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187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德的扁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朱德的扁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朱德的扁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朱德的扁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朱德的扁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德的扁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docx

《《朱德的扁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德的扁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德的扁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docx

《朱德的扁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

 

《朱德的扁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16.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8个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不料”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分角色朗读。

 

难点:

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从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师:

多媒体课件

 

生:

搜集查阅朱德及红军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篇课文吗?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位革命领袖呀?

(毛主席)

 

师:

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

 

.

.

 

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出示朱德的图片。

 

你们认识他是谁吗?

出示“朱德”两个字,帮助学生认

 

识“朱德”这两个字。

(板书:

朱德)

 

提问:

关于朱德,你们搜集了哪些资料?

请先和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全班交流朱德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资料。

3.课件出示扁担的图片

 

师:

这是扁担(相机出示“扁担”两个字)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

 

课件演示两个字的书写笔画顺序后,(老师示范在田字格中书写“扁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书写。

 

学生描红并练写两遍,老师巡视指导。

 

4、朱德这位伟大的总司令,却和扁担之间有一个动人

 

的故事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

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课前几项预习。

 

(1)集体回顾(相机出示):

读五遍、标序号、圈生字,

 

.

.

 

标音序,标疑点(即自己不懂的地方)。

 

(2)同桌检查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2.轻声读一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填空题降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难度)

 

______,在_______上,_______带领战士们______,,

 

战士们心疼他,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

 

_________________,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出示自编绕口令: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扁担长、扁担长,冒着危险去挑粮。

 

扁担长、扁担长,朱德的扁担不用藏。

 

扁担长、扁担长,司令以身做榜样。

 

生齐读。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出示并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思考: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指名学生介绍“井冈山”。

老师相机补充:

井冈山周围

 

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

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

 

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

 

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

 

师:

咱们走进井冈山,来欣赏一下革命根据地的风采吧。

 

.

.

 

(出示图片)

 

2、理解“会师”:

 

(1)(课件出示会师图)看,两支部队见面了,战士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跳啊、叫啊......多么兴奋!

这从课文

 

第1自然段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出来?

(相机出示“会师”两个字)

 

师:

(出示田字格里的“师”字)这个“师”字,对小

 

朋们而言,应该是非常熟悉,现在你们面前就站着一个老师呢。

咱们读一读这个字和词吧。

师点击组词。

(生:

师,老师,师傅)

 

师:

请跟老师写师字。

师范写在田字格中,学生举起手指书空,并读笔顺。

教师边范写边强调左旁第一笔是短竖,第二笔竖撇。

右旁一笔是横,下部是一个巾字。

 

(2)(出示“队伍”这个词)让学生观察一下“伍”字有什么特点?

(形声字、左窄右宽)请跟着老师将这个字送回田字格中去吧,师范写“伍”字,并适时提示学生“五”字的斜竖压在竖中线,横折要横在横中线。

 

(3)是哪两支队伍会师呢?

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师:

我们来认识一下会师的两位军事领袖吧。

(出示朱

 

.

.

 

德和毛泽东的图片及名字:

朱德同志、毛泽东同志)指名读,

 

齐读名字。

 

看来名字中的两个生字一点儿也没难住你们呀,咱们再

 

单独认识一下它们吧。

(出示“志”和“泽”字)指名读并

 

组词。

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

(组词法、加一加:

 

士+心;换一换:

择--泽......)

 

课件演示志字的笔顺,学生跟读笔顺。

 

师范写“志”在田字格中,重点提醒:

“志”字上部是

 

“士”字,一横长,二横短。

千万别写成“土”字。

 

(4)介绍背景:

 

会师后不久,毛主席就把这两支队伍整编成立了红军,

 

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

(出示红军、军长两个词及“军”字),齐读两个词,提示学生军字的部首是秃宝盖,千万别认成宝盖头。

 

师:

秃宝盖的家族中还有哪些成员呢?

