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管理初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181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培训管理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校本培训管理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校本培训管理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校本培训管理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校本培训管理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培训管理初探.docx

《校本培训管理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培训管理初探.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培训管理初探.docx

校本培训管理初探

校本培训管理初探

 

   内容摘要: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延伸,是教师培训的一部分。

为使校本培训健康、有序、均衡的发展,应创建教育行政和培训机构市、区、校“三级双线”管理系统,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制度、培训结果的评估等方面实施“助推式”管理。

务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提高之本,求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之实。

   关键词:

校本培训 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对人的个性张扬以及对激发人的创新精神的高度关注,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变化与学校办学自主性的逐步扩大,学校的复杂性以及学校在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学校为完成社会赋予的使命催生了以学校自身人员参与为主、自检和自行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的“校本”。

“校本”主要体现在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四个方面。

这四者的关系为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他们中间,起着协调、组织的作用。

校本培训作为“校本”的体现方式之一,是指源于学校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成员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校内培训活动。

根据这个界定,是否意味着校本培训无需“外控”,学校都能“自行”解决呢?

是否意味着学校自身人员都能够自己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而无需“内控”管理呢?

实践证明,“外控”和“内控”都是必要的,校本培训需要管理。

其理由:

①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延伸和亲近教育教学实际的位移,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是教师培训的一部分。

校本培训相对整体的教师培训而言具有独立性,但亦应有机地纳入教师培训的系统中,接受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管理。

②冲破“束缚”的校本培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机构给以“导引”和支持。

校本培训对于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理念,且提倡校本培训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策行为。

学校和教师习惯了时间固定、科目固定、考试形式固定、课程固定等“束缚”,校本培训应如何进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都心里没底。

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机构给以“导引”和支持。

③以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呼唤着校本培训,而这种校本培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机构的“导引”和支持。

新课程的改革以学生为本,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本,中国的教育开始关注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发展,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和教师的智能优势,开始关注用学生和教师的已有经验来建构新的知识、能力体系。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方法来实现呢?

学校内部、教师个体的“自行”探索是不可或缺的,但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机构的“导引”和支持在起始阶段就显得更为重要。

④教育和校本培训的均衡发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机构的介入。

校本培训的开展是不均衡的,表现出很多被要求性、被执行性的“要我学、要我做”的状态;培训计划、方案与实施随意,培训内容大而空,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效果无评估手段……没有呈现出校本培训应有的内涵,没有发挥校本培训应有的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机构的“导引”、支持甚或运用行政手段加大培育力度,并在校际间自愿自主的基础上牵线搭桥,创建强弱校、强强校联培机制也是必要的。

⑤为使教师选择那些“需要细心处理的棘手却具挑战性的问题”,以使校本研究能够深入、开发的课程实用而又具有前瞻性,校本培训亦应加强“内控”,以充分显示其活力,创造学校特色。

二、校本培训管理的方法与内容

   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成员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校内培训活动。

因此,“外控”应在充分发挥学校及其成员“自主”的前提下实施“助推式”管理,促进校本培训健康、有序、均衡发展。

 

   对校本培训实施“助推式”管理,应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机制,保证校本培训的正常运行;在校本培训内容、形式、管理制度、考核评估方面提供导引性技术支持,促使校本培训有效突破地域和认识的局限,真正做到高端接轨。

(一)构建校本培训“三级双线”管理体系

   “三级”指市级、区县级和校级;“双线”指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培训部门。

 1.教育行政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责

(1)市级的机构设置和职责

市级教育行政负责教师培训的部门中应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校本培训的管理工作,并建立常设机构(教师培训中心、校本培训部)负责校本培训的日常工作。

其职责为制定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督学室、教育学会、培训院校)督导区县级教育行政、培训机构等部门的校本培训管理工作;宏观把握全市的校本培训开展状况;抓典型,推广经验,推动校本培训健康、有序、均衡发展。

