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072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设,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依据《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和《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渭南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全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纲要执行情况及残疾人事业面临的新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

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残疾人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残疾人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都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

市、县两级政府签订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书,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了发展规划,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坚持每年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共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使近8万余名残疾人受益,残疾人的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重点实施了一批康复工程,共使2.4万余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资助500人次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资助108名大中专残疾学生入学深造。

创造性的开展残疾人“四带法”培训,共有1.5万余名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扎实开展“一人一策”滚动扶贫,共使3.6万余名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

全市共有8368名残疾人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26497名残疾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70482名残疾人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91869名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稳定保障。

  

  (三)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间,9个县市区均建成了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全市143个乡镇、183个社区、3221个行政村均成立了残疾人组织。

坚持每年组织“建鹊桥”活动,共使258对残疾人喜结良缘。

全市注册聋儿语训、特教机构5所。

全市5所公共图书馆开辟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5家电视台开通了电视手语节目。

全市有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15家,残疾人各类协会63个,助残志愿协会8家,助残志愿者队伍11000人。

  

  (四)残疾人参与社会更加活跃。

“十一五”期间,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共夺得金牌23枚,银牌76枚。

在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中,我市残疾人选手共获得摄影、木雕、刺绣等项目比赛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

全市有26人成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有16人成为乡以上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残疾人事业“十一五”纲要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切实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是,我市残疾人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稳定的制度性保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总体生活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为我市打造陕西“东大门”贡献力量的重要时期。

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设,加快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二、“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残疾人事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以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要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强化措施,加快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促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总体目标

  

  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使残疾人达到“五享有”即:

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人人享有安全住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义务教育,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

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评估考核体系。

建立稳定增长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作用,支持残联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参与残疾人事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切实改善残疾人民生,基本满足残疾人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需求,确保残疾人享受普惠特惠政策,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人生价值。

  

  3.坚持缩小差距、加快发展。

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设为主线,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市情,讲求实效,加大投入。

不断缩小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残疾人服务能力建设与残疾人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残疾人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差距,加快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进程,实现城乡、区域之间均衡全面发展。

  

  4.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

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培育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

  

  5.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

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优先、优惠、优质政策,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政策、资金、项目重点向贫困地区、农村和基层倾斜,增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着力构建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任务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社会保障

  

  任务目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等各类保障政策中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完善贫困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残疾人及时得到救助。

  

  --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主要措施:

  

  1.将残疾人普遍纳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全面落实针对残疾人的专项社会保障政策。

  

  2.将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或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要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

适当提高重度残疾、一户多残、孤残、老残等贫困残疾人家庭的补助标准,落实残疾人分类施保,重度残疾人实行单独施保。

  

  3.将符合条件的城乡残疾人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做好贫困残疾人摸底调查工作,全面落实残疾人参保的各项优惠政策。

  

  4.落实贫困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的政府补贴政策。

逐步提高残疾人康复项目报销比例,规范和增加职业康复项目,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水平。

  

  5.健全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逐步扩大补贴对象与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二)康复

  

  任务目标:

  

  --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康复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基本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完善残疾人康复医疗保障政策和法规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惠及残疾人康复领域的法规和政策,从政策上保障特困残疾人得到特殊救助。

  

  --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

着力推动精神病防治、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和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等重点项目的实施。

  

  --开展残疾预防,减少残疾发生。

  

  主要措施:

  

  1.建立和完善以各级各类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专门机构和康复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整合资源,发挥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机构、设施和人员的作用,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服务。

建立社区康复员持证上岗制度,配备适宜的社区康复设施,将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纳入社区建设和基层卫生工作体系。

加强福利机构、残疾人托养机构、特殊教育机构中的残疾人康复工作。

  

  2.加大康复经费投入,建立各种康复项目和各类康复机构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康复项目顺利开展,确保各类康复机构工作正常运转。

  

  3.完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机制。

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全面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重点保障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住院和服药救助;积极推动精神病康复托养机构建设,通过家庭、社区、康复机构的共同努力提高康复效果。

  

  4.建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制度。

针对聋儿、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医疗和康复训练特点,重点实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

  

  5.加大宣传摸排力度,提高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的知晓度,采取设立定点医院的方式,科学有效地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完善低视力康复服务网络,为患者提供适用的助视器,对贫困低视力患者实施救助;推广和普及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服务活动。

