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新闻考研经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482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新闻考研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传播新闻考研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传播新闻考研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传播新闻考研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传播新闻考研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新闻考研经验.docx

《传播新闻考研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新闻考研经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新闻考研经验.docx

传播新闻考研经验

一位长辈对新闻学考研不错的经验之谈(无数次给我以方向和信心)

2003年的7月,我被正式录取为人大新闻学院的研究生。

8月30日当我拿着通知书和火车票排队等候在太原站的候车室时,站在我身后的一个大个子男生无限羡慕地说:

“人大新闻的研究生,真牛!

”那一刻,我看到母亲带着皱纹的脸上涌动的自豪和骄傲;那一刻,我仿佛听到有个声音在对自己说:

“你所付出的一切,是多么值得。

我,本来就是人大新闻的本科生,考研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

但是考研期间经历的一切并非这些优势所能左右。

不是所有的痛苦皆因考研而起,也不是所有的泪水都由考研而生,但是,因为那短短5个月左右的考研生涯改变了我生命中的许多东西,让我至今对那段岁月心怀感激。

2003年的3月-7月,我在报社实习,这是学校例行的实习任务,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想好是否真正准备考研。

直到7月下旬,实习结束从家里回到学校我不得不面对是否考研这个问题时我才发现:

我身边的同学已经都在考研辅导班里扎稳了根、在学校自习室里有了几乎固定的座位。

对我来说,时间并不是问题,难的是做考研的决定。

我想很多考研的人,并不是在打算考研之初没有矛盾和徘徊心理的,尤其是那些家境不很好、面临需要用工作来缓解家庭困难的人。

我就是其中一个。

很多次想到父母长年累月在田地间操劳的身影、想到他们脸上日益增多的皱纹,我都是在跟自己的心作着一场艰苦的斗争。

最后,我抱着边考研边找工作的想法走进了自习室,开始了自己真正的考研生涯。

在千丝万缕的世俗纷杂中理出一条头绪并且付诸实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迈过了考研路上第一个门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着手开始复习考研,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好象又回到了高中考大学的那个时期,1月9号和10号被列为“deadline”,没有任何退让和逃避的理由,必须在这5个月的时间里把该完成的任务完成。

于是一个大致复习进程表和每日复习任务计划表的出笼就成为必然。

计划的制定是要在基本了解备考科目的大致复习量的基础上,并且要在以后的复习进程中随时修改,当然大的进程不能随意松动,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分期目标的实现,一拖再拖,有损备考“一鼓作气”的斗志。

实施的过程才是最繁琐和苦恼的。

一开始,进入不了复习状态,每天看书的效率明显低下。

酷暑天助长了我的烦躁心理,每每走出教室站在教学楼的草丛中,我都觉得有放弃的念头。

可是每次走回教室,看到周围那么多埋头苦读的身影,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既然别人能行为什么我就不行?

这样在教室坐了10多天后,我感到自己读书的心已经回归,一切都在好转。

所以,考研的氛围和环境对每一个备考的考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就在那十天里,我看到了群体作战的力量。

能够进入状态基本上就是考研复习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确定自己什么是长项什么是弱项;哪些课本是好读的,只要看一遍有个大概印象即可,哪些课本是必须背知识点的,必须看它个三四遍。

这个过程就是侧重复习,以己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

在我,英语是弱项,与周围同学相比我的听力很差,词汇量也不大,题做得不多。

那么在前期的复习中我需要把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英语上:

记忆词汇、练习听力、做习题。

因为政治本身是文科生的长项,而且涉及很多需要记忆背诵的东西,所以可以选择在前期复习时把五本政治课本的重点和提纲整理出来,背诵和记忆的任务则放到后期复习中去做,这样的话背会了马上去考试,不容易忘记。

所以前期复习中我用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时间来看政治,任务量不是很大。

专业课的复习中,新闻史的复习是重中之重。

因为新闻史的背诵量很大,而且要求做到记忆准确。

所以前期复习,我把比较多的精力集中在新闻史的复习上:

