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教案.docx
《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教案
24.寓言二则
提古小学王舒
教材分析:
《寓言两则》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阐述故事,让学生通过对寓言故事的学习懂得做人的到来,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三)带着问题读课文。
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
2.他们做了些什么?
结果怎样?
(四)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窜出”的“窜”应读“cu4n”不要读作,“cu1n”。
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
“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五)理解词语。
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六)学习《揠苗助长》。
1.读题,知题意。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
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
“寓”是寄托的意思。
“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
(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
(2)他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①知人物:
古时候一个种田人。
②知情节:
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
③知结果:
禾苗都枯死了。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提出问题。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
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回答,读句子。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
“我得想法帮它们长。
”
(3)“巴望”是什么意思?
“天天”、“去看”说明什么?
“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
(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
“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
”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
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5)指名读第2自然段。
(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
(7)“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
“筋疲力尽”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
(9)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
5.细读悟道理。
(拓展学习,深入明理,学以致用。
)
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
(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种田人错在哪里?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
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
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
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
(2)学生口头归纳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4)总结学习方法:
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千万不可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24《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出示图片。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培养朗读、概括能力)
1、那么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怎们的故事呢?
请大家朗读课文,等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2、《鹬蚌相争》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有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3、有哪一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告诉大家。
首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练一练。
4、指名表述,适时表扬。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提出问题
1、故事基本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可是,为什么鹬和蚌要互不相让呢?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同桌分角色扮演鹬和蚌,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拔。
四、联系文本,理解人物(练习朗读,理解人物心理)
1、抓住:
鹬猛地用尽用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正在这时,有个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
(指名回答)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这样一个结果,这个故事的三个主人公分别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在身处困境时,还威胁蚌。
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
渔夫——嘲笑鹬和蚌互不退让,结果两败俱伤,让自己轻易获利。
五、拓展延伸(培养想象与说话能力)
1、对于鹬蚌,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如果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
现在鹬咬着蚌,蚌夹着鹬,它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告诉我。
2、同学们通过读了这样的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作业设计:
(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培养阅读理解与说话能力)
1、同学们都记住这个故事,并且记住了它的寓意了吗?
好,历史上有许多人正是记住了这个故事的道理,而避免了两败俱伤的祸患,下面请大家看一下。
2、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和“将相和”的故事。
指名说出寓意。
3、课后请大家思考:
如果你和同学发生了矛盾,互不相让时,应该怎么办?
并且把这个故事介绍给家长,让他们也知道这个故事,明白这个道理。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教学反思:
25.争论的故事
提古小学王舒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通过故事揭示道理的文章。
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兄弟两争论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对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口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
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
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
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
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提出问题。
1、自由读一读,要求:
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
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
*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
(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习生字
倆烤评剖惜笨抓费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设计: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六、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太多的争论浪费时间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
(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练习复述故事)
(也可以出示填空:
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
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
(一)
(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
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
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学习表演故事)
二、学习课文,探究问题,领悟道理(练习说话)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
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
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
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提高朗读水平)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练习语言表达与仿写能力)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
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
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
如:
《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四、作业设计:
继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讲兄弟俩争论不休
盛老师问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赞许
教学反思:
26剪枝的学问
提古小学王舒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里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佳话,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充满了哲理,充满了知识。
我们必须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
作者依照事物的发展顺序,依循“生疑-----释疑-----明理”的线索,紧扣题目记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了解一件事情。
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看过的或家中有人养花的请举手。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为什么吗?
4、修剪枝条还有这么多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修剪枝条有关的文章,题目就是“剪枝的学问”。
5、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检查反馈读书情况)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减少影响远近闻名疯长增加挥舞仿佛又惊又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略)
(2)指明逐行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4)齐读生字词。
(5)理解脉络。
三、精读训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1、直奔中心,引发前文。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件事情中得知的?
2、齐读第5自然段。
3、牵动导读第1、2自然段。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
一开始“我”的心情怎样?
(“不解”板书)
(3)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过渡:
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的枝条,还能结桃子吗?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用钢笔描红,并在田字格上仿写两遍。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减少-----------增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复习巩固)
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1、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
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
为什么要剪掉它?
留下的什么枝条?
对留下的枝条是怎么做的,怎么想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喀嚓喀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摩着”“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了什么?
(4)“我”听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什么叫“将信将疑”?
我还有怀疑什么?
(5)知道朗读第3自然段。
2、导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
(3)齐读“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3、导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的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
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喜的是什么?
