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H单元 人口的变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774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H单元 人口的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H单元 人口的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H单元 人口的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H单元 人口的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H单元 人口的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H单元 人口的变化.docx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H单元 人口的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H单元 人口的变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H单元 人口的变化.docx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H单元人口的变化

H单元 人口的变化

H1 人口的数量变化

7.H1 8.H1[2015·福建卷]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7~8题。

图3

7.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图的判读。

由图可知,c方案人口结构少儿人口比重较大,而a方案人口结构少儿人口比重较小,两种方案人口结构中人口性别比、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差别不大。

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8.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可持续发展。

a方案生育率较低,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严重;c方案生育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对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容易引发人口问题;b方案生育率介于a、c两种方案之间,人口增长较均衡,比较合理。

6.H1 7.I1[2015·天津卷]图4、图5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6~7题。

图4 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6.结合图4中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

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密度变化。

由图可知,全市人口密度增加了;西北部人口密度变化不大;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增加;东部人口密度增大,人口增长较快。

图5 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

7.结合图5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由图可知,中部和南部道路增加,路网密度增大;城区的范围扩大,并建有卫星城,因此商业区的分布逐渐分散;新工业区分散在老城区外围;住宅区没有向滨湖地区聚集。

[2015·上海普陀区质量调研]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图K161分别是某国的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题。

图K161

1.该国的主要人口状况是(  )

A.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B.人口老龄化严重

C.人口平均年龄下降D.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

1.B [解析]读图可知,从图中无法判断人口总数是在上升还是下降;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老少比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说明人口平均年龄上升;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

[2015·北京海淀区期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

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

据此回答2~4题。

常住人口

(104人)

出生率(‰)

死亡率(‰)

城市人口

比重(%)

2000年

1846

17.57

5.40

33.8

2010年

2181

15.99

5.43

39.9

2.新疆(  )

A.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已接近现代型模式

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3.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4.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对应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

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

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

2.A 3.B 4.A [解析]第2题,据表格数据可知,2010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左右,已接近现代型模式。

第3题,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第4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主要制约因素是淡水资源。

[2015·河南洛阳统考]图K162为我国2005—2030年不同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

据此完成5~6题。

图K162

5.到2030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

A.58%、23%B.19%、23%

C.23%、19%D.19%、58%

6.国家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新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人口容量增大

B.短期内出现人口大幅度增长的现象

C.养老压力增大

D.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5.B 6.D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①线表示的人口比重最大,应表示16~59岁人口;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新生儿比重逐渐降低,故②线表示0~15岁人口比重;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故③线表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根据各线变化趋势可知,到2030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为19%和23%。

第6题,我国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新政策,适当放宽了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可能有所提高,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养老压力减轻。

我国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变化,短期内不会出现人口大幅度增长的现象。

 

H2 人口的空间变化

                   

11.H2[2015·北京卷]图4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第11题。

图4

11.据图可以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1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等等。

通过图示可知,北方地区的城市牵挂程度只有北京比较高,天津其次,故南方地区由甲地迁出的人口较多。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沿海城市牵挂程度普遍高于内陆的,故D项错误。

珠江三角洲地区牵挂程度排名的1~5名要远多于四川盆地的,故C项正确。

5.H2[2015·广东卷]图2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图2

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

5.B [解析]本题以某省人口数量的变化,考查人口迁移知识。

从人口总数量上看,该省人口在8000万以上。

从人口迁移上看,广东、浙江、海南都属于人口迁入大省,四川为人口迁出大省。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省人口以迁出为主,可判断为四川。

1.H2 2.H2[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因此农民多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农村出现“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浪费农村土地资源,不利于农业发展;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给城市带来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

7.F2 8.H2[2015·江苏卷]图4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7~8题。

图4

7.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自然带分布的掌握情况。

从客家人南迁的路线可以看出,其开始时经过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落叶阔叶林,之后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常绿阔叶林,最后到达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热带雨林。

8.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D.就地取材

8.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从古代客家人的迁移路线可以看出其迁移主要是战争因素导致的,据此推知客家人看重的主要是土楼的安全防御功能。

29.

(1)I1 

(2)H2 (3)I2 (4)I2[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见下表)。

等级

小城市

中等城市

大城市

特大

城市

超大城市

人口

(104人)

<20

20~

50

50~100

100~

300

300~

500

500~

1000

≥1000

材料二 图18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图18

(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________类________档,其中特大城市有________个。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______,________。

(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________,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分布。

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

(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

29.