看书第一遍,要整理出提纲,知道整本书大约按照什么顺序来编写的,哪一章是重点,哪个考点比较重要。

看书第二遍要能做到闭上书以后大致勾勒出新闻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和那个年代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第三遍要开始精确记忆每个考点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这个工作是最琐碎又容易让人生厌的,如果这一关能通过,基本没有什么能让你产生放弃考研冲动的东西了。

在新闻史的复习中关键要学会划枯燥为简单,多找点能够让你放松的方法去调节,边玩边复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新闻理论的复习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不要读死书。

理论的东西是常青的,总是有新鲜的东西补充进来才能有理论的更新和充实。

所以,不要单读课本,多读相关书籍是很重要的。

这样你才能分得清,哪些是基础的理论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有可能在考题里出现的,哪些是已经过时的,根本没有必要去掌握。

甚至可以根据这个联系新闻实践中的问题去大胆推测考试最后要出的论述题目。

所以复习新闻理论除了要花时间看书以外还要经常去图书馆。

这是必须的任务。

新闻业务对我这个已经有过新闻实践的人来说,基本不用怎么复习。

充其量是把历年真题看一看,做一做,就不成问题了。

基本不放在复习计划里面。

这样具体的复习方向定了以后就只要心无旁骛地去复习就可以了。

不过,做到心无旁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难的。

开学以后,学院开始评奖学金、确定保送研究生名单以及找工作等一系列的事务,这些事关每个学生的利益,你不可能不去关注。

那段日子我虽然身在自习室,但心却在教室外。

因为我三年的学习成绩优秀,保送读研有很大可能性。

但最后我的希望落空,感觉象挨了蒙头一棍。

落空的原因很复杂,但绝不在我的成绩不够优秀。

看着周围保研的同学欢呼雀跃、把复习考研的课本扔得老高,心里的痛苦难以复加。

不久之后原本属于我的贫困生奖学金也旁落他人,这意味着即使我努力考上研究生我也必须背负很重的生活压力。

因为本科期间的助学贷款我需要在研究生期间还清。

一时之间我承受着心理和身心的双重压力,我开始怀疑我考研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那段时间我扔下课本,三天不去自习,呆在寝室日以夜继地看电影堕落,我希望堕落到极点的我能够振作。

如果保研,我就可以结束现在这清苦的考研生活,如果得到奖学金,我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步入研究生生活;可是这两样都没有了,我只剩下了自己殊死一博。

如古训里所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也许只有苦难才会教会你更为深刻的人生。

那时候同学中流传:

保研的人过的是猪一样的生活,工作的人过的是狗一样的日子,而考研的人则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很多没有参加过考研的人也许不能体会这样所谓“猪狗不如”的生活,但是在我看来,如果你能全身心投入,这样的日子有它自己的快乐在孕育。

保研的失败和奖学金的丧失让我开始放下一切幻想全身心投入,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懂得:

考研的过程不是痛苦,而是一种磨练,经历这样的磨练,你会更加坚强与成熟。

2003年1月,我走进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感到自己无比的轻松,因为我没有什么包袱和压力。

过程中我已经付出,而结果不是我所能完全左右,我所能做的我已经做到最好,我对自己没有更多要求。

可能是这种心理帮我战胜了很多人考前的那种紧张和恐惧,即使在进行我最头疼的英语听力的考试时我仍能镇定自如,虽然那年的英语听力使得好多考生当场晕倒或者退出考场。

而且,在考试前以及考试期间我没有别人所说的每天晚上失眠的状况,我睡得很好,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优势和策略。

如今已经度过了1年的研究生生涯,每次在校园里路过旧图书馆,我都会很自然地抬头仰望四楼的自习室。

因为在那里,我度过了我5个月的考研生涯。

那一段别人看着苦我却知它甜的日子,可能以后再没有机会体验了。

我的惊险北大传播考研纪实

 

我的惊险北大传播考研纪实

(呵呵,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下面是我的考北大传播纪实,供大家参考,有问题的同学请跟贴提问,我尽量回答哈。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已经到了六月初夏。

在完成答辩,评上优秀毕业论文之后,我大学生活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然而,考研的那段经历却依然历历在目,时间的车轮仿佛又一下划回去年的九月——

从2005年的9月开始正式加入考研大军一直到2006年的1月,这近半年的时间实现了我人生轨迹的一次质变,我终于以总分近380考上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众传播(含广播影视方向)专业。

