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036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

《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

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6年北京语文一模试题分类――古文阅读

【朝阳】

子墨子言曰:

“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

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

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

曰:

“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曰:

“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

”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

“不义【甲】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民闻之,皆竞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

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

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国之贤者,高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与之令。

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

夫高爵【乙】无禄,民不信也。

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

故先王言曰:

“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

”事则不与,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

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

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至暴。

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

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

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

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

(取材于《墨子·尚贤》)

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10.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①例:

有能则举之A.一举成名B.举一反三C.举国同庆D.唯才是举

②例:

事则不与A.患难与共B.与人为善C.欲取先与D.与时俱进

11.根据文意,如果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加入虚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

且乙:

而B.甲:

则乙:

而C.甲:

且乙:

则D.甲:

则乙: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设问形式从反面提出治理国家要重用贤能的人。

B.墨子认为要给予贤能的人足够的财富、地位、礼遇、荣誉。

C.墨子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不重用贤才,身边都是不肖之徒。

D.文中以“古之圣王”与“今王公大人”做出了鲜明的对比。

13.请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4.文章结尾说:

“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

”墨子认为,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好处。

请根据文意概括,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哪些好处。

(4分)

【丰台】

治狱

客问龚自珍曰:

“子之南也,奚所睹?

曰:

“异哉!

睹书狱者①。

“狱如何?

曰:

“古之书狱也以狱,今之书狱也不以狱。

微独南,邸抄②之狱,狱之衅皆同也,始狡不服皆同也,比其服皆同也,东西南北,男女之口吻神态皆同也。

吾睹一。

“或释褐而得令,视狱自书狱,则府必驳之,府从则司必驳之,司从则部必驳之。

视狱不自书狱,府虽驳,司将从,司虽驳,部将从。

吾睹二。

“视狱自书狱,书狱者之言将不同,曰:

‘臣所学之不同。

’曰:

‘臣所聪之不同。

’曰:

‘臣所思虑之不同。

’学异术,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曰:

‘臣所业于父兄之弗同。

’今十八行省之挂仕籍者,语言文字毕同。

吾睹三。

曰:

“是有书之者,其人语科目京官来者曰:

‘京秩官未知外省事宜,宜听我书。

’则唯唯。

语入赀来者曰:

‘汝未知仕宦,宜听我书。

’又唯唯。

语门荫来者曰:

‘汝父兄且慑我。

’又唯唯。

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曰:

‘汝之学术文义,懵不中当世用,尤宜听我书。

’又唯唯。

今天下官之种类,尽此数者,既尽驱而师之矣。

强之乎?

曰:

否。

既甘之矣。

吾睹四。

“佐杂书小狱者,必交于州县,佐杂畏此人矣。

州县之书狱者,必交于府,州县畏此人矣。

府之书狱者,必交于司道,府畏此人矣。

司道之书狱者,必交于督抚,司道畏此人矣。

督抚之上客,必纳交于部之吏,督抚畏此人矣。

吾睹五。

“其乡之籍同,亦有师,其教同,亦有弟子,其尊师同,其约齐号令同。

十八行省皆有之,豺踞而鸮视,蔓引而蝇孳,亦有爱憎恩仇,其相朋相攻,声音状貌同。

官去弗与迁也,吏满弗与徙也,各行省又大抵同。

吾睹六。

“狎富久,亦自富也。

狎贵久,亦自贵也。

农夫织女之出,于是乎共之,宫室、车马、衣服、仆妾备。

吾睹七。

“七者之睹,非优、非剧,非酲、非疟,非鞭、非箠,非符、非约③,析四民而五,附九流而十,挟百执事而颠倒下上。

哀哉,谁为之而壹至此极哉!

”(取材于《龚自珍全集》)

注:

①书狱者:

明清时期,写刑事判决文书的人,指刑名师爷。

②邸抄:

朝廷定期发布公文、案例的报纸。

③优、剧:

指艺人演唱、做戏。

酲、疟:

指喝醉酒、患疟疾。

鞭、箠:

指受鞭笞、棍打。

符、约:

指订合同、立契约。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之书狱也以狱狱:

案件实情B.豺踞而鸮视而:

表并列

C.农夫织女之出之:

用于主谓之间D.其相朋相攻朋:

勾结

10.下列括号中添加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龚自珍)曰:

“异哉!

