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故事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77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斋志异故事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聊斋志异故事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聊斋志异故事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聊斋志异故事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聊斋志异故事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聊斋志异故事范文.docx

《聊斋志异故事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斋志异故事范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聊斋志异故事范文.docx

聊斋志异故事范文

2019年聊斋志异故事范文

篇一:

《聊斋志异》故事分类

《聊斋志异》故事分类: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聊斋志异》所反映的社会人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㈠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梅女》、《梦狼》、《席方平》、《续黄粱》《红玉》、《窦氏》《伍秋月》

㈡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

婴宁青凤莲香

㈢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

《胡四娘》叶生《神女》

㈣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德和情操

㈤带讽刺意义的训诫故事

另外:

《聊斋志异》由六个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包括《小倩》、《陆判》、《画皮》、《小翠》、《阿宝》、《小谢与秋容》,各有不同的特色与风格。

小倩——带你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感受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陆判——换头风波,书生上天下地状告冥官,讨取公道……

画皮——这是一个关于女鬼复仇的故事……

阿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在爱情上,只要是至情至诚,定能感动佳人,终成美眷……

小翠——灵狐报恩,嬉闹中化解危机,痴儿巧妇,每天制造欢乐笑声……小谢与秋容——书生勇闯鬼屋,巧遇两只调皮鬼,经历了多番生死患难,发生了一段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

聊斋总共491篇,其中绝大部分多多少少都牵扯到鬼狐。

鬼故事如“聂小倩林四娘鲁公女连琐公孙九娘章阿端伍秋月窦氏小谢梅女小梅王六郎叶生陆判褚生司文郎等”。

狐故事如“娇娜青凤婴宁胡四姐红玉青梅辛十四娘鸦头封三娘狐梦狐谐小翠凤仙张鸿渐阿霞马介甫等”。

二者兼备的有“莲香”。

此外还有仙、妖故事,如“花姑子西湖主莲花公主绿衣女荷花三娘子阿英云萝公主黎氏侯静山蕙芳霍女阿纤葛巾黄英书痴白秋练织成竹青香玉翩翩仙人岛嫦娥神女锦瑟绩女十娘粉蝶崂山道士八大王佟客齐天大圣二班苗生鸮鸟”等,这些都是名篇。

篇二:

聊斋的报恩故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论文题目: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浅析聊斋报恩式爱情故事

内容提要:

通过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只是来分析聊斋故事的功能项和角色,对神奇故事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

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功能项、角色、小翠、花姑子、报恩式爱情等等。

最初对聊斋的兴趣来自于马瑞芳教授的著作《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马老师用她独特的趣话方式,将一个个动人的聊斋爱情故事娓娓道出,诙谐而幽默、生动而又有趣味。

读罢,绿裙飘飘的连琐,顽皮笑闹的小谢,追求精神爱的宦娘,改恶向善的聂小倩,风雅多才的林四娘,爱笑爱闹的婴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公选课《聊斋》的石老师则引导我们用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的知识去分析聊斋里的故事,去分析故事的角色和功能单位,这是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很有趣,也让我受益匪浅。

根据老师所讲的知识及个人的一些拙见,我萌生了分析《聊斋》里的动物化人报恩爱情故事的念头。

众所周知,《聊斋》是一部重情之作,其中更不乏很多的花妖狐魅报恩的感人故事,比如《绿衣女》、《小翠》、《花姑子》等等。

下面将以《花姑子》、《小翠》这两个故事凭个人理解浅析其故事形态。

《花姑子》讲的是为人仗义疏财、喜欢放生的安幼舆一次路过华山时迷路了,一位长者将他带回了家暂住,在长者(章叟)家里,偶遇了美丽的花姑子,安生欲与其结亲却受阻,回家后郁郁不快,害了相思病,这时花姑子出现了,她用麝香治好了安生后又离去了。

