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情况自查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982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情况自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县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情况自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县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情况自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县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情况自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县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情况自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情况自查报告.docx

《XX县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情况自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情况自查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情况自查报告.docx

XX县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情况自查报告

 

XX县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情况自查报告

  

普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项督导的通知》(普政教督〔2018〕9号)要求,我县组织各义务教育学校认真开展一体化改革发展自查工作,现将我县开展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县情及教育概况

二、XX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全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进程XX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县教育局为牵头单位,多次组织财政、规划、国土、住建、环保等部门深入城区及各乡镇学校开展调研活动,召开联席会议,研讨标准化学校建设、城区学位建设、人才引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进程的专项工作任务。

结合XX县实际发展水平,经充分研讨论证,制定了以下改革发展任务目标。

一是加快实现全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统一。

在公共资源配置上,对义务教育予以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和重点保障,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二是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义务教育与城市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全县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乡镇招生难”和“城区入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

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三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标准化学校建设。

根据国家优质均衡要求和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分阶段逐步落实优质均衡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和层次。

2017年,全县2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指标达标均在七项以上,达标率100%;教育资源配置8项综合差异系数指标情况为:

小学0.424(小于标准值0.65),初中0.256(小于标准值0.55)。

有计划消除大班额。

通过合理学校布局、加强标准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控制学校规模,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原则上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逐步缩减大班额比例,确保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三、XX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成效及经验

(一)科学规划学校设置,确保学位充足供给。

XX县根据城乡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学校布局。

政府无偿划拨近100亩公益事业性用地,引进“香港言爱基金会”项目,整合其他项目,在城区新建了一所总投资近1亿元、可容纳2700名学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已于2017年9月正式开学使用,目前在校学生共计2466名。

同时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从基础设施、功能仪器、技术培训、师资力量、待遇倾斜等全方位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留住农村生源,实现城乡教育品质同等提升,城乡学位利用率趋向平衡,切实消除农村学校生源不足而城区学校超大班额现象。

我县加强县级资金保障,把项目县级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全县2014-2018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投入资金7789.39万元,规划新建校舍面积27477平方米,规划新建运动场地14275平方米,规划购置教育教学设备2091.23万元。

截止目前,上级部门已下达改薄资金4026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388万元。

下达校舍建设面积11954平方米,其中竣工验收8794平方米,(2014年至2016年的校舍建设任务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竣工率100%;完成篮球场10个,排球场4个,器械场1个,下达运动场地建设任务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率100%;完成教学仪器设备采购任务2091.23万元,设备采购任务已全部完成并安装到位,完成率100%。

2014年以来,全县加大教育信息化硬件投入,至2018年3月,共投入资金1679.9225万元(县级299.17万元,国家、省、市等资金1380.7525万元),配备16套3D打印机,配备1732台学生电脑;配备多媒体336套(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226套,交互式LED大屏110套),完成全县中小学班级多媒体班班通;教师电脑1113台(其中笔记本251台,台式机862台)。

小学教学电脑1049台,生机比8.8:

1;初中教学电脑460台,生机比9.4:

1;高中教学电脑200台,生机比6.5:

1。

教学班级和实验室多媒体设备覆盖100%,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等功能室多媒体覆盖率达90%,实现中小学教师备课电脑全覆盖。

(二)统筹城乡师资配置,保障师资力量均衡。

为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学校教师质量,XX县按照“均衡发展,倾斜农村,城乡联动,统筹考虑”的原则,通过实施校长教师聘任交流补充机制、教师招聘、落实农村偏远学校教师津贴、学校结对等措施,统筹城乡师资队伍建设,借助“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等培训项目,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是完善校长教师聘任交流补充机制,推进城乡教师均衡配置。

制定出台了《XX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岗位交流实施方案》和《XX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年——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校长和教师在全县范围内轮岗交流。

2015年至今,我县城乡校长、副校长交流28人次,很好地推进了优质校长资源的共享,逐步缩小校长配置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

全县参与轮岗交流的教师205人,师资配置上更趋合理。

同时,大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力一批优秀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

实现了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平竞争、择优聘用、科学考核等方式,建立健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流动机制。

合理补充教师,近四年来全县共补充教师141人,加大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计算机教师的招聘力度。

新聘教师(含免费师范生就业)优先安排到农村及薄弱学校任教,在保证教师总量的同时又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培训经费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纳入财政预算。

 

二是统筹城乡教职工编制配置,并向乡村学校倾斜。

针对我县农村学校规模小、班额少的特点,为保证农村学校能开课、开足课,在编制核定上实行按班核编的办法,确保城乡统一编制标准,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初中的师生比控制在1:

13.5以内、小学控制1:

19以内。

三是职称评定给予乡镇教师一定的倾斜。

根据云发〔2014〕1号、云人社发〔2014〕106号、普人社发〔2014〕127号和普办通〔2017〕43号文件精神,乡镇中小学评审高级教师不受岗位限制,乡镇中小学评审中职及城区学校评审中、高职职称不实施评聘分开。

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云人社通〔2017〕74号文件精神,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推荐评审正高级教师的人员中,担任学校和教研机构行政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30%。

四是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我县全面落实乡镇工作人员津贴补助政策,将乡镇及以下学校在职在岗教师一律纳入乡镇工作补贴范围,设立了人均每月不低于500元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600元乡镇工作人员津贴。

对到乡镇学校支教的城区教师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500元生活补助,对乡(镇)与乡(镇)之间交流的教师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600元生活补助。

五是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和选拨。

制定出台《XX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评选与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开展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培养、培训及评选,并积极推荐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评选。

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三年一聘,一年一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末位淘汰,择优补充机制。

县级名校长,每届三年,每年考核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六是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和表彰制度。

每年开展一次乡村教师表彰鼓励活动,切实增强乡村教师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紧迫感,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确保各项支持政策落地生根,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

 

(三)保障特殊群体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一是制定了随迁子女就学保障计划。

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本县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严格执行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相关规定,确保与本地学生享受同样的入学条件,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就学。

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两为主、两纳入”政策,保证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享受惠民政策,同等接受义务教育。

2017学年,全县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131人,全部在公办学校就读,其中,在小学就读533人,在初中就读386人,在普通高中就读212人。

二是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免、减、助、补、扶”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通过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设施建设,落实“两免一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及其它助学政策,确保留守儿童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2017学年,全县有留守儿童1014人,其中,小学813人、初中201人,入学率100%。

三是优先保障“三残”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我县“三残”儿童少年以随班就读和到县外特殊学校就学形式完成义务教育。

在认真落实国家免补政策的同时,将随班就读的“三残”在校生优先纳入社会捐资助学体系,建立“一人一案”切实保障农村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确保“三残”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2017年全县“三残”适龄儿童少年49人,入学46人,入学率93.9%。

对于无法随班就读的三类残疾儿童,以“送教下乡”的形式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四)加大精准扶贫力度,落实教育机会均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控辍保学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XX县教育局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

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

各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落实控辍保学工作。

层层落实责任制,并明确分工及责任,加大控辍力度,形成控辍网络队伍。

二是强化责任,认真抓好落实。

建立“双线八长”机制,压实各方责任。

我县把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作为抓实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纳入全盘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

建立控辍保学“双线八长”责任制,形成逐级逐层责任到岗责任到人的控辍保学包保责任制度。

强化“三包一”工作制度,做实阶段性辍学生劝返工作。

为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完成义务教育,我县建立辍学生“三包一”工作制度,即村委会干部、村组干部、学校教师共三人负责包保一名辍学生,“三包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包保学生劝返工作,确保学生完成义务教育。

明确乡(镇)、村、组、家长控辍保学的法定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全面掌握辖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统筹部署辖区控辍保学工作,保证安全健康有序的教育环境,确保辖区适龄儿童全部入学,确保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

指导村委会配合基层学校对适龄儿童入学情况、辍学情况进行排查、登记及信息上报,做到不漏户、不漏人;村委会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管理,协同乡(镇)人民政府和责任学校督促家长做好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和辍学学生返校学习。

对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可依据村规民约给予约束,确保本村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要依法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如出现子女未完成义务教育辍学,要依法依规配合学校做好其子女的劝返复学。

四是建立各部门控辍保学的长效联动机制。

我县建立民政、人社、市场管理、文化、公安、发改、财政、国土、卫生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长效联动的工作机制,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协助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防辍控辍责任。

三是严格监测制度,健全辍学学生报告机制。

我县对全县中小学生学籍实行统一管理,各学校认真落实《学籍管理办法》,切实发挥电子学籍全国、全省联网后的统计和监管功能,对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定期分析,重点监控辍学现象。

四是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办学。

规范招生入学工作。

我县严格执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要求和随迁子女“两为主、两纳入、同城同教”、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零拒绝、全覆盖”、贫困家庭子女“应保尽保”等工作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县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我县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各级相关规定。

严格师德要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禁歧视、谩骂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五是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精准资助控辍。

我县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资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义务教育阶段落实“两免一补”,免除学费、教材费、住宿费。

2017年,我县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152.51万元。

其中:

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145.41万元,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4.87万元,一年级新生字典补助资金1.93万元。

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给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生每年800元营养餐补助。

