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117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x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玉溪一中高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命题:

张鑫审题:

杨洪坚杨德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左传·昭公七年》载: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

”材料反映了

A.等级森严的分封制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三纲五常”的原则D.“天人感应”的思想

2.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D.宰相权力的大小

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4.“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这种平民化的特色也远甚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能体现材料中“政治实践”的是

A.郡县制的推动B.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C.内阁制度的建立D.科举制的实行

5.“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6.据《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永徽五

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王皇后来看望。

她走后,武则天掐死公主,嫁祸于王皇后。

为上位掐死亲闺女,这个桥段在历史上颇有争议,比如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只记载有小公主的暴卒。

下列对材料的表述恰当的是:

A.“为上位掐死亲闺女”体现了宗法观

念的逐

步淡化

B.“桥段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体现对待历史人物的两面性

C.武则天后宫的争宠上位侧面反映了皇权的强化

D.历史记载缺乏有力证据,不宜过度依赖

7.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

“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

……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8.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12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B.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9.陆游《老学庵笔记》写道:

“吏勋封考,笔头不倒;户度金仓,日夜穷忙;礼祠主膳,不识判砚;兵职驾库,典了袯裤;刑都比门,总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这主要反映了

A.六部权力及利益分配的不平衡      B.六部都有很大的决策权

C. 丞相废除后六部工作的繁忙景象    D.北宋政治机构设置繁杂

10.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

“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11.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等、法治的社会传统,而古老的中国则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和等级尊卑鲜明的社会秩序。

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方式上的动与静的差别      

B.经营方式上开放与封闭的差别

C.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 

D.文化观念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

12.在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某喜剧中,一个叫德谟斯(Demos/汉译为“民众”,它也是英语Democracy/“民主”的词源)的猴子,被一个狡诈的政客牵着鼻子进行哄骗、愚弄并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

结果,该剧受到雅典人的普遍赞扬。

由此可知该时期希腊

A.城邦文化高度发达         B.民主可能导致暴政

C.精英反对民主政治         D.公民直接享有权力

13.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

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

14.《十二铜表法》规定: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

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

”该法令说明古罗马

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的纠纷 B.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用法律维护市容市貌 D.用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15.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

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

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

“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

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

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B.注重形式规则

C.最早的成文法D.保护贵族利益

1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7.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

“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

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A.法治至上    B.分权制衡   C.责任内阁   D.虚位君主

18.“(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1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出自

A.《人权宣言》B.《共产党宣言》C.《社会契约论》D.《新民主主义论》

20.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1860年

1870年

1900年

1970年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苏联

美国

法国

大不列颠

日本

德国

德国

法国

德国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得益于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B.美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赶超英法

C.日本战后迅速崛起与美国关系密切

D.全球化使二战后美苏两大市场联系逐渐加强

21.《共产党宣言》说: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22.“巴黎公社的诞生与法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法兰西国家的民族传统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

”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法国人民热爱民主自由     B.法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法国工人对民主制失望       D.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23.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

“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A. 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 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 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 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24.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

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

A.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

B.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

C.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D.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25.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26.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

“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7.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

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

C.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

D.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8.影响右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新经济政策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9.“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

”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

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

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

……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

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30.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

“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

”这一史学观反映出的世界历史的特点是

A.趋同性B.全球性C.多样性D.整体性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13分)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训蒙读物,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材料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

“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

“雷”的解释:

“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

“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

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

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东西方时代特征。

(6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7分)

32.(10分)不同的历史观对历史研究会有不同的视野或角度,甚至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历史观较多的是以《易经》为准则,提出了“循环论”(一种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周而复始地经历同样阶段的理论)。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有时又以《左传》为准则,即提出“复古论”,总以夏商周三代为标准,厚古非今。

材料三:

1898年严复《天演论》的出版,给史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社会进化论不仅形成了新的历史观而且形成了新的世界观。

——摘自长江日报专栏刘洪波的《天演论颠覆历史观》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对上述“三观”说明肯定或否定的理由,要求符合历史事实。

33.(15分)材料一

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

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此。

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孟子·腾文公上》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蹙然衣粗食恶,忧戚而非乐,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不欲则赏不行……。

——《荀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墨子的观点,并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原因。

(6分)

(2)指出材料二孟子、荀子对墨子思想的态度,说明汉以后墨家学派逐渐消亡的原因。

(9分)玉溪一中高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B

D

C

C

B

C

A

B

C

B

C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C

B

D

B

D

D

A

B

A

D

D

D

D

31.