回首往事,心中无限感慨;也希望我写下的这些文字能给心中藏有北大梦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启发,能成为你们前进途中的动力。

收集信息,与时俱进

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它需要智慧、勇气、毅力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

我本科专业是新闻,所以一开始我圈定在北广、北大、人大、清华等几所高校。

通过上考研加油站、考研论坛之类的网站,并询问上届的师哥师姐,我了解到北大新院不指定教材,招生比例相对于北广和人大也少很多。

也许北大精神对我太有诱惑力了,我破釜成舟决定要考就考最难的。

接下来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不断地收集信息,网络自然成为最好的选择。

新闻传播类,由于专业的特性须及时了解业界的动态。

所以上一些专业的网站就很重要,比如我常上的网站就有中华传媒网、紫金网、传播学论坛、新华网等等。

另外期刊也是很重要的资料,我常常去学校的期刊室看报纸、杂志,比较好的主要有:

《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记者》,《三联生活周刊》、《中华新闻报》、《南方周末》、《新京报》等等。

学会收集信息,是考研过程中的第一阶段。

我的眼里只有你——传播

考北大传播,首先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不指定教材。

这个时候,历年真题是惟一可供参考的资料,所以无论是复习的哪个阶段,真题都应该成为案头必备。

十月份,大众传播方向的两门考试改为传播理论和专业综合知识二(即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

这就意味不仅要准备大众传播理论这块,还要准备网络传播。

建议大家一开始以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和李彬的《传播学引论》作为导入,在此基础上看一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大众传播模式论》、《传播学史——种传记式的方法》等等,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搭建自己的学科体系。

我认为,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学会排除各种干扰,学会思考。

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记得当时寝室只有我一个人考研,为排除各种干扰,我就以图书馆为“家”,天天早出晚归。

那段时间,我的眼里似乎除了传播,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符号。

考研的过程是辛苦的,但又是充实、幸福的。

博百家之长,学习他人

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学有所长的前辈学习。

考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前几届考上的师哥、师姐就是最好的老师。

当时我常常在学习之余和研友们讨论各种问题,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思路。

在最后阶段,我还有幸报了一个北大传播的专业课辅导班。

尽管时间只有短短两天(其中半天还因为去新华社参加笔试而遗憾错过),却为我冲刺阶段加足了劲。

讲课的师姐提纲挈领、拓宽思路,让我大受其益,有种如虎添翼的感觉。

心态决定一切

考研考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也是考验你的心里承受能力。

我想我经历的一切似乎应证了这句话:

心态决定一切!

2006年1月14、15日是研究生考试的日子,但就在考试的前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13日晚上我在学校超市里被偷了钱包,除了两百多块钱之外,我的身份证也夹在其中。

没有身份证如何参加考试?

我的头一下子大了,但理智很快就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了学院的证明,希望第二天能管用。

冥冥之中,我意识到命运将对我进行一场更为严肃的考验。

14日,走进北大附中的考场,我主动和监考老师说明了情况。

北大的考场政策是第一天可以出现意外,但第二天必须拿身份证原件或者是当地派出所的证明。

当我刚将政治答完一半的时候,监考老师走到我面前对我说,第二天必须拿派出所的证明过来,否则不让我进考场。

我当时的心一沉,下午英语考到5点,派出所下班了怎么办?

出乎意料,我竟然非常平静地答完了政治试卷。

我对自己鼓劲,能考完一门是一门,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结束第一场考试后,我赶紧给老师、派出所打电话。

直到听到民警对我说,你什么时候来我们就什么时候给你开证明。

那一刻我竟不由自主地哭出了声,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知道我终于拿到了参考的资格。

考完英语后,好心的出租司机将我送到派出所。

民警们替我开了证明,还热心地将我送到学校。

第二天,我精神振奋,出色地完成了两门专业课的考试(传播学111分,专业综合知识二124分)。

结束考试的钟声响起,我走出北大附中。

夜幕已悄然降临,中关村的大街上一片灯火辉煌。

奋战了六小时的右手似乎已失去了知觉,紧崩了两天的心弦也终于松弛下来。

那一刻,我知道我已对自己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结语

走在校园的林间,坐在熟悉的期刊阅览室,所有的一切都如此亲切。

我想对所有的后来者说:

考研是快乐的,感谢考研的日子!

