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和计算题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281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和计算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和计算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和计算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和计算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和计算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和计算题汇总.docx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和计算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和计算题汇总.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和计算题汇总.docx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和计算题汇总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和交换B社会总产品

C分配和消费D物质资料的生产

2.劳动资料是指

A生产工具与劳动对象的总和B人的劳动加工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C劳动者用以维持生存的一切物品

D劳动者为实现其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所必需的一切的物质资料

3.在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物件是

A劳动资料B劳动工具C劳动产品D劳动对象

4.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

5.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A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资料所有制D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7、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A交换B生产C消费D分配

8.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分配关系B消费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

9.社会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10.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A价值规律B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

A十九世纪初B十九世纪中叶C十九世纪末D二十世纪初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的和直接的思想来源是

A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庸俗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C古典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凯恩斯主义政治经济学

13.近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列宁曾说,马克思《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14.生产力包括

A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B人的因素和技术的因素

C物的因素和技术的因素D经济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资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是因为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B物资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关系

D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E它是人类政治、科技、艺术等发展的基础

2.物质资料生产

A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B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是生产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D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内容

E它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其他社会活动的发展水平

3.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是

A人的劳动B劳动管理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E先进技术

4.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因为如下各方面都依赖于科技发展和进步

A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劳动资料的革新C自然资源的开发

D新原材料的发明和利用E生产力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等

5.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

A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密切联系中研究生产关系B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C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D孤立研究生产关系

E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密切联系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包括社会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B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之上D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E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

A认识它B利用它C限制它D发现它E 创造它

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B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

C前者的发展会引起后者的部分质变,到一定阶段引起后者的根本变革

D前者的发展状况决定后者可能变化的程度E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9.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是

A辨证统一关系B前者的性质决定后者的性质

C前者的变革必然导致后者的相应变革D后者对前者存在着巨大的反作用

E后者适应前者,则对前者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否则则对前者具有限制和破坏作用

10.广义的生产过程包括

A生产B劳动C交换D消费E分配

11.经济规律按其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可分为三类,即

A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B商品经济规律

C在某几个社会经济形态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D产品经济规律

E在某一特定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B.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2.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C.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D.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3.商品的二因素是

A.价值与价值量B.使用价值与效用

C.价值与交换价值D.使用价值与价值

4.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使用价值的意义在于

A.它是商品生产者所要获得的东西B.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它是商品的一个重要因素D.它能满足商品生产者的消费需要

5.在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货币D.物质资料

6.商品的价值得到表现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商品的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

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商品二因素理论B.劳动二重性理论C.剩余价值理论D.生产价格理论

8.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A.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B.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9.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10.劳动的二重性是

A.两次劳动B.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C.两种劳动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较多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A.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围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下波动

12.商品的价值量是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B.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C.生产技术决定的D.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A.成正比B.成反比C.反方向变动D.同方向变动

14.下列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比例由市场决定B.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能还原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相同价值

15.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D.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16.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17.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

A.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B.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C.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8.货币的本质是

A.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B.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C.金银等贵金属D.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19.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20.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A.价格标准B.价值尺度C.观念货币D.货币价值

21.人们在商店购买商品的货币执行的是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价格标准职能

22.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包括

A.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B.流通中实际具有的货币量

C.纸币发行量D.社会贮藏的金属货币量

23.通货膨胀是

A.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B.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C.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D.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

2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2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D.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6.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A.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B.人们按价值相互交换商品,实质上是相互交换自己的劳动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

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27.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之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都是不相同的。

但是在市场上,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互相交换,这是因为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

C.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的抽象劳动

D.裁缝和木匠分别拥有对衣服和家具的所有权

28.投入某种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29.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使用价值,也就离不开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劳动工具D.劳动对象

30.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

A.商品的成本  B.商品的效用   C.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盈利

二、多项选择题

⒈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由交换决定的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决定因素E.商品的社会属性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抽象劳动的结果B.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具体劳动的结果

D.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E.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商品的价值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B.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

C.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D.商品的自然属性E.商品的社会属性

4.商品的价值是

A.抽象劳动的结果B.具体劳动的结果C.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E.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5.商品的价格是

