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433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docx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docx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

一、本书对信息的认识

定义:

信息是经过采集、记录、处理并以可检索的形式存储的数据。

基本属性:

可识别性:

信息是可以采集并进行记录的,它不仅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去感知,而且可以通过仪表进行检测和识别。

可处理性:

不同形式的信息通过处理和加工(包括分类、标引、概括、归纳等),可生成所需要的信息形式。

可检索性:

经处理后的信息是可以供相关用户进行搜寻和调取。

可存储性:

信息可以通过有关物理载体(如磁、光、大规模集成器件等)进行存储。

信息与数据、知识间的区别

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知识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比数据重要,知识又比信息更重要

信息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指信息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信息的中心价值2、普遍性指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3、时效性从信息的产生、发出、接收、加工、传递到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则时效性愈强。

指信息的价值与其所处的时间成反比,信息一经生成,其反映的内容越新,它的价值越大。

4、共享性指信息可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同享用。

信息与实物在其交换与转让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实物的交换与转让,一方有所得,必使另一方有所失。

而信息在交换和转让过程中,其原有信息一般不会丧失,而且还有可能会同时获得新的信息。

5、传递性指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传输工具和载体进行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传递。

6、转换性指信息可从某一种形态转换和加工成另外一种形态。

7、可伪性指信息在其衍生过程中可能产生伪信息或虚假信息。

8、寄载性指信息的存储、传递和交流必须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上。

9、价值性指信息可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有价值性的影响。

10、等级性指信息是分层次的。

11、不完全性指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

信息来源类

1、自然信息

指自然界产生的各种信息。

自然信息是认识自然界的媒介,人类利用这些信息开发利用自然物质,为人类社会创造财富,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2、社会信息

一是人类社会出现的各种事物的信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另一种说法指投入社会交流的各种信息,有人类社会产生的,也有自然界产生的。

社会信息都用人类创造的各种符号表述和传递,即是经过人的思想加工,进入社会交流的各种信息。

信息记录内容类

经济信息、政务信息、文教信息、科技信息、管理信息、军事信息。

信息加工深度类

1、一次文献信息

指一切原始的信息,包括决议、报告、记录、心得、经验、消息、创作和研究成果等为内容的原始文献资料。

2、二次文献信息

指对原始文献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包括卡片、目录、索引、文摘等。

二次文献信息已经变成有序的,有规则的信息,易于存储检索传递和使用,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3、三次文献信息

指通过二次文献信息提供的线索,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而加工生成的第三个层次的文献信息,包括综述、述评、专题研究报告、百科全书等。

这种信息产生的源头不是直接的人类社会活动,而是人类研究的结晶。

信息的表现形式

1、数据指计算机能够生成和处理的所有事实、数字、文字和符号等。

2、文本指书写的语言,文本可以手写,也可以是印刷的。

3、声音指人们用耳朵听到的信息,包括说话的声音和音乐。

4、图像指人们能用眼睛看到的信息,如影像、照片等。

信息的功能

1.是认识事物的媒介2.是交流工具3.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4.是决策的基础5.是控制的灵魂

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的区别

信息不同于物质。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性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可以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同时又不影响物质的存在与运动,它所表现的主要是物质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信息不同于能量。

信息是物质的运动状态与方式,而能量则是物质做功的本领;

能量转换遵循守恒定律,而信息转换不存在守恒现象;

能量不能共享而信息可以共享;

能量为人类提供动力,而信息为人类提供知识与智慧。

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的联系

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的联系集中体现在三者都统一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

物质是信息的源泉。

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离不开能量,能量的转换与驾驭也离不开信息。

信息虽然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在一定条件下,信息可以转化成物质和能量。

信息的度量方法

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方法含义

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度量信息量的大小。

常用度量单位B,KB,MB,GB......

度量单位间的换算1KB=1024B......

