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548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

知识网络

内因: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影响因素外因:

温度

物质的溶解性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定量表示----溶解度要素:

一定温度,100g水,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温度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结晶适用范围:

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的可溶性固体

操作:

加热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考点串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是指,不饱和溶液是指。

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又分成和。

()

2.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

()

浓溶液稀溶液

()

要点提示

⑴“饱和”“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的量、溶液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否)还能溶解其他物质;

⑵溶液的浓稀也是相对的,它因溶液中溶质含量的改变而改变;

⑶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⑷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比较,更浓一些。

★溶解度

1.溶解度:

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

固体的溶解度是指: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溶解度/g

>10

10~1

1~0.01

<0.01

物质的溶解性

实例

要点提示

①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称为溶解性,它是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

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描述。

②外界条件对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影响,例如固体的溶解度只随变化而变化,而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

③、等条件影响着气体的溶解度。

★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如KNO3);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如NaCl);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如Ca(OH)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1、溶解度曲线的横坐标是表示,纵坐标表示,图中溶剂的量为g。

要点提示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

②若按曲线下面任何一点的数据配制成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③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的数据配制成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饱和溶液。

2、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

“曲线陡升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而;“曲线缓升型”表示;“曲线下降型”表示。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分析出温度对某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情况;

③可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能力的大小;

④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明对应温度下这些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⑤借助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物质结晶的方法。

★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混合物:

适用于分离固体混合物。

要点提示

①过滤操作的基本要求:

一贴:

滤纸贴紧烧杯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靠紧玻璃棒,玻璃棒靠紧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靠紧烧杯内壁。

②过滤法分离混合物,因实验目的不同操作过程也有区别。

提纯可溶性固体的步骤是: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提纯不溶性固体的步骤是:

、、洗涤、烘干。

2.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适用于分离固体混合物。

结晶的方法有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蒸发结晶适用于分离溶解度的固体物质,降温结晶适用于分离溶解度的固体物质。

要点提示

⑴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钾用蒸发结晶法。

实验步骤为:

a配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b蒸发浓缩结晶;c趁热过滤。

⑵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用降温结晶法。

实验步骤为:

a在较高温度下配制硝酸钾饱和溶液;b降温结晶;c过滤。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某溶液的浓度的最大限量,利用溶解度可以计算出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

典例探究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就是无论条件如何变化都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B.饱和溶液是指很浓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比较稀的溶液

C.饱和溶液不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会变成饱和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往20g水中放入一些蔗糖,充分搅拌后仍有固体蔗糖剩余,这时的蔗糖溶液是饱和溶液

【解析】饱和溶液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才能有确切的意义。

因为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物质量就越多,A将饱和溶液绝对化,是错误的。

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些物质的溶液未到饱和即已很浓,有些物质的溶液即使饱和仍然很稀,且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也错误。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忽略了这种转化关系,故也是错误的。

D说法中包含了“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并也暗含了“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条件,符合饱和溶液的概念,故是正确的。

【答案】D

误点警示

是非判断的依据是正确全面的理解概念,如不能做到全面理解概念,就容易认为饱和溶液是浓溶液,是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而错选A或B。

【例2】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降温B.升温

C.加溶质D.倒出一些溶液

【解析】一般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有降温、增加溶质和减少溶剂等方法,题中的关键是“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故加溶质是最可靠的一种方法,D中倒出的溶液其组成性质与原溶液完全一致,对溶液不会有任何影响,故应选C。

【答案】C

领悟整合

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虽然有升温、降温、加溶质等多种方法,但整合知识不难想到,升温、降温都只适用于一部分物质,而不是任意物质,这样就很容易领悟到正确答案了。

【例3】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图示你能得出那些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A、B两曲线很容易判断它们各自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依据有关知识得出相应结论。

【答案】

(1)20℃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

(2)A、B两物质都易溶于水(3)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4)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物质。

友情提醒

解答这类题目思考要全面,一不小心就容易遗漏:

如没有注意20℃,容易漏写A、B两物质均易溶于水。

【例4】研究表明,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

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优点。

上图是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联想在牙膏中添加某种元素,也能起到防止龋齿的作用,这种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2)比较在人体体温37℃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木糖醇蔗糖(填“>”“<”或“=”);通过比较溶解度曲线,请你说出这两种物质在溶解度方面的一个共同点。

(3)分析40℃时,将30g木糖醇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0℃时木糖醇和蔗糖的两饱和溶液,欲使它们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其中的一种)。

【解析】本题在较深层次上考查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特别是第(3)小题:

40℃时30g木糖醇能否完全溶于50g水中呢?

