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园林论文范文模板 17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286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拙政园园林论文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拙政园园林论文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拙政园园林论文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拙政园园林论文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拙政园园林论文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拙政园园林论文范文模板 17页.docx

《拙政园园林论文范文模板 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拙政园园林论文范文模板 17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拙政园园林论文范文模板 17页.docx

拙政园园林论文范文模板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拙政园园林论文

篇一:

拙政园赏析论文

拙政园景观赏析论文

建筑学专业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

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

园。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

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

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

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

设考究。

东部原称“归田园

居”,配以山池亭榭,仍保

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

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

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

移建。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

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

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1、廊

小飞虹:

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

朱红色桥

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

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

政园的经典景观。

2、阁

松风水阁: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

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

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来自:

WwW.:

拙政园园林论文)的主要树种之一。

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留听阁:

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

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

3、亭

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

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

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

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

此井终年不

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涵青亭: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1.对景

“雪香云蔚亭”、“待霜亭”与远香堂互为对景

2、框景

芙蓉榭:

拙政园东部一方形歇山顶临水风景建筑,

位于主厅兰雪堂之北,大荷花池尽东头。

荷池

约略为矩形,东西长,南北窄,故西向的小榭

前有很深远的水景,水中植荷,荷又名芙蓉,

小榭之名由此而来。

芙蓉榭已成为东部很有特

色的风景,尤其是夏天夜晚,皓月当空,明月,

清风,月影,荷香齐至,确实能给观赏者带来

美不胜收之感。

小榭室内装修也极为精美。

榭临水的西面装点有雕刻的圆光罩,东面为落

地罩门,南北两面为古朴之窗格,颇有苏州园

林小筑的古雅书卷之气。

芙蓉榭:

就是建筑在水边的水榭。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

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

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淡红色,中午紫红色,傍晚粉红色。

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

框景手法:

圆光罩、长方形落地罩:

封闭与开阔对比

加了镜框的中国山水画。

3、分景

分景可构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方式,造成了景物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的丰富变化。

有障景和隔景两种。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和经典景观。

起隔景作用。

4、借景

梧竹幽居

俗称“月到风来亭”,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

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

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

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四个圆洞门既通透、

采光、雅致,又形成了苏州园林一年四季景色,南

面春景(桃树、柳树),西面夏景(荷花),北面秋

景(梧桐树、竹子),东面东景(梅花,白墙)。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

5、夹景

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

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

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

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

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不但能表现

特定的情趣和感染力(如肃穆、深远、向前、探求

等),以强化设计构思意境、突出端景地位,而且能

够诱导、组织、汇聚视线,使景视空间定向延伸,

直到端景的高潮

塔影亭

6、漏景

秫香馆:

位于拙政园东部,原为秫香楼,位于天泉亭

北土山松岗之西,为拙政园东部最大的厅堂。

秫者,

稷、稻的统称,此处原来为归田园居之北界,墙外为

北园,乃园主的家田,故于此建楼,以观赏农桑田园

之景。

秫香之名,亦由此得。

当年复建此堂时,馆内

所有落地长窗裙板及夹堂板上均刻有《西厢记》人物

故事图案,1966年,为保护起见,将图案翻入室内,

以无雕刻的反面窗板向外,一直沿用至今。

今日的秫

香馆四周景色开朗,南边隔水为山岛,是游人品茗休

憩的好去处。

7、添景

涵青亭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

亭是一种只有

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

和台基三部分组成。

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

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

一。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但造园家

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

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

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

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

文景观,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

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

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

篇二:

拙政园赏析论文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园位于苏州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玩住宅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摘自XX百科明代正德四年,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建造拙政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

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院,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摘自拙政园官网园林三区

东园:

东区的面积约31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

西园: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

有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

中园: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1/3,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

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

主要景观

堂:

远香堂、玉兰堂

馆:

十八曼佗罗花馆、秫香馆

楼:

见山楼、微观楼、倒影楼

阁:

浮翠阁、留听阁

轩:

与谁同坐轩、听雨轩

廊:

柳荫路曲、飞虹

舫:

香洲

亭:

雪香云蔚亭、笠亭、荷风四面亭、松风亭、梧竹幽居事、北山亭、

放眼亭

远香堂:

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

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

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

堂名因荷而得。

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

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

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

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见山楼:

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

地在眼前缓缓展开。

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留听阁:

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

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与谁同坐轩:

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

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

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

小飞虹:

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香洲:

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洒脱,。

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比例大小得当。

同时,这一船型建筑又起到了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的一种承转过渡。

荷风四面亭:

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

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造园艺术

以水见长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自然典雅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

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

庭院错落

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占地较小,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形式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

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如:

荷风四面亭的荷,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松风处的松等等。

另外,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山水。

这一点与英国的风景是园林有异曲同工之妙,虽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有强调“自然之美”。