A.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B.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C.由价值决定的

D.由使用价值决定的E.受供求关系影响的

6.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B.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C.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D.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D.自然条件等

7.对商品价值量的分析表明

A.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C.简单劳动只有换算为复杂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价值的变动B.货币商品价值的变动C.纸币发行量的变动

D.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E.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

9.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E.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10.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

A.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B.是观念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

C.总是准确地反映商品的价值D.有时并不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

E.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

11.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A.使商品生产从物物交换转变为商品流通B.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

C.必须是具有十足价值的金币

D.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E.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12.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

A.可以作为具有价值的金银饰品存在B.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商品销售困难

C.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D.使社会购买力增加

E.是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贮藏起来

13.货币职能中包含危机可能性的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

14.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其他矛盾有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

E.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

15.等价交换原则是

A.自然经济通行的原则B.简单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E.一切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

16.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17.一定时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取决于

A.商品价格总额B.待销售商品总量C.商品价格水平

D.货币流通速度E.货币发行量

18.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B.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

C.商品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D.价格与价值量的不一致

E.价值规律在不实现中实现

19.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有价值B.有价值的东西必有使用价值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E.一个人不能同时占有一个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0.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

21.纸币是货币符号,它在流通中的发行量应

A.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B.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代表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E.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22.商品二因素的关系是

A.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B.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价值的存在不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包括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分工的存在C.生产资料的原始公社公有制

D.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E.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第三章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得以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A..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2.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分析,可以看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生产资料成为商品B.商品实行等价交换

C.商品实行不等价交换D.劳动力成为商品

3.通过对G-W-G`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

A.G-W阶段商品的价值上B.G-W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C.W-G`阶段商品的价值上D.W-G`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4.资本总公式形式上的矛盾是

A.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6.下列公式中,哪个是资本总公式

A.G一G′B.G一W…P…W一G

C.G一W一G′D.P…W--G-W…P

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8.资本是

A.货币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生产资料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

A.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E.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2.劳动力价值包括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

C.养活劳动者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E.剩余价值

3.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A.买与卖顺序不同B.价值规律作用形式不同

C.流通起点与终点不同D.流通媒介不同

E.流通目的不同

4.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B.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C.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D.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E.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5.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

A.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B.运动的媒介是商品

C.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D.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

E.运动是无止境的

6.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A.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

B.是采用暴力手段强迫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中

C.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经济条件的历史过程

D.以剥削广大农民生产资料为其全部过程的基础

E.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

7.劳动力成为商品

A.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B.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D.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E.劳动者必须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第四章资本的生产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某资本家投入资本100万元,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生产资料80万元,劳动力20万元),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30万元,其剩余价值率为

A.100%B.150%C.200%D.250%

3.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4.资本集中

A.既能扩大个别资本,也能增大社会总资本

B.只能扩大个别资本,不能增大社会总资本

C.只能提高个别资本有机构成,不能提高社会资本有机构成

D.只能提高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能提高个别资本有机构成

5.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6.不变资本是指

A.资本家的货币资本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7.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D.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

8.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A.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9.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B.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

C.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D.社会资本增大的两个杠杆

10.从发展趋势上看,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

A.资本的技术构成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

B.资本的价值构成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

C.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的有机构成会不断降低

D.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

1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中

A.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c+v是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C.c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

D.c+m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是新创造的价值

12.资本积累数量取决于

A.剩余价值量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

B.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C.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D.资本分为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比例

13.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是

A.资本积累过多B.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C.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D.人口增长速度超过资本增长速度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B.价值增值过程

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D.价值形成过程

15.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B.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

C.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D.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16.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在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17.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

假定皮鞋工业部门一个工人每天劳动8小时,生产皮鞋2双,消耗的生产资料16元,每个工人一天创造的新价值为8元。

如果某皮鞋厂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每个工人劳动8小时可以生产4双鞋。

这时,这个皮鞋厂的资本家从这4双皮鞋可以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为

A.10元B.8元C.12元D.2元

18.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生产规模的方式称为

A.资本积聚B.资本原始积累C.资本集中D.资本垄断

19.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

A.社会总资本大小B.可变资本的大小

C.剩余价值的大小D.人口总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