2、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方法

基本理念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

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内容,即消除的不确定程度为零。

因此,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基本方法

假设某个信息源可能出现的几种状态为

,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

则该信息源的信息量为

当a=2时,上式中信息量的单位为bit(比特)。

当a=10时,上式中信息量的单位为hart(哈特)。

当a=e=2.7182818时,上式中信息量的单位为nat(奈特)。

信息资源的主要特征

潜在性信息作为生产要素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存在的,只有被利用后,其作用才体现出来。

可塑性信息创造的价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信息本身,更取决于信息的利用效果及利用方式。

共享性视为是不具备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受人为干扰。

时效性同一信息资源并不能永久被利用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资源会失去利用价值。

不同的信息资源时效性不同:

知识性信息资源的时效性较弱,消息性信息资源时效性较强。

不可分性信息资源的生产过程具有不可分性信息资源的使用过程具有不可分性

不同一性利用信息资源时,不断增加同一信息的投入量却毫无意义。

不均衡性信息资源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人们对其掌握程度和其区域分布方面。

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驾驭其他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能力,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信息资源,其开发和利用都依赖于信息的支持。

人类利用信息资源去开发和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主要受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等的影响

整体性信息资源作为整体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组织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全面反映。

 

信息资源的总体分类图

广义信息资源类:

人类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组成:

有用信息的集合;生产有用信息的生产者的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技术的集合

按组成关系:

元信息资源、本信息资源和表信息资源。

按具体形态:

有形信息资源、无形信息资源

按所处空间位置:

国际信息资源、国家信息资源、地区信息资源、单位信息资源

狭义信息资源类: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组成)

按开发利用程度:

成品信息资源、半成品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动态信息资源、消费型信息资源

按加工程度:

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次信息资源

按管理开发成果:

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零次信息资源

按感官接收方式:

视觉信息资源、听觉信息资源、视听信息资源、触觉信息资源

按传递范围:

公开信息资源、半公开信息资源、非公开信息资源

新型信息资源类

多媒体资源、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资源

基于丰裕度的信息资源度量方法(计算方法找书,太多)

丰裕度

是一种反映某区域(或地区)信息资源的生产储备能力与发展潜力的度量指标。

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信息资源丰裕度(R)等于该地区或国家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R1)及其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R2)之和,即R=R1+R2

基于信息能力指数的信息资源度量方法(计算方法找书,太多)

信息能力指数(InformationIndex,II)

是一种反映某区域(或地区)信息技术利用能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信息人口素质及信息产业政策的度量指标。

信息资源组织

(1)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组织(简称信息资源内容组织)

信息资源内容组织是指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的规范化和整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2)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力组织(简称信息资源人力组织)。

信息资源人力组织则是指通过建立和健全与现代化的信息资源业务管理相适应的完善的组织机构,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控制。

信息资源组织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现代化原则

信息资源组织的作用

1.减少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

2.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3.建立信息产品与用户的联系。

4.节省社会信息活动的总成本。

信息资源组织最终目的

使用户能方便检索各种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定义

基于信息资源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对信息资源涉及的各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设备、资金、规范、机构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经济社会的各种信息需求。

信息资源涉及的各个要素:

信息、技术、人员、设备、资金、机构等;

IRM的管理的内容是信息资源的计划、组织、加工、控制;IRM的手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

IRM的目的是满足经济社会的各种信息需求。

信息资源管理原则

共享原则

基本含义

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归宿,其宗旨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来源于社会,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理应为全社会所利用和共享。

信息资源利用越广泛,其“资源”作用发挥得越充分。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理由及措施

走整体化信息资源建设之路,实现资源共享成了时代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交流活动本身的社会化和集约化,也要求对全社会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

信息资源管理应建立完备的社会化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高效率的信息流通、传播与应用体系作为其重要内容

系统原则

最重要的理念是“整体效应”,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信息资源管理涉及信息、设备、人、政策、法律、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并发挥作用,必须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则加以配置,组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才能显示出其价值。

科学原则

指信息资源管理要遵循信息运动的客观规律,体现信息资源管理的特殊性。

信息的效能和生命就在于它能准确和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特征和差异,信息资源管理要真正使信息服务于社会,发挥“资源”作用。

