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0615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

亚东第一小学:

刘英娟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先复习一些常见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作铺垫比较好,然后通过实例“比高矮”,引出统一单位进行比较的必要,接着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名数改写的方法,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

一、课前收集提高实践能力

课前我做了布置,让学生去收集小组同学的身高、体重和市场小商品的价格等生活数据,并理解它的含义,课中进行交流。

学生亲自去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形成数学来自于生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亲身体会了数学知识学习与生活应用紧密相连。

二、课中呈现感悟生活数学

我在课中再次呈现生活中表示质量、身高等小数。

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实际含义,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应用。

然后,结合教科书“做一做”中几个小数含义的理解,感受相同的小数在不同的情境中的实际含义。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数的不同含义,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引导探究让学生感受单位改写方法的学习过程

小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教材为我们创设了一个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的情境,出示的数据有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这都是一些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不便于比较。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数据进行改写,将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更容易比较它们的大小。

郑老师让学生展开交流,如何把80厘米化为()米,学生发现这就是将单名数改写成小数。

直接利用计量单位间的关系,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再联系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改写。

在练习中反复强调应用这方法,让学生掌获方法,形成技能,做得比较好。

我的反思,这节课也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提问过于集中。

2、这节课在重难点方面的探究不够深入。

本节课是关于学生的生活上的小数,教学的内容是两部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

但是两部分总的就是来教学单位之间的转化,及单复名数之间的转化,本节课内容不是很难,但是学生转化起来很困难,错误率很高。

其实有两种改写方法:

一种是根据小数的实际意义改写;一种直接利用计量单位间的关系,用乘或除以进率的方法。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确,都是可以的。

在教学中,老师只是让学生学会从乘和除来进行移小数,这样也许对于好生比较容易接受,而差生还是难接受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先让学生自己明白通过分数的转化,这样学生知道通过已经知道的进率,这样就可以通过分数进行小数的转化,在改写方法上进行示例型总结,构建单位改写数学模型,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另外,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是个难点,学生易出错,特别是2.39千克=___千克___克,3千克80克=___千克,这里涉及一个补零的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处理到位,应设计强化练习。

3、困惑和不足我认为《生活中的小数》这一课有点难教,我教完这一课,通过课堂作业和抽测反馈,发现部分学生把单位改写的结果搞错了。

,我利用了近两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一对一的专项辅导:

了解他们的错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

经过辅导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单位间的进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属于哪种转化:

是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三、不能正确的移动小数点。

其中第一类错误居多,后两类错误经过单独辅导大部分学生已经没有困难。

与以往的错误相比,这次的错因并不是学生没有掌握方法,而是他们不会用方法,比如:

分不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针对这一情况,每出现一次错误我都要反复地问着同样的问题:

哪个是高级单位的名数,哪个是低级单位的名数?

大部分学生经过不断的提醒,都能顺利的找到方法,可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单位间的进率又会出错,致使错误不断。

应该怎么教?

2、如何运用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数感。

3、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这种联系。

教材通过主题图中呈现了四个不同情境中的小数,包括质量、身高、成绩、体温,并且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结合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具体含义,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生对于小数意义的理解比较透彻,能准确说出每个小数的具体含义。

2.从生活情景入手,引出小数与名数的改写,突出这种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

通过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按身高排队的情境,呈现了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由于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从而产生了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必要,引出例1的教学。

3.通过小组交流,得出既可以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也可以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比较身高的方法,为例1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在生活中的小数中,呈现的情景太多,导致前紧后松,出现练习名数改写的时间过少。

2.练习题中生活中的小数练习所占比重过大,导致没有时间练习巩固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的题目。

再教设计:

减少生活中小数在本节课内容中的比重,突出名数的改写练习,突出重点,根据重点增加练习量。

 

本节课是关于学生的生活上的小数,教学的内容是两部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

但是两部分总的就是来教学单位之间的转化,及单复名数之间的转化,本节课内容不是很难,但是学生转化起来很困难,错误率很高。

其实有两种改写方法:

一种是根据小数的实际意义改写;一种直接利用计量单位间的关系,用乘或除以进率的方法。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确,都是可以的。

