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素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088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素材.docx

《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素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素材.docx

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素材

材料内容:

1.论文一篇-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与构建

2.访谈一篇

3.青少年研究文章一篇-荣辱观与大学生公民责任感培养

4.关于大学生责任感的思考文章一篇

5.论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

1.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与构建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责任感 缺失 构建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要求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然而,当代部分大学生责任感出现淡化的现象令人担忧,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

笔者通过对当代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甚至缺失的现状描述,剖析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内外在原因,并就高校如何培养构建其责任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所谓责任感,是指责任主体在一定责任认识的指导下,对责任对象履行一定的责任,并由此得到相关的内心情感体验,它是知、情、意、形相统一的过程。

责任感是人才必备的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因此责任感的培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

  

  首先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承担普通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之外,还由于其所受的高等教育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期待,而对社会负有更多的特殊责任。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及专业技能方面付出极大的努力,但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当前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着非常令人担忧的责任感淡化甚至缺失倾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自我责任感迷惘

  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具有责任感的前提。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三无”现象——“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

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情绪冷漠空虚,对一切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毫无意义。

这部分“三无”学生,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在心理上失落无助,无法积极承担所必需承担的责任。

表现出人生没有奋斗的方向,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没有可信任的朋友,没有生命的终极解释,自我责任感迷惘。

这一切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生命质量的感受下降,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空虚感、孤独感,严重的就会出现行为失范,甚至是人格分裂和精神的绝望。

  

(二)对他人责任感淡漠

  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往往容易出现夸大人际冲突的倾向,忽视或排斥他人的存在,甚至有的出现“极端功利化”的趋势,只知道关心自己的命运,重视个人的前途,而缺乏对他人的责任感。

大学生这种过度关注自我甚至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必然遭到社会的否定和排斥,从而使个人陷入孤立、孤独的境地。

  (三)对家庭责任感减弱

  “爱幼”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但这却造就了部分学生对父母、亲人的付出习以为常甚至漠然视之,对家庭的责任感减弱,只知道一味索取而没有考虑回报。

  

  二、大学生责任感淡漠甚至缺失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这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乃至缺乏的内在原因。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直接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

所以上了大学后,对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社会角色的大学生来说,责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东西。

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自身进入角色缓慢有很大关系。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居多,

  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导致自私自利,个性强。

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得他们对自己过分关注,经常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差,经不起些许挫折。

  (三)学校原因

  目前的教育体系中,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责任感教育体系。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多方面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在灌输式教育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接受的少,使得社会主体意识无法在教育中得到加强。

在教学上,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以及高校课程设置与社会联系相对模糊,使得学生把学习和考试当成了目的,无法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从而培养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

  (四)社会原因

  这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甚至缺乏的重要外在原因。

当前社会正

  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诸如世风日下、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

对此,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

有的人因为惰性太强而跟不上形势,有的人因为缺乏竞争而被淘汰,等等。

于是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干劲,因而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有的人却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的“极端功利化”倾向。

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缺失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

  三、培养构建大学生责任感的措施

  

  

(一)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

  责任感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

首先,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决定着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

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才能形成产生责任感的精神支柱和履行责任感的强大动力;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

  

(二)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流的民族必须有一流的文化素质底蕴,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源远流长,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高校应当营造一种文明、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撑起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支柱。

  (三)加强道德情感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能起到调节作用,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大学生责任感。

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古老优秀的民则传统和美德。

其次,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他们任何时候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才能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四)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的教育潜力,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任方面率先垂范,就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教育应采取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真正主动地承担起各种责任。

  (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

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强责任感。

  (六)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实行素质教育

  “大学的本质要求它自身不能只是作为职业训练场所而存在,还应该在培养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人方面发挥自己的责无旁贷的责任。

”如果高校的教育只是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教给学生“做人”的本领和艺术,尤其是做一个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和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那么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

  

  参考文献:

  [1]刘景玲,王云,卫刚.浅论大学生责任感培养.教育探索.