这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发展趋势,强调自然,在这个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自然显得越来越重要,自然才是最美。

篇三: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论文

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目录

1拙政园简述…………………………………………………2

2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2

2.1障景…………………………………………………3

2.2框景…………………………………………………4

2.3借景…………………………………………………4

2.4对景…………………………………………………4

2.5漏景…………………………………………………5

2.6点景…………………………………………………6

2.7添景…………………………………………………6

3结论…………………………………………………6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底蕴,而苏州的拙政园被胜誉为“天下

园林之典范”,所以苏州园林的的设计必定是具有典范方面的造园造景手法,而造园造景也

是一座园林的特色之处。

本篇论文以造景手法为切入点分析各种造景手法在拙政园是如何的

运用和体现,,从而给当然园林设计也有创作的空间。

【关键词】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1拙政园简述

1509年,御史王献臣官场失意后还乡,倾历官所积资财,构建此宅,营造一片城市山

林。

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

“拙者之为政也”取名“拙政园”。

在拙政园历

经沧桑变化的451年中,时为衙府、时为民居、时为会馆、时为学校,园主更换达30多姓。

【1】

2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图1)

图1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

青枫、香樟,林木葱郁。

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

其间分布“兰雪堂”、

“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

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

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

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

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

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2.1障景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

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

叠叠,人在景中。

中园之门原来就是拙政园的正门,可惜今已封闭。

进入砖雕门楼,一座小小天井,深仅

几步而已,但那株文征明手植巨藤,已

届五百岁高龄,枝干蟠曲如龙,绿叶遮

天蔽日,有“蒙茸一架自成林”之说。

天井之北为卧虬堂,然后一路向北均为

拙政园的住宅区。

行至最底,得一门,

门内咫尺之远即有一座高大的黄石假山

耸立眼前,山有东、西两峰,视线越过

中间低处,可见主厅远香堂飞檐翘角隐

现其间,这种半遮半露的处理激起游人

更大的兴趣。

以山障景是古典园林中最

为传统的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

描述的大观园也是采用此种手法。

图2

2.2框景

框景也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用门框、窗框、门洞、窗洞、山洞以及树木等作为框架,有选择地摄取空间景色,易于产生

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2】

比如这一幅漏窗。

墙上连着一个又一个都被

造出画框样子的漏窗,每一个漏窗图案均不相

同,透过漏窗看到的外面的景色也各不相同,犹

如在廊墙镶嵌着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画。

(图3)

图3

图4

2.3借景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

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

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

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园内的中花园,是成为造园经典的“借景”——将离拙政园3.5里外的北寺塔借入园

中,那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煞是壮观,这就是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

见塔”景观。

当代园林专家陈从周称赞这里为“极妙的借景”。

2.4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

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图5图6

远香堂是拙政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四面厅,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四周均为落地玻璃

长窗,不仅透光通气,还可以坐在里面观赏四面不同的景色。

由远香堂北面远眺,对景荷花

池中西山上的雪香云薇亭;在雪香云薇亭内有可以远对景远香堂。

(图5)

拙政园西部卅六鸳鸯馆,是一座两面厅,是听昆曲的地方。

顶棚拱形,反射声音,创造

“余音绕梁”的效果。

隔窗远望,笠亭似戴笠渔翁垂钓般俨然而立,卅六鸳鸯馆与笠亭构成

对景。

(图6)

2.5漏景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

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

漏景可以用漏窗、

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

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

富景色的闪烁变幻情趣。

例如,

苏州留园入口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林的连续玫瑰窗漏景等。

图7图8

秫香馆:

位于拙政园东部,原为秫香楼,位于天泉亭北土山松岗之西,为拙政园东

部最大的厅堂。

秫者,稷、稻的统称,此处原来为归田园居之北界,墙外为北园,乃园主的

家田,故于此建楼,以观赏农桑田园之景。

秫香之名,亦由此得。

当年复建此堂时,馆内所

有落地长窗裙板及夹堂板上均刻有《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案,1966年,为保护起见,将图

案翻入室内,以无雕刻的反面窗板向外,一直沿用至今。

今日的秫香馆四周景色开朗,南边

隔水为山岛,是游人品茗休憩的好去处。

(图7)

听雨轩是拙政园园中园的一座三间屋子构成的建筑,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芭蕉,

翠竹等植物。

人靠窗边,透过花窗,欣赏蕉叶之翠绿。

在下雨时节,取宋代杨万里“蕉叶半

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配合声音的听觉效果。

(图8)

2.6点景

点景是用题咏的手法创造园林意境,多指园林建筑的名称、悬挂的楹联、匾额等。

用来

沟通园林景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表达造园者的人生旨趣,设计意图和艺术情感,通过寄

