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223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docx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docx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

一、现金流量表附表的会计平衡公式

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资产=广义现金+存货(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性应收项目+其他资产

③负债=经营性负债+其他负债

④所有者权益=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

将②、③、④代入①得:

广义现金+存货(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性应收项目+其他资产=经营性负债+其他负债+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

移项得:

广义现金=本年利润+经营性负债+其他负债+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存货(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性应收项目-其他资产

此为静态表达方式,若考虑动态(期末与期初比较的变化额),可将现金净流量表达为:

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经营性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其他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加额(期末-期初)-存货增加额(期末-期初)-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额(期末-期初)-其他资产增加额(期末-期初)

进一步调整,即均调整为相加关系—加项关系,公式如下:

⑤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经营性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其他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加额(期末-期初)+存货减少额(期初-期末)+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期初-期末)+其他资产增加额(期初-期末)

此公式,就是现金流量表附表的调整项目,以及相关原理,只不过此现金净流量,为全部的现金净流量,而附表要求的是调整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

依据公式⑤,将现金流量公式表达为经营性现金流量,如下所示:

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利润+经营性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存货减少额(期初-期末)+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期初-期末)±调整项目

二、调整项目说明

1.调增项目:

不是经营性活动产生的计入当期损益类费用,对净利润有降低的影响额,涉及的科目主要有:

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支出等,如:

为在建工程发生的财务费用,会计处理时,是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但因其不是经营性活动,属于投资性活动,故应调增

2.调减项目:

不是经营性活动产生的计入当期损益类利得,对净利润有增加的影响额,涉及的科目主要有:

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如:

固定资产处置时产生的净收益,会计处理时,是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使当期净利润增加,但因其不是经营性活动,故应调减。

从公式⑥,我们可以得出,对其运用,是否与主表能够保持逻辑关系的准确性,关键在于我们日常会计处理,对会计科目的运用,即:

如何区分经营性会计科目与非经营性会计科目,以及会计科目对应的现金流量项目,一般地讲,经营性会计科目,对应的是经营性现金流量项目,但也有特例,例如:

购入固定资产形成的负债,此负债,不属于长期负债,因此,不可能在“长期应付款”中进行处理,而是属于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在“其他应付款”中进行处理(从此处我们也可看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会计科目并不一定全部是经营性现金流量的会计科目),对此情况,我们应在其他应付款下设置二级科目—如:

“非经营性应付款”,在“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的现金流量表处理时,将此“非经营性应付款”因素剔除。

同理,非经营性应收项目按此原则处理。

预提费用、待摊费用按科目属性应归入“经营应付性项目”、“经营性应收项目”。

其处理方式及调整方式,参照“经营应付性项目”、“经营性应收项目”,生产成本的结余金额表示期末在制品的结余情况,因此,可视同存货处理。

=======================================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1.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

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包括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存货、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应收款项坏帐准备

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期末按应收款项计算的坏帐准备——“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或者,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期末按应收款项计算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

若当期提取数为正数,则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管理费用增加,导致利润减少,但并未产生现金流出,故应将当期提取数调增利润。

若当期提取数为负数,则作相反记录。

管理费用减少,导致利润增加,但并未产生现金流入,故应将当期冲销数调减净利润。

实务中应根据“管理费用”账户分析填列。

(2)存货跌价准备

当期应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金额—“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

若当期提取数为正数,则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存货跌价准备。

若当期提取数为负数,则为转销数,作相反记录。

其调整原理及方法同上。

(3)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减值损失

当期应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当期短期投资市价低于其成本的金额—“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当期应提取的长期投资或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当期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金额—“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或“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帐户贷方余额。

当期三者减值损失提取数若为正数,则借记投资收益,贷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一减值准备、当期三者减值损失提取数若为负数,则作出相反的记录。

这里的投资收益的减少或增加,都引起利润发生了相同的变化,但并未产生现金的流出或流入,另投资收益属于投资活动范筹,故应调增或调减净利润。

实务中应根据“投资收益”账户分析填列。

(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当期应提取的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当期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金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

当期三项减值准备提取数若为正数,则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当期二项减值准备提取数若为负数,则作相反记录。

这里的营业外支出的增加或减少,都引起利润发生了相反的变化,但并未产生现金流出或流入,故应调增或调减净利润。

实务中应根据“营业外支出”账户分析填列。

2.固定资产折旧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贷记累计折旧。

管理费用增加抵减了利润,制造费用通过销售成本也抵减了利润,但未产生现金流出,故应将当期计提的折旧调增利润。

需要说明一点,当期制造费用只有一部分转化为销售成本。

其余转化为在产品、产成品。

这里把全部制造费用当作销售成本调增利润是不妥当的,故将在“存货”项目中把多调增的利润调减。

实务中应根据“累计折旧”账户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3.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无形资产摊销时,借记管理费,贷记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

