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052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最新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最新人教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在杂剧产生以前,正统的诗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而宋元时期戏曲小说的逐渐勃兴,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态。

读元明杂剧,既要看到它与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联系,更要注重它的特殊性。

说到联系,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古老的诗歌传统对元明杂剧的深刻影响,它首先是诗的戏剧,是“美文舞蹈的、诗韵兼全的”一种艺术形式。

元明杂剧不仅汲取了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还熔铸了诗的灵魂和精神。

只要认真读一读《西厢记》《汉宫秋》等杰作中优美的曲词,就不难领略到这一点。

如明人何良俊评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之〔圣药王〕曲曰:

“清丽流便,语人本色;然殊不浓郁,宜不谐于俗耳也。

然而,元明杂剧毕竟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它的曲词必须与情境、矛盾冲突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必须与表演艺术水乳交融。

《元曲选》的编订者臧晋叔谈到:

“词本诗而亦取材于诗,大都妙在夺胎而止矣。

曲本词而不尽取材焉,如六经语、子史语、二藏语、稗官野乘语,无所不供其采掇,而要归断章取义,雅俗兼收,串合无痕,乃悦人耳。

”杂剧展现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故须兼收并蓄,雅俗共赏,便是所谓“情词稳称之难”。

王国维激赏《窦娥冤》第二折的〔斗虾蟆〕等曲,说:

“此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元初所谓当行家,大率如此。

”王国维是真正读懂读透了元曲,他不仅将其当作戏剧的文学剧本来读,且当成美文来读:

“由是观之,则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

王氏在《宋元戏曲考》中说:

“元曲之佳处何在?

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

”同一著作中,他又指出“元剧最佳之处……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足见王氏的“自然”与“意境”是密切相关的。

但是,元杂剧的“自然”与“有意境”又与诗词文赋不同,这就是它总体风格上的恣纵、奔放、朴野、犷悍,即本质上的自然之美,本色之趣。

这个特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其艺术语言方面。

明初无名氏的《贫富兴衰》第一折〔点绛唇〕以下三曲,起手不凡:

“四玲云迷,雪花飘坠;长空内,柳絮纷飞,裁剪的鹅毛碎。

”将雪景描写与人物内心活动溶成一片,用语精炼,比喻恰切,真可与《水浒传》中“风雪山神庙”的描写相媲美。

“自然”之誉当然包括剧作家深刻敏锐的思想感情,“意境”说也与戏剧情境、人物命运以及矛盾冲突相联系,语言文字自然是情感与思想自然的外化,而深层的东西当然是思想感情和内容。

(摘编自王星琦《元明杂剧的独特魅力》)

1.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元以后,戏曲小说取代诗文而占据文坛统治地位,使文坛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元明杂剧表现出的“诗的戏剧”的特点,是指曲词与表演艺术的水乳交融。

C.诗、词、曲一脉相承却又各有特点,但曲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又具有特殊性。

D.元杂剧的“自然”特指语言文字上的自然之美、审美之趣,即奔放、朴野的艺术风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讨论元明杂剧的独特魅力,论证思路清晰严谨。

B.文章分析了杂剧与诗词的联系与区别,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杂剧特殊性的表现。

C.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丰富的论据使观点显得更为真实可信。

D.对于杂剧的分析,文章兼及艺术和内容两个层面,对内容的分析是其更重要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何良俊的观点,《倩女离魂》的曲词充分体现了郑光祖对诗歌传统的借鉴和超越。

B.元明杂剧必须与表演艺术相互交融,这既是一种约束限制,也为其发展带来机遇。

C.杂剧展现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故须兼收并蓄,雅俗共赏,便是所谓“情词稳称之难”。

D.《窦娥冤》中窦娥临终发下三桩誓愿,由此可以看出王国维评价元曲时所谈的意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金陵,春帷掩映的绝代

余显斌

不用去金陵,一去一断魂。

金陵,就那些地名,都鸟语花香的,朱雀桥、乌衣巷、秦淮河、桃根渡……那不是地名,是一首首隽永的诗。

有人说,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

这些地名,如果是女子,也一定有莲花一般的容颜,但韵华永远不会在秋风中瓣瓣凋零,而只会绝世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回眸一笑。

一切,在金陵,都是那么情意婉转,那么风流潇洒。

当年的孙权,长剑一挥,在这儿筑下石头城,从此,一方绝世之地,就在历史的深处诞生。

周郎骑了青鬃马,得得而来,一把剑,一架琴,将江南风流,挥洒成一方儒雅的风景。

周郎身边,总有小乔,眉眼一眨,以至于曹操横槊赋诗,驻马江边,旗帜蔽野,鼓声如雷,发誓要“铜雀春深锁二乔”,结果却是,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样临风披发的男儿,这样眉眼生花的女子,引得多少年后的大诗人,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他倾慕不已道: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那不能忘却的李煜,是金陵的又一幅风景。

