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949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docx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docx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

 1.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能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会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1.概念:

一定范围的①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②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3.划分

(1)指标

(2)目的:

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⑥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思维活动

1.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

试举例说明。

答案 不一定。

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但其位置不一定是明确的。

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二、区域的类型

 

2.区域空间尺度的特点

(1)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越⑫宏观;

(2)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⑬具体,越详细。

思维活动

2.你能说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本质区别吗?

按照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区域都是均质区吗?

试举例说明。

答案 均质区是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功能区是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

不一定。

例如,长江流域是指长江的集水区域,是以自然要素为特征来划分的自然区域,但长江流域并不是均质区,而应该属于功能区。

三、区域的特征

思维活动

3.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

答案 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的完全一致性,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 区域的含义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内涵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2009年8月份,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项目,获得国家测绘局的批准,图乙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

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知识点二 区域的类型

3.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

①我国的北方方言区 ②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 ③京津唐工业基地 ④东北平原区 ⑤浦东新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知识点三 区域的特征

读“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箭头A不能表示的是(  )

A.资金B.信息C.劳动力D.产品

5.图中箭头体现了区域具有________的特征(  )

A.总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均一性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第1课时区域差异及区域差异的比较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一、区域差异

成因

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①海陆位置不同,加上②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表现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各个区域在③气候、地貌、④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各个区域在⑤经济、社会、⑥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思维活动

1.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哪些方面?

答案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农业地域类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居形态等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比较

(1)相似性:

都是⑦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⑧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差异性

日本

英国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⑨东侧

位于亚欧大陆的⑩西侧

地形

地表崎岖,以⑪山地、⑫丘陵为主。

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多火山、地震

高原、低山、丘陵与⑬平原、

⑭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

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⑮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⑯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⑰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的影响,终年⑱温和多雨,是典型的⑲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

⑳森林覆盖率高,约占领土面积的2/3,植物种类

多样

森林覆盖率占领土面积的1/9,以

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

水文

河流

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

航行,但

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

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

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

贫乏

煤、铁、

石油

2.经济发展的比较

(1)相似性:

都是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

岛国的优势。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

英国

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

较晚

工业化

最早的国家

工业及其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临海型”布局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

资源型”布局为主

农业

种植业为主

畜牧业为主

人口与城市

人口

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

太平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

城市化水平高。

曾向海外大量

移民

思维活动

2.两国同为岛国,但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两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决定了二者的气候类型,进一步决定了植被类型;气候和地形共同影响了水文状况。

所以,两国自然环境差异是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形的不同造成的。

知识点一 区域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

知识点二 区域差异比较

3.下图为英国和日本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均是岛国,工业均为“临海型”布局B.两国都是发达国家,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C.两国均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农业不占重要地位

D.两国能源都能自给

(2)日本地处亚欧大陆________(东或西)部,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北部属于________气候,南部属于________气候;英国地处亚欧大陆________(东或西)部,受________及________的影响,属典型的________气候。

(3)英国和日本的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①②区均为世界著名渔场,①是________渔场,②是________渔场。

(4)右图中阴影所示的工业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我国的区域差异

 掌握我国的区域划分及区域差异。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

2.划分依据:

④地形和⑤气候。

3.具体划分(如下图)

(1)三大自然区名称:

a.⑥东部季风区,b.⑦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⑧青藏高寒区。

(2)界线

思维活动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是依据单一指标划分的吗?

为什么?

答案 气候和地形。

不是。

原因:

在我国,气候和地形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它们都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依据。

这说明了我国三大自然区不是依据某一自然要素划分的,而是依据综合指标划分的。

2.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核心特征分别是什么?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南北差异显著,形成基础是什么?

答案 高寒、干旱。

热量差异。

知识点三 我国的区域差异

1.下列各个区域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的正确匹配是(  )

 

①青稞、春小麦 ②B棉花、水稻 ③C小麦、柑橘④D冬小麦、甜菜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下列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地区河流的补给方式相同

B.D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C.C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D.四地的植被类型均不相同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三个自然区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三大自然区之间界线分别与哪些重要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3)下列不属于a区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

(4)下列关于b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②地表植被从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③水系特征是流程短,水量少,多为内流河④农业多为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下列关于c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高、气温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B.全部位于非季风区

C.区内尚无铁路,陆上交通依靠公路D.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发源地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初期阶段

1.特点:

区域内往往①城镇很少,②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二、成长阶段

1.特点

 

2.人地关系:

开始出现明显的⑩不协调。

3.主要问题

思维活动

1.区域发展是否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

答案 该说法是片面的。

区域发展往往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但也有的区域发展是由于便利的交通位置(如石家庄市)等其他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作为基础,而不断发展壮大的。

2.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加快,你能否判断我国的城市大多处于区域发展的什么阶段?

答案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加快,表现为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扩大,且随着人口增长已出现部分城市化问题,因此属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三、转型阶段

2.人地关系:

人地矛盾加剧。

3.主要问题:

出现⑮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

4.发展要求:

调整⑯区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

思维活动

3.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和转型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案 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问题主要是资源枯竭、地价上涨和环境污染加剧,所以主要体现为资源生态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导致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衰败和萎缩;而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问题主要是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

四、再生阶段

1.特点:

区域又产生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⑰复苏。

2.主要措施

(1)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⑱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

(2)大力发展⑲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⑳高新技术产业等。

(3)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

投资环境。

3.人地关系:

逐渐由

紧张走向

协调。

思维活动

4.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是区域发展的必然结果、必达阶段吗?