情于物,创造一个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深远意境。

点景在园林中有明景、写意、言志、启

发、暗示、装饰等作用。

江南古典园林是文人士大夫情怀的寄托,点景是其造园手法中应用

最多,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哲学理念。

香洲、芙蓉榭、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等借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雪香云蔚亭借梅花的傲

雪挺立等,将植物拟人化,暗示园主人的高贵品格。

放眼亭造就一处“临深使人志清,登高使人意远”的境界。

批把园的“晚翠”建筑

了园主人的精神家园,四季常青和退隐之意。

“玉壶冰”借喻主人的高洁清廉。

绣绮亭的

西柱上挂有处世联“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是园主人做人处世律己的处世哲学。

内咏景联为“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桃”,是园主人隐居山林的自然之趣。

“与谁同坐

轩”的匾额抒发园主超脱世俗、清高孤傲的“风雅”性情。

2.7添景

添景是当风景点与远方之间没有其

他中景、近景过渡时,为求主景或对景

有丰富的层次感,加强远景“景深”的

感染力,常做添景处理。

添景可用建筑

的一角、树木花卉等,丰富园林的空间

构图效果(图9)

图9

3.结论

苏州园林是文人、士大夫等人生哲理的感悟;文采的高翔,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精心的

布局、独特的造园手段,是中国园林多样空间的体现。

游历拙政园,是品诗读画的美学经历,

是审美的过程、是净化心灵的过程。

拙政园是私家园林的典范,多样的造景手法、无限的空

间意识、园主人情怀的寄托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作为现代的景观设计,虽不去刻意地

矫揉造作,但为在有限地场地创造无限的空间意境,确实应该不断发扬和创新的。

参考文献:

【1】【2】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郭杨201X-10-22201X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

国风景园林学会201X年会论文集(上册)

篇四:

园林艺术论文拙政园游记

园林艺术论文

拙政园游记

09计算机1班

去年在上大学之前,我和家人从北京到苏州最后由苏州到杭州。

过了一个漫长的旅游假期。

在长达20多天的旅途里,我们在北京在苏州也在杭州参观了很多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

在这么多的景点中,我对苏州的园林有很浓厚的兴趣。

而在众多的园林中拙政园给我的映像最为深刻。

苏州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古典园林,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北京的园林也去过多次,北京皇家园林令人产生严肃、庄重、敬仰、惊赞乃至拘束、压抑、不自由之感,它的本质上有点象一个“惊叹号”,而苏州园林则令人产生轻快、松弛、自在、随便乃至无拘无束之感,再加上苏州园林曲折幽深,含而不露给人的特殊感受,它的本质给人更象是一个“省略号”。

如果说北京皇家园林是篇学术性论文的话,那么苏州园林则是首抒情诗。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1509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

王献臣取晋代文学家潘岳“拙者之为政”句意,将此园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占地面积78亩,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水,所以又被称之为山水之园。

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中园是全园精华之所在水面占了三分之一。

江南因水而充满生机,拙政园因水而赋予灵动。

拙政园之美,美在她的清幽。

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的腰门,就会感受到一种宁静,这种宁静是在心里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宁静。

这里有一个三开间的堂屋叫“兰雪堂”,

“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

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

在兰雪堂内中间的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的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拙政园是分为三个部分的,一个是东园,也称“归田园居”,无为旅游一个是中园,也叫“复园”,是以池岛假山为胜,还有一个是西园也叫“补园”。

拙政园的清幽是从历史中透漏出来的,她的来由十分久远,是从明朝的线装书籍中飘洒出来的,是从那漆漆点点的红木家具中盘旋而来的,也是从昆曲的咿咿呀呀中萦绕而来的。

拙政园之美,美在她的雅致。

雅致是苏州文化也是苏州园林最明显的特征。

当我们穿过回廊就来到了中部花园,站在倚红轩旁向西眺望,你会发现这里池面宽广,在亭台楼阁之间,在小桥流水之上,在树木隐映之中屹立着一个宝塔。

这是一个典型的借景造园的方法,那远处的是园林之外的报恩寺塔,原来中部的园子是东西狭长的,南北比较窄,园主建园的时候就用这假山亭台隐去了围墙,借了这样一个景致。

中部的花园从东部看是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是一山连着一山,从西面看是一山压倒群山,正是印证了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走过九曲石板桥,我们来到水面,这里有“香洲”,“远香堂”,“三是六鸳鸯馆”,“倚玉轩”,“小仓浪”,水面上种满了莲花,带到六月莲花满池开放,那淡淡的幽香就会在院中飘荡。

中部花园有很多名家的书法,楹联,至今我们走在这里仿佛还能看见在历史的回音中那些文人雅士聚集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画的场面。

拙政园之美,美在她的灵秀和隐逸。

拙政园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花开放,从早春的山茶和樱花,到暮春的杜鹃,夏季的莲花,秋天的海棠,冬天的腊梅,各种花儿隐藏在树木之中,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