(2)区县级的机构设置和职责

区县级教育行政负责教师培训的部门中应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校本培训的管理工作,并建立常设机构(教师培训中心、校本培训部、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负责校本培训的日常工作。

其职责为①制定区县级校本培训指导性工作意见;②制定区县级校本培训督导、评估、表彰方案,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培训部门、督学室、教育学会)督导、评估、表彰所属单位的校本培训工作;③负责培训机构与基层校之间培训资源的沟通与联系(小片联动、强弱校联合);④接受上级的检查、督导,向上级反馈本区县校本培训开展情况,推介本地区校本培训经验。

2.教师培训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责

(1)市级教师培训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责

市级教师培训部门要设立校本培训专(兼)职机构,并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校本培训工作。

这个机构既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又是教师培训部门的隶属机构(两项职能一套人马)。

其职责为①贯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关于校本培训的工作意见;②制定校本培训实施指导意见;③探究校本培训的可持续发展;④为区县和学校提供校本培训资源(培训区、校的培训资源);⑤参与教育行政部门对区、校校本培训的督导,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调控校本培训提供依据。

(2)区县级教师培训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责

区县级教师培训部门要在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中设专职人员负责校本培训工作。

其职责为①贯彻落实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市教师培训部门制定的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实施指导意见;②制定本区县校本培训实施指导意见;③参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校本培训的调研、督导,参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区县级校本培训督导、评估、表彰方案;④研究、指导、参与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为基层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提供资源;⑤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督导。

3.学校校本培训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责

学校要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或政、教两处主任)为副组长、有骨干教师、校内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由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其职责为

(1)贯彻、落实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部门的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实施指导意见;

(2)拟定校本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学期工作安排;(3)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的各项管理制度;(4)组织实施(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形式、考勤、考核、评估……)校本培训;(5)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部门对本单位校本培训的督导、评估;(6)筹措校本培训经费。

  

(二)校本培训内容的管理 

1.校本培训内容的管理原则

(1)实效性原则

要紧紧围绕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以“问题”为中心确定校本培训内容;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教科研、管理等“问题的解决”来确定校本培训内容;务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提高之本,求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之实。

(2)系统性原则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依据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及学校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在进行归类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确定某一阶段的校本培训主题;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培训,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确定培训内容。

(3)发展性原则

选择校本培训内容应考虑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教职员工的头脑,提升教职员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运用、研究的意识;注重引导教职工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教师要把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开拓视野、创新教育变成一种内在需求的自觉行动;关注国家和地区的改革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和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必备基础,有一定的前瞻性。

2.校本培训内容管理分类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教师的事业认知、职业认同水平,增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当今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激活教职工能动地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自觉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3)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

重点通过补充新知识、主题定向的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管理研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内容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职工的组织教育活动及管理能力?

使教职工具备会学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会学并具备创新能力。

(4)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知识,组织教育教学调查、实验和交流活动,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使广大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理论素质和教育科研、创新能力。

3.培训内容的管理措施

内容论证。

确定培训内容必须经过论证。

在实效性、系统性、发展性原则指导下,结合学校和教职工的实际审慎地选择校本培训内容;防止随意性、零散性和滞后性。

进程调控。

在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对所确定的培训内容,根据教职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变化了的情况进行调控,以使培训内容在范围、定位、适宜对象等方面更具有针对性,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结果评定。

在理论层面,采取撰写论文、学习心得、研究报告、答卷等方法对培训内容进行考评;在实践层面,采取研讨、交流、课题研究、组织活动等方法进行考评。

通过考评,检查、反馈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反思培训内容确定是否得当,探索下一阶段培训内容的新思路。

(三)校本培训形式的管理

1.选择培训形式的原则

(1)可行性原则

选择培训形式的种类要具体,参训对象易于接受,设施等条件要具备,以使培训内容收到预期的效果,切勿流于形式。

(2)多样性原则

根据培训目标、内容、对象等选择培训形式,范围要广,层次要多,以适用为前提,以使培训落到实处。

(3)开放性原则

为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优质培训资源,在校内学科、年级、部门间进行交流与探讨,形成自培、互培网络;校与校、学校与高校、学校与培训机构间相互学习、交流、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纵横交错的培训“平台”。