大家回忆一下。

 

指名说(相机出示:

农、冠、写、冤等)

 

课件演示“军”的书写,学生观察笔顺、间架结构和笔划位置。

 

师在田格中范写“军”字,学生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书空,记一记部首和结构,记一记压线笔。

 

(5)练习书写、规范写字

 

.

.

 

学生在书上将“志、伍、师、军”描红并书写两遍,教

 

师巡视指导。

 

反馈纠正:

展示学生的书写并进行点评。

 

(6)师出示句子“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

 

()”,出示“敌人”一词,学生读读记记,提示学生“敌”字左边一个舌字,区别“故”字。

(出示形近字及组词)

 

师:

毛主席和朱军长带领战士们住在井冈山,山下到处都是敌人,红军战士们过着艰苦的日子。

他们的处境真不容易啊!

 

来,咱们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山下到处是敌人,红军们的处境很艰难,那山上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咱们下节课再去井冈山上瞧瞧吧。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回顾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参与故事的人物。

 

二、教学第2自然段

 

1、师:

(出示第二段)山下是敌人,山上又是什么样的

 

情形呢?

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帮助我们了

 

解一下。

 

.

.

 

指名读。

 

课件出示:

“井冈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

 

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读一读,想一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井冈山山高地少,所以产粮少。

 

师相机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为何要挑粮上山。

 

2、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学生交流。

 

(1)出示句子: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指名读、齐读)

 

(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理解。

“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出示操场与六十里相比,200

 

米的操场,大约等于150个操场的长)

 

路程远,而且路还不好走,文中讲到了“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见山势险峻、山路艰难。

(出示图片和词语)

 

(3)出示想象练习:

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_______;

 

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________;弯弯

 

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十______指导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________(引读:

“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相机出示句子)

 

师: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

(红军

 

.

.

 

战士团结、不怕吃苦)

 

师:

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从“大家都争着去”中的“争”可以看出。

(出示圈画的“争”)

 

3、出示本段的生字:

抽、陡、难,

 

师:

回过头,咱们再来和这几个生字打打招呼吧。

开火车读并组词。

咱们又和这个“难”字见面了,在

 

《大禹治水》中它是“灾难”的“难”,这次它又变成了“难走”的“难”字,这个多音字,咱们再读一读、记一记吧。

(出示难字的不同组词)将生字送回句子,咱们再来读一读吧。

齐读多音字及组词。

 

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条件的艰苦,战士们的热情。

 

三、教学第3自然段

 

1、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

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你瞧,朱德军长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学生交流)

 

出示填空:

他()草鞋,()斗笠,()粮

 

食,跟大家()()。

(齐读句子)

 

师: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是的,朱德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穿得好一

 

点,也是穿草鞋,戴斗笠;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摆官架

 

.

.

 

子,他也挑着粮食;同样的,他也没有比别人少走一点路,

 

他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可以画画)。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

 

用“一样......一样......一样......”把朱德同志挑粮的

 

场面描述出来吗?

 

完成句式练习: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戴

 

着斗笠),一样(挑起粮食),一样(爬山)。

 

师总结:

朱德同志虽然是军长,但和战士们没有什么区

 

别。

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吃苦,我们可用

 

词语”同甘共苦”来概括(板书:

同甘共苦)

 

2、白天这么辛苦,那到了晚上,作为首长的他应该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

然而事实是(出示“他不仅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齐读

 

句子,着重读出“整夜整夜”,感受朱德军长的异常辛苦。

 

3、那么战士们看到敬爱的军长这样辛苦,又是怎么想

 

的、怎么做的呢?

请你们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再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

 

扁担藏了起来。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课件)

 

5、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

一个

 

.

.

 

“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师生明确:

从“藏”字,我们体会到战士们

 

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们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

 

德军长。

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真是“藏中

 

见真情”哪!

 

6、出示句子: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的想法有没有实现呢?

 

从哪个词看出来(不料)“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

(没

 

想到)指名读。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7、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呢?

 

学生自由讨论,师生明确:

朱德是为了在扁担上作记号,

 

表明这是朱德的扁担。

 

为了不让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

 

师:

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

朱德愿意与战士

 

们同甘共苦。

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