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化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 13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440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文化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 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优质文化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 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优质文化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 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优质文化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 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优质文化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 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文化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 13页.docx

《优质文化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 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文化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 13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文化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 13页.docx

优质文化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文化扶贫调研报告

篇一:

农村扶贫调研报告(共7篇)

篇一:

扶贫村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不通公路是扶贫工作主要难题

六盘水市气象局(lws)

摘要:

经过深入调查了解,贫困地区大多是地处偏僻,交通极为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

要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首先要解决的是通路的问题。

六枝特区中寨乡兴隆村大沟组,是六盘水市气象局党建扶贫的村组之一,是扶贫的关键村组。

这里不通公路,他们投工投劳,不花一分钱,挖了一条便道,只能过摩托车,过不了汽车,要修通公路,资金是最大的问题。

关键词:

扶贫通组公路

一、基本情况

兴隆村是六枝特区中寨乡最边远的民族山村,本村大沟组(第八组)有23户87人,除了种粮没有其他经济收入。

该组在半山坡上,与村办公室所在地相对高差约6百米,路程5公里,不通公路,只有崎岖山路与外界相连。

大沟组是长寨至兴隆旅游公路实施的兴隆村“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新民居建设任务之一。

由于交通极为不便,所有创建活动都难以实施。

二、“愚公移山”精神

5月15日,中午,从兴隆村田坝组走路过河到村委会办公室,要到本村大沟组(第八组)进行调研。

摩托车在通村公里上一路颠簸,进入了大沟组自己刚挖通的小路。

路是新挖的泥巴路,

三、困难、请求

到了大沟组,组长听说我要来,特意从地头赶回家来等我,因为这几天大家都正在忙种包谷。

组长家6口人,两个男孩,大的18岁,六年级后就不读书了,现在江苏打工。

组长说,家里没有经济来源,靠种粮和孩子在外打工维持生活。

去年干旱没有收成,今年粮食不够吃。

他说,今天我们吃的是前两天才从乡里面背来的救济粮,每人30斤大米(全村一样),以解决眼目前吃饭困难,要感谢党和政府。

大沟组共26户,有5到6户人家生活比较困难,是外出打工没有做农业,因通知回来搞“四在农家”新民居建设,回来后就没有粮食吃。

收成好的年份,本组每家粮食基本上够吃,但遇象去年的干旱,生活就很困难。

现在开始农忙了,今年的雨应该比去年多。

全组有16户签订开展“四在农家”新民居建设,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由于不通车路(距通村公路还有3.2公里,就是上述的小路),一个人一天到公路边来回只得六趟,一趟背2-3块砖,一天就15块砖左右,就算10个人背,一家的转也要两个星期才能背完(按1家2千块砖计),而且,现在的农村劳动力很缺乏。

所以,建筑材料运费成本都很高,比交通方便的地方费用要高2-3倍。

当地老百姓所盼望的,就是请求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帮助他们修通公路,那就谢天

谢地了。

图为刚挖通的小路。

四、修路预算

经过对该路实地考察,测量。

该通组公路修建规模为:

路长3200米、路宽4.5米,沙石路。

所有涉及的土地、林木等由村委负责协调。

所需资金预算为:

1、挖机费用:

6.4万元(3.2公里,每公里2.0万元)。

2、沙石材料费:

3.2万元

以上合计9.6万元。

五、对策

1、请求交通部门解决资金问题。

2、请求帮扶单位帮助。

3、请求企业赞助。

4、村民投工投劳。

篇二:

关于农村扶贫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扶贫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在201X年12月30日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全面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县人大农环工委近日对全县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协怀的带领下,分别到县扶贫和移民局、湖坪乡、罗陂乡等就农村扶贫开发情况进行了解,并召开了由乡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及有关方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乡村关于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并征求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县政府及主管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领导,重点突出,措施有力。

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及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及重点村均相应地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的组织机构,建立了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几年来,通过全县干部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扶贫开发工作连续四年被省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厅评为绩效考评先进单位。

(一)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自201X年以来,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8580万元,安排扶贫项目461个,确保了“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的顺利实施。

几年来,我县始终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项目和生产发展项目作为重点,集中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新修水泥道路92条214公里,解决了14万群众的行路难和运输难问题;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解决了2660余名群众的饮用水问题;改造水利设施,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

(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贫困人口由201X年7.2万下降到201X年的3.2万,减少贫困人口4万人。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逐年增长,人均收入由201X年不足1300元增加到2326元。

同时,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有7个贫困村建起了村文化活动室,拓宽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贫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兴建教学校舍23幢、建筑面积达12800平米、乡村卫生室2200平米。

配套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让重点村群众基本看上了有线电视。

(三)贫困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

201X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民达2万余人次,其中“雨露计划”劳动力技能培训4500多人,转移就业4300多人,就业率达95%以上,贫困群众思想得到解放,素质得到提升。

