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金太阳好教育特供卷一解析版附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117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4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金太阳好教育特供卷一解析版附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三化学金太阳好教育特供卷一解析版附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三化学金太阳好教育特供卷一解析版附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三化学金太阳好教育特供卷一解析版附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三化学金太阳好教育特供卷一解析版附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金太阳好教育特供卷一解析版附后.docx

《高三化学金太阳好教育特供卷一解析版附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金太阳好教育特供卷一解析版附后.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金太阳好教育特供卷一解析版附后.docx

高三化学金太阳好教育特供卷一解析版附后

2018-2019高三化学金太阳好教育11月特供卷

(一)(解析版附后)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Al27P31S32Cl35.5

Cr52Cu64Zn65Ag108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材料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材料制成的物品难降解的是

A.木材造的纸张B.淀粉做的地膜

C.蚕丝织的锦缎D.聚氯乙烯制的电话卡

2.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热的纯碱溶液可用于洗涤煤油、柴油等矿物油污

B.水垢中的CaSO4,可先转化为CaCO3,再用酸除去

C.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和食醋同时服用可增强药效

D.淀粉和纤维素在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

3.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错误的是

A.《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指氢氧化钙

B.《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主要成分是煤炭

C.《天工开物》中记载:

“以消石、硫磺为主。

草木灰为辅。

……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

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

“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B.次氯酸的结构式:

H—Cl—O

C.用于考古断代的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为C

D.2,4,6—三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为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CaCl2作干燥剂,可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B.分液漏斗不能将水与乙醇分离,但可以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C.酸碱中和滴定时,滴定管和锥形瓶在使用前均需用待装液润洗

D.测定同温同浓度的NaCl和CH3COONa的pH可比较HC1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6.有三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8H8,其键线式分别表示为X:

,Y:

,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Z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B.X、Y、Z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C.X、Y、Z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相同

D.X、Y、Z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7.如图为氟利昂(如CFCl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断裂极性键C—Cl键

B.过程Ⅱ可表示为O3+Cl=ClO+O2

C.过程Ⅲ中O+O=O2是吸热过程

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

8.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

A.用装罝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

B.用装置乙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用装置丙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D.用装罝丁加热熔融NaOH固体

9.含氟的卤素互化物通常作氟化剂,使金属氧化物转化为氟化物,如2Co3O4+6C1F3=6CoF3+

3C12+4X。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X与O3互为同位素B.ClF3中氯元素为-3价

C.Co3O4在反应中作氧化剂D.lmolCo3O4参加反应转移9mol电子

10.N4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已知:

断裂N4(g)中1molN—N键吸收193kJ能量,形成N2(g)中1molNN放出941kJ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g)比N2(g)更稳定

B.N4(g)=2N2(g)ΔH=+724kJ·mol−1

C.形成1molN4(g)中的化学键放出193kJ的能量

D.lmolN2(g)完全转化为N4(g),体系的能量增加362kJ

11.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d

B.与x形成简单化合物的沸点:

y>z>d

C.除去实验后试管中残留的g单质,可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D.g、h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h>g

12.对于可逆反应SiO2(s)+C(s)+N2(g)

Si3N4(s)+CO(g)(未配平)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为N2,还原产物为CO

B.增加焦炭的用量,生成氮化硅的反应速率增大

C.反应中每生成0.1molSi3N4转移的电子为1.2mol

D.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CO)/c(N2),升高温度K减小

13.向体积均为10mL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得到溶液甲和乙。

向甲、乙两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1盐酸,此时反应生成CO2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

B.当0

C.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HCO3

D.乙溶液中滴加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224mL(标准状况)

14.常温下,pH=l的某溶液A中除H+外,还含有NH

、K+、Na+、Fe3+、Al3+、Fe2+、CO

、NO

、Cl−、I−、SO

中的4种,且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

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一定有上述离子中的NO

、Al3+、SO

、Cl−四种离子

B.实物消耗Cu14.4g,则生成气体丁的体积为3.36L

C.该溶液一定没有Fe3+,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含有I−

D.沉淀乙一定有BaCO3,可能有BaSO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8分)