在教学中,郑老师只是让学生学会从乘和除来进行移小数,这样也许对于好生比较容易接受,而差生还是难接受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先让学生自己明白通过分数的转化,这样学生知道通过已经知道的进率,这样就可以通过分数进行小数的转化,在改写方法上进行示例型总结,构建单位改写数学模型,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另外,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是个难点,学生易出错,特别是2.39千克=___千克___克,3千克80克=___千克,这里涉及一个补零的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处理到位,应设计强化练习。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新课标的一大领域。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试图挖掘教学中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培养学生的生活应用意识。

一、课前收集,提高实践能力

事先我做了布置,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两个数据,并能知道它们的含义。

课中交流时,我发现很多还是直接从课本里找定价,要么是各自的身高,要么是零食的价格。

可见,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肤浅,调查途径以及收集数据的范围狭窄。

但我想,学生能亲自去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形成数学来自于生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目的已经达到。

二、课中呈现,感悟生活数学

课中,教师再呈现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本中的数据,并说说它们的实际含义,这里有质量、身高、成绩、体温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字。

然后,让学生说说“做一做”几个数的含义,直接地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并且体会到相同的小数在不同的情境中各具实际含义。

学生汇报时,出现身高1.40米,我随机出现一支笔的价格是1.40元,问学生这两个1.40元的含义一样吗?

学生自然能区别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数的不同含义,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实践操作,发展数学能力

在练习阶段,呈现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改正标错小数点的小数,进一步运用小数,体会小数的含义。

然后,再让学生拿出语文书、数学书、科学书、音乐书、美术书,让学生找出他们的单价,并感悟各种课本的不同定价,而且也让学生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单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是教学的重点,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前,我首先布置学生整理各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学习前有一个知识回顾的过程,为教学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由易到难,先讲解200米=()千米,2.5吨=()千克这样单名数之间互化的题目,引导学生掌握名数互化的3个主要步骤:

a、想:

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

b、看:

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从而决定用什么方法。

C、移:

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向左还是向右移,移动几位。

在学生掌握了的基础上再讲解3平方米40平方分米=( )平方米,2.39吨=()吨()千克,并引导学生把复名数分成两部分处理:

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化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同样,小数也分成两部分处理:

整数部分是高级单位的数,小数部分乘进率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这样给学生一个清淅的思路,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自然得到保证。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对名数之间的互化方法理解掌握得比较好,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很熟悉,或者说有些遗忘,而致使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出错。

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学生易出错,特别是2.39千克=___千克___克,3千克80克=___千克,这里涉及一个补零的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处理到位,今后将设计强化练习。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一:

本节课是关于学生的生活上的小数,教学的内容是两部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

但是两部分总的就是来教学单位之间的转化,及单复名数之间的转化,本节课内容不是很难,但是学生转化起来很困难,错误率很高。

其实有两种改写方法:

一种是根据小数的实际意义改写;一种直接利用计量单位间的关系,用乘或除以进率的方法。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确,都是可以的。

在教学中,郑老师只是让学生学会从乘和除来进行移小数,这样也许对于好生比较容易接受,而差生还是难接受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先让学生自己明白通过分数的转化,这样学生知道通过已经知道的进率,这样就可以通过分数进行小数的转化,在改写方法上进行示例型总结,构建单位改写数学模型,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另外,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是个难点,学生易出错,特别是2.39千克=___千克___克,3千克80克=___千克,这里涉及一个补零的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处理到位,应设计强化练习。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二:

现代课堂理念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思维的灵动、学生智慧的碰撞,而在自己的课堂中就缺失了这些,那么导致课堂氛围是平淡无味的,学生心底潜在的积极热情没有调动起来,虽然学生也在发言、讨论、交流,但是每个孩子的情感体验不是真正愉悦的。

造成这样课堂效果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对于整个课堂的把控不够巧妙,刻意的在完成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没有和孩子们融合。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三: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主要涉及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也就是换算)。

主要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换算。

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

长度单位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以外,两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两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两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100。

这是解决问题必须熟悉的。

然后根据是扩大还是缩小进行小数点的移动即可。

如:

2.05吨=(2050)千克,扩大1000倍,所以小数点右移三位。

470厘米=(4.7)米,缩小100倍,所以小数点左移两位。

3.04米=(3)米(4)厘米,把其中的0.04米扩大100倍,即小数点右移两位。

4千克70克=(4.07)千克,需要把70克缩小10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三位,再与4千克合起来即可。