2.校本培训形式的分类管理

(1)获取知识类:

讲授、讲座、专题报告、经验介绍、自学。

(2)提高技能类:

集体备课、说课、赛课、示范课、评优课、观摩课、帮学对子、案例分析、临床诊断。

(3)研究探讨类:

教研专题、科研课题、问题研究,行动研究、教法推广、研训一体。

(4)协作培训:

外出考察、观摩、校际联培、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引领指导与参与。

3.培训形式的管理措施

(1)务实。

根据培训内容、教职工的需要、学校的现实状况选择培训形式;避免盲目性和流于形式,防止资源浪费。

(2)灵活。

根据内容的需要,一种形式可贯穿某一主题的全过程;确定了的培训形式要依据变化了的内容而改变,以使形式为内容服务。

(3)结果评定。

依据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评定与探究选择的培训形式是否得当;检查和评定校本培训形式在实施过程中,结构是否完整,环节是否紧凑,顺序步骤是否合理;反对虎头蛇尾,也反对蔓生枝节。

(四)校本培训制度建设

制度是管理实践的结果,制度是相对稳定的管理措施,制度是实现、推进管理的保障。

为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管理机制作用,保障和推动校本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制度建设的原则

(1)层次性原则

依据校本培训的特点,在充分尊重基层学校教师自主培训的基础上,市、区两级教育行政和培训机构应建立宏观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以保障、推动校本培训健康、可持续的均衡发展。

市级的管理制度重在突出宏观导向功能,区级的管理制度重在突出中观指导性,校级的管理制度重在突出微观可操作性。

(2)指导性原则

市级教育行政、培训机构的管理制度,宏观把握校本培训的目的、意义、性质,正确解读国家有关校本培训的方针、政策。

区县级教育行政、培训机构的管理制度要体现市级教育行政、培训机构的制度要旨,将本层级指导基层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责任和义务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所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体现本层级对基层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参与、服务、协调、推动、督导、评估作用,以推动全区县各类学校校本培训全面、深入、均衡的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校本培训制度内容要单一,条款要具体;责权要明确(时间、地点、负责人、检查、考核、评价方法、培训内容、形式等具体地落实到位)。

2.制度建设的种类

按制度的性质可将制度分为指导类,约束、激励类

(1)指导类

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培训机构所制定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的全部,区县级教育行政、培训机构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属指导类制度。

如《北京市教育委会…校本培训指导意见》、《中小学校本培训意见》、《校本培训实施细则》等。

这一层级管理制度的功能在于宏观导向,多“弹性”少“硬性”;内容要具有“普遍”性,对所属各级各类学校都有指导意义。

(2)约束、激励类

区县级教育行政、培训机构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学校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的全部属约束、激励类制度。

如《检查管理办法》、《考核评价方案》、《表彰奖励办法》等适合区情、校情的管理制度。

这一层级的管理制度注重微观可操作性;内容要具体,适合区情、校情;约束与激励的最佳效果是能充分调动起基层学校和教师的培训自觉性。

(五)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估

1.校本培训效果评估的目的

校本培训的效果管理,就是对所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确定的校本培训内容,选择的校本培训形式以及参训对象认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思和评估。

其目的在于推进校本培训的规范管理,深化校本培训工作,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任职能力的自觉提高,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途径,进而开发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以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校本培训效果评估的原则

