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学校德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875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学校德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学校德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学校德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学校德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学校德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学校德育.docx

《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学校德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学校德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学校德育.docx

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学校德育

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

学校德育

这篇《特岗教育学基础知识:

学校德育》是笔者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识记

1、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和保证。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德育过程本质、结构与基本矛盾;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育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的本质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

通过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教育过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德育原则概念、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的途径:

(1)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社会实践活动

(4)共青团、学生会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德育方法:

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我爱我活动方式的总和。

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1.说理教育法:

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2.榜样示范法:

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

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

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5.品德修养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

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二)理解

1、德育的目标确定依据、我国初级阶段中学的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我国初级阶段中学的德育目标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

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

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

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

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

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

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

进一步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意识。

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劳动观念,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养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

对不良影响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思想品德形成基础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①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②德育过程一般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体实施。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②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③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斗争的过程。

根据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在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①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教育性活动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②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①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思想品德的形成基础

(1)个人特质

(2)家庭

(3)教育

(4)惩罚与奖励

(5)校风

(6)大众传媒和舆论

3、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讲明道德,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②严格要求学生。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一股统一的教育力量,按照一致的培养目标和方向,统一教育的计划和步骤;

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的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共同努力,来控制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③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这是进行德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正确地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

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4.德育的组织形式:

教学,团队、学生会及其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

(1)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的特点、内容和形式

课外、校外活动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具有自愿性、灵活性与实践性等特点;

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课外阅读活动等。

课外、校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3)社会实践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社会生产劳动;二是社会宣传和服务活动;三是社会调查,包括参观、访问、考察等。

(4)团队、学生会及其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

共青团活动的内容包括教育类活动、生产类活动、科技类活动、公益类活动、组织类活动、文娱类活动和体育类活动。

学生会活动内容包括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科技、文体、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

共青团活动的形式有团日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其中团日活动是最有团味的活动。

(三)运用

1、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

2、运用德育基本理论分析新时期德育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