6平方分米5平方厘米=(6.05)平方分米,需要把5平方厘米缩小1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两位,再与6平方分米合起来即可。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四:

在我教学小数这一单元时,我把整个单元的内容认真看了一遍,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和名数的改写可能就是这个单元的难点,因此教学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力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可是在作业中还是出现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错误。

《生活中的小数》包括单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互化、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这里面涉及到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的性质等知识,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五: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新课标的一大领域。

在教学中,我要试图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课前收集,提高实践能力

课前我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两个数据,并能知道它们的含义。

课中交流时,我发现很多还是直接从课本里找定价,要么是各自的身高,要么是零食的价格。

可见,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肤浅,调查途径以及收集数据的范围狭窄。

但我想,学生能亲自去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形成数学来自于生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目的已经达到。

二、课中呈现,感悟生活数学

上课时我再呈现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本中的数据,并说说它们的实际含义,这里有质量、身高、成绩、体温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字。

然后让学生说说“做一做”几个数的含义,直接地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并且体会到相同的小数在不同的情境中各具实际含义。

学生汇报时,出现身高1.40米,我随机出现一支笔的价格是1.40元,问学生这两个1.40元的含义一样吗?

学生自然能区别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数的不同含义,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实践操作,发展数学能力

在练习阶段,呈现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改正标错小数点的小数,进一步运用小数,体会小数的含义。

然后,再让学生拿出语文书、数学书、科学书、音乐书、美术书,让学生找出他们的单价,并感悟各种课本的不同定价,而且也让学生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生活中的小数的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先复习一些常见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作铺垫比较好,然后通过实例“比高矮”,引出统一单位进行比较的必要,接着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名数改写的方法,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

这节课也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提问过于集中。

2、这节课在重难点方面的探究不够深入。

本节课是关于学生的生活上的小数,教学的内容是两部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

但是两部分总的就是来教学单位之间的转化,及单复名数之间的转化,本节课内容不是很难,但是学生转化起来很困难,错误率很高。

其实有两种改写方法:

一种是根据小数的实际意义改写;一种直接利用计量单位间的关系,用乘或除以进率的方法。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确,都是可以的。

在教学中,老师只是让学生学会从乘和除来进行移小数,这样也许对于好生比较容易接受,而差生还是难接受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先让学生自己明白通过分数的转化,这样学生知道通过已经知道的进率,这样就可以通过分数进行小数的转化,在改写方法上进行示例型总结,构建单位改写数学模型,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另外,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是个难点,学生易出错,特别是2.39千克=___千克___克,3千克80克=___千克,这里涉及一个补零的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处理到位,应设计强化练习。

3、困惑和不足我认为《生活中的小数》这一课有点难教,我教完这一课,通过课堂作业和抽测反馈,发现部分学生把单位改写的结果搞错了。

,我利用了近两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一对一的专项辅导:

了解他们的错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

经过辅导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单位间的进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属于哪种转化:

是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三、不能正确的移动小数点。

其中第一类错误居多,后两类错误经过单独辅导大部分学生已经没有困难。

与以往的错误相比,这次的错因并不是学生没有掌握方法,而是他们不会用方法,比如:

分不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针对这一情况,每出现一次错误我都要反复地问着同样的问题:

哪个是高级单位的名数,哪个是低级单位的名数?

大部分学生经过不断的提醒,都能顺利的找到方法,可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单位间的进率又会出错,致使错误不断。

应该怎么教?

2、如何运用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数感。

3、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第一篇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身边的小数入手,主要让学生学会一般名数改写的方法。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亮点,如结合生活的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安排有层次有坡度,也能按照知识迁移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但总得教学效果还是不太理想,离目标的达成还有一定的距离。

  问题原因有多方面的:

一是在整堂课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对新课程理念体现的较少。

二教师问题有些零碎,问题缺乏有效性,把学生束缚得太多,总担心学生不明白。

三是这节名数改写的课要求学生必须对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以及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明确和熟练,才能达到顺利的改写,但实际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生疏淡忘了,因此造成教学过程有些吃力。

四是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可能跟与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有关。

五是教师在语言要更加精练准确,在评价学生的方式上还需多下功夫。

  第二篇教学反思:

  教学单名数与单名数、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相互改写,这里面涉及到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的性质等知识,对于改写的方法,学生在前面的计量单位的换算中已经有所接触,不同的是这节课所学习的名数是小数,这是教学的重点,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