首先要查出40℃木糖醇的溶解度78g,可以求出30g木糖醇正好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也可求出50g水形成饱和溶液可溶解木糖醇的质量,还可假设30g木糖醇溶于50g水中正好形成40℃的饱和溶液,求溶解度。

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某温度时两种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唯一条件就是该温度条件下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

(1)F

(2)>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不饱和、37.5%、将两溶液降温至30℃。

友情提醒

本题重视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考查,把比较、联想、分析这些重要而基本的学习能力巧妙融于考题之中,很好体现了课改的思想。

拓展演练

一、选择题

1、实验室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要使该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不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硝酸钾

B.加热蒸发掉一定量的溶剂

C.降温到溶液刚好达到饱和

D.降温使其析出部分硝酸钾晶体

2.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无色液体

B、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24g硝酸钾,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4g

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4、对一定温度下100g的硝酸钠饱和溶液,表述正确的是()

A.若升高温度,硝酸钠的溶解度不改变

B.若加入10g硝酸钠晶体,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若把该溶液倒出50g,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半

D.若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的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5.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小

B.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大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

D.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下更大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B.公路上的积雪用氯化钠来消融

C.t℃饱和的蔗糖溶液还能再溶解食盐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1000倍,使溶液的pH<7

7.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

现有10℃含l00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仍饱和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①溶质的多少②溶质的性质

③溶剂的多少④溶剂的性质

⑤溶液是否饱和⑥是否搅拌⑦温度

A.②④⑤⑦B.①③⑤⑦

C.⑤⑥⑦D.全部

9.图中M,N分别表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表示M、N两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

B.M、N两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两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10.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实验操作,哪一项可以将食盐水中的食盐结晶出来()

二、填空与简答

11.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能溶解的KNO3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

该学生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KNO3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210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4得到的溶液属于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g(g/100g水)。

12.

(1)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

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有关。

(2)盐酸是气体的水溶液。

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形成,过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3)小刚同学洗衣时,发现洗衣粉在冷水中溶解的较慢,他思考后向冷水中加入部分热水,结果发现洗衣粉在温水中溶解速率变快,试分析小刚这样做的原因。

13.t℃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右图1所示现象。

(1)t℃时,(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右图2中可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或的方法。

14.小刚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A物质在温度为t2℃时的溶解度是g,温度为t1℃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比较”);

(2)(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3)t2℃时N点代表A、B物质的溶液时,A物质溶液B物质溶液。

(填“饱和”、“不饱和”)。

15.已知食盐和纯碱晶体在表列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0℃

10℃

20℃

30℃

NaCl/g

35.7

35.8

36.0

36.3

Na2CO3·10H2O/g

7

12.5

21.5

38.8

从表中数据选择,分离NaCl和Na2CO3·10H2O晶体混合物的最佳温度为;若将含少量NaCl的纯碱晶体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当调节到最佳分离温度时,结晶出来的晶体主要是;为了提高晶体的纯度,应将过滤出的晶体用(填“冷”或“热”)水进一步洗涤干净。

三、实验与探究

16.下面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食盐→氯化钠

海水→贮水池→①→结晶池

母液→多种化工产品

(1)根据下面的溶解度曲线推断:

上图中①是池(填“蒸发”或“冷却”)。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

A.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

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

C.结晶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一定减小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E.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盐酸、,10%的盐酸三种溶液。

(1)配制10%的盐酸的步骤打:

①稀释②汁算③装瓶并贴标签④量取浓盐酸和水。

其正确的顺序为(填序号)。

(2)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看到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是。

(3)他们忘记了给配制的三瓶溶液贴上标签,想对未贴标签的三瓶溶液进行鉴别。

老师只给他们提供了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和胶头滴管,如果你是小组的成员,请用简便的方法鉴别出三种溶液,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四、计算与应用

18.右图是A、B、C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

(1)请在图中标出20℃时,100g水里溶解20gA物质的点,并用Q注明。

(2)60℃时,A、B两物质(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3)要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C物质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必须控制在。