惊的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5)齐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着眼点,这个“点”我们姑且称为“课眼”。
这一课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教学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四个词语板书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在学文中加厚生活的积累,增强了解生活的情趣。
)
三、总结全文
1、分组分段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教师小结:
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
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的生活。
四、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完成练习册。
3、拓展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
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习作8肚子再也不疼了
提古小学王舒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着重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的理念: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在教学时,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励,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激情,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写作。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能编写一个帮助小朋友挑食害处的童话。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练说的基础上,编写童话。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指导看图,这个小朋友坐得真直,两眼看着
老师,习惯多好啊!
我知道你们还有许多好习惯,能告诉老师吗?
这些好习惯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2、 示图:
图上这几个小动物的习惯好不好?
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呢?
3、 看到他们有不良习惯,你们心里会怎么想?
怎么办?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二、阅读例文,了解写法
小朋友最喜欢听故事了,如果我们编一个有关这些不良习惯的害处的故事,他们一定喜欢听。
耿新华同学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编的童话故事,好吗?
⒈学生轻声自读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
思考:
(1)故事里写了谁?
他有什么不良习惯?
(2)小作者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3)故事有没有把不讲卫生的害处讲清楚了?
是怎样讲清楚的?
(4)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
2、这个童话故事是编给谁看的?
三、学生习作
1、过渡:
同学们,你们说用这个办法来帮助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小朋友,好不好?
2、准备写什么呢?
想让谁来做主人公?
他的不良习惯是什么?
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后来是怎样做的?
3、学生自行习作,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说起小动物,孩子们都是熟悉的,可是要编动物童话故事,尤其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要形成腹稿,不要说儿童,就是成年人也会觉得有些难度。
这也正是这次习作的难点所在,看上去应该比较好写的习作,真动起笔来却觉得思维不够开拓。
因此作前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前指导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大胆想象更是关键所在。
因此,教学中应该通过一些形象生动、表情各异,甚至是类似于人的表情、动作、装扮的动物形象地出现,来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第二课时
一、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习作好的同学先自己读一读,看看句子有没有写通顺了,有没有错别字
二、交流评议
1、 你的故事读给你的同桌听,请同桌帮你提提意见
2、 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先给大家分享?
3、评议:
你们觉得他哪里写得好?
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
由于孩子的情感体验不同,他们对画面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所形成的故事更是各有千秋。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之间的交流,交流彼此想法等形式,鼓励孩子们说自己的故事,评别人的故事,提高口语交际和修改习作的能力。
)
作业设计:
学生动笔将自己所说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习作8
大胆展开想象
教学反思:
练习8
提古小学:
王舒
教材分析: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了8道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按笔顺写字。
2、多音字组词。
3、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4、修改病句。
5、熟记成语。
6、读背《明日歌》
7口语交际训练、演小话剧。
8、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惜、靠、戴”这几个字。
2、学习几个多音字,从中懂得凡一字多音多义,根据具体的语意顶字义顶字音。
3、训练学生把句子说具体。
4、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熟记成语。
6、读背《明日歌》,并在读背中懂得惜时的道理。
7、通过话剧表演,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
8、学写毛笔字。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先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学生看两组图,说说它们的意思。
(1)出示第二组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想想三个小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
(2)请学生讲述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第一组图,同桌谈论,说说图中的内容,注意把故事的结果说清楚
(4)全班交流:
你是喜欢“三个小伙伴”呢,还是喜欢“三个小和尚”,为什么?
(5)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理由说充分。
遇到学生说得精彩的字、词、句,可请学生板书到黑板上,有选择地带领学生读一读,学生可自主积累。
3、练习
(1) 说说读了两个小故事后的想法。
(2) 大家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想法,说得有道理就行。
(3) 请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询问老师、同学。
(4) 请几位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知道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发现学生写得生动的句子或板书或表扬。
其他学生可与小伙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确的句子。
4、议一议
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才能让庙里的水缸总是满满的。
二、学写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
晶、蒜、森
(2)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
(书上)我的发现:
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3、练习
(1) 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并选择范写,再让学生仿写。
4、 反馈
第二课时
读读背背
1、 熟记成语
(1) 说说怎样学习成语。
(2) 请学生自主学习成语。
(3) 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的意思以及用法并归类。
(可以事先让学生预习)
(4)归类:
来自语言故事,都告诉人民一个道理
(5) 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明日歌》
(1)自由读,谈谈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这首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4)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
可后收集表达同样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
第三课时
做做练练
1、 交流自己的爱好。
2、 明确学习任务:
办一份手抄小报,请学生谈谈打算怎样办小报。
(师引导从选取主题、收集资料、编排设计、分工合作几个方面谈)
3、 学生自主选取主题,给小报取名。
4、 全班交流,指导抓住主题命名。
5、自由组成编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办报。
学生完成后带来,组织学生评议,准备办一个小报展览。
(1)记者招待会,请各位同学拿出自己办的小报,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大家推销小报。
:
要求:
把自己的特色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