  在名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先整理各单位及进率,让学生在学习前有一个知识回顾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在做小数和名数改写时,并且是由易到难,如:

先讲解80厘米=()米,0.95米=()厘米,在学生掌握了的基础上再讲解1米45厘米=()米,1.321米=()厘米。

在做题时一定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是高级单位改写低级单位或低级单位改写高级单位,然后,再把小数分开两部分处理:

整数部分照写,小数部分再根据各单位及其进率进行量的转化、把小数点移动,实现名数之间的改写。

这样给学生一个清淅的思路,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自然得到保证。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对名数之间的互化方法理解掌握得比较好,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很熟悉,或者说有些遗忘,而致使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出错。

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学生易出错。

今后将设计强化练习。

  第三篇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新课标的一大领域。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试图挖掘教学中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培养学生的生活应用意识。

  一、课前收集,提高实践能力

  事先我做了布置,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两个数据,并能知道它们的含义。

课中交流时,我发现很多还是直接从课本里找定价,要么是各自的身高,要么是零食的价格。

可见,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肤浅,调查途径以及收集数据的范围狭窄。

但我想,学生能亲自去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形成数学来自于生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目的已经达到。

  二、课中呈现,感悟生活数学

  课中,教师再呈现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本中的数据,并说说它们的实际含义,这里有质量、身高、成绩、体温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字。

然后,让学生说说“做一做”几个数的含义,直接地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并且体会到相同的小数在不同的情境中各具实际含义。

学生汇报时,出现身高1.40米,我随机出现一支笔的价格是1.40元,问学生这两个1.40元的含义一样吗?

学生自然能区别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数的不同含义,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四篇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在我校阶梯教室听了三节数学课,教学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小数》。

这种同课异构活动,教师的专业功底是否深厚、业务水平高与低等等必显无疑。

这三节课感觉不尽人意。

现在我静下心来想:

什么是一节成功的课,有了对教材的把握后,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这是前提,然而起决定因素并不是它们,而是教师能不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很享受,享受发言、享受倾听、享受交流、享受思考、享受发现,这种种享受在课堂中的反映就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始至终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眼睛闪动智慧的火花,这样孩子们的心情也是愉悦的,把学习这种脑力劳动当成了快乐。

这也就需要教师有这样的角色服务意识,教师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任务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乐”在其中,全身心地投入。

  然而这三位老师的课堂是失败的,就是没有完成好教师的角色服务,自己像是上课的机器一样讲完了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课堂中和孩子们的情感没有融合,没有真正走进孩子们当中,没有成为他们学习伙伴的一员,那就更没有为孩子们创造享受的氛围。

  另外,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细节”问题。

  比如,第一节课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只注意让学生读小数了,但是教师没有重点指导怎样读,这可是这节课的重点呀!

第三节课虽然指导了读法,但是孩子们对小数的读法也是模糊,只觉得讲的不够透彻,不够“解渴”。

我觉得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因为小数的标志就是有小数点,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可以按照顺序是几就读出几来。

再比如,这三节课中每节课都“谈了收获”,但是像是在走过场,学生谈的也不够深入,可能学生不太会说,当学生不会说或是不知从何说起时,教师该怎样引导呢?

我想,教师是不是可以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来说,这样的话可以加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实现一个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

谈到板书,我想精心设计这节课的板书很重要,板书内容能体现一节课的知识重点,然而遗憾的是三位老师板书设计的也不是很合理。

  通过听这三节课我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诸多需要积累和提高的地方,还是让自己做个有心人,勤思考、多捉摸、善反思,让日常的课堂成为自己的“练兵场”,不敢说自己要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但希望自己是不断进步的。

  第五篇教学反思:

  在我教学小数这一单元时,我把整个单元的内容认真看了一遍,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和名数的改写可能就是这个单元的难点,因此教学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力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可是在作业中还是出现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错误。

《生活中的小数》包括单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互化、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这里面涉及到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的性质等知识,单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是教学的重点,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前,我首先布置学生整理各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学习前有一个知识回顾的过程,为教学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由易到难,先讲解200米=()千米,2.5吨=()千克这样单名数之间互化的题目,引导学生掌握名数互化的3个主要步骤:

  a、想:

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

  b、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