4米处围一道彩钢板,高度1.8米以上,同时应留好吊车及存放管子的位置。

在彩钢板周围挂上各种标志。

第二层用φ50钢管在坑口围一道安全栏,高度1.2米以上,钢管刷上黑黄颜色安全警色,并挂上安全标志,施工现场夜间悬挂警示红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