(四)产业扶贫初具规模。

通过争取扶贫贴息贷款、科技扶贫项目等优惠政策,积极培育烤烟、蚕桑、食用菌、油茶林、茶叶等为主的扶贫主导产业,建立烤烟基地1.8万亩,蚕桑基地1.2万亩,蘑菇基地43万平方米,高产油茶林基地1.4万亩,高效茶叶基地3000亩,贫困户从扶贫主导产业中每年人均获得收入600元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效只是阶段性的,也是很不稳固的,今后的工作任务仍很艰巨。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县扶贫开发在客观现状、扶贫环境和具体工作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贫困乡村的基础条件依然相对薄弱,劳动力素质还不高。

从基础设施上看,贫困

村大多地处偏僻山区,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条件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

从人口素质上看,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

(二)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目前,我县财政紧张,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上级项目支持,县级财政又没配套,贫困乡村筹资更为困难,从而使许多工程项目出现资金缺口;扶贫贴息小额信贷难以落实到真正的贫困户,越是贫

篇三:

201X年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龙昌镇贫困人口情况调研报告

我镇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发展至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我镇扶贫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根据福泉市委政府、市扶贫办的要求,我镇总结近几年扶贫开发工作经验,对全镇五个村进行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二、我镇扶贫开发的主要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镇扶贫开发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群众生活安定,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我镇低

保发放金额额度与低保覆盖率逐年提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二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目前有灌溉渠系、人饮工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

三是扶贫产业开发初具规模。

四是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别是龙昌小学校教学楼的建成,较大程度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并形成了人人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

龙昌卫生院办公设施、医疗条件的改善,村级卫生室建设,既方便了群众,又解决了全镇群众的就医难问题。

三、当前我镇扶贫开发面临的基本形势

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镇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

全镇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稳定,群众的精神面貌良好,群众对发展生产和脱贫致富充满信心。

但是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当前扶贫开发既有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机遇来看,主要是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并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这些都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挑战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扶贫解困难度大,我镇贫困因素复杂,条件型贫困、素质型贫困交织并存,解困难度大。

二是贫困人口多,我镇贫困户共2445户、贫困人口5274

人,分散贫困户需要组织本镇力量实施帮扶,由于我镇财力有限,难以筹集更多的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扶贫难度较大。

三是增收难度大。

当前我镇贫困户,耕地少,农业结构单调、品种单一,扩大再生产能力相当薄弱,分户的生产和经营,难以形成产品优势,家庭种养增收难度越来越大。

扶贫开发确实使一部分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巩固温饱问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低保制度仅仅是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生存、生活问题,群众的发展问题仍然要靠“造血”式开发扶贫来解决。

四、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我镇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

(一)赋予开发式扶贫新的内涵。

开发式扶贫是我国多年来农村扶贫实践的经验总结,

也是今后扶贫工作当中仍然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工作方针。

只有通过开发式扶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素质问题、发展问题和能力问题。

但是,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应赋予新的理念和内涵。

应由专项扶贫开发转变到综合扶贫开发的思路上来;应突出对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自我反贫能力的开发与提高;应由注重点上开发转到点面结合,以面带点,以点促面。

(二)重新定位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

过去扶贫开发主要或者侧重于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从当前形势看,这一目标应该调整。

一方面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将全面、稳定地解决贫困群体的温饱问题。

另一方面,扶贫目标不适当调高,贫困群

众脱贫也就不稳固,低保压力也会增大。

因此,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要将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并重,实事求是地确定新的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

(三)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在扶贫工作方式和实现形式上,需要实事求是。

应以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着力点,针对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

从当前情况看,我镇在今后的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草畜产业发展、劳动力培训依然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内容,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四)创新扶贫机制。

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加快扶贫开发进程,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与其他支农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政策也越来越多,资金的投入也不断地加大。

如果将扶贫开发和这些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把政府扶贫和社会帮扶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加快扶贫开发的步伐。

二○一三年三月十一日

篇四:

剡溪村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剡溪村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通知精神,为全面摸清掌握剡溪村农村贫困状况,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近日,我校组成调研组深入到窑头镇剡溪村开展调查活动,通过走访农户、实地考察、与村干部和村民座谈等形式,基本掌握了该村的基本村情、贫困群众现状以及该村生产发展状况。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剡溪村的基本情况

1、人口情况:

剡溪村共有11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农户451户,人口1850人,劳动力总数90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数360人。

该村现有贫困户112户,458人,其中五保户1户1人,低保户28户53人,丧失劳动能力10户13人。

2、自然资源情况:

剡溪村现有耕地面积为3689.3亩(其中:

水田3117.3亩,旱地571.6亩),低畦田,望天田多,年年旱灾严重;山地面积8300亩,山上以松树为主体种有少部分油茶和果树。

3、基础设施状况:

剡溪村历史悠久,曾是区公所所在地,人口居住较为集中,交通较为便利,但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只有2条入组硬化道路,还有4条约5公里道路未硬化,村委会办公条件很差(办公楼属危房);一些水陂、水渠、山塘、水库年久失修,无法正常使用,农田灌溉靠跨镇村的解放陂、林陂渠道引灌,耕地农作物无法保障正常收成。

4、村民收入情况:

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为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

粮食是主产业,水稻种植正逐步向优质稻发展,果业、养殖业资源有限规模不大,对增收贡献较小。

至今,该村只发展高产油茶100亩,水产养殖420亩,每年出产家禽1600只,牲畜出栏1498头;外出务工人员收入较低,低学历、无技术干体力活占绝大多数;村内二、三产业可开发,但缺政策、资金和招商引资促发展意识。

二、201X-201X年扶贫开发主要成效

剡溪村在各级党组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政策支持、技术培训

及结对帮扶,扶贫开发工作合力不断加大。

二年来,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业开发、人畜饮水等农业生产生活基础设(来自:

:

文化扶贫调研报告)施得到建设,较大地改善了该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增强了抗灾御灾能力,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一是硬化村组路面3公里,治理林陂干渠南州塌方1公里,维修了三座水库;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和生产性项目开发建设,共培训农民200多人,新增高产油茶种植100亩,扶持优质水稻种植300亩;三是养猪、养鱼及果业正在向规模发展,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正在着手开发,目前有十多户养猪农民组成了养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年出栏1480多头猪。

三、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要素短缺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剡溪村虽然交通便利,村组公路畅通,现已硬化入组水泥路2条,但修路欠债20多万元,还有5公里入组公路缺

乏资金未硬化;圩镇房屋严重老化,没有规划,交通拥挤不畅,折旧建新任务繁重,需大量补偿资金。

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经济收入不高。

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大多久未维修,有效灌溉和抗灾害、抗风险的能力较弱;耕作方式传统,劳动力老化(留守老人和妇女),农民缺乏必要的种养殖技术;农业产业单一无特色,该村主导产业是水稻种植,产品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2、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差,贫困面依然较大

贫困农户经济活动单一,“家底薄、财源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当前受过教育的青壮年大多数在外务工,留在村里的多是初中学历以下的妇女及一些没有进过校门的老人,导致很多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农业生产力水平提不高,生产经营能力非常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差距越来越大,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加速发展。

特别是贫困户的“小农”观念仍然比较强,在农业生产中大多采用传统方式耕作,对新技术、新观念接纳速度慢,农业种养中以传统的零星种植、养殖品种为主,规模小、品质低。

在外务工人员中,很多是满足于做一线工人挣固定工资,自己创业发展的少,村内没有形成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该村现有贫困户112户458人,近四分之一农民处于贫困线以下。

3、扶贫工作的力度与农民对扶贫的要求还有差距

农民由于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增长,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不断加强,对圩镇环境、生活质量、社会公平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够享受到同等的生存发展条件,这对扶贫开发工作有了更高的期望。

农民

更希望扶贫能够以促进生产为目的,最希望得到的四大扶贫项目主要是种养植业、商品流通服务业、技术培训、人畜饮水和农产品加工业。

4、农民至贫返贫因素呈现多元化

有些非贫困农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又加入贫困的行列;因农村收入本来就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一人患重病,容易返贫;少部分家庭中有残疾,加上各种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农业生产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因病或就学等致贫、返贫因素交织在一起。

四、消除贫困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剡溪村的贫困现状,结合新形势的扶贫特点,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对策。

1、加强三项建设,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农村交通建设。

要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农村公路硬化改建,搞好资源开发和特色农业生产基地配套道路。

目前急需解决剡溪至学堂村一段、长洲上至江背和粮站至西居公路建设的资金100万元。

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许多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发展。

要解决林陂干渠南洲段塌方治理及土主庙、樟树下、王下塘三座水库除险加固20万元。

另外加强饮水工程建设项目,提供饮用卫生清洁

篇二:

XXX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XX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驻村第一书记xxxx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因地制宜制定特补乃吾村扶贫计划,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第一书记带队对特补乃吾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XX村基本概况

特补乃吾村系全县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2200米,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

辖6个小组、227户、1021人。

耕地面积825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等,养殖猪、牛、养、鸡等牲畜,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彝族聚居村。

201X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416万元,人均纯收入4638元。

201X年,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精准识别出5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78人。

XX村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

一是交通难。

辖区6个村民小组至今还有1个组没有通路,有2个组还是泥土路,没有实施道路硬化,道路狭长陡峭,雨天路滑,只允许摩托车通过,给村民运输农副产品和出行带来不便。

二是饮水难。

全村还是100户,450人饮水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水质差,没能够用得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三是人居环境条件差。