真心地希望所有立志于北大的朋友一路走好,我会在北大等你们!

谨以此篇感谢北大、感谢传播版斑竹师兄给我的支持,也感谢所有帮助过、支持过我的人。

大家如果有关于考北大传播问题的,可以跟贴提问,能为大家服务也是我的荣幸,呵呵。

当然有问题的也可以发邮件到warisbeauty@。

,我将来信必复:

最后,在这里祝愿所有的研友们都能心想事成,实现心中的梦想!

午安啊,师姐。

几个问题:

1、有传播师兄(超牛的一个)推荐偶几本国外的传播学教材,但是好厚啊,师姐的文章中好像没有提到,师姐考试看这些冬冬么?

2、师姐文中提到上了专业课辅导班,师姐觉得上班需要么?

找了几个,都好贵啊!

毕竟自己银子不多啊。

另外师姐当时上的是哪个?

3、师姐知道有本科生去了新华么?

4、最后问一下师姐能不能说一说具体些的复习计划?

哈哈,问题比较多,现在比较迷茫,师姐不急着答哈:

 

你好,看到你的帖子感觉问题还是比较多。

第一个问题是国外的资料,我的建议是刚入门无需看那些书,等你看得比较多了,对传播学已经建立起系统的架构后,可以作为研究和扩展面展开阅读。

第二个问题关于辅导班,我的建议是如果是夸专业可以考虑报一个,但主要还是靠自己,决不要有依赖心理。

我当时报了个凯程的冲刺班,感觉还是非常有效的。

有可能可以报一下。

第三个问题,有去新华社的。

有几个研友考上北大,也去新华社,但最后都选择读研。

第四个复习计划,几句话还真说不清楚,但我想学习的基本步骤还是不会变的。

学会自己摸索,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考研征途上(zt)

(作者是06年南师传播学1st,初试总分400,政治70,英语72,新闻传播理论126,新闻传播史论132,复试专业课125,英语听力78,专业面试83,英语口试79,最后综合得分:

81。

他是我的考研战友,同学和兄弟.06年我们共同经历了第二次考研,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分享着考研路上的酸甜苦辣.之所以转帖他的文章是因为一方面他对于考研生活的详细记录会让今年参加考试的XDJM们对考研有个形象的认识.另一方面他对于考研态度,方法的论述我想对大家也是有所帮助.引用他文章的一句话:

在考研征途上,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虽然我知道网上关于考研经验的文章一搜一大筐,但是我还是决定写写我的考研经历与想法。

一个是为了纪念我两年的考研历程,二是希望对正在考研征途中的考生们有点启发与触动。

(声明:

我的经历可能比较详细,因为毕竟这也是为了不忘却的纪念,如果看的不胜其烦可以跳过我的经历)

先叙述一下我的考研经过,

我的本科专业很不理想,是属于那种冷得要结冰的一类,说出去给人听,人家一脸疑惑:

“还有这种专业啊?

”,刚开始我自己也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只知道我收到本科录取通知书时有种耻辱的心情。

我们本科班里有两个人开学时就没来上,一个人上了一年觉

得此专业实在读不下去遂于大二时退学重新复读最后考了华中科技大,要知道那位仁兄当时走自己的路坚决要退学重新来过,是受了多大的触动,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这一切源于冷专业的刺激,可是当时的我没完全体会到这一点,或者说就算体会到了,斗志也被本科时的安逸渐渐地打磨掉了,天天沉浸在没有压力的大学“美好”生活中,没有目标,很是迷茫,但是缺乏改变的勇气与方法,有时候,routine可以把人弄得面目全非的。

说这些是想说明,我坚定的考研信念源于平庸与无聊的本科专业的强烈刺激,有时候逆境未必是件坏事,它可以磨炼你的意志增强你的斗志!

关键是要拥有信念,建立可行的目标,别让routine将你变成一个庸人,不允许生活拖着你走,你要主动引领生活!

