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汇总讲课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042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汇总讲课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汇总讲课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汇总讲课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汇总讲课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汇总讲课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汇总讲课用.docx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汇总讲课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汇总讲课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汇总讲课用.docx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汇总讲课用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诗词鉴赏命题特点

1、客观题与主观题之间具有层次性。

客观题注重诗句的基本理解,主观题考查深层次理解,尤其是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分析,这样由浅入深设计题目是为考生搭建答题的阶梯,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2、古诗词鉴赏考查的题材主要是唐宋诗词,这是由唐宋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地位决定的。

3、无论是名家还是非名家的作品,所选的作品一定符合浅易原则并且是绝大多数考生所不熟悉的。

4、对比鉴赏偶有出现,不失为未来命题人的选择。

对比鉴赏主要是选择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两首诗词,要求考生在阅读后,就两首诗词某方面的异同做出对比分析。

5、注重联系教材,重视综合考查。

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考查考生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的记忆熟练的程度,还考查考生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

6、从问题设计上来看,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三个方面展开,从大处着眼,由小处切入,不再拐弯抹角,而是具体鲜明,直截了当。

“写什么”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主要内容等,涉及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等,另外对意象和意境的考查也是重点。

“怎么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涉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多个方面。

“为何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主旨等,如“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叹”等。

一、古诗词鉴赏客观题突破技巧

1.认真审读题干,明确具体要求。

弄清楚要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

2.了解设错陷阱,避免落入圈套。

古代诗词客观题往往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词基本内容、思想情感、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的理解能力,考查程度不深,但范围很广,命题人可以在基于对诗词基本理解的任何一个方面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利用学生知识缺陷,曲解诗词写作意图、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如《送子由使契丹》是一首抒写兄弟远离,表达对兄弟的鼓励与关怀之情的送别诗,愿兄弟出行达成王命、保证安全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偏离这个意图的选项就可能是命题人的设误之处。

另外,在诗词风格上,由于许多考生容易对特定作者产生固化印象,如李白之豪迈、苏轼之旷达、杜甫之沉郁、柳永之婉约等,命题人可能利用这种心理,选择脱离某种特定风格的篇目,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以达到考查的目的。

 

二、古诗词鉴赏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鉴赏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是古诗词常考考点之一。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一般指作者自己,常常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变化显示出来。

而作者在诗歌中塑造、刻画的形象,往往是作者的“代言人”,是“诗化了的作者自我”,从作者对诗歌中人物或隐或显的态度倾向、理解评价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志向。

[设问方式]

(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画的某个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请简要分析。

  

(1)在回答人物形象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区分诗中的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②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环境,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等;③要结合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④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⑤对于作者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

(2)答题步骤

①结合诗(词)题、注释等确定诗歌所描写形象的基本身份(将军、英雄、隐士等)。

②结合诗(词)句分析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

③分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或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情感。

(这一步需不需要,视题目要求而定)

2.鉴赏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情感一旦被激活,其触目所见之景,均会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这种客观景物(山川、草木等)与诗人主观情感结合在一起便是意象。

可以说,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鉴赏这类抒情诗,要善于体会诗歌由意象所创设的生活画面而呈现的艺术境界,即意境。

一般来说,诗歌意境或雄浑壮丽,或清幽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设问方式]

(1)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试描绘诗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诗中的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4)简要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

(简要赏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1)做鉴赏景物形象题,要注意的是,景物形象在写景诗和抒情诗中都是用来表现主观感情的,诗中的景物形象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读这类诗,要善于由景及情,由各类景象触摸诗人内在的情感脉动。

①注意捕捉景物的色彩、色调,把握住意象特征。

具体有两方面:

a.关注时令色彩,即不同季节的景物,感受诗人所投射的不同的感情,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以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

如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诗人流露出的情感多半是喜悦;而暮春表现的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表现的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

b.关注冷暖色调。

古诗中的景物有冷暖之分。

暖色调的景物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的,冷色调的景物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苦的。

②关注虚实,把握住画面内涵。

古诗中的景,分实景与虚景。

有的诗,既有实景,又有虚景。

由实到虚,可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画面的内涵。

③关注动静,把握住抒情方向。

古诗中景象、画面常常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④关注传统审美心理,把握住意象的特殊含义。

古诗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时回归自然”,诸如此类审美心理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

就拿“悲愁”这一情感来说,在古诗中就有这样一些表现:

“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等。

明白这些,我们就能抓住诗歌常见意象的特殊含义,进而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感情。

(2)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时切忌空洞,要回答具体。

 3.鉴赏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把具有某种内涵的事物作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针对其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所寄托的诗人的情志或者思想感情。

[设问方式]

(1)××指什么?

试分析诗中某事物的形象。

(2)诗中的某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1)事物形象题的解答,要注意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不仅要知道事物形象的特点,还要知道事物形象所包含的(与人有关的)精神品质。

事物形象题的解答,需要注意如下两方面:

①熟知一些常见物象的象征义。

如“善鸟香草”喻的是忠贞,“恶禽臭物”比的是谗佞。

“青松”示高洁,“竹”表气节,“琴”代隐士、知音,等等。

②知人论世,尤其要关注诗人的精神与品质。

考生除了要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还要注意了解诗人的政治、文学主张,诗歌的创作背景,从精神上贴近诗人。

(2)答题步骤

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

a.提炼表现特征的语句,观其形、色、味、声;b.分析修辞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托物言志等;c.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③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物象所寄托的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句、品味语言风格)

  

1.鉴赏“炼字”

高考诗歌题常常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特别讲究分析炼字。

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歌的意境、传达诗人的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推敲,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体会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设问方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3)简要赏析某联中某词的妙处,或请分别对某联中某字简要赏析。

(4)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

为什么?

