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3536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4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4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4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4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docx

《4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docx

4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

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技术交底

1.技术交底范围

新建XXXX工程传输及接入系统的施工。

2.设计情况:

按设计图纸和文件进行施工

3.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图纸审核—施工调查—设备开箱检查—设备安装、配线—设备加电、配置数据—单站测试—系统测试—开通

传输及接入设备施工工艺流程图

4.施工准备

4.1内业技术准备

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相关设计资料,熟悉设备技术资料。

根据设备技术资料,核对各用户数量、业务种类及实现方案。

熟悉图纸,要求参加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结构与构造特点及技术要求,熟悉组网方式。

参与施工图设计会审和设计交底及项目部的安全技术交底,澄清有关技术问题。

对拟建工程进行实地勘测和调查,就审核调查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与设计共同确认并落实具体解决方案,必要时需要设计变更。

严格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的签证制度,如设计图纸修改,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资料都要有正式的文字记录,归入工程施工档案。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技术标准,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辨识危险源及危险因素,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编制工程设备和材料、施工机械及工器具设备以及仪表的需用计划等。

4.2外业技术准备

检查设备平面布置与实际是否相符;调查在用设备状况,编制防护措施;办理机房准入证件;收集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进行现场调查,备足工具、仪表、测试记录表格、运输工具等。

铁件加工方法、加工质量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所有加工完成的铁件应进行防腐和防锈处理。

依据设计文件,综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物资申请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备料。

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5.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要求

5.1设备开箱清点和外观检查

设备器材运到现场后技术员会同监理、业主代表、供货商共同开箱验货,应对照装箱单及合同清单,对设备器材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

备件、资料亦应清点登记,妥善保管。

清点后,当发现品种、规格、数量与装相单及合同清单不符时,应恢复原包装,作出详细记录,通过物资供应规定渠道进行处理。

凡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器材不得使用。

验货时,首先拆开贴有装箱单存放箱的包装箱,取出装箱单,对照装箱标签进行符合性检验,内容包括:

客户名称、客户地址、机器编号、总件数、箱号、合同号等;

开箱验货:

拆开包装箱后,按照装箱标签上的装箱货物清单对包装箱内货物逐项清点。

验货要求检验内容包括:

按系统装箱数,检验箱体标识的数量和序号;按装箱清单,检验设备装箱的正确;按附件清单,检验附件的数量和类型;按系统配置,检验设备配置的完备性。

通过观察检验物品的完好性,如机柜、机箱有无变形;机柜、机箱有无严重回潮;轻轻振动机体,检查是否有因运输而松动的元器件及连接件。

5.2设备安装

5.2.1设备机架安装固定

设备机架固定方式应符合厂家规定,防震加固措施符合设计要求,各紧固部分应牢固无松动现象,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建议机架安装尽量采用整体连接固定方法,即制作与设备机架相符并与静电地板高度相符的安装底座,采用调平导轨进行安装、连接和固定,如此可对设备前后、左右、高矮平面进行调整,保证设备整体稳固和整齐美观。

机架排列、安装位置及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架前后左右应保持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一直线,误差应不大于5mm,相临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架应在同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

机架外部漆饰应完好,各种标识正确、清晰、齐全,机架的连接器插板的数量、规格和安装位置与有关文件相符,机架的连接器插针应平直整齐。

各种机架位置安装正确,符合通信机房平面布置图要求。

中间站设备安装原则以电缆地沟为对齐方式。

机架固定后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线的良好连接,在机架上安装有防静电地板要求的单元板时,应穿着防静电服或戴上接地护腕。

防静电接地护腕正确佩带方法:

5.2.2维护工作台和外围终端设备的安装

维护工作台应采用计算机工作台,其安装符合监控机房设计平面布置要求。

所配终端设备完整(包括计算机维护终端设备、打印机、磁带机等),标识齐全,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告警显示器在墙上的安装高度和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观察各种显示。

5.2.3配线架的安装固定

在传输接入系统施工中,通信站配线架应包括总配线架(MDF)和中间配线架(VDF),考虑中间站的配线连接和配线转接,还应设置电缆配线交接箱或引入综合柜。

配线架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向符合设计要求,跳线环位置平直整齐,安装牢固端正,接线排、保安器接线排和端子板等安装整齐。

大容量的总配线架还应设置滑梯,滑梯安装应牢固可靠,滑动顺畅平衡,配线架必须按施工设计要求进行防震加固。

配线架底座与成端电缆和配线电缆的上线孔相对应,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倾斜误差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大于2mm,相临端子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00MΩ,配线架所设置的告警功能应显示良好。

