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481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docx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docx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农业问题专家、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认为:

农业结构调整不仅仅意味着少种粮食多种菜,要是这样免不了出现新的供求不平衡。

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高达2.5亿亩,总产量4.4亿多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6%,根据这个数据我国人均占有2分菜地,每年要吃掉350公斤蔬菜;可是根据城调队的资料,去年人均只吃120公斤,除了一部分加工和出口的蔬菜外,更多的菜烂在农民的地里。

因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放眼国际、国内

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平原区发展名优特农产品种植业,在山区发展经济林,在牧区发展名优畜牧业产品,在低洼水区发展水产养殖业,在城郊发展肉禽蛋奶养殖业)和生态农业,因地制宜使农、林、牧、鱼、副业全面发展,把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棉花和水产品等具有传统优势的名优特产品生产,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步伐搞好生态林建设,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特色农业是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在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中,特色农业资源是基础,特色农产品生产或加工是依托,特色农产品是核心,而农产品市场是实现价值的重要场所。

现在的特色农业包括立体农业、空中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彩色农业、三色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海水农业、草地农业、沙漠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高优农业)等。

对特色农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发达国家。

我国探索与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方向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国外特色农业的发展经验。

特色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经营,即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

要实现规模和品牌两手抓,有规模没品牌不行,有品牌没有规模也不行。

农产品和工业品一样,也需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以避免分散种植、小规模经营、低水平重复造成的弊端。

以名优特新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牛羊肉、奶、水产品和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专用玉米、优质大豆、优质棉花为重点,采取一个产品制定一个规划,确定一些重点生产区域,建立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系列配套技术,扶持发展壮大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区,引导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

一、国外的特色农业

1、美国的生物农场

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农场——生物农场。

这种农场有两大特点:

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钱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

这类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机械化程度高,所经营产品的品种也很多,全是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

在生物农场的耕作中从不使用化肥,仅使用专用有机肥。

这些有机肥是将畜禽粪便、人类粪便和绿肥、剩饭剩菜等混合在一起,加上催化剂后发酵所形成。

许多农场主认为,对农作物施用这样的有机肥,不但能给农作物增加营养,而且能保护土壤和农作物的内在生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杀虫剂在生物农场中是绝对禁止的。

经营者的理论根据:

大自然给农作物安排了和谐的生态环境,田园里既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就会吸引各种各样的昆虫。

它们按照大自然的安排,可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生生死死,互有制约。

如果对农作物使用杀虫剂,不但对环境和农作物污染严重,而且还往往会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因此,这些生物农场着力于对病虫害的预防,通过增加土地的营养,协调土地素质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培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品种等等,使农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样农作物的病虫害就不是个突出的问题了,不使用杀虫剂也能获得丰收。

由于使用生物动力耕作法,生物农场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备受人们的欢迎。

每年春耕之前,社区居民就向这些生物农场的农场主交款入股,然后,每星期两次到生物农场取回供应给自己的蔬菜、禽蛋等农产品。

虽然有的居民要驱车45分钟到生物农场取菜,但他们认为能够获得这些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是很值得的。

正因为如此,生物农场越办越兴旺。

2、以色列的节水灌溉

以色列全国有2万平方公里面积严重干旱缺水,年降雨量仅20-500毫米,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

然而世界一流的节水灌溉技术,却使以色列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赢得了欧洲“冬季厨房”的美名。

水是以色列政府发展农业优先解决的大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投巨资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先后修建输水渠300多公里,铺设输水管线4200多公里,将北部水源输送到南部,直至沙漠深处,并将地下水的抽取系统联成网,年供水量达14亿立方米以上。

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还下大力气开发新的水源和发展节水技术,积极资助利用高科技完成废水循环利用工程,使新技术设施不断更新问世,目前该国城市废水利用率达70%。

滴灌、喷灌系统等新型节水技术已是第四代、第五代,完全由计算机控制,根据土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种类、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等定时、定量、定位为农作物供水,不仅使水资源利用率达85%以上,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16.5万公顷扩大到目前的45万公顷,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3、荷兰的设施农业

荷兰的农产品出口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其中蔬菜、鲜花、奶酪等均居世界出口第一,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4。

该国农业的骄人成就归功于高水平的教育、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工厂设施技术的应用和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联合会)。

荷兰农业中最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设施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

荷兰设施农业有以下特点:

一是规模大。

一般都有上千平方米,最大可达一两万平方米。

二是设备先进。

水、温、光调节全由电脑控制,收获量、管理情况、收获日期、分级标准全部输入电脑。

三是专业化程度高。

每个农民或农场只从事一种产品的生产。

四是与市场联系紧密。

生产以效益为目的,每天生产多少产品,出售多少产品都提前与批发市场衔接。

每个农民投资多少,建多大规模,生产什么产品,完全由农民根据市场情况自己决定,政府不予干涉。

五是重视质量和信誉。

农产品运到交易市场前要严格分级、包装,还要提供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情况(包括育苗、移栽、管理、收获、运输等)。

4、日本的“农业公园”

目前,日本各地正在悄悄兴起一种新的公园——农业公园,其中最为新奇的是距东京200公里以外的江永崎农业公园——南瓜森林。

南瓜森林的第一大特点是“野”。

它远离大小城镇,四面全是山林野地,空气中透着草木的气息,与城市里混杂着沥青、油烟的空气完全隔绝,置身其中,令人顿时感到全身爽快。

第二大特点是“洋”。

南瓜森林非日本固有,而是一位名叫久门渡的农家弟子在对南欧考察多年后,依照南欧田园风光而创立的。

这座27万平方米的园子,处处都弥漫着浓郁的南欧风情。

农业公园内,黄灿灿的油菜园、古老的风车、优美的欧洲民乐合奏出南欧风情曲,使人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

第三大特点是“学”。

当人们尽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游览过“土”、“洋”结合的农业公园之后,还可以到园内的西式食品教室,在老师的指点下学个一招半式。

农业公园最大的好处就是旱涝保收。

首先它是以农业为主题的,而且又建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因此公园内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种植计划。

在适宜观光客游览的春夏秋三季,自然会有一笔不小的门票收入,而公园内精心点缀的经济作物的自然生长也不受影响。

二、我国的特色农业

1、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是利用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

福建省建瓯市吉阳镇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他们科学运用夏莲——秋稻——冬、春菜种植的时间差,在同一地块利用它们的空间分布不同,充分发挥了立体农业的功效。

该镇每年种植莲子5000-10000亩,除少量留种外,其余全部种两季水稻,冬、春又种上蔬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湖北省京山县近年来,在全县50个村办起了立体农业生态基地,实现了“山上种果种草,山坡养羊养牛,山下养猪养鸡,水面养鸭养鹅,水中养鱼养虾”和“麦-瓜-稻”、“麦-菜-棉”,“鱼稻共生”等立体循环模式,使50个村迅速脱贫致富。

  2、空中农业:

“空中农业”是城市居民利用城市垃圾,在居室的阳台上种花卉,在楼顶上种蔬菜、水果或建池养水生植物、养鱼,或在楼上腾出房间养畜养禽。

“空中农业”由来已久,只是近几十年来才把它提高到重要日程上来。

1959年美国一位园林建筑师设计建一个“空中花园”取得了很好效果。

这对实施“空中农业”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重庆市在楼顶上造锯沫田,种植蔬菜瓜果,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检测显示:

经过绿化的楼顶房间的室内温度,冬天升高3-5℃,夏天降低3-5℃。

河南邓州市一教师在楼上房间里饲养万只小鸡,并在楼顶种反季节蔬菜,年收入达2万多元。

而像这样的“空中农业”专业户,目前邓州市内就有近百家。

3、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指处在大城市及其周边的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资本、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

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城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业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约性、高度开放性等特征。

都市农业的特点是利用城市工业和科技优势,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建立农副产品基地,保障城市供给;在市区保留和建设一定的绿地,在城郊地区建设森林带或“绿色生态保护圈”,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家庭农业,利用庭园、阳台、空地种植花草、果树、蔬菜,以及发展养殖业等。

  4、观光农业(旅游农业)。

是一种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特色农业,这种新型农业通过发展具有特色的农林牧渔等产业,吸引人们前往观光。

这样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又能增加旅游收入。

它结合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与旅游景点、旅游方式的开发,让农业发展成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

这样,游客除欣赏旅游景点之外,更可以挥竿垂钓、亲手摘食水果和蔬菜,真正接触大自然,尽情享受休闲时光。

其次,观光农业可以扩大该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加农业公司和旅游公司的无形资产。