(1)主要思想:

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

(任答2点2分)

(2)特点:

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3分)

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

(3分,任答2点即可)

(3)侧重点:

20世纪50年代,侧重于批判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虚伪性;

21世纪初,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历史意义。

(3分)

原因: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意识形态的影响日渐淡化,因此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

(4分)

32.

(1)同意材料三中的社会进化论。

(2)事实上,已经过去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本身就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进化的过程。

(3)循环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例如中国历史虽有分合,但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曲折中进化。

(4)“厚古非今”是保守的、没落的统治阶级的一种怀旧的心态。

历史上的顽固势力就是如此。

(5)进化论部分民族、国家的特殊性,只强调生死存亡,优胜劣汰的共同性,例如物质文明的进程。

(6)进化论又是一种渐进论,战时共产主义和太平天国等激进的历史必定会反弹与复归。

(7)进化论是必然的。

因此任何“老子”小国寡民式的倒退和佛道“出世论”都会被淘汰,先进终将取代落后。

(社会史观)

(8)进化论强点“物竟天择”符合生态史观和科学发展观,规律不可违背;

(9)进化论强调适者生存,也符合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史观精神;

(10)特殊性是阶段的不同,普遍性是一种全球史观的现象,是一种新陈代谢。

但是,进化论也有其不足之处:

(11)它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便是前辈主观创造的结果,当然它也符合客观规律;

(12)它将侵略屠杀,穷富也作为合理性解释,也忽视了地区、历史和人类的多样性。

33.

(1)观点:

兼相爱,交相利,不主张爱有差等。

(或把道德伦理规范与物质生活直接联系)(2分)

原因:

战国时期思想解放,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为失去原先严密控制的手工业的小生产劳动者提供发展空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生产劳动者交换关系观念的扩大,使得其思想强调以物质生产为根本。

(4分)

(2)批评、反对或不赞成。

 (3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不近人情、近乎残酷的生活训练和精神训练;半军事化的组织,对统一国家的威胁;轻文重用,缺少领袖发扬学说。

(3分)

玉溪一中高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B

D

C

C

B

C

A

B

C

B

C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C

B

D

B

D

D

A

B

A

D

D

D

D

31.

(1)主要思想:

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

(任答2点2分)

(2)特点:

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3分)

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

(3分,任答2点即可)

(3)侧重点:

20世纪50年代,侧重于批判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虚伪性;

21世纪初,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历史意义。

(3分)

原因: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意识形态的影响日渐淡化,因此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

(4分)

32.

(1)同意材料三中的社会进化论。

(11)事实上,已经过去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本身就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进化的过程。

(12)循环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例如中国历史虽有分合,但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曲折中进化。

(13)“厚古非今”是保守的、没落的统治阶级的一种怀旧的心态。

历史上的顽固势力就是如此。

(14)进化论部分民族、国家的特殊性,只强调生死存亡,优胜劣汰的共同性,例如物质文明的进程。

(15)进化论又是一种渐进论,战时共产主义和太平天国等激进的历史必定会反弹与复归。

(16)进化论是必然的。

因此任何“老子”小国寡民式的倒退和佛道“出世论”都会被淘汰,先进终将取代落后。

(社会史观)

(17)进化论强点“物竟天择”符合生态史观和科学发展观,规律不可违背;

(18)进化论强调适者生存,也符合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史观精神;

(19)特殊性是阶段的不同,普遍性是一种全球史观的现象,是一种新陈代谢。

但是,进化论也有其不足之处:

(11)它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便是前辈主观创造的结果,当然它也符合客观规律;

(12)它将侵略屠杀,穷富也作为合理性解释,也忽视了地区、历史和人类的多样性。

33.

(1)观点:

兼相爱,交相利,不主张爱有差等。

(或把道德伦理规范与物质生活直接联系)(2分)

原因:

战国时期思想解放,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为失去原先严密控制的手工业的小生产劳动者提供发展空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生产劳动者交换关系观念的扩大,使得其思想强调以物质生产为根本。

(4分)

(2)批评、反对或不赞成。

 (3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不近人情、近乎残酷的生活训练和精神训练;半军事化的组织,对统一国家的威胁;轻文重用,缺少领袖发扬学说。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