睹书狱者。

”B.(京秩官)则唯唯

C.(汝)懵不中当世用D.官去(书狱者)弗与迁也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释褐而得令有的人刚脱去平民衣服得到一个县令的职位

B.视狱自书狱县令审理案件时,亲自起草文件,处理案件

C.臣所聪之不同我的聪明和别人不一样

D.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尤其极力挟持在文学、学术上有造诣、有名声的官员

1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陈述了办案的刑名师爷操纵案情的种种丑恶现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司法黑暗。

B.本文中的刑名师爷们长期亲近、巴结富贵者,他们自己也借此跻身于富贵者行列。

C.本文揭露封建司法的极度腐败,尽现作者敏锐的政治目光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D.本文和苏轼《赤壁赋》都以主客问答形式,揭示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

13.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

14.请把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分)

子之南也,奚所睹?

15.实现司法公正是中国百姓长期以来的愿望。

先秦的《曹刿论战》一文中,鲁庄公就以“,,”的承诺,赢得了曹刿“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肯定。

(3分)

16.文章列举了作者目睹的七种怪象。

请从中任选两种,分别针对其特点提出消除这种怪象的合理建议。

(6分)

【顺义】

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

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

彻里帖木儿幼沉毅有大志,早备宿卫,擢中书直省舍人,遂拜监察御史。

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生杀予夺皆出其意,道路侧目。

彻里帖木儿抗言,历诋其奸,帖木迭儿欲中伤之。

会山东水,盐课大损,除山东转运司副使。

期月,补其亏数皆足。

转刑部尚书,京师豪右惮之,不敢犯法,而以非罪丽法者多所全脱。

天历二年,拜中书右丞,寻升中书平章政事,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

彻里帖木儿曰:

“吾知为臣忠、为子孝、天下治、百姓安为瑞,余何益于治。

”岁大饥,彻里帖木儿议赈之。

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之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

彻里帖木儿慨然曰:

“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

往复累月,民存无几矣。

此盖有司畏罪,将归怨于朝廷,吾不为也。

”大发仓廪赈之,乃请专擅之罪。

文宗闻而悦之,赐龙衣、上尊。

至顺元年,云南伯忽叛,以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

治军有纪律,所过秋毫无犯。

贼平,赏赉甚厚,悉分赐将士。

师旋,囊装惟巾栉而已。

除留守上都。

先是,上都官买商旅之货,其直不即酬给,以故商旅不得归,至有饥寒死者。

彻里帖木儿为之请。

有旨,出钞四百万贯偿之。

迁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以严厉为政,部内肃然。

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

初,彻里帖木儿之在江浙也,会行科举,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故其入中书,以罢科举为第一事。

至元元年,拜中书平章政事。

首议罢科举,又欲损太庙四祭为一祭。

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其罪状劾之,帝不允,诏彻里帖木儿仍出署事。

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宝,参政许有壬入争之。

太师伯颜怒有壬曰:

“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

”有壬乃曰:

“科举若罢,天下人才绝望。

”伯颜曰:

“举子多以赃败,又有假蒙古、色目名者。

”有壬曰:

“科举未行之先,台中赃罚无算,岂尽出于举子?

举子不可谓无过,较之于彼则少矣。

”伯颜心然其言,然其议已定,不可中辍,乃为温言慰解之。

彻里帖木儿尝指斥武宗为那壁,那壁者,犹谓之彼也。

又尝以妻弟阿鲁浑沙女为己女,冒请珠袍等物。

于是台臣复劾其罪。

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人皆快之。

久之,卒于贬所。

(取材于《元史·彻里帖木儿传》)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山东转运司副使除:

撤销官职B.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用事:

执政当权

C.而以非罪丽法者多所全脱丽:

通“罹”,遭受D.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宝用宝:

加盖皇帝印章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彻里帖木儿为之请

B.生杀予夺皆出其意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其罪状劾之

C.以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举子多以赃败

D.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之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科举未行之先,台中赃罚无算。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黄河水变清了,地方官认为是祥兆,要上报朝廷

B.太师伯颜怒曰:

“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

”伯颜生气说:

“是你鼓动台臣说彻里帖木儿坏话的吗?

C.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看到驿馆中宴请考官,举子们心中愤愤不平

D.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

很多百姓已经饿死了,竟然还要拘泥于常规吗?

12.下列属于“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的原因一项是(3分)

A.彻里帖木儿曾经大声谴责右丞相帖木迭儿的奸诈行为

B.彻里帖木儿曾任刑部尚书,严格执法,令京师豪右害怕

C.至元元年,彻里帖木儿曾经第一个提出了废科举之事

D.彻里帖木儿在言语上对武宗不敬,并曾骗取朝廷的赏赐

1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赏赉甚厚,悉分赐将士

(2)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

14.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彻里帖木儿在赈灾和治军时的形象。

(4分)

赈灾时;治军时。

15.文中彻里帖木儿、伯颜主张“罢科举”而许有壬反对“罢科举”,请简要说明其各自理由。

(4分)

【石景山】

阅读下面有关明清时期北京城西风景的图文材料,完成7—15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3题。