评估校本培训的效果,注重学校和教职工原有观念、认识、知识、能力和现有观念、认识、知识、能力的纵向比较,以判断校本培训的实效性程度;评估校本培训的效果,要与学校的整体工作紧密结合,进行综合评估;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分阶段进行评估,注重培训的过程和教师个体意识的觉醒、认知水平的渐进性提升,以促使学校和教师个体在“认识-实践-反思-再实践”中提高;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估,采取上级教育行政、培训机构评估和学校、教师个体自我检查、评估相结合,以学校和教师个体自我检查评估为主;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估以形成性、过程性评估为主,总结性、终极性评估为辅;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注重效果评估的引导、激励、改进功能,淡化效果评估的鉴定性功能。

用发展、开放、批判的眼光审视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及时纳入培训系统和进程中。

对校本培训效果评估不能代替学校其他方面的管理。

对效果认定的利用,即与晋级、职评、评优等挂钩应适度。

评估是整个校本培训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既是上一阶段的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催生未来,使以后的培训更科学、合理才是效果管理的最终目的。

对效果的评估是一种能动的自觉分析和总结,是一种反思,是蓄势待发,反对排队、定位式的评估。

要积极地去发现和开发参训对象的“智能优势”,探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点,发现和开发出参训对象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因子”才是评估的目的,才是评估的真正价值。

因此,对效果认定的利用,即与晋级、职评、评优等挂钩应适度,控制刺激强度,勿使参训对象产生“逆反”心理。

3.市、区县级对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估

市、区县级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估,重在对动态的实施进程中的校本培训进行评估,评估的对象首先是自己,而不是被评估者。

市行政部门召集和组织督学、培训机构对区县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有关校本培训的工作意见、制度以及协调、推动、指导基层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评估,重在选定示范校、推广经验、宏观把握全市校本培训均衡、有序、健康的发展。

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派出机构召集和组织督学、培训机构制定校本培训表彰、评估制度和检查方案,并分阶段、分类别对所属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进行指导,服务、推动、协调基层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

校本培训与校长的办学思想、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评估应纳入干训部门对校长履行职责的考核,对不重视校本培训和考核不达标的校长,不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将校本培训的评估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小教科、中教科、督学室……)每学期或每学年对基层学校的综合评定。

抓示范校,选特色校,全面推进本地区校本培训的均衡发展。

4.校级对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估

(1)效果考评责任人和效果评估原则

校本培训是在上级行政部门、培训机构的协调、指导下的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自主培训形式。

校级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在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校长的全面负责领导下、由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要从学校的发展实际出发,密切结合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水平,遵循参训对象自我检查、自主评估的原则,对本校的校本培训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评估;将参训对象的自我评估和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以及参训对象相互间的评估结合起来,将校本培训效果的单项评估和学校对参训对象的综合绩效(德、能、勤、绩)的考评结合起来。

(2)校本培训效果评估的措施和方法

①健全效果评估机制,建立评估制度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在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领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和参训对象专业化发展情况,健全评估机制,并使自评、组处室评估、参训对象相互评估、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评估这套机制能够畅通运行。

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较为详细的、可行的、易操作的校本培训制度,使学校的校本培训有“法”可依,用制度的形式规范本校的校本培训工作。

校本培训的考勤、奖惩、组织管理,评估方案、档案管理等制度以实用为原则,可繁可简,但制度种类必须齐全。

②校本培训效果评估的措施和方法

a.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他评。

校本培训效果评估要充分体现参训对象自我考核、评估、认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内互评、组与组间的评估、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参训对象的评估。

不论是组内、组间,还是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的评估,都应公开透明、面对面地与参训对象进行交流;不提倡背靠背的他评,因为这种方式不能起到使参训对象自觉提高的作用,有悖评估的目的。

b.以语言、文字、实践活动评估为主,以量化评估为辅。

语言式的评估是指对某一专题的见解、某一本书的读后心得、某一课的教学设计、某一活动的组织方案等的无稿口头表述。

如:

说课、演讲、讨论等。

此种方式可充分展示和锻炼参训对象的即席组织语言能力和即席逻辑思辩能力。

此种方式务使每个发言者的发言完整,忌漫无目的地你一言我一语。

文字式评估是指对参训对象的书面评估。

如培训专题文字作业、理论答卷、实验报告、教学设计、教案、“下水”作文、教科研论文等。

此种方式对展示参训对象的文字功底、提高参训对象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运用各种文体简明、连贯、得体地表情达意大有裨益。