之后安生为了寻找花姑子勿入蛇精的圈套而死去,在家人围着他的尸体痛

哭时,花姑子又再次出现了,他又救了安生一命,并成功的帮人们杀了蛇精。

花姑子告诉安生,五年前安生放生的一只香獐乃是花姑子的父亲章叟,而章叟为了报恩,在阎罗面前苦苦哀求了七天以自己的道行换取安生复活。

《小翠》讲的是浙江人王太常小时候,一个比猫大的动物在雷鸣电闪时钻到他的身下。

后来王太常中了进士,并做了侍御。

他膝下只有一子,但是个傻子。

一日一位妇人到他家,并将自己的女儿小翠留给他做儿媳。

小翠聪慧过人,深得公婆喜爱,但就是整日里和儿子疯闹。

聪慧的小翠不仅暗中帮助王侍御打败了政敌王给谏,治好了傻子王元丰的傻病。

然而小翠最终却因误会,不堪忍受公婆的辱骂,决定离开王家。

临走时告诉丈夫,说自己是狐狸,母亲因避雷灾曾受过王侍御的庇护,送自己来报恩。

小翠走后公子痛哭欲死,王公夫妇也知自己铸成大错,追悔莫及。

两年后公子偶然又遇到小翠。

但小翠不愿再回他的家。

和公子在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小翠为公子找了个于家姑娘为妻,自己便消失了。

不难看出,《花姑子》的角色主要有:

1、对头:

蛇精;2、要找的人及其父王:

花姑子和章叟;3主人公:

花姑子等等。

而《小翠》里的角色则相对多一些,主要有:

1、对头:

王给谏;2、赠与者:

小翠母亲(将小翠许配给王元丰);3、告密诽谤者:

王给谏;4、主人公:

小翠;5、要找的人物及其父王:

王元丰及其父亲王太常。

细读这三个故事,还可以看出它们的功能项是略有不同的。

先以《花姑子》为例,其包含的功能项主要有:

1、外出(安生在华山迷

路);2、禁止(安生欲与花姑子结亲,遭拒);3、破禁(安生与花姑子私合);4、调停(安生回家);5、出发(安生离家寻找花姑子);6、设圈套(蛇精假冒花姑子);7、协同(安生中计并被杀死);8、灾难或缺失的消除(安生复活);9、战胜(蛇精被打死)等等。

而《小翠》包含的功能项则有:

1、举行婚礼(小翠嫁给傻子);

2、刺探(王给谏刺探王侍御,企图除掉王侍御一家);3、获悉(王给谏获悉王太常傻儿子扮皇帝);4、设圈套(王给谏告状);5、战胜(王给谏告状不成反被发配);6、灾难或缺失的消除(傻儿子的傻病治愈了);7、出发(小翠离家);8、主人公改头换面(小翠容貌发生变化);9归来(元丰带着新媳妇回家)等等。

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两个故事的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它的功能项基本离不开普罗普的形态学里归纳出的31个功能项。

正如普洛普所说:

神话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另一方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

仔细看全文,还能发现两个故事存在众多相似之处,比如,两个故事都是写了狐狸精或者香獐精受惠于某一人——花姑子的父亲曾经被安生放生,小翠母亲曾经得到王给谏的庇佑;妖精的女儿化为人形报恩并爱上恩人;还有,妖精的女儿帮助恩人渡过难关,妖精的女儿最终都离开了自己所爱的人等等。

当然,其中也存在不同之处,比如花姑子的父亲原本是反对女儿与安生私往,而小翠的母亲则是主动让小翠上门做媳妇,花姑子的爱情是一见钟情式的爱情,而小翠的爱情则更多的是母亲的安排。

最后,作为一名理科生,我虽然不大理解用普罗普的形态学去分

析聊斋故事有什么深刻的意义,但在分析的过程中我觉得还是蛮有趣的,或许因为这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一种方法,所以感觉很新奇。

实际上,普罗普写《故事形态学》的初衷是为了“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式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

在《故事形态学》一书第一章《问题的历史》中,普罗普说:

“正确的分类是科学描述的初阶之一。

下一步研究的正确性有赖于分类的正确性。

”但是,已有的故事分类却常常破坏最简单的划分规则。

比如,把故事划分为有神奇内容的故事、日常生活故事、动物故事。

但是,有神奇内容的故事和动物故事有交集。

又比如有人曾把故事分为七类:

神话寓言故事、纯粹的神奇故事、生物的故事和寓言、纯粹的动物寓言、起源故事、滑稽的故事和寓言、道德寓言。

这些方法都不尽如人意,而普罗普的方法却明显是一个开天辟地的飞跃。

引用某论文中的一句话:

普罗普的研究重要的不是他的结论,而是他的方法。

这是一种可以广泛运用的方法,用它来分析成千上万的故事,也许可以得出上百条公式。

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出自同一个模式,用这种方法当能找出隐藏在这些电影故事背后的“好莱坞公式”。

那么,这是不是就说明故事将失去它的意义呢?

对此,普罗普在《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中说:

“故事的丰富不在于结构,而在于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实现同一个结构因素。

”(《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

篇三:

《聊斋志异》的鬼故事类型浅析

《聊斋志异》的鬼故事类型浅析

摘要:

我国自魏晋以来,写鬼故事之风不绝,而蒲松龄则是这些创作者中最杰出的一个。

他在《聊斋志异》中以其超凡的想象力构筑了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把本来子虚乌有的事表现的活灵活现,让千万读者为之俯仰。

他用鬼故事写各种世情、人情和爱情,又借抨击鬼世界来鞭挞人世,使这个幽冥世界成为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

透过那些离奇古怪的故事,传出的是人间的悲欢离合,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为我们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图景。

本文对这些丰富多彩的鬼故事做以类型分析。

关键词:

聊斋志异鬼故事类型分析

AnalysisabouttheTypeofGhostStoriesofStrangeStoriesfrom

aChineseStudio

Abstract:

OurcountrysincetheWeiJin,haswrittenwindoftheghoststorynotcertainly,butPusonglingismostoutstandinginthesecreators.In"StrangeStoriesfromaChineseStudio"hebyhisextraordinaryimaginationconstructedaghostworld,whichisaswellreallyasindistinct,aswellpersonastheghost,letitpitchmillionsofreaders.Heusestheghoststorytowritevariousofworldsentiment,thehumansentimentandthelove,alsoborrowsattackstheghostworldtowhipthehumanworld,causesthisghostworldtobeetheworldsocietyrealprojection.Penetratesthesepeculiarstrangestories,spreadthejoyandthesorrowofthehumanlife,society'sdarknessandunfair,presentedthattimelifeprospectforus.Thisarticledoestobeanalyzedwithtypetotheseabundantcolorfulghoststories.

Keyword:

StrangeStoriesfromaChineseStudioGhoststoryTypeanalysis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尽毕生精力所成的包含近500个故事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在这部小说集中,有170多篇关于鬼的故事,内容涉及到鬼魂的遭遇,鬼魂的追求,鬼魂的伦理难题,人鬼接触到的问题等方面,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在这些千奇百怪的鬼故事中,作家写鬼,并不是因为信鬼,更不是为了宣传迷信,而是赋予了笔下的鬼一定的社会意义,通过鬼来展现现实社会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聊斋志异》中的每篇鬼故事都有它特定的写作目的,不同类型的鬼故事反映了作家对人间社会的不同感触,以下就对这些鬼故事进行具体的类型分析。

一.冥府阴司型

《聊斋志异》表面写鬼,实际写人。

作家笔下鬼的世界实则是人的世界的倒影。

作家描写的阴曹地府与阳世相同,有官府的腐败,有官吏的残暴和受贿。

不同的是作家寄寓了许多政治理想在冥府阴司中,希望阴间能成为执法如山、公正无私的世界,比阳世光明正大。

这些在《聊斋志异》中几篇关于冥府阴司的故事里,表现的很充分。

如《考城隍》、《阎罗薨》、《席方平》等。

作为整部《聊斋志异》首篇的《考城隍》,可说是作家美好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故事说的是蒲松龄姊丈之祖宋某的传闻:

宋某病卧时,见人牵白颠马请他赴试,考试时只见“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1],得中后被派做河南城隍时方知自己参加的竟是阴司的考试。