配线架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及地线路由应符合设计要求。

5.2.4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

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设计规定,其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电缆槽道尺寸与机架排列位置相对应。

电缆走道穿过楼板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木框保护,电缆布放完毕后要用盖板封住洞口,木板和盖板的漆色应与地板或墙壁的颜色一致。

安装平直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走道与列架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垂直走道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偏差不超过2mm;走道吊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倾斜现象。

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电缆走道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撑物应牢固可靠,沿水平方向的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后的走道整齐一致,不得有起伏不平或歪斜现象。

5.2.5线缆的布放和连接

配线电缆单盘测试:

检验配线电缆线间绝缘性能和线对通断情况两项指标。

测试方法为:

使用兆欧表测试配线电缆单根与所有线间及金属护层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0MΩ;使用万用表对配线电缆各线对进行通断试验,要求无混线和断线情况。

光纤布放时,布放路径应符合设计规定,尾纤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mm,光纤排列应整齐有序,绑扎松紧适度。

传输接入系统的光纤连接要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则全线采用统一的连接方法;按照纤序,“奇数”纤号连接上行站“光发送口”、“偶数”纤号连接上行站“光接收口”,如下图:

光纤防护:

通信站采用机架上方走线架或地沟走线方式可直接使用塑料波纹管防护、通信站采用静电地板下走线方式可考虑塑料波纹管防护,或布放木线槽方式防护。

同轴电缆和用户电缆的规格、路径或截面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电缆排列整齐,外皮无损伤,电缆转弯均匀圆滑,外部弯弧切线保持垂直或水平成直线。

电缆转弯的最小曲率半径大于60mm,布放走道同轴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同轴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绑扎线用麻线时必须浸蜡,布放槽道电缆时可以不绑扎,但要求槽内电缆顺直,不交叉,并用塑料卡捆扎固定。

同轴电缆标识设备侧和DDF侧均应在距同轴头1.5cm至2.0cm处粘贴标识标签,标签制作格式及标示方法应符合规定。

标识标签填写须一式两份,分别粘到同轴电缆的两头,既标明同轴电缆的本端连接,又显示同轴电缆的对端,连接形成一一对应的连接关系,避免混淆。

信号线及用户电缆应分开布放,以免相互影响。

各种业务的音频配线的色谱顺序和端子板上的端子应符合设计规定。

调度、专用业务回线的转接跳线也应固定使用和配线相符的颜色线对进行转接跳线(包括多次跳线和复联跳线)。

自动业务、数据业务(一般情况下数据业务的配线电缆由数据业务单元板的提供厂家提供专用电缆)和其它业务根据设计要求也严格按照色序进行配线,依照业务量的需要选择线型、规格的配线电缆,并考虑适当的预留。

配线架上的配线端子的分配顺序固定统一,按照调度、专用、自动、数据、其他等通信业务的先后顺序排列。

跳线可根据配线架或中间站交接箱的要求选择焊接、卡接和绕接方式。

插接架间电缆依据设计文件进行,走向及路由符合厂家规定,架间电缆及布线两端要有明显标识,不得错接、漏接,插接部位紧密牢靠,接触良好,插接端子不得折断或弯曲,架间电缆及布线插接完毕后应进行整理,保持外观平直整齐。

电缆芯线绕接或卡接:

采用绕接或卡接的电缆剖头平齐,不得损伤芯线绝缘,编把出线时考虑色谱顺序,不得错序,不得出鸳鸯线对。

卡接电缆芯线平整、牢固不松动,接触良好。

绕接电缆芯线必须使用相应规格的绕线枪,严禁以手钳代替,并达到以下要求:

每根芯线在端子上绕接的圈数为:

线径为0.4~0.5mm时6~8圈,0.6~1.0mm时4~6圈;绕接应严密,不得出现迭绕;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根部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

5.2.6地线、电源线的敷设和制作连接

设备硬件部分安装完成以后首先应进行各种地线的敷设及制作连接,以避免其它工作进行时产生静电而造成对设备损害。

根据设计要求应选择不同标称值的电源线或地线线型、规格(交流:

屏蔽用PVVP、不屏蔽用BV;直流:

用BV),并要求统一直流电源线正、负极及接地线的颜色标准(国际统一标准:

黑“+”、蓝“-”、黄/绿混色“⊥”;国内统一标准:

红“+”、蓝“-”、黑“⊥”),目前普遍采用国内统一标准。

接入网通信系统接地方法如下图所示:

接地体一般要求采用镀锌材料,用50×50×5mm角钢,长度为1.5m;

从接地装置到接入网设备上接地螺栓的连接电缆应采用铜芯成缆,并尽量缩短距离,长度超过50m时要适当加粗铜线直径;

连接引线两端应镀锡或热浸锡,并将涂料、清漆、油漆等从紧固点附近清除掉以保证金属表面的良好接触,所有的接地件应增加防腐保护,接地螺栓必须用机械方法加以紧固。

机房直流电源线的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设计规定,所采用材料的规格、器材的绝缘强度及熔丝的熔断容量均要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在中间接头。

直流电源线的连接应牢固,接触良好,保证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要求。

电源线电压降从蓄电池到接入网设备端子间:

当采用窄电压范围供电时,不应大于2v,当采用宽电压范围供电时不大于2.5v。

机房的每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电源线两端腾空时,用500v兆欧表测试正、负线间和负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

直流馈电线,每对馈电线应保持平衡,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蓝标志。

安装后的电源线末端必须用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

使用的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电源线两端腾空时,用500v兆欧表测试线间和芯间对地的绝缘电阻均不小于1兆欧。

5.3设备加电、配置数据

5.3.1设备加电前的检查

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安装部分为随工验收项目,施工单位协同设备厂家、接管单位一并对下表中的内容逐一进行检查验收并作好检查记录:

设备加电前的检查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标准

检查结果

1

机架安装位置

正确

子架安装

牢固

机柜排列

整齐

机架标示

齐全、准确

各紧固部分

牢固无松动

机柜外部漆饰

完好

2

外围

终端

网管终端、维护台安装位置

正确

各台配置

齐全

标准

齐全、准确

3

线缆

布放

配线架电缆卡接

正确、美观

光纤路由、防护及绑扎工艺

正确、美观

同轴电缆路由及绑扎工艺

正确、美观

配线架电缆卡接

正确

电缆排列

整齐

电缆标示

齐全、准确

4

地线

地线连接方法

符合要求

地线路由及绑扎工艺

正确、美观

配线架、机架接地

良好

5

电源

电池正极接地

良好

保险容量

符合要求

设备内部电源端子

绝缘、无接地

电源线的路由及布放

正确、整齐

接入网交流用电的接地保护

完善

直流电源线的接头

牢固

支路馈电线的绝缘电阻值

符合要求

接入网交流用电馈电线的绝缘电阻值

符合要求

6

硬件

检查

单元数量、规格、安装位置

符合设计要求

插、拔功能单元

顺畅、无阻碍

插拔锁定器件

齐全、可靠

时钟装置的检查

完整、正确

告警装置的检查

完整、正确

电源供给系统的调测检查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标准和要求

检查结果

1

电源线布放、连接

完整、连接位置、极性无误、可靠

2

交流系统适应范围,超出关机保护

动态范围指标要求:

220v士30%

3

电源告警

交流断电或超出范围及时告警

直流电压输出高限>55.8v及时告警

直流电压输出低限<45v及时告警

整流器故障有告警信号输出

4

交流2路备份

I、II路自动切换,自动倒回I路

5

直流电源电压

一次电源和蓄电池互为热备份

直流电源电压工作范围:

-41~-57v

6

蓄电池充放电电压

浮充电压设定值:

53.7v

均衡充电压设定值:

55.2v

放电电压:

43.2v

7

蓄电池容量测试

厂家标称值

8

蓄电池充放电自动切换

自动切换充放电状态

9

整流模块负荷均分性能

≤士5%

接入网加电运行检查表

序号

方法与要求

检查结果

备注

1

各功能单元板指示灯指示正常

2

设备散热风扇开启运转正常

3

风扇开关开启正常

4

DC/DC转换单元开关开启正常

5

机架总供电开关开启正常

6

架电源告警开关开启正常(可消音)

5.3.2系统参数、交叉连接配置及业务数据加载

本项工作由设备厂家软件工程师依据设计配置和应用要求进行完成,施工人员配合并协助检查各项配置和加载功能,熟悉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

5.4传输系统设备线路指标测试

R点接收功率、S点回损,检查系统率耗余量(线路余量+设备余量+光通道损失)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核对光接口单元板上光纤序号是否连接正确。

5.5传输系统单机测试

5.5.1设备出厂测试记录;检查机架电源电压,设备通电;核对网元配置;光接口—光接口打通;光接口—支路打通。

5.5.2主要技术指标测试:

按设计要求,对不同光接口类型进行发送光功率、接收灵敏度、R点反射系统的指标测试。

按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测试线路接口、支路接口的抖动性能。

5.5.3网元时钟保持功能试验:

时钟精度、保持时间。

5.5.4进行告警功能试验。

5.6传输系统系统测试

5.6.1系统性能指标测试:

2Mb/s通道误码性能;2Mb/s通道输出抖动;2Mb/s通道漂移特性;SDH网络接口输出抖动。

5.6.2系统功能检验:

复用段保护功能,通道保护功能,告警功能,误码性能监测功能,定时基准源倒换功能,勤务电话功能等。

5.6.3网管系统功能试验:

进行性能管理功能试验、故障管理功能试验、配置管理功能试验、安全管理功能试验。

5.7接入网单机测试

5.7.1在进行接入网设备的调试前,应先确认已符合下列要求:

温度、相对湿度、粉尘要求、防震和防静电、防磁等,均满足设计要求;机房交直流电源满足设备技术要求。

设备已可靠接地,电源线连接良好。

设备单机加电后运转良好、内置风扇正常启动,各单机显示告警状态符合当前实际使用情况。

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各种告警功能试验,结果符合系统要求。

5.7.2参照相关测试规范或产品说明书,对接入网设备下列功能和性能进行调试或检查,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出厂检验报告检查项目:

光线路终端(OLT)设备业务节点(SNI)的V5接口系统启动程序;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协议;控制协议;承载通路连接(BCC)协议;保护协议;链路控制协议。

光网络单元(ONU)设备用户接口(UNI):

音频二/四线:

通路电平、净衰耗频率特性、增益随输入电平变化特性、空闲信道噪声、总失真、路际串话电平(近/远端串音);

普通电话业务POTS接口:

频率、电压、断续时间;

ISDN基本速率端口(2B+D):

B通道和D通道误码;

N×64kbit/s(N=1~31)数据通道的误码性能。

(2)单机调试项目:

OLT、ONU的时钟接口同步功能试验:

接收信号(V5)同步、内部时钟、外部时钟。

OLT、ONU的告警和监视功能试验。

系统业务节点(SNI)的V5接口(2M电接口)物理层性能误码、比特率、输出抖动、输入抖动容限。

5.8接入网系统测试

5.8.1在单机测试正常的情况下,按系统设计,可靠连接各设备单元,用网管进行数据配置,进行接入网的系统调试。

5.8.2参照相关规范或产品说明书,对接入网下列功能和性能进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8.3站间音频二/四线性能:

通路电平、净衰耗频率特性、增益随输入电平变化特性、空闲信道噪声、总失真、路际串话电平(近/远端串音)。

OLT与ONU之间的传输时延。

系统业务节点(SM)的V5接口。

物理层:

V5接口2048kbit/s链路的性能(OLT与交换机线路设备LE之间的2M电接口误码、比特率、输出抖动、输入抖动容限)。

系统启动程序:

本地交换机触发的系统启动,接入网触发的系统启动,主链路从故障中恢复、次链路从故障中恢复、V5接口从中断中恢复后的系统启动。

5.8.4与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接口的协议:

(1)正常的接入网用户发起的呼叫;

(2)不正常的接入网用户发起的呼叫;

(3)处理通话阶段的事件;

(4)正常的本地交换机侧用户发起的呼叫;

(5)不正常的本地交换机侧用户发起的呼叫;

(6)附加业务(如呼叫等待);

(7)特殊事件;

(8)接入网内两个用户之间建立的呼叫。

5.8.5控制协议:

(1)PSTN用户端口控制;

(2)ISDN-BRI用户端口控制;

(3)ISDN-PRI用户端口控制;

(4)重新指配程序。

5.8.6承载通路连接(BCC)协议:

(1)接入网内部故障通知规程;

(2)审计规程。

5.8.7保护协议:

(1)成功的保护切换;

(2)保护切换失败。

5.8.8链路控制协议(LCP):

(1)本地交换机启动的链路阻塞/解除阻塞,该链路不包含物理C通路;

(2)本地交换机启动的链路阻塞/解除阻塞,该链路包含备用的C通路;

(3)本地交换机启动的链路阻塞,该链路包含活动的C通路;

(4)接入网启动的链路阻塞/解除阻塞,该链路不包含物理C通路;

(5)接入网启动的链路阻塞/解除阻塞,该链路包含备用的C通路;