安全原则

要求将信息安全问题从一个崭新的高度予以关注和进行治理。

信息资源管理的作用

1、信息资源管理开辟了管理的新领域

2、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真正成为资源的必要条件

3、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重大突破

信息资源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资源管理则将信息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都作为其管理对象,以系统思想为主导,强调从多方面、运用多种方法对信息资源进行综合管理,以保证信息资源系统的合理运行及其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特征是十分重视技术因素,强调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解决新兴的存储、加工、传播和利用等问题,其管理对象是单纯的信息。

联系:

信息资源管理起源于管理信息系统

2、信息的分类与编码

信息元素的概念

信息元素(又称数据元素或数据项)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一类信息的总称。

如:

每一条船都有一个编号,可以概括出“船舶编号”这个数据元素。

信息分类的概念

1、含义

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

2、信息分类的两个要素

分类对象,分类对象由若干个被分类的实体组成;

分类依据,分类依据取决于分类对象的属性或特征。

信息分类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2、系统性3、可扩展性4、兼容性5、实用性

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

线分类法

将初始的分类对象(即被划分的事物或概念)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特征作为分类的划分基础,逐次地分解成若干个层级类目,并编排成一个逐级展开、有层次的分类体系。

同层级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称为同位类。

一个层级类目经分解形成的下层类目,称为下位类;相应的被分解的类目称为上位类;上位类与下位类的关系是隶属关系。

同层级类目互不重复,不同层级的类目互不交叉。

每个下位层的类目只对应于一个上位层。

如行政区划代码:

13-河北省1301-石家庄市1302-唐山市

优点:

容量大、结构清晰、使用方便缺点:

结构弹性较差、效率较低

面分类法

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属性或特征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中又可分成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

如:

助教-1、讲师-2;专科-1、本科-2;数学-1、物理-2;212代表物理专业专科讲师

优点:

具有较大的弹性、适应性强、易于增、删、改

缺点:

不能充分利用信息、用手工来组成信息类目比较困难

混合分类法

混合分类法是将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组合使用,以其中一种分类法为主,另一种做补充的信息分类方法。

信息代码的功能和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

对信息进行编码,就是使信息的标识规范化的过程,代码就是信息规范化的标识符。

代码的功能如下:

①信息的标识唯一,便于分类鉴别,防止同名异义、异名同义现象发生。

②信息的标识统一,便于信息交换与利用,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③信息的标识有序,便于信息的加工、排序、查询、检索。

④信息的标识明确,可以表达特定含义。

⑤信息的标识简洁,可以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⑥信息标识的形式与信息内容的对应关系可以人为设定,有利于信息的安全保密。

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如下:

①唯一性。

②合理性。

③可扩展性。

④简洁性。

⑤可识别性。

⑥规范性。

⑦稳定性。

代码的分类

按符号形式分类

数字型代码

定义:

数字型代码或称数字码是用一个或多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分类对象的代码。

优点: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是排序很容易,易于向国内外推广。

缺点:

但对于分类对象属性与特征描述不直观。

字母型代码

定义:

字母型代码或称字母码是用一个或多个字母表示分类对象的代码。

优点:

字母型代码与数字型代码相比,同样位数的代码比数字型的容量大得多。

字母型代码由于其拼音字母的特点,还便于人们认识代码所表示的类目的内容,方便记忆。

缺点:

对象数量较多时,或增补、修改代码频繁时,用字母型代码容易出现重复与冲突现象。

混合型代码

定义:

混合型代码或称混合码是由数字、字母或数字、字母、专用字符组合表示分类对象的代码。

优点:

兼有上述数字型代码和字母型代码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直观性与表达性。

缺点:

混合型代码组成复杂,造成计算机输入不方便,录入效率低、错误率高。

按符号的含义分类

1.无含义代码:

指组成代码的字符本身无实际含义的代码,代码只作为编码对象的唯一标识符。

(1)顺序码

定义:

顺序码是将具有顺序的数字或字母赋予编码对象。

顺序码是一种最简单和常用的无含义代码。

优点:

代码简短、使用方便、易于增补

缺点:

代码本身不包含编码对象任何其他信息,不便于标识

(2)无序码

定义:

将无序的数字或字母赋予编码对象的代码。

特点:

代码无任何编写规律,通常靠机器产生的随机数赋予。

仅表示编码对象是某约定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类目。

2、有含义代码:

指代码不仅作为编码对象的唯一标识,代替编码对象,提供编码对象的分类、排序与逻辑意义等信息的代码。

(1)系列顺序码

定义:

这是一种特殊的顺序码。

它是将顺序代码分成若干段(系列),并与编码对象的分类

一一对应,给每段的编码对象赋予一定的顺序。

优点:

能表示一定的信息属性或特征,易于添加;

缺点:

空码较多,不便于机器处理,不适应于复杂的分类体系。

(2)数字化字母顺序码

定义:

数字化字母顺序码是将编码对象按其名称的首字母顺序排列,然后按此顺序赋以递增的数字代码。

优点:

容易归类,便于检索,适合根据人名、机关名、事业、企业单位名称以及地名来检索

缺点:

新增代码调整困难,使用时间较短

(3)层次码

定义:

层次码常用于线分类法,它是按编码对象的从属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的一种代码。

编码时,将代码分成若干层级,并与分类对象的分类层级相对应。

代码自左至右,表示的层级由高至低,每个层级的代码可采用顺序码或系列顺序码。

优点:

能明确表明编码对象的类别,有严格的隶属关系。

代码结构简单,容量大,便于计算机汇总。

缺点:

当层次较多时,所用代码位数较多,弹性较差。

(4)特征组合码

定义:

特征组合码常用于面分类体系。

它是将编码对象按其属性或特征分成若干个面。

每个

面内的诸项属性或特征按其规律分别进行编码,面与面之间的代码没有层次关系与从属关系。

使用时,按预先确定顺序,根据需要可将不同的面中代码组合起来以表示所代表的类目。

优点:

类目组合比较灵活,适于机器处理。

缺点:

利用率低,不便于求和汇总。

(5)矩阵码定义坐标的代码

定义:

矩阵码是一种建立在多维空间坐标位置基础上的代码,代码的值是通过赋予多维空间

坐标的代码组合而成,或是通过赋予多维空间位置的序号而构成。

例如:

两维矩阵吗,是通过赋予x、y坐标的数值(序号)确定代码的值。

优点:

逻辑关系明确,也容易解释其含义。

缺点:

编制代码时较困难,需要考虑建立一定的逻辑关系。

(6)复合码

定义:

复合码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完整、独立的代码组合而成。

优点:

使用灵活、应用面较广的代码类型,可以表示具有复杂分类和标识体系的事物。

缺点:

代码总长度较长。

信息编码错误种类

1、在录入代码时的可能错误:

识别错误、易位错误、双易位错误、随机错误

2、避免代码录入出现错误的办法:

增加校验位

信息编码错误的校验方法

三种方法:

算术级数法、几何级数法、质数法具体怎么算自己找书

检验案例

原设计的一组代码为五位,如32456,确定权数为7,6,5,4,3(算数级数)

求代码每一位Ci与其对应的权数Pi的成绩之和S

S=C1*P1+C2*P2+……+Ci*Pi(i=1,2,……,n)=3*7+2*6+4*5+5*4+6*3=21+12+20+20+18=91

确定模M,M=11

取余R,R=SMOD(M)=91MOD(11)=3

校验位Ci+1=R=3

最终代码为:

C1C2C3C4…CiCi+1,即324563

使用时为:

324563

该组代码中的其他代码按此算法,分别求得校验位,构成新的代码。

三、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是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资源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和利用,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目的:

把无序信息流转化为有序信息流,形成更高级的信息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

意义:

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范畴之一;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建立信息系统的重要条件;