(4)怎样配制260g20℃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B、C、D、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D是黑色固体,且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E的固体俗称干冰.①、②、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CO2Na2CO3+2HCl=2NaCl+CO2↑+H2O

【解析】

【详解】

(1)A、B、C、D、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E的固体俗称干冰,所以E是二氧化碳,D是黑色固体,且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①、②、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所以D是氧化铜,C是碳,A是碳酸钠,B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CuO,E是CO2;

(2)反应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反应④是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溶液X是_____(填“酸”或“碱”),试剂A的名称是_____。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_____。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酸紫色石蕊试液Fe2O3Fe+2HCl═FeCl2+H2↑

【解析】

【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黄色溶液应该是铁盐的溶液,浅绿色的溶液应该是亚铁盐的溶液,蓝色溶液应该是铜盐的溶液,那么无色溶液就应该是酸的溶液,从而可以得出,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所以A为紫色石蕊,B为氧化铁,C为铁,D为氢氧化铜或氧化铜,同时蓝色溶液可以与C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也可以验证C为铁。

【详解】

(1)通过推导可知,溶液X是酸,试剂A的名称是紫色石蕊溶液;

(2)若X为稀硫酸,B为氧化物,它们生成的是黄色溶液,我们知道的黄色溶液应该为铁盐的溶液,所以B应该为氧化铁,化学式为:

Fe2O3;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C与X的反应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现有A、B、D、E、F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E是金属单质,B、C、D、F分别只是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A、F是黑色粉末,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用两圆间的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双向箭头“←→”表示可以相互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以上反应均在初中知识范围内)

(1)图中有一条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转化的双向箭头没有画出,请在图中补充画出并使其转化关系成立____;

(2)写出化学式:

A___:

F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足量B与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

【答案】

FeCuOFe+CuSO4=FeSO4+Cu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解析】

【分析】

A、B、D、E、F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E是金属单质,B、C、D、F分别只是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A、F是黑色粉末,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会转化成黑色粉末,所以C是氢氧化铜,F是氧化铜,B就是硫酸,E和氧化铜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是铜,A会转化成铜,所以A是铁,D是硫酸铜。

【详解】

(1)A、E是金属单质,B、C、D、F分别只是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A、F是黑色粉末,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会转化成黑色粉末,所以C是氢氧化铜,F是氧化铜,B就是硫酸,E和氧化铜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是铜,A会转化成铜,所以A是铁,D是硫酸铜。

(2)A是Fe,F是CuO。

(3)A与D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4)足量B与F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和水,实验现象为:

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点睛】

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会转化成黑色粉末,所以C是氢氧化铜,F是氧化铜,B就是硫酸,E和氧化铜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是铜。

 

5.现欲探究一固体物质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FeCl3、CuCl2、NaCl、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

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白色沉淀F的化学式为______。

(2)溶液C中肯定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______(写离子符号)。

(3)滤液G中共存在______种溶质。

(4)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5)固体物质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6)写出过程②中生成蓝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BaSO4AgCl

、Cl-4氯化铁加入氢氧化钠后会生成蓝色沉淀CuCl2、Ba(NO3)2

【解析】

【分析】

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铁离子会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

(1)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稀硫酸会生成白色沉淀B,所以A中一定含有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所以C中含有硝酸;向溶液C、D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生成的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所以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BaSO4,白色沉淀F的化学式为AgCl;

(2)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C中肯定有硝酸和氯离子存在,所以溶液C中肯定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

、Cl-;

(3)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沉淀E,所以A中一定含有氯化铜,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D中含有氯化钠;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中肯定含有氯化铜和硝酸钡;所以A物质经过①反应,C溶液中有硝酸和氯化铜;A物质经过②反应,D溶液中有氯化钠和硝酸钡;C、D再经过③反应,G溶液中有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硝酸,所以滤液G中共存在4种溶质;

(4)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氯化铁,理由是:

加入氢氧化钠后会生成蓝色沉淀;

(5)固体物质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CuCl2、Ba(NO3)2;

(6)过程②中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6.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步反应的转化):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含量过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写出一个符合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若B为密度最小的气体,A、C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填序号)

①HCl、H2O②H2SO4、NaOH③H2O2、H2CO3

(3)若A、B、C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B→C发生中和反应,则A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