实践活动式评估是对参训对象综合能力的评估。

如作课、学生实验课、夏令营、班队会、游戏等。

此种方式可展示参训对象的组织、协调、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处理偶发事件等多方面的才能。

此种方式集语言、文字、活动于一体,可很好地解决部分参训对象会说、会写、但做不好的问题。

通过评估,参训对象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提高就开始了,评估的目的就达到了。

量化评估是指用“数”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参训对象语言交流、文字表述、实践活动的高下。

此种方式因其太笼统,不能从多方位、多层面反映参训对象的实际,指向性不明确,只宜作为一种过渡性的评估培训效果的参数。

(3)校本培训效果评估的过程

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估在分阶段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总评;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他评,并将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估纳入学校德、能、勤、绩的综合评定之中。

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估要突出动态性,即在动态中评估,在评估中不断向纵深推进。

①阶段评估与总评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校本培训,按其自身的阶段性和规定的时间安排及时评估参训对象的在观念、认识、知识、能力方面的纵向变化并及时反馈。

根据对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以及评估方式,根据对效果的评估反思校本培训实施进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宜性。

并以此作为下一阶段、下一主题培训的参照,调校和拓展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本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和参训对象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公开、透明、面对面地与参训对象进行交流,然后归入个人档案,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参训对象专业化成长的历程。

②自评与他评

校本培训是以发展学校和提高参训对象专业化发展水平为目标的自觉的培训形式,因此,评估校本培训的效果也应突出自我评估。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要适时地组织参训对象以口头的、文字的、实践活动的方式就观念、认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自我评估,促进其已内化的“东西”实现外化,不能外化的“东西”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他评在自评的基础上面对面进行。

他评可以是教研组、年级组中的,也可以是组间的,也可以是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某一群体或某一个人的。

他评在坦诚、平等、都觉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评估者抱着对被评估者真诚帮助的目的对被评估者提出中肯的建议或指导;被评估者亦应把自己的感悟、思考成果、创新设计等无保留地呈给评估者。

他评是对被评估者的帮助,也是对评估者的启发。

③校本培训效果评估与综合评定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本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和参训对象的评估要与综合评估学校和参训对象的全部工作结合起来。

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参训对象专业化发展方面的评估,校本培训应占有较大的权重。

在综合评估时,既考虑校本培训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相对独立性,又应将校本培训有机地置于学校整体工作最适宜的位置。

对参训对象的评估,一是评估校本培训课业的完成数量与质量;二是重点评估参训对象通过校本培训对其他评估项目的相关影响及影响程度;也可参照其他评估项目的变化情况了解参训对象参与校本培训的深入度。

三、校本培训管理的效果

1.构建了校本培训管理体系

校本培训管理系统已建成,运作畅通。

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机构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协调配合。

有常设机构,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有工作意见和方案,有检查和考评,“助推式”管理基本到位。

校级校本培训基本做到了在第一负责人-校长的领导下,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负,活动有组织,内容有主题,考核有方案。

2.校本培训意识增强。

校本培训促进了校长教育教学思想的形成,促进了校长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探寻教育规律;促进了校长认识的提高,许多校长已认识到“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更是教师成长的沃土;只有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发展”。

校本培训唤醒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反思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角色定位已基本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3.校本培训管理推动了学校的教科研。

运河中学《以校为本,在师生互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宋庄中心校《小学课堂开放式教学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县中学加入中国教育协会“十五”重点课题《借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实践研究》的研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学校校长和教师,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结合中国和本校实际采纳现代教育理论;理性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在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同时,促进学校综合办学能力的提高。

4.校本培训管理催生了一批校本培训示范校。

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一部分“有头脑、有作为”的校长认识到了这种教师培训形式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学校综合办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