是信息检索与咨询的基础;是开展用户服务的有力保证

信息资源组织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

(1)减少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

(2)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3)建立信息产品与用户的联系。

(4)节省社会信息活动的总成本。

(5)组织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检索工具。

基本要求:

(1)信息内容有序化。

(2)信息流向明确化(3)信息流速适度化。

(4)信息数量精约化。

(5)信息质量最优化。

信息源: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源头。

个人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数据库信息源、组织机构信息源

信息采集:

指根据特定目的和要求将分散蕴涵在不同信息源的有关信息采掘和积聚起来的过程。

个人信息源:

人与人间的口头语言交流。

人既是信息的凝聚点,也是信息的发射源。

特点:

(1)及时性

(2)新颖性(3)强化感知性(4)主观随意性(5)瞬时性

实物信息源:

各种样本、化石、标本、文物和劳动成果样本、实验室等

特点:

(1)直观性

(2)真实性(3)隐蔽性(潜在在实物中)(4)零散性(时空分布广)

文献信息源:

储存在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和光盘等物质载体上而形成的一类信息源。

特点

(1)系统性

(2)稳定性(3)易用性(4)可控性(控制:

数量、质量等)(5)时滞性(如:

发表时间)

数据库信息源:

以数据库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源。

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特点:

(1)多用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检索途径)

(2)动态管理性(3)技术依赖性

组织机构信息源:

各类组织机构主要是通过内外信息交换来发挥其控制功能,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类信息源。

特点:

(1)权威性

(2)垄断性(房管局的房屋拆迁信息、物价局的物价变更信息)

信息采集途径

内部途径:

1.管理监督部门2.研究开发部门3.市场营销部门4.葡萄藤渠道(小道消息)5.内部信息网络

外部途径:

1.大众传播媒介2.政府机关3.社团组织4.各种会议5.个人关系6.协作伙伴7.用户和消费者

信息资源组织的基本方法:

形式特征组织法、内容特征组织法、信息效用组织法

信息资源组织的途径

信息选择

概念:

从信息管理者的角度看,信息选择就是根据用户的需要,从社会信息流中把符合既定标准的一

部分挑选出来的活动,是信息内容、传递时机、获取方式等信息流要素与用户需要相匹配的过程。

(1)信息选择的标准:

①相关性②可靠性③先进性④适用性

(2)信息选择的方法:

①比较法②分析法③核查法④引用摘录法⑤专家评估法

信息标识

数据项的确定:

数据项是描述信息外表特征或内容性质,如题名、作者、出版、主题、学科、号码等

的各个著录事项,也是构成数据库记录的最小单位和基础。

选取数据项一般应原则:

①完整性原则②标准化原则③方便性原则④低冗余原则⑤灵活性原则

信息外表特征的加工

信息内容特征的加工:

①分类标引②主题标引

信息重组:

根据用户需要将分散的信息汇集起来进行深层次加工处理,提取有关信息并适当改编和重新组

合,形成各种精约化的优质信息产品。

方法:

(1)汇编法

(2)摘要法(3)综述法

信息存储:

(1)文件系统存储

(2)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新特点:

1.组织自动化2.方法多样化3.方法透明化4.组织标准化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网络一次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

(1)自由文本方式

优点:

简单方便,易于管理。

缺点:

随着信息量增多,以文本为单位共享和传输会使网络负载会越来越大;对结构化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显得软弱无力;文本本身也需要作为对象进行管理。

(2)数据库方式

优点:

对大量的结构化数据处理效率很高;数据的最小存储单位是字段,降低了网络传输负载。

缺点:

对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困难较大;缺乏直观性和人机交互性。

(3)超媒体方式

优点:

以非线性的方式组织信息,符合人们思维联想与跳跃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可扩充性;方便描述和建立各种媒体之间的语义联系,完全超越了媒体类型对信息组织与检索的限制。

缺点:

采用浏览的方式进行搜寻,当超媒体网络过于庞大时,很难迅速而准确地定位于真正需要的信息结点上,容易造成迷航现象。

网络二次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