上了大三我要改变我尴尬的生活境况的意识特别强烈,那时候还尝试了自考,但是和许多人一样输在了不能坚持。

2004年6月,我决定考研,那年我大三,因为还是在校生,跟我们班几个哥们一样,我的考研路走得不那么坚定,因为给自己留了条“考不上还可以试着找工作”的退路,我没有倾我所有的热情与精力去拼搏,我没能做成考研的主人,反而被考研的压力拖着疲于应付。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傻事我常干,就是晒网的那两天心情也不好,怕失败但又忍不住要去玩,看着书想着玩,书没看好,玩的时候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不应该,玩也没玩好,赫赫。

(这种负面心理我想每个考研人都深有体会)

2005年1月22日,我跨入了南京29中的考场。

2005年3月7日,我第一次的考研征程以失败告终,虽然当时只出来了分数,国家线尚未公布,但我知道我的326的分数是不可能出现奇迹的,往年传播都在350以上。

由于我是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研,难度是有的,但这并不等于不可能考上,其实每个参加考研的人在起跑线上机会是相等的,只是在努力的过程中降低或提高成功机会的人是你自己罢了。

所以考不上也不用抱怨不公平,应该扪心自问,我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了吗?

虽然05年的卷子老师判得严了,200来人的考研大军就上线了11个,但是我知道我是有机会成为那十一中的一个的,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我偷懒了,传播理论里的一题论述20分:

谈谈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区别与特点?

这其实是一题基础题,入了传播学门的人都应该能回答出来,因为这是建构宏观框架所必须的!

但由于我的惰性,分析卷子时感觉这种古板的问题不会考的,传播学书上论述学派渊源的那一章我跳过了并没反复看,还有一本新书我根本没看几章,以为考的不多,结果三个名解答不上来只能蒙,我的自以为是关上了我通往南师的大门。

2005年3月14日,也就是我知道我失败后几天,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与总结之后,我写下了“考研出师表”贴在了写字台旁的墙面上(就是根据出师表模版改编的我的出师表),这种类似宣誓的东西给我带来了必胜的信心与勇气,让我对于考研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2005年8月11日以前,我将英语考研单词背了两遍,按照原来的大纲,将传播学,传媒历史之光,电视撰稿,电视记录片,公共关系,广告学过了一遍,因为当时不知道新大纲是什么,就蒙头一路看下来,直到8月10日晚上才恍然大悟,要看新大纲的!

一看,困难又来了,要换三本新书呢。

新闻学,中国新闻史,外国新传史,复试两本书也翻新了,广告学与公共关系书是新版的了。

说实话,那时的我一点也不慌,因为我知道,只要认真看,反复看再加上一定的记忆技巧,新书用不了几个月也能滚瓜烂熟。

8月11日那天,我从南师大田楼坡下的书店里将五本新参考书全部买了过来。

(之所以要买只有复试才考到的广告学和公共关系学书,是因为我知道我肯定有资格参加复试,这是一种必胜信念的自我暗示,2005年8月11日晚20:

25我在广告学和公共关系学两本书的扉页上写下这样的一行文字“我知道我一定有资格精读此书!

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

”每当我倦怠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文字总能让我激起强烈的斗志,呵呵,悬梁刺骨我倒没试过)忘记说了,我家就在南师旁边,我从小在南师玩到大的,所以考研看书也格外方便,本科毕业后的我每天踏着晨光,穿过南师那宜人的树阴,心理是虔诚的。

每天经过南师那道大门的时候,我心理总会想着,今天我又离目标近了!

2005年9月6日,我用二十来天的时间完成了对三本新书的第一遍精读,我认为第一遍读书涉及的知识面要非常之广,不能有任何偏颇之处,不要划分轻重,因为如果在第一遍里你认定某个知识点是不重要的,这样的刻板印象会跟随你考研始终,最后让你在研考考场上蓦然发现老师用考卷的形式正提醒着你的疏漏。

我第一年考研时那20分的论述和几题名解就是惨痛的教训!

至于轻重之分,随着你看书遍数的增加,你的思路会渐渐清晰,到时自然会水到渠成,轻重之分了然于胸。

不信?

