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705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1.课外阅读。

我的战友邱少云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因为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

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

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

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

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竞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

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噼噼剥剥地响。

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

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

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

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

“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

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参加这次战斗的志愿军战士,都记住了1952年10月12日这个日子。

    

(1)选择划线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居高临下________①住;②住所;③处于;④安着,怀着。

    

纹丝不动________①蚕丝;②细线;③细微,极小;④情感。

  

漫山遍野________①水过满,出来了;②淹没;③满,遍,到处都是。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得以下几件事中哪些是详写的,请写出来________。

    

①那一天,天还没亮,我军埋伏起来准备拔掉敌人的“391”高地。

②到了中午,敌人突然开炮,邱步云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③黄昏时候,战友们在邱少云的英雄行为鼓舞下,夺取战斗的胜利。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读句子,把你的体会写出来。

①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________

②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________

③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________

【答案】

(1)③;③

;③

(2)①和②

(3)首尾呼应。

这样写既使文章结构严谨,易强调主题思想,即邱少云精神永存。

(意思对即可)

(4)从这里我知道我们埋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敌人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必须不能有一点动静。

;“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然而邱少云却直至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体现了“我”内心巨大的痛苦。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掌握情况,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居高临下: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居:

站在,处于。

纹丝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

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丝:

细微,极小。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

形容很多。

漫:

满,遍,到处都是。

(2)考查详写略写,文章材料详写、略写的安排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如①和②),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如③)。

(3)考查呼应句,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来分析:

①从“看见地堡和火力点、听得见敌人讲话”中体会到我们埋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敌人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必须不能有一点动静。

②从“担心、年轻的战士、突然、跳起来、叫起来”中体会到“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然而邱少云却直至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③心像刀绞、泪水模糊”中体会到体现了“我”内心巨大的痛苦。

故答案为:

(1)③、③、③;

(2)①和②;(3)首尾呼应。

这样写既使文章结构严谨,易强调主题思想,即邱少云精神永存。

(意思对即可)(4)①从这里我知道我们埋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敌人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必须不能有一点动静。

②“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然而邱少云却直至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③体现了“我”内心巨大的痛苦。

【点评】

(1)对一词多义的辨析,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详写、略写的判断及运用能力。

(3)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4)根据词语体会句意,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2.课外阅读。

   

   芦苇地下和田边的草丛,是萤火虫的“发祥地”。

它们一个个从草丛中飞起来,忽明忽暗的一点点白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个个在那里移动。

最有趣的是这些白光(           )乱窜,(           )也有一些追逐的形迹:

有时一个飞在前面,亮了起来,另一个就会向它一直赶去,但前面一个突然隐没了,或者飞到水面上,与水中的星光混杂了,或者飞入芦苇或稻田里,给那些枝叶遮住了,于是追逐者失去了目标,就迟疑地转换方向飞去,有时反给别的萤火虫作为目标了。

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

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1)在文中的(           )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描写萤火虫最有趣的句子。

(3)你认为把萤火虫比作“天上的繁星”恰当吗?

为什么?

  。

(4)短文主要写萤火虫________的景象。

【答案】

(1)虽然、但

(2)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

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3)恰当。

它们也有忽明忽暗,一闪一闪的特点。

(4)在夜间飞舞、追逐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虽然……但……”。

(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句习惯。

能够准确的理解句意。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积累知识。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故答案为:

(1)虽然、但;

(2)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

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3)恰当。

它们也有忽明忽暗,一闪一闪的特点。

(4)在夜间飞舞、追逐。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好句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加强背诵。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①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_______又不敢讲。

   ②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列宁问:

“会飞回来?

   ③“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_______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⑤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④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你好!

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_______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填序号)

A.因为    B.但    C.果然

(2)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想一想:

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填序号)

第①句:

男孩在想________。

 第②句:

列宁在想________。

第③句:

男孩在想________。

 第④句:

列宁在想________。

A.我明天就把灰雀送回来

B.我不能说我把灰雀捉走了

C.男孩已经把灰雀送回来了,我不能问男孩,那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D.灰雀是男孩捉走的,我要用我的担心与惋惜感染男孩,让他主动送回灰雀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⑤,想一想,男孩为什么会“低着头”?

(4)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B;C;A

(2)B;D;A;C

(3)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男孩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它“一定会飞回来”,最终放鸟归还,所以说男孩是诚实的。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解答时结合语境及选项分析判断。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B;C;A

(2)B、D、A、C

(3)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男孩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它“一定会飞回来”,最终放鸟归还,所以说男孩是诚实的。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专项阅读。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翠鸟

   今晚,鱼不上钩,但是我带回家一份不寻常的激情。

   当我端着钓竿的时候,一只翠鸟飞来栖息在钓竿上。

   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

   仿佛一朵蓝色大花开放在细长的枝梢上。

钓竿被他压得有点弯曲。

我屏息静气,看到我的钓竿被翠鸟当作树枝,感到十分自豪。

   我相信他的惊走不是因为惧怕,他只以为是从一个树枝跳上了另一个树枝。

(1)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翠鸟样子的句子。

(2)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①“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②“看到我的钓竿被翠鸟当作树枝,感到十分自豪”,是说“我”的钓竿跟树枝十分像。

③“我屏息静气”是因为“我”爱护翠鸟,担心惊走他。

(3)“今晚,鱼不上钩,但是我带回家一份不寻常的激情。

”你认为这份“不寻常的激情”是指什么呢?

