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061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区域地理野外

实习报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导师:

日期:

目录

一、引言3

(一)实习目的及行程介绍3

(二)区域简介3

二、实习内容5

5月11日晴镇平石佛寺、五道幢、化山村5

1、镇平石佛寺5

2、五道幢6

3、化山村7

5月12日晴荷花洞、宛西制药、西峡水泵厂8

1、荷花洞8

2、宛西制药8

3、河南西峡汽车水泵厂9

5月13日晴淅川铝业、淅川减震器厂、范蠡公园10

1、淅川铝业集团有限公司10

2、河南淅川汽车减震器厂10

3、范蠡公园11

5月14日晴丹江大观苑、陶岔渠首、橘子林11

1、丹江大观苑11

2、陶岔渠首12

3、橘子林12

三、结束语13

一、引言

(一)实习目的及行程介绍

地理野外实习是让学生掌握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的重要的教学环节。

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不论是普通地理学的研究,还是区域地理学的研究,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实地考察和研究,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启发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南阳西峡、淅川等地的区域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扩大了地理视野,提高了地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发展的相关领域。

整个实习安排了四天时间,5月11日当天从学校出发先到达南阳镇平石佛寺,在对当地玉雕产业大概了解后,驱车赶往西峡五道幢,对景区整体进行了感知欣赏,之后来到依托旅游产业而发展起来的双龙镇化山村,在这里实地调查了该地因旅游而发展起来的乡村旅馆,并对他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二天,从昨晚住宿处—化山村离开后,先是对荷花洞的喀斯特地貌了解,然后来到了著名的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对公司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学习。

之后,又来到宛西制药控股的子公司—西峡汽车水泵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了公司历史并参观了公司的工作车间。

在实习第三天,即5月13日,我们在南阳淅川分别参观了淅川铝业集团公司和淅川汽车减震厂,对两个公司进行了相关了解,并就其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当天下午我们攀登了范蠡公园所在的—牛尾巴山,对淅川县城整体布局和楚文化进行分析,了解了山地及河流对于城市布局的影响。

最后一天,我们参观游玩了丹江大观苑,并分析其中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随后来到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陶岔渠首,对这一宏伟工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本次实习的最后,于邓州附近愚山南坡处,我们一行了解分析了该地橘子得以在此处生长的原因,并对橘子的生长习性进行了了解学习。

(二)区域简介

本次实习着重通过对两个地区进行区域地理分析,一是南阳西峡县,二是淅川县。

现对其简介如下:

西峡是一个因发掘大量恐龙蛋化石群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第九大奇迹”而闻名中外的“恐龙之乡”,她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西邻陕西省,距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地境仅35公里,系豫、鄂、陕三省交汇处的“金三角”地带。

境内地形复杂,北部是海拔高、坡度大的中低山地,南部是鹳河谷地,两侧是起伏大的低山丘岭。

同时河流众多,属长江流域丹江水系的鹳河纵贯全县南北,并与526条大小河流呈羽状分布于崇山峻岭之中,主要河流有鹳河、淇河、峡河、双龙河、丹水河等。

由于该区正处于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地带,因此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整体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素有“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之称。

西峡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

古史记载,西峡“陆通秦晋,水达吴楚”;“山产百货风行,千里万商云集”。

自古以来,许多圣哲贤达、历史名人曾在西峡留下了传奇遗踪。

同时境内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是河南省资源大县和区域大县,被誉为“绿色王国”和“天然药库”,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所涉及的药材共有1800多种,目前在西峡发现的药材就有1300多种。

依托其历史和资源等优势,该区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体系,即,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业、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和生态旅游四大主导产业,以及医药制造、冶金建材、汽车配件铸造、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体系。

其综合经济实力在南阳市和河南省增长较快,先后被评为中国“名优特经济林——猕猴桃之乡”,中国“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中国恐龙之乡”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全国移民大县、河南省首批扩权县。

该区山峦起伏,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有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主要河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其中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就位于该区。

在气候方面,本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不仅有丰富的矿藏,而且独特的气候环境使得南北方动植物均适宜在此生长。

淅川县风景名胜众多。

有奇峰林立、迂回曲折的丹江小三峡,中州四大名刹之一香严寺,被誉为绿色海洋、天然氧吧的龙山景区,还有北方13省(市)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荆紫关清代一条街等等著名景点16个。

其中丹江风景名胜区、千年古刹香严寺、清代五里长街被列为河南省8大重点旅游线路之一。

该区还是河南省文物大县,境内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丹江口水库库区内水位的变化,一直以来被人们所争论的楚文化遗址遗物在该区开始重见天日。

一座座贵族墓地的发掘,一件件惊世文物的出土,使得这里已成为研究楚文化绕不开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丹江口水库很可能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楚国最初的封地丹阳,而当地老百姓世代传称的龙城,极可能就是楚国始都。

淅川县也已形成了小辣椒、花椒、林果、湖桑、中药材、水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同时利用其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使得区内经济得以更好更快发展。

二、实习内容

5月11日晴镇平石佛寺、五道幢、化山村

1、镇平石佛寺

玉雕之乡--石佛寺位于镇平县城西北约10公里处,自古以来素有“玉雕之乡”的美誉,是南阳玉雕的发源地,全国规模最大、价格最低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

