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精品.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17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精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精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精品.doc

《浙江省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精品.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精品.doc

2017浙江省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2017浙江省普通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

复习提纲

(2016—2017)

读书不刻苦,不如回家种红薯!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7个)

A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B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B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观念货币表示商品的价格是价值尺度,现钱现货交易是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

特点

现实的货币

现实的货币

现实的货币

作用

清偿或支付债务、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

贮藏财富

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举例

小李缴纳了100元个人所得税

小王用人民币兑换了1千克黄金并贮藏起来

我国购买了美国100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

共性

都是货币基本职能的延伸

B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优点:

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发行规律:

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B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 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工具:

信用卡、支票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

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B考点6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外币可兑换更少本币-→外汇汇率降低,本币汇率上升-→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①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

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企业);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钱更加值钱,同样多的人民币购买到更多的外国商品(人民);人民币升值减轻了中国外债的压力,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有利于扩大进口,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国家)。

人民币升值的弊:

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不利于商品出口;人民币升值使得外商在中国市场购买商品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人民币升值将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5)汇率变动的影响:

 

本国汇率上升

本国汇率下降

贸易

利于该国进口

不利于该国出口

利于该国出口

不利于该国进口

投资

利于该国对外投资

不利于该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利于该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不利于该国对外投资

消费

提高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不利于该国扩大外需

利于该国扩大外需

降低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债务

利于该国偿还外债

不利于该国收回外债

利于该国收回外债

不利于该国偿还外债

地位

提高该国国际地位

加大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

降低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

降低该国国际形象

启示

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B考点7价格与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大的商品价格高。

B考点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C考点9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中的“等价”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

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考点10、11、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对人民生活(消费者)的影响:

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弹性需求影响不同。

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人们一般不会急剧减少购买,而高档耐用品价格下降,人们会需求量会迅速增加。

在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③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生产规模,调节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B考点13影响消费的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B考点14消费类型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A考点15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消费结构改善,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考点16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的表现

特点

评价

从众心理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优点:

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弊端:

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

标新立异

优点:

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弊端: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

夸耀性

盲目性

弊端: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心理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优点:

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态度:

值得提倡

C考点1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与铺张浪费都不可取)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能减排。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17个)

C考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

表现: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表现: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③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B考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和要求

①必要性:

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本原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② 怎么办: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以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B考点3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制含义(范围):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

) 

(4)怎么加强:

①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B考点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范围:

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非公有制经济地位: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非公有制经济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特点及意义: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考点6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内容: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

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意义: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如何坚持和完善: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B考点7、公司的含义、基本形式和组织机构

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基本形式: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组织机构:

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进行监督

B考点8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对比参见课本38页

不同点:

股份有限公司①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②发行股票筹资,资本必须是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