贷记长期待摊费用,其调整原理同固定资产折旧。

实务中应根据“无形资产”、“长斯待摊费用”账户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4.待摊费用的摊销

预付有关费用时,借记待摊费用,贷记现金,待摊费用增加,导致现金流出,虽与利润无关,但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故应调减利润。

摊销待摊费用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贷记待摊费用,其调整原理同固定资产折旧。

简言之,待摊费用增加,就调减净利润;待摊费用减少、就调净利润。

实务中应根据资产负债表“待摊费用”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分析填列。

若差额为净增加,调减净利润;若差额为净减少,调整净利润。

5.经营性预提费用

此项不包括预提的财务费用。

实务中,除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等几项比较重要的先发生后支付的费用专设相关账户反映外,还有一些先发生后支付的费用在“预提费用”账户核算。

计提各项经营性费用时,借记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制造费用等,贷记预提费用。

其调整原理同固定资产折旧。

支付预提的各项经营性费用时,借记预提费用,贷记现金。

预提费用减少,导致现金流出,虽与利润无关,但其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故应调减净利润。

简言之,预提费用增加,调增净利润项提费用减少,调减净利润。

实务中应根据资产负债表“预提费用”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分析填列。

若差额为净增加,调增净利润,若差额为净减少,调减净利润。

但若“预提费用”项中包含有预提的筹资性财务费用时,应将其剔除。

6.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损益

处置固定资产发生损失或收益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或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营业外收入。

处置无形资产发生收益时,借记现金,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记无形资产、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营业外收入;发生损失时为借差,借差为“营业外交出”。

由于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属投资活动、其处置损益无论是否产生现金流量,均应调整利润。

若为损失调增净利润;若为收益调减净利润。

实务中,应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出”账户记录分析填列。

7.固定资产报废损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益包括固定资产盘亏、盘盈、报废等发生的损益。

固定资产盘亏批准作损失处理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固定资产盘盈批准作收益处理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贷记营业外收入。

固定资产盘亏、盘盈、报废处理,都引起利润发生了变化,但并未产生现金流量。

因此。

发生的损失应调增净利润;发生的收益应调减净利润。

实务中,应根据“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账户记录分析后按其差额填列。

8.财务费用

此项目只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不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可分为以下三类

(1)经营性财务费用。

主要指应收票据贴现、计提应收票据利息、计提应付票据利息、存货购销产生的汇兑损益等。

这些业务发生时会引起财务费用发生增减变动,导致利润减少或增加,而不会产生现金流出流人,按说应调增或调减净利润,但与经营性财务费用相对应的是经营性应付项目,为避免重复,经营性财务费用在此不作调整,而在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进行调整。

(2)投资性财务费用。

主要指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生的不计入成本的利息和汇兑损益。

这里的利息和汇兑损益是由投资活动产生的,导致利润发生了变化,不论是否产生现金流量,均应按其发生额调增或调减净利润。

(3)筹资性财务费用。

主要指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产生的利息或汇兑损益。

这里的利息或汇兑损益是由筹资活动产生的,导致利润发生了变化,不论其是否产中现金流量,均应按其发生额调增或调减净利润。

实务中,应根据“财务费用”账户记录分析填列。

为方便调整。

可在财务费用总分类帐户下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分设明细分类账,积累相关资料,以便编制现金流量表。

9.投资损益

投资损益是因各项投资活动产生的,引起利润发生变化,无论其是否产生现金流量,均应调整净利润。

若为投资损失,调增净利润。

实务中,应根据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的数字填列。

10.递延税款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计提所得税时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借记所税,递延税款,贷记应交所得税;第二情况是借记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应交所得税。

上交所得税时,借记应交所得税,贷记现金。

第一种情况下。

所得税费用增加,导致利润减少,也引起现金流出,不需要调整;递延税款借项不是费用,虽与利润无关,但产生了现金流出,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故在此应调减净利润。

第二种情况下,递延税款贷项虽未引起现金流出,但引起了所得税费用增加,利润减少,故应将递延税款贷项金额调增净利润。

简言之,递延税款借项发生额调减净利润;递延税款贷项发生额调增净利润。

实务中应根据资产负债表“递延税款借项”、“递延税款贷项”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分析填列。