2017年,上级下达我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992.96万元,已等值食品落实到学生992.96万元,受益学生12412人。

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族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工作,给予小学寄宿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寄宿生每生每年1250元的生活费补助。

2017年,上级下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986.78万元,发放986.78万元,受益学生8987人,其中:

小学5464人,初中3523人。

(五)改革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针对制约XX县教育科学、健康、协调发展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优化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XX县教育局锐意改革、狠抓落实,以综合改革的思路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围绕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把握办学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广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全面开展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活动,创造有效形式、形成长效机制。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改进美育教学,充分发掘传统艺术资源,因地因校制宜,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对各学段育人目标和各学科内容设计提出具体要求。

二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保证贫困家庭孩子、农民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权利。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投入。

全面落实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创新学校管理模式,鼓励强校带弱校,组建教育联盟。

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支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率。

三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着力在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按照2012年《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清理各类歧视性政策,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解决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法人属性、产权归属、教师保障、财政扶持等问题,运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动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

四是推进职能转变,改进教育管理方式。

统筹整合专项资金,整合农村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扩大学校资金统筹使用权,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减少各种检查活动,整合各种常规性和临时性检查,给学校创造一个安心静心办学的环境。

加强标准建设,依据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从根本上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

推进教育法治建设,推动教育法、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

强化教育督导,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充实教育督导队伍力量,研究制定督学管理办法,完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推进学校规范办学行为。

 

五是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推进依法办学,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研究制定依法治校指标体系,形成依法办学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为政府、社会、家长监督评价学校办学行为和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坚持面向社会,主动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六是发挥社会评价作用,动员社会参与支持监督教育。

要把评价权和监督权更多交给社会、回归社会,正确发挥评价的监测、诊断、指导功能,支持现有专业机构建设,发挥专业学会、行业协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要推行教育部门、高校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社会各界在公开中监督。

要通过信息公开,确保社会公众及时、便捷、有效地获取各类教育信息。

强化社会评价,促使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主动加强信息公开,主动让社会了解,提高政务和校务公开的水平,提高学校的公信力。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综合育人质量。

新课标的改革为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标准,特别是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实效,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大幅度大面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以“有效教研”为总抓手,以校本课题、名师工作室、共读一本书等为平台,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以狠抓教学常规、作业管理、质量调研管理为重点,减负增效,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一是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不放松。

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

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二是实现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两大转变。

建立健全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转变机制,促使教师通由以考试为中心转变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

通过课改,增强教师的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三是强化干部队伍、教师队伍、教研队伍建设。

通过选拔和培养,促使年轻校长和主任不断成长,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

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四是推进课堂教学、课程资源、师生评价、教师配备改革。

变粗放式课堂教学为集约型教学模式,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高耗为高效,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积极主动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选派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加强农村学校的教学力量,更新农村学校的教学理念,推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全方位改革。

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农村师资配备原有编制标准滞后。

部分农村小学存在理论超编,实际缺人的现象。

农村教师编制标准不适应当前农村学校实际状况。

对农村中小学在教师编制上应当倾斜,应当重新修订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对必要存在的教学点重点照顾,在实际核定农村学校师资时,既要结合学生数,也要结合班级数,统筹考虑师资的配备。

 

二是城乡之间教育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

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在校园环境、教育装备、教师素质、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加之,城镇化建设蓬勃发展,使得城区学校的“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小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尽管我县采取适岗培训的方式,力求配齐配足音、体、美、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的专任教师,但这些学科的专业教师配备仍然不足,特别是农村规模小的学校、村小、教学点等。

二是教师交流方式有待完善,2015年至今采取了调整性交流、城乡交流和自主对口交流的办法,交流人员为205人。

但分片交流和骨干教师交流的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是学校特色办学不够鲜明。

一些学校的办学文化理念不明确,缺乏思想指引和支撑,导致校园文化特色基础薄弱、品味不高,学校整体文化特色不明显。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统筹城乡师资配置。

依据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学生规模和教育教学需要,按照中央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有关要求,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

 

二是全面均衡提高城乡教育办学水平。

在推进城区学位建设的同时,加强建设农村学校校园环境、教育装备、教师素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水平提升工程,资金、技术、设备、培训等建设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加速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学校生源不均问题,缓解城区就学压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加大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在加强现有教师适岗培训、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的同时,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的渠道加大对音、体、美、信息技术、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增加专业学科教师数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四是引进优秀办学经验,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工程,引进优秀特色办学经验,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因,开发校园文化资源,加强学校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独有办学文化理念,提升师生自身素质,构筑精神文化根基,彰显学校整体办学特色。

 

XX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8年4月1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