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总结写好作文的10个诀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2620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老师总结写好作文的10个诀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老师总结写好作文的10个诀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老师总结写好作文的10个诀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老师总结写好作文的10个诀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老师总结写好作文的10个诀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老师总结写好作文的10个诀窍.docx

《语文老师总结写好作文的10个诀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老师总结写好作文的10个诀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老师总结写好作文的10个诀窍.docx

语文老师总结写好作文的10个诀窍

资深语文老师总结写好作文的10个诀窍,简单实用,期末考一定用得到

 学之道——善学者,事半而功倍,又从而悦之。

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又从而厌之。

小学作文是语文学习的有个重难点。

由于孩子的生活阅历有限,阅读量有限,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就难以丰富,语言不够丰富直接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那么,家长或老师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写作文,让孩子体验到作文的乐趣呢?

今天这篇文章,为您分享非常实用的写作技巧,勤加练习,孩子写作不再是难题~

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

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

“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

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

“XX可漂亮啦。

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

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

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

”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二、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

“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

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

如某学生写:

“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

我心想:

天哪!

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

“我心想”三个字如何?

“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

天哪!

这该怎么办呢?

”是不是更简洁精练?

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

都是成语惹的祸!

可能此言一出,大家又要摇头拒绝了。

毕竟不是一直都在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

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

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

“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

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看过无数学生习作,我们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

请老师和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冷,别出现“很冷”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

冬天到了,风刮的特别凶,脸上像被针扎一样,而且寒风刺骨,要是孩子们出去玩,大人都不忘叮嘱:

“穿厚点衣服呀”.....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

如有的孩子会写:

“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

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

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

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

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

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

“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

“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八、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

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

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

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

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

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

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

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

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

比如,。

……:

“”

 

1、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圆(。

句号)。

2、中间有停顿,小圆点带尖(,逗号)。

3、并排语气词,点个瓜子点(、顿号)。

4、并排分句间,逗号顶圆点(;分号)。

5、引用原话前,上下两圆点(:

冒号)。

6、疑问或发问,耳下坠耳环(?

问号)。

7、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

感叹号)。

8、引用特殊词,蝌蚪上下翻(“”引号)。

9、转折或注解,直线画后边(——破折号)。

10、意思没表完,六点紧相连(……省略号)。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

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

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

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

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

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

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

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

“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

经指导后改成:

“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

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

”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通常:

孩子学习写作一般要走过4个阶段:

第1阶段:

写作并不神秘;

第2阶段:

写作需要技巧;

第3阶段:

写作强调个性;

第4阶段:

写作就是生活。

一些孩子在大量读写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顺利走到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但是也有很大一批孩子无法跨越第二阶段。

传授的技巧就是针对这些部分孩子。

家长完全可以在家里运用以上技巧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到第三、第四阶段的孩子,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他们大量的阅读,鼓励他们的个性创作。

熟能生巧,经过练习,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文章来必须也就得心应手了。

 

附:

写作文常遇到的五个问题解决方案:

 

1、不会审题怎么办?

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做:

(1)认真细致地阅读作文要求中所包括的所有文字,并在重点之处用点或线标明。

(2)弄清这样几个问题:

文体是什么样的;选材范围是什么;作文表达的角度是什么;文章的重点之处在哪里;表达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字数限制在多少之内。

(3)要把作文要点及各项要求体现在文章中。

如果是自拟题目作文,要注意拟题的用语应能切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应体现文章的文体特点,拟题用语要简练,字数也不要太多。

如果是命题作文,这种试题的作文要求、限制条件、作文选材范围等常隐含在题目的词语之中。

审题时,一定要对构成题目的重点词语做一番推敲。

2、抓不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怎么办?

将作文要求中的词组或句子以词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逐词斟酌,仔细推敲,反复琢磨,明确范围,抓注重点。

如《我成长中的一件事》,“事”是写作的中心,“我”指出了写作对象,“一件”限制了事件的数量,“成长”规定了写作内容,只能写使我思想成熟的一件事,如果把“成长”理解为“长身体”则差之千里了。

除了推敲题目中词的含义外,还要把握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3、不会根据题目确立中心思想怎么办?

在命题作文中,有的文题就规定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该是什么,我们就要依据文章题目来确定中心思想。

例如《我们班里的新气象》一文,题中“新气象”要求小作者抓住学习、文体活动、生活等方面的点滴,写出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互帮互助等,表现班级气象之新,同学们思想境界之高,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根据题目确定中心思想时,首先要准确判断文题中体现文意的词。

一般说来,能体现文意的词语都是题目中的题眼。

4、不会选材怎么办?

写文章要言之有物。

这个“物”就是构成文章的材料,是一篇文章的物质基础,文章的主题要靠这个基础来体现。

材料对写文章既然如此重要,那么,社会生活中的材料浩如烟海,我们自己积累的材料也很多,什么材料才能写进文章中呢?

选材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选材的主要依据是主题。

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主次。

能够最有力地表现主题的一定要选,要详写;对主题有一定表现力的,是次要材料,要少选或不选,选也要略写;与主题无关的不选。

(2)要选择典型材料。

典型的材料,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充分说明问题的材料。

它具有普遍意义,能深刻、有力地揭示事物的真相、特征,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3)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

所选的材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生编硬造的,或个别的、偶然的现象。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表现在三个方面:

材料新鲜富有时代气息的;如不是新鲜的也要别人没有或很少用过的;或改变角度,写出新意。

5、不会组织文章结构怎么办?

所谓结构指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要写出一篇成功的好文章,就要在文章的结构设计上下一番大功夫,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

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要想让人看明白,一定要条理清晰,要理清文章的思路。

思路就是思考的线路,给文章布局,首先要考虑顺着一定的思考线路。

(2)安排详略得当,充分表达主题。

详略得当是作文一大重点,应该详写之处如果不详,就不能够突出要表达的中心主旨;应该略写的地方省略不得当的话,会让人感到冗长枯燥。

详写就是要把最能表现中心主旨的材料写详细,写突出,写具体。

而略写是把跟中心思想有些关联但又不是重点内容的材料写得简洁明了。

(3)形式要创新,使文章生机勃勃。

首先,要巧妙地使用题记,明确文章的主旨,设立悬念。

其次,要把后记精彩地补充完整,这样就可以使文章的情节充实、完整,又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