(5)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1)准确找到诗眼,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明确答题方向,点出该字的具体效果,也就是诗人炼字的目的。

可以从三个角度回答:

①为形象服务。

如果该字所在的诗句是要刻画某个事物的形象,那该字的作用就应该是可以让该形象更加生动。

②为意境服务。

如果该字所在的诗句是写景的,其目的是营造某种意境,那该字的运用就可以收到营造某种意境的效果。

③为情感服务。

不管是刻画形象还是营造意境,炼字的一个核心效果就是抒情,因为“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

2.鉴赏“炼句”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有时是出于格律上的需要,突破常规语序而收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借助于一些艺术手法,使诗句变得更凝练,更精美,更生动,更深刻,从而产生赏心悦目、意境深远的艺术魅力。

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

如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韩偓《残春旅舍》: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设问方式]

(1)某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请鉴赏某句诗。

  

(1)首先,要遵循“句不离篇”的原则,从整体上着眼把握诗句的内涵;其次,要能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正确辨识诗句的艺术手法,进而对此加以分析;最后,用准确的语言、规范的步骤组织出答案。

(2)答题步骤

①着眼全篇,理解诗句的表层意思。

回答此类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

②概括内容,分析诗句的深层意思。

细读全篇之后,看这关键句写了什么内容。

③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写法特点。

④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

结合表达技巧去分析该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3.品味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的作品、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进行赏析。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1)理解并掌握诗歌语言风格的常见类型,注意比较它们的区别:

①朴素与绮丽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

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

清淡质朴、洗练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

②直白与含蓄

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更显朴素、平淡。

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融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乎打油诗)。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

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含蓄诗风中所惯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手法。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

委婉、蕴藉、精练、耐人寻味,但也不失朴素之风。

③沉郁与豪迈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作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

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

沉郁诗风的语言特点:

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唐代的边塞诗),这类诗歌的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

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从而满腔热情;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效死疆场。

所以他们所写的诗歌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了一种豪情。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

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2)用某个形容词准确概括出诗歌的语言特色

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3)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和效果。

(4)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意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选用,又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设问方式]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2)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3)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4)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1)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从表现手法、篇章结构角度,还是兼而有之进行鉴赏,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概括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表现手法(衬托、渲染、象征、对比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互文、双关等)、

谋篇布局的技巧(铺垫、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古代诗歌中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白描等。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表达感情,而是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等方式来抒发感情。

(2)对相关表达技巧进行具体鉴赏。

要结合相关诗句来说明这种手法的内容,以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以及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语言表述必须将诗歌的意境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力求做到流畅优美。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诗歌的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作者寄托的情感等。

在高考中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设题较多,有时就整首诗歌设题,有时只要求概括诗歌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的思想内容,真正评价性的题目较少。

[设问方式]

(1)请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请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解答思想感情类试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答案。

(1)学会看类别,了解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及其常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我们将诗词分为山水田园、咏物、咏怀、送别、羁旅思乡、怀人、边塞、民生、怀古等不同类别,每种类别的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有区别。

羁旅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闺怨诗多抒发思念恋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咏怀诗吟咏、抒发诗人的怀抱、情志和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体悟,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

(2)学会知人论世。

命题者之所以给出注释,就是为了从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给考生一些提示:

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等。

(3)解读形象。

从诗歌表现的人、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

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阮郎归》“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

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这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但词的感情仍旧脱离不了低沉。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

(4)品析语言。

从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角度看,品味语言的重点:

①抓题目,抓住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如《春夜喜雨》中的“喜”;②抓诗眼,特别是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字词和诗句,如《阮郎归》中的“讳愁”,《含山店梦觉作》中的“惆怅”,《宿渔家》中的“笑”,《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中的“春愁”。

(5)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内容和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主要是借助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来表现的。

《阮郎归》主要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含山店梦觉作》主要通过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等闲挥袂客天涯”是说作者早已把漂泊天涯当作一般的事情来看待,从不放在心上。

可是诗的最后一句却说:

“惆怅起来山月斜。

”“惆怅”就与“等闲”形成了一种反差,作者借“等闲”来反衬“惆怅”之浓厚。

(6)熟悉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评价情感和主旨,可先用一两个词表明自己的立场,再结合诗词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的这种感情、态度或自己的看法等。

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

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

[设问方式]

(1)诗人对××的评价客观吗?

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请谈谈你的看法。

(3)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的态度,总是与作者对特定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联系诗歌背景,再结合作者在诗中给我们创设的意境,不难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把握诗歌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准确地领悟作者的态度观点。

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前提。

(3)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作者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4)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深层义,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

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5)从体味诗的意境着手,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6)解答评价观点态度题的四个注意点。

①体悟要深入。

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情感、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

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②分析要细致。

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

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能脱离原诗泛泛而谈。

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

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又要有点上的细致剖析,避免架空分析。

第三,要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又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③归纳要全面。

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这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能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④评价要恰当。

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

二要避免失去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这对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