西堤

【明】刘侗

水从高梁桥而又西,萦萦入乎偶然之中。

岸偶阔狭,而面以阔以狭,水底偶平不平,而声以鸣不鸣。

偶值数行柳垂之,傍极乐、真觉诸寺临之,前广源闸节之,上麦庄桥【1】越之,而以态写,以疏密致,以明暗通。

过桥,水亦已深,偶得濆【2】衍,遂湖焉。

界之长堤,湖在堤南,堤则北;稻田豆场在堤北,堤则南。

曰西堤者,城西堤也。

堤,官堤,人无敢亭,无敢舫,无敢渔。

荷年年盛一湖,无敢采采。

凡荷,藕恶石及水,芊恶泥,蒂恶流水,花叶恶水而乐日。

故水太深以流,泥太深浅者,不能花也。

西堤望湖,不花者数段耳。

荷,花时即叶时,花香其红,叶香其绿。

荷,风姿而雨韵。

姿在风,羽红摇摇,扇白翻翻;韵在雨,粉历历,碧琤琤,珠溅合,合而倾。

荷,朵时笔植,而花好偃仰,花头每重,柄每弱,盖每傍挤之。

菱砌芡铺,簪之慈菇。

鹥步鶂投,浮鹭没凫,则感荷而愁鱼矣。

堤行八九里,龙王庙。

庙之傍,黑龙潭。

隔湖一堤,而各为水。

又行一里,堤始尾,湖始濒,荷香始回。

右顾村百家,上青龙桥,即玉泉山下也。

万历十六年,上谒陵还,幸湖,御龙舟。

先期,水衡【3】于下流闸水,水平堤。

内侍潜系巨鱼水中,处处识之,则奏举纲,紫鳞银刀,泼剌水面,上颜喜。

(取材于《西京景物略》)

注释:

【1】麦庄桥:

即今日麦钟桥。

【2】濆(pēn)衍:

水势汹涌漫衍。

【3】水衡:

管理池苑之官。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傍极乐、真觉诸寺临之A.面对B.降临C.到D.统管

②朵时笔植A.栽种B.直立C.植物D.建立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萦萦入乎偶然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遂湖焉则牛羊何择焉

C.故水太深以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堤始尾千呼万唤始出来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岸偶阔狭,而面以阔以狭河岸时宽时窄,河面也随之或宽或窄

B.前广源闸节之前面有广源闸调节水流

C.鹥步鶂投,浮鹭没凫鸥、鹭等水鸟时而浮游漫步,时而入水捕鱼

D.则奏举纲就上奏列举出要点

10.请把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1.本文在写景记游中折射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

(3分)

12.荷,亦称莲,向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周敦颐《爱莲说》与本文都对其进行了描绘。

相比之下,两篇文章所写荷(莲)在形象、写法上有何不同?

(5分)

13.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作品原句。

(6分。

限选其中6处。

信步闲游的刘侗笔下有“风姿而雨韵”的荷。

其实,在古代诗文作品中,花草树木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折射出人的不同境遇与追求:

陶渊明的理想境界在一片“中无杂树,①,②”的茂盛桃花林尽头;欧阳修陶醉于滁州“山间四时之景”,与花木相伴:

“③,④”;满怀羁旅乡愁的范仲淹面对野草则有“⑤,⑥”之叹,国破家亡的李清照眼中的菊更是“⑦,⑧,如今有谁堪摘”,一派孤寂落寞之感。

【东城】

申包胥者,楚人也。

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

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

“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

‘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

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

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

秦伯使辞焉,曰:

“寡君闻命矣。

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

”对曰:

“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

”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

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

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

“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

”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

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

“吾未知吴道。

”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

包胥曰:

“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

君既定,又何求焉?

”遂逃赏,终身不见。

君子曰:

“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不受赏,不伐矣。

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

注释:

【1】封,大。

【2】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秦伯使辞焉A.言辞B.辞赋C.推辞D.告辞

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A.宽厚B.深厚C.丰厚D.醇厚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逮吴之未定B.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C.申包胥以秦师至楚D.而赏始于包胥

逮奉圣朝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皆以美于徐公临溪而渔

10.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断句。

(3分)

11.请将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3分)

12.文中说“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请阅读此诗,完成

-

题。

(3分)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这首诗出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1分)

这首诗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秦王赋此诗,目的是。

(2分)

13.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也在危急之时说服秦王,挽救了国家。

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分条概括烛之武与申包胥游说方式的异同。

(4分)

14.文中说“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结合下面两段文字谈谈你对本句中“忠”的含义的理解。

(6分)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左传》)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

【石景山】

极乐寺纪游【明】袁宗道【1】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2】作六桥【3】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释:

【1】袁宗道(1560-1600),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2】进贤冠:

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

【3】六桥:

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

14.请用斜线(/)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

(三)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

 

15.根据《西堤》、《极乐寺纪游》两篇文言文推断,上图中(可填一个或多个地名)一带水域及其附近区域可能是明代北京的旅游热点。

(2分)

【通州】

逐猫文

[明]李渔

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

牛司耕,马服御,同功也,称者则曰“牛马”;鸡司晨,犬守夜,猫辟鼠,亦同功也,称者则止曰“鸡犬”而不及猫。

昔人得道升仙,鸡犬俱而猫不与,情有难周乎?