  

  6.加强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室建设,规范康复医学服务行为,开展康复医疗与训练、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康复技术研究等工作。

加强民政福利机构康复设施建设。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康复服务需求设立康复室,配备适宜的康复设备和人员。

加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制定社区康复服务质量标准,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服务,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7.发挥社区和家庭的作用,以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社区服务机构、工疗养护机构为依托,开展智力残疾康复综合服务;调动智力残疾人亲友的积极性,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生活自理和认知能力与语言交流等训练,对成年智力残疾人进行简单劳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集教育、康复、娱乐、劳动为一体的智力残疾和重度残疾人的养护机构,提供系统、终身康复服务;对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开展早期干预,切实做好特殊人群的补碘宣传教育工作,减少智力残疾发生。

  

  8.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爱眼日”、“爱耳日”、“精神卫生日”、“防治碘缺乏病日”、“防治麻风病日”等宣传服务活动;针对遗传、疾病、中毒、意外伤害、有害环境等主要致残因素,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干预措施;加大产前、产后健康知识宣传,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制度,对疑似或确诊的残疾儿童倡导早期干预、早期康复训练,有效杜绝残疾的发生、发展。

  

  (三)教育

  

  任务目标:

  

  --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改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

  

  主要措施:

  

  1.将残疾儿童少年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并在政策上给予特别优惠。

  

  2.建立健全助学制度,切实落实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贫困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落实贫困残疾学生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大专、本科阶段的资助政策。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加捐资助学活动,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入学深造。

  

  3.积极推进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适时出台有关扶助政策。

  

  4.有关部门和单位举办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班,优先安排残疾人,并减免相关费用。

  

  (四)就业

  

  任务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建设。

  

  --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残疾人就业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4000人以上,使城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趋于稳定;对农村在就业年龄段、有就业意愿并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积极扶持他们参加生产劳动。

  

  --做好就业失业登记、求职残疾人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

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与实用技术培训,全市累计培训残疾人不低于13000余人次。

  

  --结合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将已就业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自谋职业残疾人的社会保险补贴制度。

  

  主要措施: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实施细则,依法全面促进残疾人就业。

对已就业的残疾职工,监督检查用人单位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2.进一步完善我市《实施陕西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巩固深化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成果,确立各级残联的执法主体地位。

依法完善和规范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程序和模式,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拓展“四带法”培训模式,调研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和项目,全面提升“四带法”培训效果。

  

  4.制定优惠政策及扶助措施,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并给予政策和经费扶持。

引进社会力量开展扶持项目,兴办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便于残疾人开展经营的项目,引导残疾人就业。

  

  5.按照中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要求,加强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做好残疾人失业登记、残疾人就业统计及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6.加强残疾人职业介绍工作,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招聘洽谈会等系列服务。

及时发布残疾人就业信息;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康复训练、求职定向指导等服务;为残疾人自主择业提供必要的帮助;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每年定期举办各类残疾人就业洽谈会。

  

  (五)扶贫

  

  任务目标:

  

  --结合包村帮扶活动,开展扶贫慰问送温暖活动,扶助慰问残疾人3000名。

  

  --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2500户。

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分配优先考虑残疾人。

  

  --扶持4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增加收入。

  

  --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规范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带领残疾人走上致富道路。

  

  主要措施:

  

  1.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群体纳入扶贫开发规划,优先予以帮扶。

多渠道筹措扶贫资金,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积极开展扶贫慰问送温暖活动。

  

  2.将城乡住房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制度范围。

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实物配租优先照顾贫困残疾人家庭,分年度按一定比例解决城市困难残疾人家庭的住房问题,并优先落实货币补贴、实物配租等援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户全部纳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同时享受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补助政策。

城乡因基本建设需要拆迁残疾人房屋的,在临时安置上要优先方便残疾人生活,并适当提高临时安置和搬迁补助费。

  

  3.继续推进“一人一策”滚动扶贫工作,实现“一人一策”滚动扶贫模式在农村全覆盖,全面有效解决4万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在全市推广“爱心小银行”新的农村残疾人扶贫模式,解决残疾人创业资金不足问题,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

  

  4.积极争取省福利基金会等慈善机构对我市扶贫工作的支持与扶助,结合扶贫基地建设工作,争取一批项目落户我市,做大做强扶贫工作。

建成市级扶贫示范基地一所,县级扶贫基地12所,切实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

  