  [2]石艳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煤炭高等教育.

  [3]戴树根.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求索,2004.

3.访谈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层次不一,有的大学生有自我责任、家庭责任,有的有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有的却连最基本的自我责任都没有。

但从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逐步提升。

我们曾比较过香港、台湾和大陆三地的大学生的责任感,香港和台湾的学生对自己的事情关心的多,对国内国际大事关心的少。

大陆的学生则刚好相反。

也就是说,大陆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强于香港和台湾的学生。

从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责任感向着越来越求真务实的方向发展。

李明:

责任是任何一个有担当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角色义务,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应承受的后果。

就社会而言,每个人必须承担责任,责任是不能免除的。

每个人是权利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

在现代社会,一个有认知能力和理智行为能力的责任主体,必须对自主选择的行为负责任。

良知更多地指责任个体不但意识到其责任,而且在更高的道德境界上承担责任,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比如歌手丛飞,在演艺圈绯闻流传、灯红酒绿的声色场中,以其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资助失学儿童数百万元,自己却无钱治病。

他感动了中国,也拷问了人们的良知。

就人的责任而言,可分为六个部分,即:

自我责任、家庭责任、职业责任、他人责任、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责任与良知是有必然联系的。

不愿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缺乏良知的人;良知泯灭的人,不但不会担当道义,还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

大学生应是推动时代进步的精英。

从现状看,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对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比较高。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家庭责任意识不强,爱情、婚姻责任观念比较混乱,职业责任认识比较模糊,他人责任和集体责任观念淡化,合作意识不强等。

总体来说,责任意识在提升,但社会责任感还有待增强。

杨俊峰:

关于责任和良知,我的理解是,良心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再说责任。

一个有良知的人肯定对人负责任。

主持人:

一部分年轻人淡漠了责任与良知,是否与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有关?

林永和:

这种感情冷漠、极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基本都是属于心理上不正常的,大概占青年总人数的16.5%,还包括有其他一些问题的,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现在部分大学生心理问题很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学生自杀?

心理素质太脆弱,责任意识太淡漠,在各种压力产出轻生。

自杀首先是对自己不负责,对父母不负责。

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不能负责,又怎么能够去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李春玲:

1980年我在北京大学读书,那时我们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因为那时的社会给我们创造了条件,只要考上了大学,就不会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

但现在不一样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毕业找不到工作,连自我责任都担当不了,更不用说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了。

所以,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倾向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所减弱,应当说和当前社会大环境有关。

就社会大环境的营造上,媒体责任很重。

国外的同行经常跟我们说,看了咱们的报纸、电视节目,他们非常吃惊。

很多内容宣扬的是高消费,是豪华的物质享受,包括一些生活用品的广告。

这些公众媒体给年轻人塑造的楷模,很多是成功人士形象,而这种成功又是那种能赚钱、发大财的人物形象,用物质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而且还经常有大学请这些成功的人士去宣讲,这对大学生影响很大。

一方面,要大学生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尊崇社会名流,去追求高收入。

这两方面在大学生身上是非常冲突的,这种冲突,本身就容易造成一种扭曲。

当然,现在媒体也在加强宣传友爱、仁爱、道德等,包括对家庭的回报,对爱情、婚姻的责任,以及对贫困人群的帮助等等,这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品格。

李明: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追求高消费,脸不红心不跳地向家长要钱,根本不认为是什么有愧的事情。

这个问题和家庭教育有关。

看看现在从农村到城市,几乎都是一个理念“再穷不能穷孩子”,倾家荡产也要送学生上大学、出国。

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是把培养他的责任心作为成长的一个基本条件,更没有把人格健全作为基本目标。

西方讲“再富不能富孩子”,讲求独立,孩子18岁以后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们的父母看上去是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实际上害了孩子,让他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

教育大学生树立责任感与良知,不仅是家庭和大学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在没有诚信、缺乏责任和良知的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可能在失去责任和人类良知的国度实现。