(6)接入网启动的链路阻塞,该链路包含活动的C通路;

(7)本地交换机请求的链路身份标识;

(8)接入网请求的链路身份标识。

系统保护功能、时钟同步功能。

系统业务功能(单呼、组呼、全呼、会议电话、强插、外线拨入)、112测量台测量功能试验。

用户电话业务功能试验。

接通率测试。

5.8.9接入网网管调试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接入网网管下列功能和性能进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网络拓扑、业务拓扑管理功能:

(1)接入网网管设备能显示被管理范围内所有网络单元的拓扑图,并访问被管理范围内的所有网元;

(2)服务器对被管理的整个网络的监视功能;

(3)网管设备的实时打印、存储、报表功能试验;

(4)数据备份功能:

进行数据恢复试验。

配置管理功能:

从网元上收集配置信息及提供数据给网元。

能识别、定义、指配、控制和监视接入网中的管理对象,并能保证在业务正常情探下进行软、硬件配置内容的增加、删除和修改。

故障管理功能:

能提供对接入网及其环境的异常情况的处理手段,故障时间和位置的判定,故障修复的处理。

可对接入网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持续的或间断的测试、观察和检测。

5.8.10性能管理功能:

能对接入网的网元进行性能监视,采集相关的性能统计数据,处理测量数据,分析测量结果。

5.8.11安全管理功能:

用户管理、访问控制、安全日志。

6.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作业标准);

6.1设备安装要求

6.1.1机房内沟、槽、管、洞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外部交流电源符合设计规定。

6.1.2设备安装前,对设备的配线端子(包括分线盒、保安器、宝塔端子或其它端子)迸行空载测试,指标符合要求。

6.1.3安装后,设备的水平、垂直偏差符合要求。

6.1.4设备的固定稳固可靠,插拔机盘和塞子时机架不摇晃,并保持与水平地面垂直,设备的地线连接良好。

6.1.5中间站设备的电缆引入口要符合设计要求的尺寸,满足电缆的引入、弯曲程度要求,并要保证电缆容易牵引。

6.1.6光缆及尾纤进入设备机架内须单独布放并用垫衬固定,用塑料槽或蛇皮管进行防护,不得挤压和受扭力,并不得与其它配线交叉捆绑在一起。

6.1.7设备内各种布线要通过计算并要考虑适当的余留长度,作好走线方式计划安排,电源线要与各种配线电缆分开、交流与直流电源线分开、信号线要和音频线分开,高频线与音频线分开,并分别布放和绑扎;下线时应顺直;弯曲处要做到基本统一、不交叉。

6.1.8音频配线采用焊接方法时,其焊点要平滑、光亮、无毛刺;采用卡接方法时要确认其连接可靠;采用绕接方法时根据不同配线电缆的线径在接线柱上绕足匝数。

6.1.9设备内所有配线严禁有中间接头,各种配线除有效接触点外均无金属导体裸露部分。

6.1.10设备内各种标识尽量采用电脑打印字体制作精致的标签。

6.1.11任何设备供电前要测试其直流电源指标,认真检查直流电源配线的正负极性。

6.1.12各种配线电缆、光纤应进行测试,测试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的规定。

6.2SDH设备性能技术要求

6.2.1光接口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光接口的平均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过载光功率和反射系数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光输入口接收信号允许频偏不应大于±20×10-6。

(3)SDH设备输出AIS信号的速率偏差对于再生器在范围±20×10-6内;对于复用器在保持工作方式下在范围±0.37×10-6内,在自由振荡工作方式下在范围±4.6×10-6内。

6.2.2电接口输出信号(包括AIS)比特率、输入口允许频偏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6.2.3设备抖动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SDH设备的网络STM-N输入口的抖动容限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PDH支路输入口抖动容限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再生器抖动传递函数特性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SDH设备的映射抖动:

设备解复用侧接收没有指针活动的STM-N信号时,在PDH支路输出口所产生的抖动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SDH设备的结合抖动:

支路映射和指针调节结合作用,在设备的解复用侧PDH支路口所产生的抖动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6.2.4基于SDH的多业务节点(MSTP)的以太网接口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以太网物理接口各项指标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以太网透传功能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6.3SDH系统性能要求

6.3.1光通道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R点接收光功率为:

P1≥PR+Mc+Me

式中P1—实际测得光功率(dBm);PR—光接收机灵敏度(dBm);

Mc—光缆线路余量(dB);Me—光设备余量。

(2)STM-1、4、16系统光缆S点回波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