另外,观光农业可以充分发挥景点的区域自然地理优势,以游带农,以农促游,农游互补,建起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农业。

随着世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在繁闹城市居住久了的市民,越来越怀念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空旷的田野和绿色环抱的大自然氛围。

世界各国一些具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农场和村庄,建起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公园,开发了多彩多姿的旅游农业,并且已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如在人多地少的新加坡,已兴建了农业科技公园10个。

公园内不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种植,而且精心布置了一些花卉展览、鱼类和珍稀动物的观赏、名贵蔬菜和水果的生产,还相应地建有一些娱乐场所。

农业公园内应用最新技术管理,各种设施造型艺术化,如养鱼池由纵横交错的“水道”形成,“水道”为圆形或椭圆形,并配有循环处理系统。

菜园由一些新颖别致的栽培池组成,里面种上各种蔬菜,由计算机控制供给养分,同时在田间林荫大道旁栽种各种瓜果,游人不仅可漫步其中,而且可尽情品尝。

进了公园,令人心旷神怡,大饱眼福和口福。

另据报道:

近年来在日本的旅游农业领域还出现了“务农”旅游。

东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为中心,组织参加者去农村实地体验农民生活,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去沿海地区的旅游团还可以参加捕捞虹鳟鱼和海带的采集及加工等活动。

5、彩色农业:

据世界农业权威杂志报道:

当代农业科学研究证实:

用适量金属元素掺在饲料中,喂饲绵羊,可使羊毛变色。

如铁元素可使绵羊毛变成金黄色;等量的铜、铁和黑色素使绵羊毛变为黑色;铜、铁和钼使绵羊毛变为棕色。

目前全世界已育成彩色绵羊100多种。

用彩色毛织成的毛织品,色彩鲜艳,经过日晒、风吹和雨淋不会褪色。

  我国和日本合作驯化培育成功的一种蚕,能吐出绿色的丝。

美国科学家在南美发现了一种结出白色、米色、棕色、紫色棉桃的五彩棉花。

当今世界还培育成了能产绿壳、蓝壳蛋的种鸡。

我国和日本合作育成的五彩珍珠,色泽斑斓已成为稀世珍宝。

  天然彩色农业产品的问世,给农业、牧业生产开辟了新天地。

正吸引着科学家去进一步的研究。

特别是当代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产业。

正在探索基因控制畜禽色泽的机理,并已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性进展,彩色农业将面临一个更高速度的发展前景。

6、三色农业是指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

白色农业即微生物农业;绿色农业指传统的植物种植业;蓝色农业指蓝色海洋的水生农业。

白色农业是一种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以基因工程综合组建的特色工程农业,属微生物工厂化农业。

它被称为除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两大块之外的第三农业,是对微生物资源(主要是利用菌类微生物)进行工业化开发而形成的高科技农业,又称为微生物农业。

白色农业的产品是无污染、无毒副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并且要求生产环境洁净,故称为“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可生产人类及动植物所需的营养品、保健品、饲料和肥料等。

白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而且节水、节土、节能,可常年大规模生产,因此它还是一种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白色农业有着极其巨大的生产潜力,一座年产10万吨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工厂,相当于180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耕地生产的植物蛋白或3亿亩草地饲养的牛羊所产的动物蛋白。

到目前为止,白色农业的产品包括:

微生物食品、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和兽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微生物医用保健品及药品等。

专家们指出:

白色农业在我国推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①是它可以把“人畜共粮”调整为“人畜分粮”。

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粮食压力,一方面是人口在增加、耕地减少,同时还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畜共粮”传统体制造成的人畜争粮矛盾不断激化。

而发展白色农业将“人畜共粮”的传统调整为“人畜分粮”的农业新模式可极大的缓解粮食紧缺问题。

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及酶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SCP)和菌体蛋白(MBP)既可供人类直接食用,也可作为饲料,达到节约用粮的目的;另外,微生物还可以把农作物秸秆、糟、粕及其它农副产品下脚料转化成动物饲料,既节省饲料、又有效地利用资源,防止了因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年产农作物秸杆6亿吨,如果利用微生物处理2亿吨秸杆作饲料,即节约饲料粮0.8亿吨,相当我国年用饲料粮的一半以上。

因此,白色农业把传统绿色农业向“光”(阳光)要粮,向地要粮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向草(秸杆)要粮,向废弃物要粮,其潜力巨大,意义非常深远。