他袍袖一拂,提笔填词,“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种儒雅,一种水木清华,盛开成墙头雨里的一枝杏花,铺展成依约第声下的月夜。

金陵,是江南的一朵荷。

金陵儿女,是荷花中洁净无尘的荷蕊。

那一轮月,照着扑打空城的寂寞浪潮,照着围绕周遭的绵亘远山。

月下,秦淮河水一如千年,静静地流过,流过宋朝,流过大元,再流到明朝。

月下的秦淮八艳,长袖在清冷的光中,舞成一片轻盈的云彩;腰肢如一片弱柳,在箫音里幻化为一片翠绿的珠帘。

谁在江的那边高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国家的灭亡,是红颜绿鬓的罪过吗?

是朱唇柳腰的结果吗?

当一声鼙鼓响起时,当大明朝土崩瓦解时,当一群衣冠贵族膝盖着地时,秦淮河边,一群纤弱的女子停止歌舞,站了起来。

李香君一曲《桃花扇》,血如桃花,艳丽壮烈;柳如是劝夫殉国,性情如铁。

如您不信,请问明月。

而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依然月白如玉,依然月光如水。

金陵的山水,无论是“三山半落青天外’’的空明迷蒙,还是“白下有城皆绕过”的水光宛然,都是画里江山,水墨山水。

山与水之间,是一群江南儿女,或“小鬟红粉薄,骑马佩珠长”,华关无边;或“水光兰泽叶,带重剪刀钱”,绮丽富艳;或‘‘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热闹非凡。

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弦管之声,在月夜下悠悠回旋,在白净的水面上浮荡,飘向天边;就有歌舞翩跹的身影,在烛光之下摇曳生姿,花枝乱颤;就有歌喉婉转的采莲曲子,大珠小珠落玉盘,飘散在夜空里。

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雕栏玉砌应犹在’’的楼台;就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边美景;就有万千宫阙,宫女如花。

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了日月更替,就有了刀光剑影,就有了千船竞发,就有了金戈铁马。

因此,金陵是一座儒雅的城,儒雅中有风骨,有个性,如百炼钢化绕指柔,如青花瓷中的釉色,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

金陵,是王羲之的书法,秀而有骨。

金陵,是六弦琴上的曲子,优美中有铁骨铮铮。

金陵,若是人,在女子,为击鼓金山的梁红玉;若是男子,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二段运用通感、比喻和想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金陵地名的含义隽永、风格独特、韵华永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出人意料的美。

B.第四段的前五句暗引杜牧的诗句,又采用对偶、排比、反问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宏阔的时空及时代的巨大变迁,引发人深远的思考。

C.第四段首尾呼应,以眼前的明月起,段尾又回到了眼前的明月,以月之无情衬人之有情,言浅而意深,形近而旨远。

D.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厚的文化散文,有点题,有铺垫,有展开,有深入,有收束,材料充实贴切,情感深沉浓挚,语言生动优美。

5.作者是怎样展现金陵的“绝代”的?

请从内容组织和手法运用上简要赏析。

(6分)

6.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可以改成“一去一断魂”,也有人认为原来的题目更好,你觉得呢?

请说明你的理由。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材料一:

电子垃圾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电子产品。

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年产量超过20亿台,每年主要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重量超过500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子垃圾产生国。

但电子垃圾中含有金、银、铜等贵金属,称为“城市矿产”。

有调查显示,目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其他贵金属,对于我国这样—个资源缺乏型国家来说,这些垃圾只要合理回收和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

只是,如果回收不当,电子垃圾中的大量危险、有毒、有害物质将进入土壤,就会对水源产生巨大的污染;电子垃圾含有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虽含量不高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非常大,未经分类的电子垃圾,在进行统一填埋、焚烧处理时,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摘编自《每年两亿报废电器浪费惊人》,2017年5月16日中国家电网)

材料二: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显示,96.7%的受访者家中冇废弃不用的电器电子产品,其中43.8%的受访者家中有很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受访者对电子垃圾处理的认知和实践情况如下图。

我国在2011年实施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认定了200多家有资质的电器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也将很多电器电子产品列进了回收名录,包括典型的“四机一脑”,即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和电脑,还有手机等。

但从实行结果来看,还存在电器电子废弃物回收途径混乱、负责回收处理的企业因回收原料不足而“吃不饱”、回收市场无序无章和电器电子废弃物进入国家认定的企业难等问题。

91.6%受访者认为需要建立正规、可信任的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渠道。

具体到如何处理电子垃圾的问题上,69.7%的受访者希望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统一回收处理,64.6%的受访者希望向大众科普电器电子产品关键零件的拆卸保存方式,44.2%的受访者建议由产品商家负责回收处理。

(摘编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该如何处理?

