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035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docx

《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docx

政治学16课+拓展部分沪教版高中政治

第一课人民政权人民当家

1.国家政权的含义A

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

2.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A

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实现了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关键在于掌握国家政权。

我们政治生活的核心是政权。

3.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3)人民民主专政的首要标志是工人阶级的领导,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B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关系:

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统一。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享有民主和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有机结合。

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5.我国的基本国家职能C

(1)含义:

国家职能是国家政权在实现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国家职能体现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国家的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2)国家职能和国家性质的关系:

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是密切相关的,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3)我国的国家政权的对内对外职能:

A.对内职能:

【1】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有效加强经济的管理,完善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在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组织领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3】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依法采取措施,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兼顾各种利益和要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4】组织社会公共服务。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必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产,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完善各种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B.对外职能:

【1】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协调我国和他国的关系。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的政权的对内和对外职能,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集中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鲜明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6.人民军队是我国政权的主要成分A

(1)人民军队的重要地位:

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保卫人民江山,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钢铁长城。

(2)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加强军队建设,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其次要坚持科技强军战略;要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第二课国家机构服务人民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全国人大的地位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全国人大的职权B

(1)最高立法权: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最高任免权:

选举、决定和任免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和有关组成人员。

(3)最高决定权: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

(4)最高监督权: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

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5.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B

(1)立法权:

制定除应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2)任免权:

决定人事任免。

(3)决定权:

决定计划预算的部分变更,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4)监督权:

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6.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的关系A

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全国人大常委会从属于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

7.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及其特点B

关系:

人大代表是人民意志的表达者,也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

特点:

(1)人大代表的权力来自人民的委托,人大代表行使权力必须以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为前提。

(2)人民与人大代表权力委托关系的成立必须经过法定程序(选举)。

(3)人民对人大代表的权力委托是是有期限的(5年)。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1)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人大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3)人大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

(4)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能够兼取民主和效率两者之所长。

(5)人大制度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9.国务院的地位A

(1)国务院是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

(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3)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10.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B

我们的政府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我们应该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

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核心目标。

(1)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2)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3)优化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

11.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B

立法机关:

人大及其常委会。

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行政机关:

政府。

12.国家公务员的宗旨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第三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B

(1)民主的含义:

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我们要建设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

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容是: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人民当家作主。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的决定因素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A

(1)社会主义法制的含义: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

(2)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有法必依,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强制力的体现。

3.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两者紧密结合。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4.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A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C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的体现,具有普遍的效力和至上的权威。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实行依法治国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观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6.依法治国要和以德治国相结合B

法制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1)法制是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2)法制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两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3)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7.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B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把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第四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1.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A

(1)国家主权的含义: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所固有的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

(2)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政治独立。

国家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行使最高统治权,独立自主地决定其对内对外事务。

国家的经济自主。

国家自主地开发和利用领土内的自然资源,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的国民经济,经济不受其他国家的控制。

国家的领土完整。

国家以一定的地域为其存在的基础和活动范围。

国家主权是以国家为范围的,只有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才是国家主权的实体。

因此,国家主权不能分割,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部分、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能享有独立的主权。

2.“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内涵A

(1)坚持“一国”是前提和基础。

(2)两种制度并存。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3)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3.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意义B

(1)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2)有利于推动大陆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4)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A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B

(1)民族平等。

民族不分大小都处于平等地位。

发展水平不同的民族处于平等地位。

(2)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3)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团结,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1)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

(2)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法律保障;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条件。

(3)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同其他行政区域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主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即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7.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

我国宪法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2)任何国家机关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3)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4)任何人不得利益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5)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8.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C

(1)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评价标准: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统一是每个中华民族的公民的法定义务,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行为选择:

我们要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观念,尽自己所能积极为和平统一祖国贡献力量,同一切妄图分裂祖国的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评价标准: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维护民族团结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行为选择:

我们要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第六课立党为公执政兴国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B

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经历了长期斗争的考验。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B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5.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A

1.政治领导:

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表现: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探索出正确的前进道路。

(首要)

2.思想领导:

理论观点、思想方法,以至精神状态的引导和指导。

表现: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

3.组织领导:

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去组织和带领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完成党的各项任务。

(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重要保证)

(四)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C

1.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统一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志和行动。

3.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国际环境。

(五)我国的政党制度B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现阶段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民主党派参政权包括: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团结合作中形成了一些共同坚持和遵守的重要政治准则,这是多党合作坚实的政治基础。

(3)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5)发展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

(6)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人民政协的性质: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政协委员由人民团体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人民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人民政协的主题:

团结和民主。

4.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

(1)实行这种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2)实行这种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3)实行这种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促进执政党的作风建设。

(4)实行这种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5)实行这种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

第五课独立自主和平发展

(1)主权国家A

1.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

(2)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最重要的成员A

1.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联合国的作用:

(1)在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3)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国际安全机制的核心,已经成为公认的多边安全机制的核心,已经成为公认的多边安全体系最权威和合法性的机构。

(三)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B

总起:

和平和发展问题是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的。

一方面,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障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因此,发展需要和平,发展也必将促进和平。

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4)当代国际社会中的竞争与合作

1.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与合作。

2.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从本质上看都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3.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和归宿。

4.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不同利益是国家间摩擦和冲突的根源。

5.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原因(基本依据):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2.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内容、地位和表现

内容:

(1)独立自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地位:

(1)我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和基本立场。

(2)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表现:

(1)独立自主,就是坚持我国政府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其他国家以任何借口干涉我国内政;独立自主,就是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2)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本着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我国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3)我们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反对将冲突国际化,反对使用武力;在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上坚持原则、敢于斗争。

(6)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C

1.评价标准: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行为选择:

在对外交往和接触中,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国格和人格,自觉履行我国宪法规定的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政治学拓展学习政治参与

1.实质民主的含义A

实质民主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哪个阶级掌握政权,占据国家的统治地位”是其关注的首要问题。

2.程序民主的含义A

程序民主是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关注“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行使民主权利”的问题。

3.协商民主的含义A

协商民主强调公民是民主体制的参与主体,主张公共政策必须经由公共协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决定,从而让公共政策在实质上符合更多的公民的利益。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

它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下,在城乡基层单位和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的民主制度。

(1)农村村民自治制度:

农村村委会

(2)城市居民自治制度:

城市居民委员会

(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企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基层民主属于直接民主范畴,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它是群众身边的民主,能够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直接和最具体的体现。

5.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A

公民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参加政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表达政治意愿的行为。

6.公民政治参与的要求A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合法的政治参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自主、理性的政治参与。

7.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B

(1)民主选举:

公民依法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

方式:

直接选举——由选民按选区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选举;间接选举——在由选民按选区选出本级人大代表的基础上,再由这些代表依法投票选举产生本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和上一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地位(意义):

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主要途径。

(2)民主决策:

公民参与国家各项重大决策的权利。

方式:

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公民通过选出的人民代表,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

地位(意义):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保证公民对决策的参与权利,都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3)民主管理:

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权利。

方式:

直接参与民主管理——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间接参与民主管理——通过选出的人大代表参加管理。

地位(意义):

依法实行民主管理,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管理工作中的实施。

(4)民主监督:

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

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地位(意义):

依法参与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人民通过行使知情权、选举权、参政权等来制约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力,这是加强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