15.A、B、C、D、E、F、G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B、C、D均能与A形成10电子分子,E单质可用于野外焊接钢轨的原料,F与D同主族。

(1)D、E、F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写出能证明G比F非金属性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和G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甲中所有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F单质、F的最高价含氧酸和G的氢化物,三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6,甲的电子式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能分别与A和D按原子个数比1∶2形成化合物乙和丙,乙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常温下,液体乙与气体丙反应生成两种无污染的物质,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5)现取100mL1mol·L−1的E的氯化物溶液,向其中加入1mol·L−1NaOH溶液产生了3.9g沉

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可能为____mL。

16.I.甲醇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又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

(1)已知:

CH3OH(g)=HCHO(g)+H2(g)ΔH=+84kJ·mol−1;

2H2(g)+O2(g)=2H2O(g)ΔH=-484kJ·mol−1

工业上常以甲醇为原料制取甲醛,请写出CH3OH(g)与O2(g)反应生成HCHO(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醇、氧气和NaOH溶液构成的新型手机电池,可使手机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

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Ⅱ.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如图所示,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

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体系颜色不再改变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17.二氯亚砜(SOCl2)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遇水剧烈水解生成两种气体,常用作脱水剂,其熔点-105℃,沸点79℃,140℃以上时易分解。

(1)用硫黄(用S表示)、液氯和三氧化硫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合成二氯亚砜,原子利用率达100%,则三者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_。

写出SOCl2吸收水蒸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下图装置用ZnCl2·xH2O晶体制取无水ZnCl2,回收剩余的SOCl2并验证生成物中含有SO2(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①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为检测ZnCl2·xH2O晶体是否完全脱水,称取蒸干后的固体ag溶于水,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为bg。

_____(保留一位小数),即可证明ZnCl2·xH2O晶体已完全脱水。

④乙同学认为直接将ZnCl2·xH2O晶体置于坩埚中加热即可得到无水ZnCl2,但老师说此方法不可。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SOCl2还可用作由FeCl3·6H2O制取无水FeCl3的脱水剂,但丁同学认为该实验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请你设计并简述实验方案判断丁同学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废旧光盘金属层中的少量Ag,某科研小组采用如下方案进行回收(金属层中其他金属含量过低,对实验的影响可忽略)。

已知:

①NaClO溶液在受热或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如:

3NaClO=2NaCl+NaClO3

②AgCl可溶于氨水:

AgCl+2NH3·H2O=Ag(NH3)

+Cl−+2H2O

③常温时N2H4·H2O(水合肼)能还原Ag(NH3)

4Ag(NH3)

+N2H4·H2O=4Ag↓+N2↑+4NH

+4NH3↑+H2O

(1)“氧化”阶段需在80℃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

(2)NaClO溶液与Ag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也能氧化Ag,从反应产物的角度分析,以HNO3代替NaClO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3)为提高Ag的回收率,需对“过滤Ⅱ”的滤渣进行洗涤,并________________。

(4)从“过滤Ⅱ”后的滤液中获取单质Ag的过程中,在加入2mol·L−1水合肼溶液后,后续还需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①1mol·L−1H2SO4、②10%氨水、③1mol·L−1NaOH溶液,填序号)。

反应完全后获取纯净的单质银再进行的实验操作过程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磁性材料A由两种元素组成,取2.960gA在足量的空气中充分煅烧,得到2.400g红棕色固体B和无色刺激性气体D。

固体B溶于盐酸形成棕黄色溶液C,再加入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

气体D溶于水得到无色酸性溶液E,向E中加足量碘的碘化钾溶液(红棕色)得到溶液F,同时溶液酸性增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C也可用于处理污水,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污水处理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化合物A能与稀硫酸反应,反应后得到浅绿色溶液,同时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臭鸡蛋气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E中加足量碘的碘化钾溶液后溶液酸性增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0.过氧化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1)过氧化钙制备方法很多。

①制备方法一:

H2O2溶液与过量的Ca(OH)2悬浊液反应可制备CaO2·8H2O,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备方法二:

利用反应Ca(s)+O2

CaO2(s),在纯氧条件下制取CaO2,实验室模拟装置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装置D中盛有的液体是浓硫酸,其作用一是观察氧气的流速,判断氧气通入是否过快及氧气与钙反应进行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中溶氧量(DO)是衡量水体白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mol·L−1。

测定原理为:

①碱性条件下,O2将Mn2+氧化为MnO(OH)2:

2Mn2++O2+4OH=2MnO(OH)2↓;

②酸性条件下,MnO(OH)2将I−氧化为I2:

MnO(OH)2+2I−+4H+=Mn2++I2+3H2O;

③用Na2S2O2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

2S2O

+I2=S4O

+2I−。

水产运输中常向水中加一定量CaO2·8H2O作供氧剂,取此水样100.0mL,按上述方法测定水中溶氧量,消耗0.01000mol·L−1Na2S2O2标准溶液13.50mL。

滴定过程中使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该水样中的溶解氧量(DO)为_________。

 

高三化学

(一)答案

1.【答案】D

【解析】A.木材造的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自然界能降解,故A不选;B.淀粉做的地膜,主要成分是淀粉,在自然界能降解,故B不选;C.蚕丝织的锦缎,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自然界能降解,故C不选;D.聚氯乙烯制的电话卡,其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塑料,在自然界中难降解,故D选;故选D。

2.【答案】B

【解析】A.热的纯碱溶液可用于洗涤油脂,但不能洗涤煤油、柴油等矿物油污,只能用有机溶剂去洗涤矿物油污,故A错误;B.利用沉淀的转化原理,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浸泡水垢中的CaSO4,可先转化为CaCO3,再用酸除去,故B正确;C.胃舒平可中和胃酸,但不能与醋酸混用,因为醋酸能溶解A1(OH)3降低药效,故C错误;D.淀粉在体内最终水解为蔔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而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可通过胃肠蠕动助消化,故D错误;答案为B。

3.【答案】A

【解析】A.《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描述的是碳酸钙的受热分解,其中“清白”是指氧化钙,故A错误;B.《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描述的是煤炭的开采,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故B正确;C.《天工开物》中记载:

“以消石、硫磺为主。

草木灰为辅。

……魂散惊而魄齑粉”,消石、硫磺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故C正确;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

“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指的是动物的毛皮,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D正确;故选A。

4.【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A错误;B.次氯酸中O最外层有2个单电子,分别与H和Cl形成共价键,即结构式为H—O—Cl,故B错误;C.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4,该原子可以表示为:

,故C正确;D.甲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则三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为:

,故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A.CaCl2能够与氨气形成络合物,不能用CaCl2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故A错误;B.水与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均互溶,分液漏斗不能将水与乙醇分离,也不能分离苯和四氯化碳,故B错误;C.中和滴定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导致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消耗的标

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错误;D.CH3COONa溶液的pH小,说明醋酸钠水解呈酸性,即醋酸为弱酸,氯化钠溶液的pH大,说明盐酸的水解程度小,或者不水解,能够说明酸性的强弱,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A.碳碳单键可以旋转,X分子中的苯环和碳碳双键所在平面不一定共面,故A错误;B.Y分子中不存在碳碳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X、Y、Z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X的二氯代物有13种,Y的二氯代物有3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相同,故C正确;D.Y分子中不存在碳碳不饱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A.过程Ⅰ中CFCl3转化为CFCl2和氯原子,断裂极性键C—Cl键,选项A正确;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过程Ⅱ可表示为O3+Cl=ClO+O2,选项B正确;C.原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是放热的,选项C错误;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8.【答案】B

【解析】A.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由图可知,缺少蓝色的钴玻璃,故A错误;B.Fe为正极,锌为负极,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B正确;C.为了使反应物充分反应,需要环形玻璃搅拌棒,由图可知,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故C错误;D.瓷坩埚中的二氧化硅与NaOH反应,仪器选择不合理,应使用铁坩埚,故D错误;故选B。

