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817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中国有一本古书这样记载日本: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第一次统一“百余国”的是(    )

A. 大和              B. 高丽              

C. 琉球              D. 本州

2. 5世纪时期的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从事农业生产的称为 (    )

A. 田部              B. 海部              

C. 锦织部            D. 锻冶部

3. 如图文物倭王印反映了 (    )

 

A. 古代罗马帝国的建立                     

B. 古代日本与汉朝的交往

C. 中世纪王权与教权之争                   

D. 查理加冕称帝

4. 日本大化改新规定,在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促进佛教传播

C. 减轻农民负担                           

D. 加强中日交往

5. 在日本大化改新诏书中,上面有可能记载的是 (    )

①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②承认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 ③改革行政制度,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④强制普及初等教育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6. “这次改革以后,日本人称他们的刀为‘唐刀’,空手道叫‘唐手’。

”“这次改革”是 (    )

A. 伯里克利改革      

B. 孝文帝改革        

C. 大化改新           

D. 1861年改革

7. 大化改新后,在日本出现一批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下列属于这一特权的是(    )

A. 定期向中央交税                         

B. 不准地方官员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C. 组织部民进行生产                       

D. 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8. 下列关于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B.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C. 武士效忠的对象是国家

D.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

9. 在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天皇成为虚君,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是 (    )

A. 幕府将军           

B. 天皇             

C. 大王               

D. 首相

10. 穆斯林意为“顺从真主者”“实现和平者”。

“穆斯林”信仰的宗教是 (    )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犹太教             

D. 佛教

11. 下图中的“伊斯兰历”即伊斯兰教的历法,在我国也叫回回历或回历,为世界穆斯林所通用。

这种历法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在这一年 (    )

 

A. 建立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B. 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C. 去世并在麦地那下葬                       

D. 统一阿拉伯半岛

12. “阿拉伯人空前团结,士气高涨,如潮水般涌出半岛。

通过对外扩张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国家”。

阿拉伯人空前团结的原因是 (    )

A. 穆罕默德人格魅力                         

B. 伊斯兰教的凝聚力

C. 阿拉伯人同仇敌忾                         

D. 基督教强大的号召力

13. 如图是巴格达“智慧宫”遗址,该宫殿的设立表明哈里发 (    )

 

A. 重视知识           

B. 崇尚法制          

C. 喜欢翻译            

D. 穷兵黩武

14. 西方有一句谚语: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    )

A. 中国人             

B. 阿拉伯人          

C. 法兰克人            

D. 罗马人

15. 包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名篇的民间故事集,是研究某一国家的珍贵资料。

这个国家是 (    )

A. 罗马共和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罗马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二、辨析改错(8分)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

(1)从646年开始,明治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改正:

【   】

(2)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掌握着国家实权的是武士阶层。

改正:

【   】(3)630年后,半岛各部落纷纷承认亚里士多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改正:

【   】(4)《荷马史诗》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七世纪之交,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唐朝……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东亚政治形势的变化给日本带来巨大压力……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起来,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田池,以为己财,征战不已。

或者兼并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外背景。

(4分)

 

 

 

 

材料二  赖肖尔在《当今日本人》中说:

“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2)赖肖尔的话说明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

(2分)结合大化改新的内容说明这一特点。

(2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大化改新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穆罕默德创立了严格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就是要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惯,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氏族部落的藩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后,其文明长期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其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天文学等文化成就,即使在帝国之后很长时期内,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帝国在科学文化上一贯的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大大推动了那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建筑和科学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1)材料一说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阿拉伯半岛统—后,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不断向外扩张,最终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建立时,中国正值哪个王朝?

(2分)二者之间发生的冲突结果如何?

(2分)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阿拉伯的文化成就。

(两点即可,4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促进统一的宗教】

材料一  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材料二  “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进入天国。

材料三  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主张众生平等。

(1)上述三则材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

(3分)

 

 

 

(2)对统一阿拉伯半岛起促进作用的是什么宗教?

(2分)你知道哪些与该宗教相关的节日?

(1分)

 

 

 

【沟通东西的文化】

材料四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他们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中世纪史》

(3)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

(1分)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分)

 

 

 

 

材料五  乔治﹒萨顿说:

“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4)你是否赞同乔治﹒萨顿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

(3分)

 

 

 

 

 

 

 

参 考 答 案

 

1. A  2. A  3. B  4. A  5. A  6. C  7. B  8. C  9. A  10. A  11. A 12. B  13. A  14. B  15. D

16. 

(1)× (1分)将“明治天皇”改为“孝德天皇”。

(1分)

(2)√  (2分)

(3)× (1分)将“亚里士多德”改为“穆罕默德”。

(1分)

(4)× (1分)将“荷马史诗”改为“天方夜谭”。

(1分)

17. 

(1)外部:

中国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分)内部:

日本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统治阶级内讧愈演愈烈,民不聊生。

(2分)

(2)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变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

(2分)大化改新仿照唐朝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分)

(3)改革适应了社会需要;积极引进中国先进文化;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言之成理即可,2分)

18. 

(1)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2分)

(2)唐朝。

(2分)751年,阿拉伯军队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2分)

(3)①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②《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③《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任意2点即可,4分)

19. 

(1)材料一:

伊斯兰教;材料二:

基督教;材料三:

佛教。

(3分)

(2)伊斯兰教。

(2分)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1分)

(3)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文化,并把他们发扬光大。

(1分)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2分)

(4)赞同。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阿拉伯人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