人类进入新世纪,也面临艰难的选择,全球化问题的出现要求人类以智慧和理智建构新的伦理价值观念系统,而责任和良知仍然是人类新伦理的核心和基础。

吴越:

有一个新名词,叫“媒体素养”教育。

这项教育目的是教会青少年朋友正确认识电视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建立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为个人成长服务。

我们在做媒体素养调查时发现,北京重点小学和普通小学的差异特别大,重点小学学生看的信息不一样,他们认为成功只有一条标准,就是要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公司的经理,非常有钱。

这和我们的舆论宣传有很大关系。

媒体的宣传让孩子们错误地认为,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就是让他们成为富翁,有钱人。

于是,孩子们就用这种思想为自己定位,指导自己的行动。

而国外在宣传上不是这样的,有的孩子棒球打得好,这是一种成功;有的孩子为社区、养老院做事,这也是成功。

国外培养孩子的理念是,使孩子成为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

坚毅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责任心才是最受家长和老师赏识的。

国人认为只有上大学、有好工作,光耀门楣,才是优秀的学生,忽略了最重要的人性的东西—责任感和思想道德品质。

在这一点上一些媒体要负有相当的责任。

主持人:

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上,应如何看待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失误?

应该怎样在育人上发挥好大学应有的功能?

李春玲:

目前大学生的责任和良知,并不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中小学的教育很重要。

但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以灌输知识为主。

老师、家长都对孩子们说,要好好读书,否则以后没出息、没饭吃。

给他的主要教育就是好好学习,拿个好成绩。

而在责任和良知方面的教育则非常缺乏,这造成一个很大的人格缺陷。

所以,现在大学的德育教育是在补大学前的那些课。

而且,大学的德育教育也并不是很成功,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上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为了得学分,另一方面,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单一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必须的,但还要有公民教育。

李明: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了解和明确社会角色,学习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德性、提升境界和完善感情,这是一个人生成长的转折过程,是一个由自我意识萌发到健全人格形成的快速过度的发展时段。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新型公民。

“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在一个过分张扬个人权利、功利主义泛滥的时代,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这是健全人格教育的内容,也是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

不能否认,当前在教育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人文教育存在很多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危机。

像经济与市场原则对高校的冲击,实用主义和功利倾向对教育的影响等,都对大学生责任教育提出了挑战。

蔡元培所言极是: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教育中出现了问题,社会当然会提出“在大学怎么学不到良心”的问题,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教育工作者,本能地会说“教育不是万能的”,甚至会说:

“都是社会惹的祸”。

确实,大学生贫困问题、就业问题等都不是高校能够解决的问题。

但是,越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越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否则,教育的意义何在?

教育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教育却要立足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面对这些问题中,体认教育的价值,确认学生的责任,担当社会的重托,实现人生的理想。

我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也在变革之中,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检讨自身的同时,更多地探索在现实的条件下,坚持大学的理想和精神,担负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使命。

主持人:

作为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

白俊毅:

我认为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良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校学生与社会的直接沟通越来越少。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高校的硬件设施日臻完善,学生的衣食住行问题都可以在学校里得到解决,所以,学生对校外社会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了。

第二,在校学生与社会的沟通环节不畅。

很多学生意识到了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工作,所以,他们希望很早就能融入到社会当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

但是,由于自身的阅历不足,他们所能参与的社会活动,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参与的时间上,都是十分有限的。

只能从事家教、市场营销之类的工作,而这些工作不能使同学们完全地认知这个社会,因而,也就不能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亚文化”在校园内大行其道,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十分盛行,其中有不少都是具有浓重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色彩的文学、影视作品。

诚然,这些艺术作品中自由、民主的部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长期接触,不免也会沾染其中一些不良思想,如过分看重个人得失、个人感受,从而忽略整体利益。

而恰恰是这种思想,成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重要原因之一。

吴越:

其实我们特别羡慕那些经受过战争洗礼的人。

他们有着明确的思想,要爱国,要做热血青年,特别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觉得我们这代人挺可怜的,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既受传统观念的熏陶,又受国外思潮的影响,在精神上受双重思潮的挤兑,缺乏明确的人生观,没有“精神信仰”,有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

我有一位从农村出来的同学就说,我特别想为家庭和社会做点什么,但是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工作都找不到,我自我价值都实现不了,又如何实现社会价值。

杨俊峰:

我认为,当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给大学生补关于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的课,还要同时进行纠错。

因为,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虽说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很粗浅、很幼稚,但毕竟已经有了,而且很牢固。

像现在的高中、初中学生脑子中,钱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谈恋爱。

当他们带着这种观念来到大学时,不但要补课,还要纠错。

 

4.青少年研究文章一篇-荣辱观与大学生公民责任感培养

  [内容提要]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阶段,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明显存在着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个别甚至无视道德规范等公民责任感缺失现象,而大学生公民责任感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因此,对大学生公民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可以说是凝聚了公民责任感教育内容的所有精华,是全体公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也为大学生公民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和理论指导。

本文主要从当代大学生公民责任感的客观现状入手,探讨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最后在深刻领会荣辱观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公民责任感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荣辱观,大学生,公民责任感,培养。

  前不久,有这样一则消息:

毕业于南京某名牌大学的陈博士走上街头过上乞讨的生活,却是出于“不想为生活所累,只想过一种最简单的生活”这样一种想法。

当然,在合法的情况下,他有选择过任何生活的自由,法律无权也不会来干涉他的这种人身选择权。

但是,看着一个原本应该和能够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并承担起一个公民相应的责任的博士,选择了这样一种报效国家培养之恩的方式,我在痛惜的同时认为这位博士所放弃的不是别的,而是公民的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时代里,如何观察身外的世界,如何体验宝贵的人生,如何审视过往的历史,又如何创造美好的未来,都与社会主义公民的品格塑造和精神历练息息相关。

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应树立起强烈的公民责任感,担当起历史与现实赋予大学生的使命。

那么,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因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什么?

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一、当代大学生公民责任感的客观现状及其表现

  踏入大学校门不仅是成为大学生的标志,更是“成年”和成为“公民”的标志,这就意味着要扛起“公民责任”这幅担子,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和奉献社会的责任,这是我们父辈的那一代大学生普遍的精神风貌。

而这些年来,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看到的是闭目塞听的逃避者、视而不见的旁观者多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思考者却少了。

  1.重自己轻社会

  

(1)公民责任感不强,重个人前途,轻社会发展。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他们很少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与自然相联系的,更没想到自己应负的责任。

表现为学生说的时候都能说会道,表现出对社会发展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公民责任感,然而,这种责任感却只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例如:

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生活公益活动,怕影响学习。

这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2)缺乏人生奋斗目标,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逐渐增强,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对自我价值主体地位的确认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尽管从主流看,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忘却社会主体,他们追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追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认同个人的发展、幸福、未来,与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是分不开的。

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重视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成才”、“走自己的路”一度成了大学生的座右铬,有的人公开提出“价值选择就是要以我为中心”。

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出现社会浮躁心理,社会整体责任心下降,公众意识下降,影响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建立。

  (3)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

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凡事以“我”为中心,当集团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

虽然在“人人为我,还是我为人人?

”的讨论中,多数大学生在思想上表现出了比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当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又有多数大学生选择了不肯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这看起来似乎很矛盾,其实这恰恰是转型社会多元化思想在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上的表现。

  2.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二字,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唯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

例如,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当上学生干部能够锻炼能力,培养管理素质;争取到奖学金和各类奖励证书,既能表现知识和能力水平,又可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还能充分展示自身价值。

于是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大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不再“知足常乐”而趋于保守。

通过竞争,大学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但竞争是严酷的,有成功就有失败,因而,不正当竞争或者说竞争目的与手段的非同一性现象也时有出现,比如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在校园里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崇尚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带来了负面影响。

  3.诚信和爱心的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