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162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1107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16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16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16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16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16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162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16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162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162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2162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芳芳在考试的时候,一般都是把难题放一边,先把容易的做完。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求助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案】:

C

【解析】:

学习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①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②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③调节策略。

如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

题干中“把难题放一边,先把容易的做完”的策略调整了做题顺序。

属于调节策略。

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概念

【答案】:

A

【解析】: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3.李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通过实验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当“智慧小组”完成任务后,李老师让该小组的成员去帮助其他几个很困惑的小组,在“智慧小组”的帮助下,其他小组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说明其他小组的学习处于()。

A、最近发展区

B、联合发展区

C、运动发展区

D、感觉发展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

【答案】:

A

【解析】:

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前者是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在“智慧小组”帮助下,其他小组能完成,说明其他组的学习处于最近发展区。

4.讲授法是最普通、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不利于()。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B、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D

【解析】: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并且能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缺点是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的教学效果。

5.张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慢”“漫”“谩”“幔”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差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标出。

张老师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B

【解析】:

差异部分用彩色标出,有利于学生注意到几个字的不同点,便于区分和学习。

因此,张老师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6.“为了赢得社会地位”的学习动机属于()。

①附属内驱力②自我提高内驱力③内部动机④外部动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案】:

D

【解析】: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为了赢得社会地位”属于外部诱因,所以也是外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内部动机因素。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7.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的体质

B、提高运动水平

C、培养优秀的运动员

D、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全面发展教育

【答案】:

A

【解析】:

增强学生的体质是我国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

8.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认知学习理论

【答案】:

A

【解析】:

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理论;苛勒提出完型—顿悟说;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

9.小平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发现学习过程本身有乐趣。

根据奥苏伯尔学习动机理论,小平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效能感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案】:

A

【解析】: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题干描述小平的学习动机来自学习过程本身的乐趣。

因此属于认知内驱力。

10.在一堂化学课上,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甲烷的结构。

这种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作业法

D、实验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B

【解析】: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在化学课上,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这些直观教具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属于演示法。

11.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智力分类,下面不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A、词汇记忆

B、概念理解

C、图形关系识别

D、文字常识记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的结构

【答案】:

C

【解析】:

流体智力以神经生理发展为基础,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发展,相对不受文化教育因素的影响。

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

而晶体智力是通过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而获得。

所以晶体智力主要是后天获得的,受文化背景影响很大,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密切关系,是流体智力运用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产物。

例如,词汇、知识、计算、言语理解、常识等方面的能力,它包括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与学习能力有着密切联系。

12.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1节>德育的含义

【答案】:

D

【解析】: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13.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建立在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A、行动研究法

B、质性研究法

C、观察法

D、教育叙事研究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7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案】:

B

【解析】:

质性研究法也称为“实地研究法”或“参与观察法”,它是基于经验和直觉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

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

质性研究最早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它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归纳的、描述的、现场参与的研究方法。

14.学生中流传“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B、动机强化说

C、动机需要论

D、归因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案】:

A

【解析】: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三种不同难度的情境,对应三种不同的动机激发水平,这其中所体现的是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故选A。

15.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属于()。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根源特质

D、共同特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特质理论

【答案】:

B

【解析】: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一般一个人有5~10个。

16.临近考试,小明总是特别苦恼,感到心烦意乱、紧张不安。

小明存在的心理问题属于()。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

A

【解析】:

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17.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属于教育基本要素的()。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中介

D、教育媒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的构成要素

【答案】:

C

【解析】:

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

题干中描述的内容属于教育影响,即教育中介。

18.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观摩。

A、正式

B、非正式

C、组织化

D、非组织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成长心理

【答案】:

C

【解析】:

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

通过观摩分析,新教师可以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

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

19.学者()的()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A、皮亚杰:

道德发展

B、皮亚杰;道德教育

C、柯尔伯格:

道德发展

D、柯尔伯格;道德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C

【解析】:

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他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20.开设人口教育课、环境教育课、闲暇与生活方式课等新课程,这些课程要融合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物理、卫生等学科知识,这是()。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分类

【答案】:

A

【解析】:

综合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形态。

21.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强迫症

C、创伤后应激症

D、恐慌障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

B

【解析】:

没有理由地一遍一遍做某一行为或一系列行为,属于典型的强迫症。

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的角色是()。

A、知识的灌输者

B、父母的代言人

C、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D、学生生活的照看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C

【解析】: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生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子进入教室的,这都要求教师改变角色。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3.历史教师在教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课时,提出了四个需要学生掌握的大问题:

1,农业的起源;2,农具的革新;3,水利设施的完善;4,自耕农经济。

教学中又把这四个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让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巩固知识的方法叫作()。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B

【解析】: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

24.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

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多重抑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3节>记忆

【答案】:

A

【解析】: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因此题干描述早晨学习可以避免这种干扰。

25.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

这是一种()。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答案】:

C

【解析】:

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由题干可知,通过让害怕猫的学生逐渐摆脱对猫的恐惧属于系统脱敏法。

26.若有人给你起绰号,你不做任何反应,绰号就不会流传。

这符合操作性行为的()。

A、正强化规律

B、负强化规律

C、消退规律

D、惩罚规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C

【解析】:

消退指如果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后,没有得到强化,则该行为发生的概率会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题中不做任何反应,绰号就不会流传,属于一种消退。

27.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7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答案】:

C

【解析】:

对教育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是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

28.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分类

【答案】:

C

【解析】:

1999年,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系统、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29.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答案】:

C

【解析】: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因此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30.某同学既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

这是动机斗争类型中的()。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2节>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答案】:

C

【解析】:

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某同学既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耽误时间。

影响自己的学习。

属于趋避冲突。

31.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规律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B

【解析】:

知觉的规律性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的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整体性。

32.小红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

她明知道这样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

她可能出现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

C

【解析】: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

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

33.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已发展到()。

A、具体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

【答案】:

D

【解析】: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34.学习法语学得扎实、巩固以后,再学英语就更容易。

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9节>迁移的分类

【答案】:

A

【解析】:

顺向迁移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学习法语学得扎实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属于顺向正迁移。

35.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自我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

A、是“超我”的活动机制

B、是一种压抑或克制能力

C、绝大部分“防御机制”有积极意义

D、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一种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发展理论

【答案】:

B

【解析】: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的活动机制,绝大多数具有消极意义,能够引发个体心理障碍,是先天的一种能力。

3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基础,()是关键。

A、知;情

B、知;行

C、意;行

D、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4节>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B

【解析】: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37.为了引起人们的兴趣,广告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喜欢在广告画面上空着一部分信息,让观者自己去完善。

这种利用“残缺”的画面使人形成完整印象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B

【解析】:

本题的知识点为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的是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把不完整的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是知觉整体性的体现。

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部分”“残缺”“完整”。

就可以判断出是知觉的整体性。

38.我国中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概念

【答案】:

A

【解析】:

我国中学仍然实行学科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逻辑结构,但是往往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动作用,是一种典型的“课程即知识”的表现。

39.“藏息相辅”即主张(  )。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C

【解析】:

“藏”,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

比喻教学中,要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0.昨天。

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这样容易混淆interest的词性。

这属于()。

A、前摄促进

B、倒摄促进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3节>记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区分,两者易混淆。

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interesting容易和interest混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