该镇以玉雕为特色支柱产业,玉雕原料丰富,产品种类齐全。

原料主要有南阳独玉、辽宁岫玉、阿富汉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及各类水晶、玛瑙等,以此建成了石佛寺翡翠玛瑙市场、玉镯、玉白菜市场、玉雕摆件市场、玉雕湾综合市场四大专业市场。

随着玉雕产业的发展,区内奇石、古玩、字画、瓷器、骨雕、角雕、铜制品等旅游工艺品也迅速崛起,目前已形成以玉雕为主,其它珠宝古玩为辅的全国最大的工艺品加工销售集散地。

作为“国际玉城”,石佛寺的发展具有较为优越的条件。

首先,丰厚的历史文化。

自古以来,该地商业发达,玉加工业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历史源远流长,为其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

其次,丰富的原料来源。

南阳为四大名玉—独山玉的生产的,为该镇玉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第三,政府的大力扶持。

自2001年开始,政府开始对玉雕产业进行规范管理,并对玉雕人员展开专业培训,同时注重了产品质量和产品的宣传,为玉雕市场的壮大提供了便利条件。

最后,该区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产品迅速推广敞开了发展的大门

当然,这里发展也有其不利因素。

首先是产品的生产结构较为单一,在面对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时,该地产品生产链条短,未能真正实现产品升级和转型。

第二,虽然在政府的扶持下,玉雕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品牌效益仍未形成,在品牌的形成上未能给予较多重视。

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在注重品牌的推广同时,也可以从文化入手,向珠宝业扩展,实现产品升级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2、五道幢

五道幢生态游览区位于西峡县城东北部的二郎坪乡境内,距县城46公里。

景区峡谷奇特,四周秀山起伏,谷中河水清澈,缓如垂练,急如抛珠,山水相映相辉,如诗如画,风光无限,同时游客能参与、体验在其中,可以说是一个集探险、娱乐、观光、休闲,避暑、度假、科教、强身健体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胜地。

优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五道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景区内的很多设计采用了“仿生法”。

例如,大门、垃圾桶、道路等。

同时景区配有娱乐设施,供人们娱乐,例如索道、滑道等。

但是,景区的发展仍存在很多弊端。

第一,开发程度不够,整个景观参观过程中,部分地方除了让游客爬山,没有任何可观赏之处,可以说没有高潮,始终平淡无奇,没有特别吸引游客的亮点。

第二,在景区设施上,部分地方出现了设施老旧,甚至在一些下山的铁质扶梯上因生锈而出现了破洞,游客走在上面可以说存在一定的危险:

同时在游览中我发现在处理景区垃圾时,工作人员大多采用直接焚烧的方式,使得许多仿生垃圾桶出现焚烧遗留的痕迹,既不美观,又易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注重发展景区的综合性。

加大开发力度,尤其是景区的特色景观。

3、化山村

化山村是地处西峡县双龙镇大山深处的小山村,距西峡县城38公里,占地6.6平方千米,曾经是县级贫困村。

十年间,伴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乡村农家旅馆,村民收入由农业收入逐渐转为旅游收入,并结合香菇种植,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风气有所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该村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该村在前进过程中仍遇到一些困难。

首先是资金问题,在对农家旅馆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旅馆设施相对还是有些落后,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资金问题。

我们可以从右侧图表中看出,其中因经济原因而缺乏投资意向的高达70%,这就使得在外来投资越来越多的情形下,当地农家旅馆因资金力量薄弱,无法很好的改善旅馆面貌,相对而言缺乏竞争力。

其次是在旅馆管理方面,可以说管理模式较为松散。

当前的管理者主要是农家旅馆协会,村委会和工商部门给予相关支持,在旅馆经营中,凡是有游客投诉的旅馆,协会将对其进行罚款和停业整顿的处罚,并不是定期的考察和监督旅馆卫生和服务等;并且在调查数据中我也发现,50%的经营者认为当前的管理效果一般,有10%的感觉效果不理想,同时在对经营者培训方面,55的%旅馆仅受到了简单的培训,仍有5%的旅馆没有接受过培训。

最后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对该村环境观察中,我发现部分外来投资的乡村旅馆由于土地紧张,在依山建房的过程中,对山体和植被进行破坏,部分地方土地裸露,极有可能在将来造成水土流失或者山体滑坡,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可以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在不破坏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财富。

5月12日晴荷花洞、宛西制药、西峡水泵厂

1、荷花洞

荷花洞,位于西峡县距县城32公里的双龙镇,洞周山峦起伏,风景如画,为豫西南较为罕见的石灰岩溶洞奇观。

溶洞面积约3500平方米,洞高7米。

洞顶多处钟乳石形如出水荷花初绽或含苞待放,中呈红色,周边呈白色,色泽鲜艳,形象逼真,“荷花洞”因此得名。

荷花洞属于以石灰岩为主的喀斯特地貌,它是由石灰岩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在地下水长期的溶蚀过程中,形成空洞并逐渐扩大而形成。

这样的景观在北方并不常见,这就成了荷花洞的一大亮点。

但是其洞口设计过于小气,不够美观。

再有因荷花洞占地较小,洞内容量不足,因此稍显狭窄。

最重要的是灯光设计,灯光的好坏对喀斯特地貌的游览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荷花洞内光线较暗,灯光设计不足,不能很好的突出景观的魅力。

沿山路往洞中前进过程中,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服务区也较小,没有很好的服务设备。

因此以后在景区开发上应该有所侧重。

2、宛西制药

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78年,1989年至1998年为其发展时期,并于200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由一个纯国有企业变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