  蓝色农业。

蓝色农业是指海洋生物农业,是一种对海洋水生和浮游生物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特色农业。

全世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因此蓝色农业开发潜力巨大。

如果利用近海自然生长的藻类植物加工成人类食物,其年产量相当于目前全世界小麦总产量的4倍左右;如果把海洋藻类植物和浮游生物开发加工成食物,约可养活300亿人,相当于目前地球总人口的5倍左右。

  7、海水农业:

随着陆地资源的长期被开发而日趋匮乏,人类的目光转向了海洋,开始向这个蓝色的聚宝盆索取资源,这个正在开发的新产业被称之为海水农业。

海水农业是不同于现有海洋渔业的新概念。

海洋渔业包括捕捞、养殖和加工三部分,而海水农业除包括海洋渔业外;还包括种植可利用海水灌溉的陆生耐盐植物,还涉及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海洋生物链各环节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海水体制化太阳能的效率,提高海水的生产能力。

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海洋生物资源的生产、开发和利用,海水农业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8、草地农业:

草地农业是一项巨大的生物系统工程,牧草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扮演着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和为农业提供肥力的双重作用,把农业和畜牧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利用光能产物,从而使农、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和经济效益大提高。

9、沙漠农业。

全世界沙漠的总面积约为7.2亿亩,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左右。

沙漠地区虽然缺水,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但是阳光充足,温度高,温差大,土地透气性好。

沙漠土地只要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料,农作物就能茁壮生长。

目前,不少国家已经利用沙漠种植农作物获得成功。

沙漠农业已初见成效。

10、精准农业。

它是一种把科学的精确性引进农业生产的方法,即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利用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田间管理,能够做到精确配方施肥、定点施药,在减少投入的情况下增加或维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及保护生态环境,适用于种植业、畜牧业、园艺和林业等,精准农业将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运用在农业中,是一种关于农业管理系统的战略思想,并与可持续农业密切相关。

11、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用改变自然环境的办法来获得植物最适宜生长条件的现代农业。

设施农业就是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用工程建设的手段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人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和条件,使植物和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使光、热、土地等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形成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周年生产,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

主要内容是与集约化种、养殖业相关的园艺设施和畜禽舍的环境创造、环境控制技术及与其配套的各种技术和装备。

因此,设施农业又被称为工厂化农业

设施农业主要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

设施栽培主要是指蔬菜、花卉及果类的设施栽培,其主要设备有各类温室、塑料棚和人工气候室(箱)及其配套设备;设施养殖主要是指畜禽、水产品及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主要设施有各类保温、遮荫棚舍和现代集约化饲养畜禽舍及配套设施。

设施农业能够按照农作物和禽畜水产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光、温、湿、气、水、肥、饲料、废物处理等综合环境条件进行适时的调节控制;可以应用农业及畜牧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可以采用适当的农业工程措施在局部空间的一定范围内控制气候环境,实施相应的从品种选择到生产管理全过程的整套技术,充分发挥因控制环境而获得的增加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巨大潜力;是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最佳方式。

12、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合成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农业

当前,随着我国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从初期的生态农业户、村、乡,发展到目前300多个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

温家宝副总理指出:

“二十一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要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起来,把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

据初步统计,经过5年建设,10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其中土壤沙化治理面积30.5万公顷,治理率为60.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73.4%,林草覆盖率平均提高3.7个百分点。

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生态农业建设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

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良性转化增值的“农户+公司”的模式和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主的龙头企业,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业为龙头,产加销贸一体化的格局。

可见生态农业不仅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

   2、中国生态农业的模式

我国生态农业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它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基本原则,以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并吸收现代农业科技为特点,强调农、林、牧、副、渔大系统的结构优化,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农产微观经营、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一个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全面协作的综合管理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融合,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利用整体优化功能及因地制宜,建立多样性农业为一体的结构,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它的主要形式是在一个150㎡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

主要的技术特点是:

①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为猪禽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

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②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

③猪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日光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增加,质量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这种“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冬季平均每户收入增加了4000—5000元。

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形式是“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它是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果树年生长量高0.2m多,多生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

这种模式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

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

具体形式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

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上层还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

它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生产良性循环体系。

它的好处是“一净、二少、三增”,即净化环境,减少投资、减少病虫害,增产、增收、增效。

每年可增收节支2000—4000元。

西南区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高处修建窖式蓄水池,实行高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