宋某因“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

”[2]关公通情达理且推仁孝之心,于是“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

”[3]结果已死三日的宋某复活养母,九年后宋母卒,安葬老母后,宋某“浣濯入室而殁”[4]。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冥府选官是以才选吏,取仁孝之人,而且阴间也不是一人独裁,而是“上坐十余官”[5],这一切都体现出冥府阴司是个推行仁政、公正无私的统治机构。

《聊斋志异》以《考城隍》开篇,带有很强的寓意,作家寄寓自己的政治思想在其中,盼望阳世能以阴司的这种统治体制为楷模,具有现实意义。

阎罗殿是作家理想中的惩恶扬善的地方,因此他经常按照自己的理想把阎罗殿表现为最公正无私的地方,不允许任何人在那里徇私舞弊,就连阎罗也无例外。

《阎罗薨》里,主人公魏经历是兼职阎罗,人在阳世生活,却梦断阴司事。

巡抚大人为了自己在阴司的父亲,向魏经历求情。

巡抚之父生前任总督,曾误调军队,导致全军覆没,此事由魏经历审问。

魏经历虽然向巡抚声明“阴曹之法,非若阳世懵懵,可以上下其手”[6],但终因顶头上司“哀之益切”[7],情面难却,答应审案时带巡抚到现场偷听。

魏阎罗审案审的很公平,为了平民愤,他下令把巡抚之父丢到油锅里炸上一遭。

不料巡抚见此,非常伤心,“痛不可忍,不觉失声一号。

”[8]这“一号”的结果,竟然让兼职阎罗受到了严惩,“及明,视魏,则已死于廨中”[9],大概是被阴司召去追查徇私之罪了。

阎罗有私亦会得到惩罚,反映了阴司法制的森严无私,寄托了作家的法制理想。

可是理想毕竟是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此丑恶的社会现实摆在眼前,作家无法抒发自己心中的郁愤,也只有通过写鬼的世界来影射人的世界。

《席方平》中,作家笔下的地狱和阳世一样,都是金钱在起作用。

席方平因父亲被仇家羊某贿赂阴司官吏追命惨死,打入地狱受苦,气愤之下以魂入地府告状。

从城隍郡司,一直告到冥王那里。

但因为羊某用钱买通了整个地府的所有官吏,席方平不仅冤情无处申诉,反遭毒刑拷打。

在目睹了冥府上下勾结行贿徇私的行为后,席方平明白了钱能通神的道理,在大堂上喊出了:

“受笞允当,

[10]谁教我无钱耶!

”从而揭露了冥府狱吏利欲熏心的丑恶灵魂,批判了“衙门有理无钱莫进来”

的社会现实。

不过作家还是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在其中,渴望在阴司能惩恶扬善,于是设置了二郎神君惩治羊某和冥府贪官的结局。

《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冥府阴司实则是对阳世社会的再现,作家以阴阳互为对应的幻想形式,把幽冥世界人间化,只不过在其中他还寄寓了自己的许多政治理想。

现实中失落的公平、公理作家在鬼域中去寻找它,通过对鬼域的描写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企盼阳世推行仁政、法制公正无私的政治思想。

二.人鬼相恋型

爱情是历代作家笔下永恒的话题,蒲松龄也不例外。

人鬼相恋型故事可说是《聊斋志异》的鬼故事中最多的一种类型,约80余篇,约占鬼故事总篇数的一半。

这类故事大多发生在女鬼和书生之间,命运悲苦的女鬼,青春的花朵还没有充分开放,没有享受到人生的幸福,就离开人间,来到阴森黑暗的鬼域。

所以她们特别向往人间世俗的幸福,渴求爱情,千方百计想脱离凄凉黑暗的冥界,回到人间,与心爱的男子结成良缘。

如《聂小倩》、《连城》、《连锁》、《小谢》都描写了真诚相爱的男女主人公突破生死界限,打破俗世阻隔,人鬼相恋,最终得以结合。

《聂小倩》因电影《倩女幽魂》的播出最为人们所熟知。

被妖物威胁、利用美色害人的女鬼聂小倩,被书生宁采臣的刚直所撼动,决心改恶从善。

她向宁生说明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坦白了自己被迫害人的手段,告诉他免除灾祸的方法,并且请求宁生“囊妾朽骨,归葬安宅”