【答案】

(1)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

仿佛一朵蓝色大花开放在细长的枝梢上。

(2)①;③

(3)指翠鸟栖息在“我”的钧竿上,令“我”欣喜和自豪。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

仿佛一朵蓝色大花开放在细长的枝梢上。

(2)①;③

(3)指翠鸟栖息在“我”的钧竿上,令“我”欣喜和自豪。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课内阅读。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第1自然段的意思是(  )

A. 先生认为不懂就问是对的,同意讲解书中的道理。

B. 先生感觉学生年龄太小,认为他们没必要知道书中的道理。

(2)孙中山向先生提出问题,挨打了没有?

先生是怎么做的?

(3)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是否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答案】

(1)B

(2)没有。

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解析】【分析】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再结合选项判断。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B

(2)没有。

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读小伙伴的习作,学方法。

(一)

   一进门,我就看到碧绿的荷塘,大得一眼望不到边。

水面上,一张张荷叶像一把把小伞,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地站在绿色的舞台中间:

粉的、白的、白中带粉的、粉中透白的,各种美丽的颜色把荷花打扮成了漂亮的小公主。

(1)请把文中描写荷叶形状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

(2)请把文中描写荷花颜色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波浪线。

(3)读了这段习作后,我知道观察事物要细致,可以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来观察事物。

【答案】

(1)一张张荷叶像一把把小伞。

(2)粉的、白的、白中带粉的、粉中透白的,各种美丽的颜色把荷花打扮成了漂亮的小公主。

(3)形状;颜色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一张张荷叶像一把把小伞。

(2)粉的、白的、白中带粉的、粉中透白的,各种美丽的颜色把荷花打扮成了漂亮的小公主。

(3)形状、颜色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猫咪穿鞋子

   小猫咪看见人们穿着鞋子走来走去,很羡(xiàn)慕(mù)。

他想:

我怎么没有鞋子呢?

小猫咪回到家,东找西找,好不容(róng)易找到四只鞋子,就好奇地穿在脚上,来到院子里。

   小猫咪问公鸡:

“这鞋子好看吗?

   “好看!

好看!

”公鸡说着连连点头。

   “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呀?

   “我穿上鞋子,就不能刨(páo)土找虫子吃了。

   小猫咪问麻雀:

“这鞋子好看吗?

   “好看!

好看!

”麻雀连忙说。

“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呀?

   “我穿上鞋子,脚趾(zhī)就抓不住树枝了,会从树上摔(shuāi)下来的。

   小猫咪又问大白鹅:

“这鞋子好看吗?

   “好看!

好看!

”大白鹅边说边伸脖子。

   “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呀?

   “我穿上鞋子,游(yóu)泳(yǒng)不方便。

(1)根据短文内容,给下列说法选择正确的句子(    )(多选)。

A. 小猫咪看见动物们都穿鞋子,也回家去穿鞋子。

B. 因为公鸡要刨土找虫子吃,所以不能穿鞋子。

C. 小麻雀要靠脚趾抓住树枝,才不会从树上掉下来。

D. 小猫咪从小就穿着鞋子。

(2)读读对话,想一想如果小猫咪问大黄狗,大黄狗会说些什么?

小猫咪又问大黄狗:

“这鞋子好看吗?

“好看!

好看!

”大黄狗边说边摇尾巴。

“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呀?

“________”

(3)想一想小猫咪穿上鞋子后会怎样?

【答案】

(1)B,C

(2)我穿上鞋子,跑得就不快了,就咬不住坏人了。

(3)走路声音太大,抓不住老鼠了。

【解析】【分析】

(1)考查从文中整体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解答本题,要仔细读懂小猫咪和黄狗对话的语境,揣摩心理回答句子,注意准确表达,语句合理即可。

(3)考查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清楚实际中猫的特点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BC

(2)我穿上鞋子,跑得就不快了,就咬不住坏人了。

(3)走路声音太大,抓不住老鼠了。

【点评】

(1)此题考查再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筛选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语境的理解能力,准确理解,正确表达。

(3)此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

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

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

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

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

看,树上硕果累累,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莹莹……好可爱啊!

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

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

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

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

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

我赞美你啊,秋!

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结合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美不胜收:

________。

②天际:

________。

(2)本文是按先________,再________,最后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其中,第2至5自然段又是按________转移,即由花园到田间,到果园,到山坡的顺序叙述的。

(3)给下面的句子选择修辞手法。

(填序号)

①比喻   ②夸张   ③拟人

Ⅰ稻谷笑弯了腰。

________

Ⅱ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

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5)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2)总写;分写;总写;地点

(3)③;①

(4)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5)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收获的喜悦之情。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即可。

(3)Ⅰ把“稻谷”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Ⅱ把“一片片庄稼”比作“翻滚的千层波浪”是比喻。

(4)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2)总写、分写、总写、地点

(3)Ⅰ③;Ⅱ①

(4)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5)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收获的喜悦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9.课内阅读。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