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3699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岭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梅岭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梅岭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梅岭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梅岭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梅岭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梅岭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岭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梅岭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梅岭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序号考试号__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初二年级数学学科

(时间:

120分钟;)

一、精心选一选(3×8=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1.下面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2.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CDN的是(  )

A.∠M=∠NB.AM=CNC.AB=CDD.AM∥CN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一边等于7,那么它的周长等于(  )

A.12B.18C.12或21D.15或18

4.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D⊥DA于点D,PD=2,则P点到OB的距离是()

A.1B.2C.3D.4

 

第2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

5.三个正方形按图示位置摆放,S表示面积,则S的大小为()

A.10B.500C.300D.30

6.如图,在已知的△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N;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若CD=AC,∠A=50°,则∠ACB的度数为( )

A.90°    B.95°    C.100°   D.105°

7.如图,在△ABC中,∠ACB=90°,∠ABC

=60°,BD平分∠ABC,P点是BD的中点,若AD=8,则CP的长为(  )

A.3B.3.5C.4D.4.5

8.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4,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有一个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

直线最多可画(  )条

A.3B.4C.5D.6

 

第6题图第7题图

二、填空题(3×10=30分)

9.角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70°,则它的顶角度数为________

_.

11.如图,△ABC≌△ADE,∠B=25°,则∠D=  °.

12.如图,在△ABC中,BC=8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___________cm.

13.如图,在△ABC中,∠C=90°,AC=14,BD平分∠ABC,交AC于D,

AD:

DC=5:

2,则点D到AB的距离为________.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与中线分别是5cm和7cm,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cm2.

15.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等于_____________.

16.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x+1,2x+3,9,则x=______

__.

 

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

17.如图,∠BOC=9°,点A在OB上,且OA=1,按下列要求画图:

以A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1,得第1条线段AA1;再以A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于点A2,得第2条线段A1A2;再以A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3,得第3条线段A2A3;…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_____.

18.如图,在等边△ABC中,AC=9,点O在AC上,且AO=3,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若使点D恰好落在BC上,则线段AP的长是_________.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三、解答题(共计96分)

19.(本题满分8分)利用网格线画图:

如图,点A、B、C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

(1)在BC上找一点P,使P点到AB和AC的距离相等;

(2)在射线AP上找一点Q,使QB=QC.

 

20.(本题满分8分)在Rt△ABC中,∠ACB=90°,CD⊥AB于D,AC=20,BC=15,

(1)求AB的长;

(2)求CD的长.

 

21.(本题满分8分)已知:

如图,点E、F在AD上,且AF=DE,∠B=∠C,AB∥DC.

求证:

AB=DC.

 

22.(本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ABC,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垂直平分AC,分别交AC,AD,AB于点E,O,F.若∠CAD=20°,求∠OCD的度数.

 

……………………………………装………………………………订………………………………线…………………………………………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序号考试号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题满分10分)如图,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且AB=AC=CD,AD=BD,求∠BAC的度数.

 

24.(本题满分10分)如图,△ABC中,AD是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

(1)若AB=10,AC=8,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

(2)EF与A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请证明你的结论.

 

25.(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cm,求△DEB的周长.

 

26.(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D为AC边中点,过D点作DE⊥DF,交AB于E,交BC于F.若AE=4,FC=3,求EF长。

 

27.(本题满分12分)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

他惊喜地发现:

当两个全等的直

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下面是小聪利用图1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

.

证明:

连结DB,过点D作BC边上的高DF,则DF=EC=b-a,

请参照上述证法,利用图2完成下面的证明: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2所示摆放,其中∠DAB=90°.

求证:

.

证明:

 

 

28

.(本题满分12分)如图,△ABC中,∠C=90°,AB=10cm,BC=6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出发2秒后,求△ABP的面积.

(2)问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3)另有一点Q,从点C开始,按C→B→A→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直线

PQ把△A

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扬州市梅岭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初二年级数学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D

B

D

D

C

B

 

二、填空题

9、角平分线所在直线10、40°或70°11、25°12、8cm

13、414、3515、7或2516、3

17、9

18、6

三、解答题

19、

 

20、

(1)25;

(2)12

21、证明:

∵AB∥DC 

∴∠A=∠D                    

∵AF=DE  ∴AE+EF=DF+EF,即AE=DF       

∵∠B=∠C  

∴△ABE≌△DCF(AAS)    

∴AB=DC

22、50°

23、108°

24、

(1)18;

(2)EF垂直平分AD.

证明:

∵AD是ABC的高

∴∠ADB=∠ADC=90°

∵E是AB的中点

∴DE=AE

同理:

DF=AF

∴E、F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

∴EF垂直平分AD

25、6cm

26、连接BD,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D为AC边上中点,

∴BD⊥AC(三线合一),BD=CD=AD,∠ABD=45°,

∴∠C=45°,

∴∠ABD=∠C,

又∵DE丄DF,

∴∠FDC+∠BDF=∠EDB+∠BDF,

∴∠FDC=∠EDB,

在△EDB与△FDC中,

∵∠EBD=∠C,BD=CD,∠EDB=∠FDC

∴△EDB≌△FDC(ASA),

∴BE=FC=3,

∴AB=7,则BC=7,

∴BF=4,

在Rt△EBF中,

EF2=BE2+BF2=32+42,

∴EF=5.

答:

EF的长为5.

 

27、证明:

连结BD,过点B作DE边上的高BF,则BF=b-a,

又∵,

∴=

∴.

 

28、

(1)∵∠C=90°,AB=10cm,BC=6cm,∴由勾股定理得AC=8cm,动点P从点C开始,按

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出发2秒后,则CP=2cm,那么AP=6cm.

(2)若P在边AC上时,BC=CP=6cm,

此时用的时间为6s,△BCP为等腰三角形;

若P在AB边上时,有三种情况:

①若使BP=CB=6cm,此时AP=4cm,P运动的路程为1

2cm,

所以用的时间为12s,故t=12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②若CP=BC=6cm,过C作斜边AB的高,根据面积法求得高为4.8cm,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P=7.2cm,所以P运动的路程为18-7.2=10.8cm,

∴t的时间为10.8s,△BCP为等腰三角形;

③若BP=CP时,则∠PCB=∠PBC,

∵∠ACP+∠BCP=90°,∠PBC+∠CAP=90°,

∴∠ACP=∠CAP,

∴PA=PC

∴PA=PB=5cm

∴P的路程为13cm,所以时间为13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t=6s或13s或12s或 10.8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3)当P点在AC上,Q在AB上,则AP=8-t,AQ=16-2t,

∵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8-t+16-2t=12,

∴t=4;

当P点在AB上,Q在AC上,则AP=t-8,AQ=2t-16,

∵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t-8+2t-16=12,

∴t=12,

∴当t为4或12秒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