[11]以摆脱老妖的控制,宁生慷慨地答应了。

宁生在燕生帮助下从妖物手下逃脱,并把聂小倩遗骨掘出带回家中,将坟墓建在书斋外。

小倩感于宁生的恩情,宁生也被小倩“肌映流霞,足翘细笋”[12]的外貌所吸引,自然而然的,他们相爱了。

之后在宁家生活的女鬼聂小倩人性日渐表露,鬼性日渐湮没,终于脱胎换骨,与宁生成为真正的夫妻。

真爱可以使鬼变成人,使人鬼终成眷属,作家对这种纯粹的爱情进行了由衷的赞美。

《小谢》中的两女鬼小谢与秋容,由戏弄陶生转为被陶生的浩然正气所感动,从而爱上陶生。

当陶生受到恶势力陷害时,她们奋起抗争,从嬉不知愁到尝尽愁滋味。

秋容在为陶生奔走途中,为城隍黑判摄去,逼充媵御,不屈被囚;小谢为救陶生,百里奔波,棘刺足心,痛彻骨髓。

两个女鬼和陶生在同阳世阴间恶官斗争中,心心相印,陶生终于宁死也要二女之爱,“欲与同寝”[13],“今日愿为卿死”[14]。

二女却“何忍以爱君者杀君乎”[15],拒绝同寝,追求同生。

两个女鬼在全力救陶生的过程中把以往争媚的妒念也消除了,终得以一起还魂,和陶生结连理。

男爱女,情愿为爱而死;女爱男,为了对方的幸福克制自己,决不为满足自

己一时的情欲而有害于对方。

作家赞颂了这种真爱,也旨在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思想,有它的进步意义。

有种爱是情愿自己吞下所有的苦,而给对方所有的甜。

即使最后不能与对方在一起,但只要对方幸福,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

蒲松龄在人鬼相恋型故事的一些篇章中对这种可为爱付出所有且无怨无悔的爱情方式进行了描绘和歌颂。

《宦娘》中的美丽女鬼宦娘酷爱音乐,由欣赏温生的琴艺进而深深爱上了温生,温生也很爱慕宦娘,向她求婚。

但她想到自己为鬼身,与温生结合恐有祸于他,便放弃了这份爱,转而在冥冥之中为温生经营奔波,使温生与同样酷爱音乐的姑娘葛良工得谐秦晋,这种舍己为人成人之美的无私精神令人十分感动。

《聊斋志异》中为数不少的人鬼相恋型故事塑造了许多为爱矢志不移以及为爱付出一切不求回报的典型男女,或苦或甜,或悲或喜,都体现了爱情能冲破生死阻隔,战胜世俗礼教的主题,也是作家主张追求男女婚姻自由、个性解放思想的表现。

三.恶鬼害人型

通常人们对鬼的认识都是恶的,认为鬼常常作祟于人,将人拖入那个恐怖阴森黑暗的世界,因此恶鬼害人型故事在民间流传的最为广泛。

《聊斋志异》中也不乏此类故事,这类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篇幅也相对短小,只是渲染鬼怪,故事性不强,如《咬鬼》、《庙鬼》、《喷水》等。

《庙鬼》描绘的是一个又黑又胖的丑陋女鬼形象。

她在勾引老实秀才王启后不成后,开始折磨他,打他耳光,诱他上吊,把他逼到几近疯狂的地步。

可就是这样一个凶狠的恶鬼在武将来收服她时,瞬间便软了下来,乖乖地套上锁链跟武将走了。

作家通过对这一形象的描写,透视出了现实社会中一些恶人欺善怕恶的丑恶本质。

《尸变》是此类故事中一篇例外的长篇,它富于故事性,它的故事不过是民间诈尸的母题,但作者却写得异常曲折而惊险:

一伙商贩投宿旅店,由于客满,不得已住在停放新死女尸的房间。

半夜时分,当商贩们熟睡之后,女尸起来,用鬼气遍吹诸商贩,众商贩在睡梦中相继遇害,只有一个商贩因尚未熟睡,发现了女鬼的伎俩,几次蒙被装死,屏住呼吸,才免遭毒手。

后来商贩逃离房间,走投无路之下以一颗白杨树为屏障,左遮右挡,与女鬼在树前形成拉锯状态。

终于都疲惫不堪了,最后女鬼奋力一博,“伸两臂隔树探扑之”[16],商贩惊恐倒地,而女鬼则“捉之不得,抱树而僵”[17]。

天亮后,商贩得救,发现女鬼“左右四指,并卷如钩,入木没甲”[18],“视指穴如凿孔然”[19],真是令人后怕!

这篇故事充分体现了人与鬼求生的本能与死亡追逐之间惊心动魄的斗争,其中的女鬼是死亡的象征、恐怖的符号,也暗喻现实社会中一些想置人于死地的恶人。

作家在此想要告诉世人的是:

不要惧怕恶人,要敢于拿出勇气同恶人作斗争,这样才会有一线生机。

恶鬼害人型故事多源于民间传说,以口语形式出现,故蒲松龄对它们加工较少,基本上保持原始口头传说的质朴状态。

而《画皮》应是此类故事中加工最多,情节最为动人的一篇了。

本来是“面翠色,齿镵然如锯”[20]的狞鬼,却化装成“二八姝丽”[21],去迷惑像王生一样贪图美色的男人,以达到裂腹掬心的目的。

而一旦被道士识破,将其人皮划然而脱,即刻便化为厉鬼,原形毕露。

《画皮》是篇非常有名的劝世之作,通过对一个貌美心毒的恶鬼形象的描写,反映出了现实社会中一些人形鬼质、人面兽心、表里不一的两面派人物,揭示了他们内在的丑恶本质,告诫世人勿被他们的外表所蒙骗,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聊斋志异》中,作家用写恶鬼的方法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恶鬼是恶人的写照,各种恶鬼形象也正是人间各种丑恶人物本质的反映。

四.善鬼得福型

凡是阳世中所有恶的东西,在阴世均有。

与此相反,阳世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在阴世亦皆有之。

许多心地善良的善鬼因其善德获得福气,脱离冥世,不用再忍受幽冥之苦。

《聊斋志异》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此类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六郎》了。

溺死鬼王六郎因善念放了自己等待许久的“替生”,感动了天帝,被封为土地神。

故事从一许姓渔翁说起。

许翁因每晚携酒祭祀河中的溺鬼,溺鬼王六郎深受其感动,便经常前来同他一起喝酒,帮他驱鱼捕获大量鱼虾,时间一久,两人便成为知己。

一日,王六郎神情凄楚的同许翁告别,言明自己实则是鬼,“明日业满,当有代者,将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22]。

许翁虽不舍他离去,但仍为他感到高兴。

次日许翁果然看到一妇人落入水中,可过一会却爬上岸走了,正在疑惑不解时,晚上王六郎又来告知原因是他同情岸上之儿不愿溺妇相代以投生,才放掉那个妇人的。

许翁感叹曰:

“此仁人之心,可通上帝矣。

[23]不想真的被许翁所言中,天帝知道了王六郎的善心,封其为招远县邬镇土地。

由鬼变为神,这中间是多大的差别啊!

与王六郎同样因善德得福的还有《水莾草》中的祝生。

祝生被水莾鬼害死后,“深恨此等辈”[24],为了使人们不再受害,不但自己不找替死鬼,而且发誓“将尽驱除之”[25],后来天帝感动于他的善良和“有功人世”[26],策封他为“四渎牧龙君”[27],列入神籍。

真是善有善报!

善鬼做善事会得福,那么人亦如此,善人也会有好报。

佛家说种善因得善果,《聊斋志异》中对鬼性的描写实则是对人性的反映,作家将人的善的一面寄托在鬼的身上使其成为善鬼,所以善鬼即善人。

这类故事是对作家美好社会理想的反映。

五.怨鬼复仇型

传说人死后如果有冤仇未了,就会形成一股怨气,化成怨鬼去报复曾经伤害过他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