村里大部分贫困户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差,家中缺乏基本的生活物品,村中卫生条件差,垃圾乱丢,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二)经济发展滞后。

产业机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但形成不了规模。

引入了核桃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

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缺乏技术指导,没有致富带头人。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产生、生活方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

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只限于填饱肚子,生活质量不高。

(四)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难。

村上没有村卫生室,村医生集中在乡卫生院看病,乡卫生院设备简陋,药品不足,人手不够,缺乏技术,只能看一些小病,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

二、导致贫困村贫困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原因。

XX村属于高二半山,海拔高,人均耕地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通讯缺乏,信息闭塞,生产和生活条件差。

(二)自身原因。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人口素质还偏低,思想保守,对新思想、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慢,生活要求低,局限在吃饱阶段,存在“等、靠、要”思想。

(三)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机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仅靠烤烟产业支撑经济。

新培育的核桃产业还未形成规模,

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三、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

(一)产业扶贫。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壮大烤烟产业、培育核桃产业、开发劳务产业、巩固畜牧产业,通过五大产业支撑,实现产村相融,壮大村民实体经济。

(二)基础设施扶贫。

突破交通制约瓶颈,大力发展交通建设。

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村民住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信息网络工程。

(三)教育扶贫。

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控辍保学“六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卫生扶贫。

提升乡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加大重点疾病预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五)生态扶贫。

抓住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积极实施林果、核桃产业,打造生态新村。

篇三:

XX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XX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XX局为确保各项扶贫目标的实现,在永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XX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认真开展调研工作。

通过实地察看了XX村的旅游设施、村组道路、水利设施、人居条件、种养条件、自然资源等情况,深入农户家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与XX村“两委”班子座谈,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具体了解XX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对切实帮助XX村“理思路,出点子,供信息,找资金,抓管理”,积极谋划驻村扶贫工作新举措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据乡政府驻地20公里,处于XX县和XX县交界处,XX腹地。

201X年,XX村人均纯收入8358元。

全村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1050亩,退耕还林面积939.1亩,平均海拔2600米,全村有宜林荒地近万亩,主要盛产花椒、老鹰茶、中药材等。

村境内有小水电站2座,装机3260KW。

全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玉米、红薯、土豆为主。

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03户436人,党员30人,贫困户24户,贫困人口41人。

村内坡高路陡、沟壑纵横,25度以上的坡地占幅员面积的99%以上,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二)贫困原因分析

1.高山移民,交通条件差。

XX村除一组以外,全是高

山移民户,共计72户,耕地都在原居住地,现居住地无耕地和养殖区域,不具备养殖和种植条件,米、油、小菜、肉等生活必须品全靠买。

出入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的通组道路,都是“天路”,大部分建在90度悬崖上,最近的通组路要走2小时,最远的要走5小时,时常有飞石,雨天满路泥泞,且年久失修,通行危险且十分困难。

就在今年,已出现2起失足掉下悬崖的摔伤事故。

肥料、种子、农具等农资运不上去,猪、牛、羊、玉米、土豆等农产品运不下来,90%以上的移民被迫放弃种植养殖,而全村98%的自然资源都在山上,利用率极低。

虽有少部分村民在山上进行种植和养殖,由于路途艰险,管理上严重滞后,经济效益差,很难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农产品项目开发。

2.老鹰茶产业后劲不强。

XX村种植老鹰茶3500亩,20万株,今年全村可采茶800亩,实采750亩,采茶15吨,收益120万元。

据调查核实,不但村里有50亩的茶叶没采,而且部分村民家中还囤积有成品茶叶。

那么5年后,3500亩的茶叶全部可以采摘,产量约为80吨,而且随着树龄的增加,茶叶产量也会不断增加,如此数量,怎么卖,卖给谁,往哪卖?

所以现在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老鹰茶的销路问题。

这对当初希望靠老鹰茶脱贫致富的农户的积极性有不小的打击。

3.XX旅游项目单一,留人困难。

XX博物馆,望XX峡谷,走村道,这就是现在到XX村游客的旅游模式,时间在30分

钟到60分钟之间,矿泉水都没必要买,更谈不上其它消费。

美景加零消费,这对游客来说大峡谷旅游性价比极高,但对XX村及村民的付出没有丁点回报。

4.贫困人口收入结构单一,稳定性差。

XX村贫困户23户,贫困人口40人,31人不具备劳动能力,贫困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大部分是农业和打零工,低收入且收入极不稳定。

5.养殖业发展徘徊不前。

XX村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羊为主,家禽为辅,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成本高,还没有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禽解决油盐钱”的小农经济束缚。

今年,全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