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语文九年下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904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中考语文九年下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中考语文九年下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中考语文九年下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中考语文九年下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中考语文九年下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中考语文九年下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docx

《精品中考语文九年下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考语文九年下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中考语文九年下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docx

精品中考语文九年下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精品】2019年中考语文九年下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

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选自《孟子.告子上》

1.欲:

想要,喜欢。

所欲:

想要的东西。

2.熊掌:

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

即“兼得”,同时获得。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得:

得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取:

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

取:

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

厉害、严重、重要;于:

比。

6.苟得: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患:

祸患,灾难。

8.如使:

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9.凡可以得生者:

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的办法。

10.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1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通过这个办法获得生存手段而不用的人。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2.非独:

不仅,不只是。

独,只,仅仅。

13.勿丧:

不丢掉,不丧失。

丧:

丧失,丢失。

14.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15.豆: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羹:

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有浓汁的食物。

16.呼尔而与之:

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

用作后缀。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

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

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呼:

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而,连词表修饰。

17.蹴(cù)尔:

踩踏食物的样子。

蹴:

踩踏。

18.不屑:

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

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则,连词,却。

20.何加:

有什么益处。

加:

好处。

21.奉:

侍奉。

2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

得: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

同“欤(yú)”,语气词。

23.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通"向",先前,从前。

24.已:

停止,放弃。

25.本心:

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天性,天良。

26.是故:

因此。

27.能:

能够。

28.行道之人:

路上饥饿的行人。

送东阳马生序宋廉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

选自《宋濂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宋濂:

(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明初文学家。

东阳,地名,在今浙江东阳。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

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余:

我。

幼时:

小时候。

嗜:

喜欢、特别爱好。

无从:

没有办法。

致书:

得到书。

致:

得到。

以:

用来观:

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每:

常常。

假借:

同义复合词,借。

假,借。

于:

介词,从。

之:

的。

手:

名词活用为动词,动手。

笔:

名词作状语,用笔。

弗之怠(dài):

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录书。

弗:

不。

之:

指代抄书。

走:

跑。

逾约:

超过约定期限。

以是:

因此。

以:

以为;是:

这样。

既加冠(guān):

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患:

担心。

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游:

交往。

尝:

曾经。

趋:

疾走,跑。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

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叩问,请教。

执:

拿着德隆望尊:

道德声望高。

望,声望,名望。

隆:

高。

门人弟子填其室: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充。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

言辞放委婉些,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色:

脸色。

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表示专心而恭敬)。

以:

连词,而,来。

或:

有时。

叱(chì)咄(duō):

训斥,呵责。

色愈恭:

表情更加恭顺。

色:

表情。

恭:

恭敬至:

周到。

复:

回答,答复。

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俟(sì):

等待。

卒:

最终。

负箧(qiè)曳屣(yèxǐ):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曳:

拖、拉。

箧:

书箱。

屣:

鞋。

穷冬:

深冬,隆冬。

皲(jūn)裂: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

指学舍,书馆。

四支僵劲:

四肢僵硬。

支:

通“肢”,肢体。

媵(yìng)人:

侍婢。

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

持汤沃灌:

拿了热水来浇洗。

汤:

热水。

沃灌:

洗浴。

沃,浇。

灌通“盥”。

衾(qīn):

被子。

拥:

盖着。

而:

表承接。

乃:

才。

和:

暖。

寓逆旅:

寄居在旅店里。

寓,寄居。

逆,迎。

逆旅,旅店。

日再食(sì):

每天供应两顿饭。

再:

两次。

食:

供养,给......吃.被(pī)绮(qǐ)绣:

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

被,通“披”,穿着。

绮:

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绣:

绣花的衣服。

朱缨:

红色的帽带。

缨:

系帽的带子。

腰:

腰佩。

腰,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容臭(xiù):

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

缊(yùn)袍敝(bì)衣:

破旧的衣服。

缊,乱麻。

敝,破。

略无慕艳意:

毫无羡慕的意思。

略无:

毫无。

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中:

内心。

口体之奉:

指吃穿的供给。

奉:

供养。

耄老:

年老。

语出《礼记.曲礼上》:

“八十九十曰耄。

”预君子之列:

做了官。

预:

参与。

君子:

这里只有官位的人。

宠光:

恩宠光耀。

缀:

跟随。

日侍坐备顾问:

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谬称其氏名:

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

这是自谦的说法。

诸生:

指太学生。

太学:

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县官:

这里指朝廷。

廪(lǐn)稍:

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裘(qiú):

皮衣。

葛(gé):

葛布,指夏天穿的衣服。

遗(wèi):

赠送,给予,这里指接济。

司业、博士:

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都是古代学官名假诸人:

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

诸:

相当于“之于”。

非天质(zhi)之卑:

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流辈:

同辈。

流:

平。

朝京师:

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

朝:

旧时臣下朝见君主。

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以乡人子:

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谒(yè):

拜见。

撰(zhuàn):

同“撰”,写。

长书:

长信。

贽(zhì):

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

言辞谦和,脸色平易。

夷:

平和。

诋:

诋毁,毁谤。

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

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写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1)十年: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伐:

进攻,攻打(3)齐师:

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师:

军队。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4)公:

鲁庄公,鲁国君主,前693--前662年在位。

 (5)曹刿(guì):

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6)肉食者:

原指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7)间(jiàn):

参与。

 (8)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9)乃:

于是,就。

 (10)何以战:

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

凭、靠。

(11)衣食所安:

衣服食物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

安:

安身。

  (11)专:

独自享有。

 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对:

回答。

(12)遍:

遍及,普遍。

(13)牺牲玉帛(bó):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牺牲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

虚夸,夸大。

(14)信:

实情。

孚(fú):

使信服。

 (15)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6)狱:

指诉讼事件。

 (17)察:

明察。

 情:

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忠之属也: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忠: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

类。

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从:

跟随。

公与之乘: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之:

指曹刿。

(18)鼓之:

击鼓进军。

之:

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19)败绩:

大败。

驰:

驱车追赶。

  (20)辙(zhé):

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21)登轼而望之:

登上车前边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22)既克:

战胜齐军后。

既:

已经 (2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作:

鼓起。

竭:

(士气)枯竭盈:

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4)测:

推测,估计。

伏:

埋伏。

靡(mǐ):

倒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1)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题目是编者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

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后又事宣王。

讽:

讽谏,指下级对上级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纳:

接受。

齐王:

指齐威王(?

--前320年) ,名因齐,齐国国君。

谏(jiàn):

规劝君王、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

 

(2)修:

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

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昳(yì)丽:

光艳美丽。

 

(4)朝(zhāo)服衣冠:

早晨穿戴好衣帽。

朝:

早晨。

服:

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

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孰:

谁,什么。

孰与: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7)君美甚:

您美极了。

 (8)及:

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

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用法。

  (10)复:

又。

 (11)妾:

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

次日,第二天。

 (13)与坐谈:

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

如。

 (15)明日:

第二天。

孰视之:

仔细地察看他。

孰,通“熟”(shú),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远甚:

远远不如。

弗如:

不如。

 (17)暮寝而思之:

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

暮,夜晚。

寝,躺,卧。

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

(18) 之:

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美我:

认为我美。

(19)朝:

朝见。

威王:

即齐威王。

私:

动词,偏爱。

 (20)诚:

确实。

知:

知道。

 (21)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2)齐地方千里:

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之内。

方:

方圆。

(23)宫妇:

指宫里的侍妾一类女子。

左右:

君主左右近侍之臣。

莫:

没有人,没有谁。

(24)四境之内:

全国范围内。

 (25)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

蔽,指所受得蒙蔽。

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

厉害。

(2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

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7)能谤讥于市朝: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过失)。

谤: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谤讥,指“议论”,没有贬义。

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28)闻寡人之耳者:

传到我耳朵里,闻,使……听到。

 (29)门庭若市:

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30)时时而间进:

时时,常常,不时。

间(jiàn),间或,偶然。

进:

进谏。

间进:

偶然进谏。

(31)期(jī)年:

满一年。

 (32)虽欲言无可进者:

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3)朝于齐:

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3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 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

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1)先帝:

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221--223年在位。

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

未半:

此指没完成帝业。

(2)中道:

犹言半路。

崩殂(cú):

死。

古代指皇帝死亡。

(3)盐州疲弊:

指蜀汉力量衰微,处境艰难。

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

疲弊,困乏无力。

(4)诚:

的确。

秋:

时候。

 (5)侍卫之臣:

服侍、保卫皇帝的臣下。

内:

朝廷。

(6)忘身:

不顾自身危难。

外:

指疆场。

  (7)盖:

连词,表推断原因。

殊遇:

优异的待遇。

殊,不一般,特异。

追:

追念。

殊遇:

厚遇。

(8)开张圣听:

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

(9)光:

发扬发大。

遗德:

留下的美德。

(10)恢弘:

发扬,扩展。

恢,大。

弘,大。

(11)妄自菲薄:

随意看轻自己。

妄,随意。

菲薄,微薄,轻视。

(12)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失义,不合道理。

(13)宫中府中:

指皇宫和丞相府中。

(14)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

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陟:

提拔,晋升。

罚:

惩罚。

臧:

表扬。

否:

批评。

(15)异同:

不同。

(16)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作奸,干坏事。

科,科条,法令。

(17)宣付有司论其刑赏:

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受奖。

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这里指主管刑赏的官吏。

论,判定。

刑:

罚。

(18)昭:

显示。

平明之理:

公平清明的治理。

平明:

公平清明。

理:

治理。

(19)偏私:

偏袒私情。

(20)内外:

指官廷内外。

异法:

行不同的法度。

这几句话,据《三国志·蜀志·董允传》可能是指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

(21)侍中、侍郎:

官名,皇帝的亲臣。

郭攸之:

南阳人,当时任刘禅的侍中。

费祎(yī):

字文伟,江夏人,刘备时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任费门侍郎,后升为侍中。

董允:

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时又提升为侍中。

意为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黄门侍郎。

 (22)良实:

忠良诚实之人。

志虑忠纯:

志趣和思律忠诚无二。

(23)简拔:

选拔。

简:

挑选。

拔:

提升。

遗:

留给。

(24)愚:

我,谦称。

悉:

全部。

咨(zī)之:

征求郭攸之等人的意见。

咨,询问,征求意见。

之,指郭攸之等人。

(25)必能裨(bì)补阙漏:

一定能够弥补缺失。

阙漏:

同“缺漏”,缺失疏漏。

(26)有所广益:

这里指启发和帮助。

广益:

增益。

 (27)向宠:

蜀将。

三国襄阳宜城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继位,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

吴蜀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惟向宠所部完整无损,诸葛亮认为他善于治军,临行将军事托付给他。

(28)性行淑均:

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淑,善良。

均,公正。

 (29)晓畅:

明达,通晓。

(30)试用于昔日:

据《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载,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秭归一带被东吴军队击败,而向宠的部队损失却甚少,“试用于昔日”指当此。

(31)督:

武官名,负责统领都城的警卫部队。

向宠曾为中部督。

(32)营:

军营、军队。

 (33)行(háng)阵:

指行伍,部队。

 (34)优劣得所:

能力好坏各得其所,即用人得当。

(35)先汉:

前汉,即西汉。

 (36)后汉:

东汉。

所以:

这里表示原因。

倾颓:

倾覆,灭亡。

痛恨:

感到痛心,遗憾。

(37)桓、灵:

指东汉的桓帝刘志(147--167在位)和灵帝刘宏(168--189在位)。

他们在位时,宠信宦官,政治腐败。

(38)尚书:

这里指陈震,南阳人,公元二二五年(建兴3年)任尚书,后升为尚书令。

长史:

这里指张裔,成都人,刘备时曾任巴湘乡人,当时任参军。

诸葛亮出驻汉中,留下蒋琬、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后又暗中上奏给刘禅: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参军指蒋琬。

(39)贞良死节:

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40)隆:

兴盛。

计日:

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

平民。

(42)躬耕:

亲自耕种。

躬:

亲自。

南阳:

东汉郡名,辖境包括今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一带。

这里指隆中,当时隆中属南阳郡管辖。

(43)闻达:

有名望,显贵。

诸侯:

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44)卑鄙: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卑,身分低下。

鄙,鄙野,粗野。

(45)猥(wěi):

辱。

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

屈尊就卑。

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

这是一种客气的说法。

(4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顾”即指此事。

顾,看,看望。

感激:

感奋激发。

(47)许:

答应,许允。

驱驰:

指、奔走效劳。

(48)后值倾覆:

以后遇到危难。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

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倾覆:

覆灭,颠覆。

这里指兵败。

(49)尔来:

自那时以来。

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二十有一年:

二十一年。

指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到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诸葛亮上表出师北伐,前后计21年。

(50)临崩寄臣以大事:

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对刘禅说: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 (51)夙夜:

早晚,日日夜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