(1)2 3 2

(2)经济发达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两点)

(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沪宁线、宁启线(任答一点) 长江 上海

(4)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等级。

根据图示以及题干部分的描述知,江苏省辖市可分为2类3档,其中特大城市有2个。

(2)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之所以出现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现象,主要是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外来务工人员多引起的。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地价高低的因素。

读图可知,江苏城市地价从南向北逐渐降低;高地价带城市主要沿铁路线和长江分布;对苏州和南通两地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上海。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及地价差异对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

影响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规模。

地价高低不同有利于低地价区承接产业转移,高地价区优化产业结构,等等。

[2015·福建漳州八校联考]2010年,海南省三亚市流入人口20.0万,比2000年增长1.16倍,其中,其他省级行政区流入人口12.1万,本省其他市县流入人口7.9万,而流出人口仅3.1万。

读三亚市2010年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图K171,单位:

%),完成1~2题。

图K171

1.据图可知,三亚市(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

C.低年龄组人口性别比偏低

D.育龄妇女总量较小

2.影响三亚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婚姻因素

C.经济因素D.政治因素

1.B 2.C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三亚市人口比重最大的为20~24岁这一年龄组,该年龄组人口属于劳动适龄人口,故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

第2题,三亚市人口流入多,影响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应是该市经济较发达,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

[2015·临沂模拟]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

图K172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K172

3.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D.周边省(区、市)

4.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

3.D 4.D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迁往武汉市的人口主要来自河南、湖南、四川等省(区、市),其次是浙江、江西、江苏等省(区、市),即主要来自湖北周边省(区、市)。

第4题,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人口由经济较落后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安徽距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较近,因此人口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而迁往武汉市的人口较少。

3.D 4.D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迁往武汉市的人口主要来自河南、湖南、四川等省(区、市),其次是浙江、江西、江苏等省(区、市),即主要来自湖北周边省(区、市)。

第4题,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人口由经济较落后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安徽距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较近,因此人口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而迁往武汉市的人口较少。

[2015·福建漳浦三中调研]读我国某城市2013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5~6题。

年龄(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104人)

5.1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104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5.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是(  )

A.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

B.人口迁入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C.迁入人口中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

D.迁入人口与该市原有人口的年龄构成相似

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的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5.C 6.D [解析]第5题,据表格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市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人口迁入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可以计算出15~59岁人口占迁入人口的比重,为90%左右,即该市迁入人口中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该市原有人口的年龄构成不确定。

第6题,该市迁入人口数量大,会缓解当地的劳动力紧张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由于迁入人口中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所以会增加当地的就业压力,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该市迁入人口中少年儿童人口、老年人口数量较多,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

[2015·泰安期中]图K173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负数表示人口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7~8题。

图K173

7.下列有关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江西净迁入人口数增加 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的 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 ④贵州人口净减少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8.图示人口数量的变化(  )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的交通拥堵状况

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7.C 8.A [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江西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人口净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故天津的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的;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7‰,人口净迁移率接近0.15%,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远远超过人口净迁移率,所以贵州人口增加得多。

第8题,图示北京、上海、天津人口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快,会加剧交通拥堵状况;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科技水平、对外开放度和消费水平等,江西、贵州人口外迁得多,但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所以当地人口在增加,人口的合理容量不会增大;第一产业是农业,广东、浙江外来人口多,这些人口主要是进入城市务工的,而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进入北京、上海的外来人口多为青壮年人口,不会加剧两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H3人口合理容量

[2015·北京海淀区期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

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

据此回答1~3题。

常住人口

(104人)

出生率(‰)

死亡率(‰)

城市人口

比重(%)

2000年

1846

17.57

5.40

33.8

2010年

2181

15.99

5.43

39.9

1.新疆(  )

A.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已接近现代型模式

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2.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3.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对应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

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

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

1.A 2.B 3.A [解析]第1题,据表格数据可知,2010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左右,已接近现代型模式。

第2题,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第3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主要制约因素是淡水资源。

[2015·河南洛阳统考]图K162为我国2005—2030年不同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

据此完成4~5题。

图K162

4.到2030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

A.58%、23%B.19%、23%

C.23%、19%D.19%、58%

5.国家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新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人口容量增大

B.短期内出现人口大幅度增长的现象

C.养老压力增大

D.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