答案 区域的发展一般会经过初期开发、成长壮大到转型调整再到获得再生四个阶段,但再生阶段,并非是每个区域发展的必然结果,有些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日趋紧张,面临挑战的时候,自身缺乏转型、调整的能力和条件,导致经济停滞,从而逐渐衰败甚至消亡;还有些区域在成长阶段注重各个方面的调整、协调,使人地关系维持在和谐状态,从而长期处于成长阶段。

知识点一 初期阶段

1.“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③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优美的环境条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下列工业区中,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

A.德国的慕尼黑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C.“硅谷”高技术工业区D.美国东北部地区

知识点二 成长阶段

3.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

4.美国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形成于区域发展的哪一阶段(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知识点三 转型阶段

5.有关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知识点四 再生阶段

6.有关区域发展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B.集中力量发展传统工业

C.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D.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7.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再生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成长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再生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初期阶段

读下图,回答7~8题。

7.下列属于利用区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产业为(  )

①制茶业 ②石油化学工业 ③棉纺织业 ④稀土冶炼业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8.该区域在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应(  )

①在沿海各地围海造田 ②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③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 ④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利用相关材料,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产生的背景、核心思想及后果。

2.通过分析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3.运用人地伙伴论思想,评价人类某些观点、行为的局限性和科学性。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1.产生背景: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①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2.核心思想:

地理环境决定②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③被动地适应环境。

3.分析评价:

夸大了④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关系较协调。

思维活动

1.有人说地理环境决定论即为自然环境决定论,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在人地关系上,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决定因

知识点一 地理环境决定论

1.下列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也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年代

C.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知识点二 人类中心论

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据此回答2~3题。

2.在以上口号指导下的做法有(  )

①大量砍伐森林,修筑梯田 ②排干沼泽,增加耕地③跨流域调水 ④在海南山区种植橡胶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以上做法与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相一致(  )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D.和谐发展论

知识点三 人地伙伴论

4.下列做法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是(  )

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B.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C.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D.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

方法技巧 图示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离不开环境:

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

②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必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③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①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容纳和清除能力,即环境自净能力。

②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即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

2.了解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的发展历程。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①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

由②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

包括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④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思维活动

1.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否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经济增长?

答案 不是。

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往往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而不太重视质量和效益。

只能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时间上

代际公平

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⑤资源和环境

空间上

代内公平

⑥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⑦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

备注:

消除⑧贫困是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持续性原则

核心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⑨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首要

条件

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⑩合理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目标

实现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

(1)措施:

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⑫合作关系。

(2)表现:

尊重各国主权,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

国家类型

可持续发展阶段

发展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的责任

发展中国家

初级阶段

⑬经济发展,并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

⑭次要责任

发达国家

高级阶段

⑮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⑯主要责任

思维活动

2.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保护中要承担更多责任,这是否违反了“公平性原则”呢?

为什么?

答案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公平。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但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最大,至今仍是世界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环境污染者。

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承担主要责任,不违背公平性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1.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

时间

会议(或著作)

主要内容

1972年

⑰人类环境会议

提出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协调问题

1980年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提出“⑱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7年

《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992年

“环境与发展大会”通

过了《⑲21世纪议程》

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⑳行动

2002年

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审议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的执行情况,并提出今后的行动战略与措施

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

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

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思维活动

3.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我们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

答案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购买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节约用水等。

知识点一 理解可持续发展

1.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程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B.社会属性C.经济属性D.环境属性

知识点二 公平性、持续性原则

2.下列人类发展的行为,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

①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国环境造成损害 ②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应该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③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④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3.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的是(  )

A.在我国东南沿海实行“休渔”制度

B.1987年,为保护臭氧层,50多个国家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

C.各国有平等利用资源的权力

D.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京都议定书》

知识点三 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倡议。

2010年3月27日,全球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参与了晚20:

30熄灯一小时的活动。

据此回答4~5题。

                  

4.“地球一小时”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约能源,缓解我国电能的压力B.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C.倡导节俭、环保的生活与工作方式D.体察民情,构建和谐社会

5.各个城市、政府、企业、社区的以上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知识点四 从概念到行动

6.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是(  )

A.实行环境标志认证B.工厂实行清洁生产

C.公众认识、接受和积极参与D.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和行为改变

7.下列做法,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通过经济发展创造富足的社会环境B.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C.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产量

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友好技术、提供资金支持。

这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三幅漫画(如下图所示)

(1)图甲反映的问题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其理由是什么?

(2)图乙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其理由是什么?

(3)读图丙,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说说你的认识。

(4)在解决三幅漫画表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公平性,持续性。

鱼类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衰退,影响后代人的生活质量,违反了公平性原则,也违反了持续性原则。

(2)共同性。

臭氧层破坏是一个跨国界的问题,只有进行国际合作才能有效保护臭氧层,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3)图中西欧人的态度,是出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巴西人的观点是维护本国的发展权,西欧人的背后是被砍伐后的树桩,却在要求发展中国家为环境保护而付出经济发展和牺牲生活质量的代价,违背公平性的原则。

(4)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