抑三者之有幸不幸也?

余尝以之诘人,人无应者;因自穷诘而得其故。

盖鸡犬之鸣吠,无所利而为之也;猫得鼠以自啖,有所利而为之也。

自利者贪自利而获利人之名者僭贪与僭仙家所谓祸车也然则猫朝捕夕辟功利兼收犹不得与徇义忘利者等至其利于身而不利于家且将不利于利于家者,将何以处之?

余畜一猫,缁衣素裳,俗有“乌云覆雪”之号,遂以皮相见收于主人。

抚之摩之,减食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

当其率性之始,视鼠如仇,有弗捕,捕则必获。

未几而厌常趣异,升险如猱,走旷类犬。

昼猎飞鸣宿食于外,夜则酣宿于家。

向视为仇者,今则同眠而不之怪也。

遂至群鼠公行,家无完笥。

主人问罪于猫,而猫方孕,姑俟诸。

无何,举二子,旦夕乳之,无暇野食,见鸡之雏者、犬之稚者,辄垂涎而攘臂焉。

鸡犬交哗而诉于主人,主人怒曰:

“此患不除,二族能安乎!

且前之有待者,以其有子也。

今子无知,视母以为知,敬效其所为,将以食鸡犬为常而捕鼠为异。

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

”家人请售之,主人曰:

“售者幸矣,受者奚罪?

”“然则歼之乎?

”主人曰:

“罪则当诛,前功难泯;且有二子在,讵①不克庇一母?

”乃为爰②书曰:

“司捕弗捕,是失职也,失职有斥逐之条;凌轹③有功,是妨贤也,妨贤正放逐之典。

数里之外,其有北林乎!

”乃命童子举而投之。

濒行,谓曰:

“无念尔子,于兹永诀。

尔其悔之!

”既去,戒其二子曰:

“率尔良能,无循胎教!

”复呼鸡与犬而饬之曰:

“无无人吠,无非时鸣;殷鉴不远,视尔同群!

”童子归而主人问状,童子曰:

“投之中原,林木蓊翳,猿啼戏而鸟栖枝,一跃而升,逞其故智。

”主人太息曰:

“鼠能唾肠,猿则噬脐;逐而不悔,猫其终欤!

”(有删改)注:

①讵:

难道。

②爰:

通援,引用。

③轹:

欺凌。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情有难周乎?

周:

普遍B.升险如猱,走旷类犬。

险:

危险

C.今则同眠而不之怪也。

则:

却D.妨贤正放逐之典典:

法令

10.下面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

——人所蓄养的动物,如果对人的功用大小相当就并在一起叙谈。

B.抚之摩之,减食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

——轻轻地抚摸它,省下食物喂养它,甚至睡觉也和它一起,以此表达对它的喜爱。

C.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

——这种情况在老猫那里还是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在小猫那里就成了本性了。

D.凌轹有功,是妨贤也

——小猫仔想要欺凌、捕食对家庭有功的鸡和狗,这种行为就是伤害贤良。

11.文中家人将猫放到树木里之后,猫又“逞其故智”,请用原文回答“故智”指的是什么?

作者据此推测“猫其终欤”的理由是什么?

(5分)

12.请为文中加下划线的文字加上标点。

(4分)

自利者贪自利而获利人之名者僭贪与僭仙家所谓祸车也然则猫朝捕夕辟功利兼收犹不得与徇义忘利者等至其利于身而不利于家且将不利于利于家者

海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笔阵图

卫铄

夫三端①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

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

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

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

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

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

其砚取煎涸③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

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

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

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

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如陆断犀象。

乚如百钧弩发。

丨如万岁枯藤。

如崩浪雷奔。

1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

执笔有七种。

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

若执笔

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又有六种用笔:

结构圆备如篆法,飘扬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

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注释】①三端:

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

②该赡:

渊博丰赡。

③煎涸:

指浅黑干涸。

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润色:

修饰文字B.贻诸子孙,永为模范漠范:

榜样

C.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消息:

情况D.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委曲:

曲意迁就

9.要成为优秀的书家,应具备怎样的个人修养?

请根据第一段内容作答。

(4分)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