将其借项期末大于期初的差额和其贷项期初大于期末的差额调减净利润;将其借项期初大于期末的差额和其贷项期末大于期初的差额调增净利润。

11.存货

存货增加的途径很多,在现购情况下,存货增加更与利润无关,但支付的现金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故应调减净利润。

由于现购增加的存货与赊购及其他途径增加的存货不易分清,故在此先按存货增加总额调减净利润。

而后在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中再将多调减的净利润调回。

存货减少会引起成本费用增加,利润减少,但现金不会流出,故应将存货的减少额调增净利润。

简言之,存货增加,就调减净利润;存货减少,就调增净利润。

实务中。

应根据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分析填列。

若差额为净增加;调减净利润;若差额为净减少、调增净利润。

12.经营性应收项目

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

(1)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赊销货物时,借记应收款项,贷记销货收入、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收入增加导致利润增加,但现金并未流入、应调减净利润;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未产生现金流量,且与利润无关,并不需要调整,但它属经营性应付项目,在调整经营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中调增了净利润,故应将其多调增的利润部分在此冲销。

收回款项时,借记现金,贷记应收款项。

收回的贷款虽与利润无关,但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故将收回的贷款调增净利润。

简言之,应收款项增加,就调减净利润;应收款项减少,就调增净利润。

(2)预付账款。

预付款项时,借记预付账款,贷记现金。

这里,现金流出虽与利润无关,但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故应将预付的金额调减净利润。

收到存货时,借记存货、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预付账款。

调整存货和经营性应付项目时,己将这部分调减了净利润,但这部分存货的增加和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并未引起现金流出,故在此应将预付账款的减少额加回到净利润中。

简言之,预付账款增加,就调减净利润;预付账款减少,就调增净利润。

(3)经营性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如应收各种存出保证金、备用金,罚款、租金,赔偿金等。

发生时,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现金及相关帐户,收回时,借现金及相关帐户,贷记其他应收款。

其调整原理同前。

即其他应收款增加,就调减净利润;其他应收款减少,就调增净利润。

实务中,经营性应收项目,应根据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项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分析填列。

若差额为净增加,就调整净利润;若差额为净减少,就调增净利润。

13.经营性应付项目

经营性应付项目主要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和应付上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等。

(1)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

赊购存货时,借记存货、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此业务与利润无关,又没有现金流量,不属调整项目。

但在调整存货和经营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时调减了净利润,故在此应将多调减的净利润加回。

支付欠款时,借记应付贴款、应付票据,贷记现金。

还款所付现金虽与利润无关,但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故应将还款额调减净利润。

销货预收帐款时,借记现金,贷记预收贴款。

此业务虽与利润无关,但属于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故应将预收款调增净利润。

发出存货时,借记预收账款,贷记销货收入、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销货收入导致利润增加,但现金并未流入,故应将其调减净利润;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虽未产生现金流入,但在调整经营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时调增了净利润,故在此将其多调增的部分从净利润中冲销。

简言之,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增加,就调增净利润;三者减少,就调减净利润。

(2)经营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

此项不包括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

计提工资、福利费时,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属于存货项目,虽与利润无关,又未产生现金流量,不属于调整项目,但调整存货时,已将因计提工资,福利费而增加的存货当作现购调减了净利润,故在此应将该部分加回到净利润中。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作为期间费用抵减了利润,但现金并未流出,故应将其加的到净利润中。

支付工资、福利费时,借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贷记现金。

这里的现金流出虽与利润无关,但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故应将支付的工资、福利费调减净利润。

简言之。

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增加,就调增净利润;它们减少就调减净利润。

(3)经营性应交税金。

此项不包括投资,筹资业务应交纳的各项税金及附加。

计提各项应交税金时,借记主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所得税等,贷记应交税金。

这里各项费用增加,抵减了利润,但并没有产生现金流出,故应调增净利润。

上交各项税金时,借记应交税金,贷记现金。

上交各项税金虽与利润无关,但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故应调减净利润。

简言之,应交税金增加,就调增净利润;应交税金减少,就调减净利润。

关于应交增值税和其他各项应交税金不同,它不需要计提,它的核算主要体现在存货购进和销售过程中,有必要作进一步说明。

现购存货时,借记在货、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现金。

这里,增值税进项税额发生,引起现金流出,虽与利润无关,但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将其调减净利润。

但在实际业务中,增值税进项税额哪些是现购形成的,哪些是赊购形成的很难分清,为简化调整,无论现购或赊购发生增值税进项税额,一律调减净利润。

现销存货时,借记现金,贷记销货收入、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这里,增值税销项税额发生,引起现金流人,虽与利润无关,但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故应将其调增净利润。