9.【答案】D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为O2,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ClF3中F元素为-1价,则氯元素为+3价,故B错误;C.Co3O4在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Co3O4作还原剂,故C错误;D.Co3O4在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Co的化合价由+升高到+3价,lmolCo3O4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为[2×4+3×(3-

)]mol=9mol电子,故D正确;故选D。

10.【答案】D

【解析】从结构图中可看出,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根据N4(g)=2N2(g)ΔH,有ΔH=6×193kJ·mol−1-2×941kJ·mol−1=-724kJ·mol−1。

A.根据上述分析,N4比N2的能量高,没有N2的稳定,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N4(g)=2N2(g)ΔH=-724kJ·mol−1,故B错误;C.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形成1molN4(g)中的化学键放出6×193kJ的能量,故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lmolN2(g)完全转化为N4(g),需要吸收362kJ的热量,体系的能量增加362kJ,故D正确;选D。

11.【答案】C

【解析】从图中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原子序数,可知x是H元素,y是C元素,z是N元素,d是O元素,e是Na元素,f是Al元素,g是S元素,h是Cl元素。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

O2−>Na+>Al3+,故A错误;B.常温下,水为液体,甲烷、氨气为气体,水的沸点最高,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甲烷,故B错误;C.除去实验后试管中残留的硫单质,可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反应的方程式为6NaOH+3S=2Na2S+

Na2SO3+3H2O,故C正确;D.S、Cl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满足h>g,如次氯酸为弱酸,硫酸为强酸,故D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由产物CO可知,SiO2与C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由产物Si3N4可知SiO2与N2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4,所以SiO2、C、N2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6∶4,令SiO2的化学计量数为3,结合元素守恒可知Si3N4、CO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6,配平后方程式为3SiO2(s)+6C(s)+2N2(g)

Si3N4(s)+6CO(g)ΔH<0。

A.在氮化硅的合成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到-3价,所以氮气是氧化剂,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成CO,CO是氧化物,故A错误;B.增加焦炭的用量,气体的溶度不变,反应速度不变,故B错误;C.氮元素的化合价总共降低了4×(3-0)=12价,所以每生成0.1molSi3N4,N2得到12mol电子,当生成0.1molSi3N4时转移的电子为1.2mol,故C正确;D.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6(CO)/c2(N2),对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少,故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在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四种情况,没有产生CO2时的反应可能为OH−+H+=H2O和CO

+H+=HCO

,产生CO2时的反应为HCO

+H+=H2O+CO2↑。

A.根据图像可知,当V(HCl)=50ml时,得到的产物为NaCl,由原子守恒可知:

n(NaOH)=n(NaCl)=n(HCl)=0.1mol·L−1×0.05L=0.005mol,则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0.005mol/0.01L=0.5mol·L−1,故A正确;在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四种情况,由图中HCl的用量与产生CO2气体体积的关系可知甲溶液的溶质应该为Na2CO3和NaHCO3,所以当0

+H+=HCO

,故B错误;C.NaOH溶液中通入CO2,溶质不可能为NaOH、NaHCO3,根据图像可知,乙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故C错误;D.乙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CO2的阶段为HCO

+H+=H2O+CO2↑,根据消耗了10ml盐酸可知,生成的CO2物质的量为0.1mol·L−1×0.0L=0.001mol,标况下0.001molCO2物质的量为22.4L·mol−1/0.001mol=22.4mL,故D错误;故选A。

14.【答案】A

【解析】pH=1的某溶液A中含有NH

、K+、Na+、Fe3+、Al3+、Fe2+、CO

、NO

、Cl−、I−、SO

中的4种,且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

由于pH=1的某溶液中H+浓度为0.1mol·L−1,则说明溶液中无CO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4)2CO3溶液,生成的无色气体甲为CO2,生成的白色沉淀甲是CO

和溶液中的弱碱阳离子双水解生成的,由于生成的沉淀为白色,故此弱碱阳离子为Al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