》,2017年9月7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2017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产生的所有电子垃圾中只有20%被回收,未被回收的电子垃圾中有约4%被直接扔入垃圾填埋场;其余76%则被不完全处理。

目前我国电子垃圾的回收仅为收集和简单的拆解,无深度处理和回收。

广东省贵屿镇是我国最著名的电子垃圾拆解产业聚集地,但仍然使用原始的“洗金”“烧板”等方式进行提炼,贵屿镇水源、大气、土壤等普遍受到污染。

西方发达国家在电子垃坡处理方面回收效率高、产生污染少,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比如,德国电子垃圾回收料过45%,建立了至少三种电子垃圾回收渠道:

市政处理部门开设的大型回收站、环保公司提供的回收点和销售电子产品的商店。

这样健全的回收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商家和公众共同努力。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当下电子垃圾处理中值得提倡的一种解决办法。

苹果公司推出的用于拆解苹果手机的机器人,每拆解十万台苹果6手机能回收1.9吨铝、0.8吨铜等,这些回收的铝将用于制作锌苹果产品。

戴尔、惠普等企业也都已建立相对完相回收制度。

中国在电子垃圾管理和处置方面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任重道远。

(摘编自《电子垃圾亟待绿色处理》,2019年4月6日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应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B.调査显示,通过二手市场卖掉、以旧换新和卖给个体回收者是受访者处理电子垃圾的主要方式。

C.调査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担心对废弃电子产品的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当前我国电子垃圾回收都还在使用原始的“洗金”“烧板”技术,回收效率低,也对环境等造成很大的污染。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子垃圾作为“城市矿产”,合理回收、利用可以变废为宝,能从中提炼出金、银、铜等贵金属。

B.与其他垃圾相比,电子垃圾含有大量危险、有毒、有害物质和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极大。

C.目前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的年产量和年报废量都大,但电子垃圾回收途径混乱,回收处理效果不明显。

D.我国虽然早在2011年就认定了200多家有资质的电器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但截至2016年,被回收的电子垃圾仍只有20%左右。

9.目前我国电子垃圾回收存在哪些问题?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4个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乎,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

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节选自《答苏武书·李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B.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C.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D.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土:

相对皇天而言,指地神。

苏武的弟弟苏贤曾跟随汉武帝去河东祭祀地神。

B.不幸:

指灾祸,亦特指死,是对苏武母亲去世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C.斧钺汤镬:

斧钺:

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

汤镬:

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

斧钺汤镬泛指各种各种酷刑。

D.茅土:

指领地。

古天子划分领地时,按领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拥有领地的表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劝降采用攻心法,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

B.叛将李陵的内心剖白真实感人,用他泯灭了的爱国之情衬托出了苏武对国家、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C.苏武与李陵的对答针锋相对,波澜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声气跃然纸上,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D.苏武归汉后致书李凌,望其归汉,李陵回信认为苏武执节荣归朝廷只给予微薄的奖赏,这很难让远方臣子安心归汉效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5分)

(2)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C.“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15.诗的第一句就说:

“我今日夜忧。

”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一分,共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为其文增添浪漫主义气息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杜鹃啼声甚哀就表达作者独居荒野的凄凉。

(3)《念奴娇•赤壁怀古》直接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义隆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在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失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给自己的门客解释他不和廉颇正面的交锋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借代修辞手法夸赞杭州知府的文治武功。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人生下来后的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

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全依赖于母亲,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

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符合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满足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

人们会想:

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

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和专横的。

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因此,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休戚相关节外生枝归根结蒂咄咄逼人

B.相濡以沫画蛇添足追本溯源不可一世

C.休戚相关画蛇添足归根结蒂咄咄逼人

D.相濡以沫节外生枝追本溯源不可一世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母亲热爱新生儿,不单是因为孩子符合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满足她的想象,也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C.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符合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满足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D.母亲热爱新生儿,不单是因为孩子满足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也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19.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资源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想比。

A.⑤①④③②B.①④②⑤③C.④①⑤③②D.①④②③⑤

20.下面的句子选自《论语·为政》,是孔子用亲身经历展示读书人理想人生的写照。

请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并解释所填词语的含义。

(6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①),四十而(②),五十而(③),六十而(④),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__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夏和曾子都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两个人在街上碰见。

曾子上下打量着子夏,吃惊地问道:

“老兄一向瘦骨伶仃,怎么近来肥胖多了?

子夏得意地说:

“我战胜了,所以发胖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

”曾子疑惑不解地问。

“过去,我在书房里读到尧舜禹汤的道德仁义,十分羡慕。

可是当我走到街上看见世俗的富贵荣禄,心中也十分羡慕。

两种心思在我的胸中斗个不停,未知胜负,所以我痛苦不堪,不思茶饭,人也瘦了。

曾子好奇地追问道:

“那现在谁战胜了呢?

“现在仁义战胜了。

所以你看,”子夏摸着自己的双下巴,“我就发福了。

这便是“子夏胜肥”的故事,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悟?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观点,体现你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