但在实际业务中,增值税销项税额哪些是现销形成的,哪些是赊销形成的,很难分清楚。

为简化调整,无论是现销还是赊销发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一律调增净利润。

上交增值税时,借记应交增值税,贷记现金、增值税的上交,引起了现金流出,虽与利润无关,但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故应调减净利润。

总而言之,借记应交增值税,就调减净利润;贷记应交增值税,就调增净利润与其他应交税金调整一致。

(4)经营性其他应交款。

此项主要包括应交教育费用附加、车辆购置附加费、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其他暂收及应付款等。

不包括投资业务中的其他应交款。

计提其他应交款时,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等、贷记其他应交款;上交时,借记其他应交款,贷记现金。

其调整原理同应交税金。

简言之,其他应交款增加,就调增净利润;其他应交款减少,就调减净利润。

(5)经营性其他应付款。

此项主要包括应付各项税金、应付统筹退休金、应付存入保险金等一些应付、管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不包括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发生时,借记现金、管理费用等,贷记其他应付款;支付时,借记其他应付款,贷记现金。

经营性其他应付款的调整原理不再赘述。

简言之,其他应付款增加,就调增净利润;其他应付款减少就调减净利润。

实务中,各项经营性应付项目,应根据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等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分析填列。

若差额为净增加调增净利润;若差额为净减少,调减净利润。

但上述各项中若含有投资、筹资性应付款项时,应将其剔除。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间接法各项目的确定

  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实际上是以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出发点,通过对若干项目的调整,最终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其基本原理是: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

对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影响净利润的业务,一般应通过调整“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确定,此类业务涉及的是“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两类业务。

如无形资产摊销业务,应调整“管理资用——无形资产摊销”账户;对与净利润无关但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应通过调整“经营性流动性类”账户本身的发生额确定。

如收回客户前欠账款业务,应分析调整“应收账款”账户的发生额确定。

具体项目内容说明如下:

  

(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

  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

本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记入当期的利润表中的“损益类”项目。

但实际上并未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因此,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将其加回到净利润中,若恢复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应从净利润中将其扣除。

  

(2)固定资产折旧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

计入期间费用部分已列入了利润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则可能通过销售成本列入利润表,也可能形成企业的存货。

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并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

当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包含在存货中时,虽然未影响净利润,但是增加了存货,这里也将其加回,然后在“存货的减少(减:

增加)项目中再将其相同净额扣除,形成自动平衡。

  (3)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摊销时,计入了管理费用,使本期净利润减少,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

  (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时,计入了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

本项目的确定原理与固定资产折旧项目相同,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

  (5)待摊费用的减少(减:

增加)

  本项目反映由于经营活动影响的待摊费用的增减变化,待摊费用减少一般会增加费用,减少净利润,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待摊费用增加一般会减少现金或存货等,应从净利润中扣除。

但由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业务影响的待摊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业务,则不应考虑,如由在建工程转入的待摊费用等。

  (6)预提费用的增加(减:

减少)

  本项目反映由于经营活动影响的预提费用的增减变化,预提费用增加一般会增加费用,减少净利润,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预提费用减少一般会减少现金或存货等,应从净利润中扣除。

但由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业务影响的预提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业务,则不应考虑,如预提短期借款利息等。

  (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业务,不会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若导致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一致,一定是这种业务影响了净利润。

因此,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或扣除。

  (8)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计入了营业外支出,使净利润减少,但这部分损失并没有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以应在调节净利润时加回。

固定资产的盘盈和盘亏的处置,也会影响净利润,也应在净利润基础上加回。

  (9)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可以分别归属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对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若既影响净利润又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则不需进行调整;若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应通过调整经营性项目本身完成,如应收票据贴现业务,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

增加)“项目完成。

对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只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应全额考虑,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不予考虑。

  (10)投资损失(减:

收益)

  投资收益是因为投资活动所引起的,与经营活动无关。

也就是说,该项目影响净利润的变化但不会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若为投资收益,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若为投资损失,调节净利润时应加回。

本项目不考虑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影响的净利润。

  (11)递延税款贷项(减:

借项)

  递延税款科目主要是核算由于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

由于实际交纳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递延税款只是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入或流出,但在利润表上已列入了所得税费用,所以应当调节净利润。

在调节净利润时,若年末、年初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的差额为借方增加或贷方减少,应调减净利润;若年末、年初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的差额为贷方增加或借方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