  (六)托养

  

  任务目标:

  

  --逐步建立以居家托养为基础、日间照料为主体、机构托养为骨干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框架,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托养服务,基本满足残疾人的托养需求。

  

  --完善市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每个县(市、区)建立至少一所残疾人托养中心,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

  

  --开展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

以家庭为依托,落实托养补助,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全市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居家托养服务范围。

  

  主要措施:

  

  1.以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形式,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庭护理、集中托养等服务。

  

  2.依托现有福利、卫生、社区敬老服务设施,开展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居家托养和集中托养服务。

  

  3.鼓励个人、社会团体和经济实体出资修建综合性、专业化的托养服务机构,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全日制托养或康复护理服务。

  

  (七)文化

  

  任务目标:

  

  --加强残疾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满足残疾人基本文化需求,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在建设文化强市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中加快推进残疾人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残疾人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激发残疾人的文化创造潜能。

  

  主要措施:

  

  1.全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青少年宫、植物园、旅游风景区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向残疾人开放。

  

  2.组织实施“残疾人文化周”、“文化进社区”“农家书屋”等文化助残项目,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3.全市各级电视台要开办手语节目,广播电台要开办残疾人专题专栏节目;广电部门对残疾人家庭每年减半收取有线电视收视费,鼓励其他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减免相关费用。

  

  4.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每年增加盲文图书、有声资料的品种、数量及阅读设备,满足盲人阅读需求。

市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中设立残疾人阅览室。

  

  5.组织参加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残疾人文学艺术精品展、残疾人文艺汇演等活动,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提高残疾人文化艺术水平。

  

  6.培育残疾人文化艺术知名品牌,促进对外交流,支持残疾人参与文化创业。

  

  (八)体育

  

  任务目标:

  

  --加强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提高残疾人社会参与能力。

  

  --科学开展残疾人竞技体育工作,不断完善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培养、输送、管理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市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

  

  主要措施:

  

  1.制定出台《渭南市残疾人体育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使用办法》,加强体育专项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管理,保证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残疾人体育项目顺利实施。

  

  2.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配置适宜的器材器械,为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提供便利。

培养一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讲师,推广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项目,广泛开展群众性残疾人体育活动。

重视农村残疾人体育工作,引导农村残疾人因地制宜参加健身活动。

  

  3.建立残疾人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我市残疾人体育后备人才优势,培养选拔一批残疾人体育苗子。

组织、鼓励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各项体育赛事,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对有入学、就业需求的优秀运动员要在学费、岗位等方面给予照顾。

  

  4.加大残疾人体育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普及残疾人体育知识,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公众对残疾人体育的认知程度,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

  

  (九)宣传

  

  任务目标:

  

  --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利用各种宣传平台,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

  

  主要措施:

  

  1.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形成人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2.全面发挥助残志愿者队伍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

  

  3.组织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重要节日活动,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4.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公共媒体对残疾人中的优秀分子、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并及时表彰奖励。

教育和引导广大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扶弱助残传统美德。

  

  (十)法制建设和维权

  

  任务目标:

  

  --健全完善我市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

  

  --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和援助工作,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和援助工作机制。

  

  --做好残疾人信访和稳定工作,着力解决残疾人普遍性、群体性的利益诉求,确保社会和残疾人队伍的稳定。

  

  主要措施:

  

  1.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和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法规的检查、视察和调研,协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2.将《残疾人保障法》纳入全市普法规划,利用全国助残日和残疾人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观念,提高残疾人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对残疾人维权干部的业务培训。

  

  3.深入开展法律救助和法律援助活动,简化手续、放宽条件,努力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

妥善解决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加大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

对残疾人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4.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不断强化服务质量,及时做好残疾人信访劝解、政策解释工作。

及时掌握动态、化解矛盾,确保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

  

  (十一)无障碍环境

  

  任务目标:

  

  --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与改造,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健全,切实方便残疾人出行。

  

  --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实现无障碍。

  

  --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补助。

  

  主要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建筑物,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无障碍规范。

已经建成但不符合规范的,要逐步进行无障碍改造。

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不符合无障碍强制性规范的建筑物和设施不能评为优良工程。

  

  2.将信息交流无障碍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落实信息无障碍技术标准。

政务信息要采取信息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