那你就把书角翻圆了,书页翻黄了试试。

:

)另外,我想强调的是,我之所以能够准确记住我考研第一遍看书开始与完成的时间,因为我记了考研日志,就是类似航海日志的东西,当你开始第一遍或是第二遍时,将开始的时间,第几遍以及预期完成的时间要达的目标以完成后的体会统统记录下来,这样也是个简单的计划,让你有条理有准备的投入每天的复习。

当你一天结束时,你也可以写下时间,检查今天的计划完成了没有。

总之,简单记录一下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让你更有计划,增强信心。

有的考研人总在问我,你怎么订计划和看书的啊?

一天看多少页啊?

专业课是混看还是一次看一本啊?

等等此类问题,我觉得有些意思,我的计划就是我的计划,告诉你它仍然是我的计划,不会变成你的计划的,你只有结合自身情况,有步骤有条理地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那才是你的计划,写考研日志的方式就是我的计划,所以别去过分注重别人的计划,得自己动脑筋分析,制定自己的计划。

2005年10月,我开始了政治的复习,政治一直是让我很郁闷的科目,比较麻烦,背的东西不是容易忘就是用不上。

第一年政治我得了65分,我认为三个月突击突击差不多了,要是看得早对我来说是浪费时间,专业课才是大头,为了政治提高几分,投入过多的时间是不明智的,政治的复习方法我觉得我没什么发言权,考得比较烂,是拖我后退的学科,呵呵。

对于英语,我是一直由始至终都带着复习的,因为我认为在考研中,英语是非常关键的一门,历年来专业课考得很高,英语差一分或是几分而抱憾考研路的考生并不少见。

在复习过程中,历年真题对我的帮助非常之大,英语是绝对有技巧的,完型填空是比较难的一项,提高起来也比较困难,需要扎实的单词功底和语感;阅读我认为提高起来较快,阅读的短文得反复看,反复背诵,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与题眼,比如在but后面就经常进行提问。

同时用内容分析法对每一条答案项进行分析,考研英语阅读也是难点是因为答案与短文拥有高度的相关性,每一条答案项(甚至是错项)在原文都能找到缩影,只不过错误项不外乎:

1.答非所问;2.夸大范围;3.说的太绝对;4.无中生有;5.狸猫换太子。

做阅读时我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读原文,这样我认为更有针对性,更有阅读效率,毕竟考研英语3小时时间还是蛮紧的。

那个选搭题可以买两本新东方的模拟专门训练一下,我是9.4和11.4分别买了两本做的,感觉这种选搭题关键要抓住段落要意,逻辑要清晰,详细方法可以看参考书,在此不赘述。

翻译考的是基本功,对此我挺头疼,因为提高起来感觉总是很慢,结构和词汇都很重要,这样要求起来就比较高,我考研英语中,感觉英语翻译答的是比较费劲的,当然你不会写没把握也要尽量写,不能空着,注意把语句组织通顺。

作文中,套语的背诵是很重要的,如果套语背的好,一篇作文可以说50%已经在考前准备好了,省时省力而且增加文采,sowhy

not?

十月份的专业课也进入了第三遍复习,我的专业课做了很细致的笔记,我认为自己亲手做笔记大有裨益,光看书不动笔不容易记得牢,不动笔容易走神,边看边写可以增加一点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对于最后一轮复习的冲刺是有神奇的功效的。

记笔记要有条理和清晰的

思路,而并不是看到书上写什么抄什么,我举个例子,方院长的中国新闻史P17,小报显然是重点,但是书中对小报的陈述并不适宜我们的直接记忆,对于小报,当时我的笔记是这样总结的,(括号里是我现在对笔记做的解释)

小报:

始于北宋,盛于南宋,(首先点名时间),它是比邸报更具有时效性的,被政府查禁的非官方,民间私自发行的报纸。

(对小报的概括性描述)小报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注意往往“最……”是重要知识点),小报的发行人是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中下级官员以及印卖书籍者。

(这是小报的发行者)内容以新闻与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常有官方尚未公布或禁止公布的信息。

(对小报的内容描述)它打破了官报的垄断地位,开始了中国民间办报的历史(一句话总结小报的重要意义)。

对于这样的回答,完整而明了,估计老师改卷时看了都会舒展由于改卷压力而紧缩的眉头!

对于史的名解,主要从时间,地点,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