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校本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0480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校本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校本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校本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校本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校本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校本练习.docx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校本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校本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校本练习.docx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校本练习

校本练习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选择题

1.1856年“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了湘军水师,进军江西,迅速占领许多州县。

至此,太平天国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对“太平天国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占领了清朝一半左右的领土

B.占领了清朝的中心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C.占领了清朝长江中下游流域,其经济地位重要

D.占领了整个长江流域一半的领土

2.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

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3.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

“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

”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A.把反对西方列强入侵作为主要斗争内容

B.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

C.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日本

D.与日本共同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4.学者张鸣认为: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

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A.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D.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5.马克思在1853年说:

“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

而蒋介石则说:

“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竟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

”,二者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具有片面性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6.“太平天国运动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

”以下观点与此说法立场一致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B.太平天国运动加速半殖民地化进程

C.近代化总是以某些领域的倒退为代价

D.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7.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

“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8.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9.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

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

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10.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B.增强了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使人民获得民主自由权利

1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法令,取消对广东、福建的“疍户”,浙江的“惰民”,河南的“丐户”的称号。

这一规定体现了(  )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C.国民享有财产、结社等自由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能充分说明我国这个时候“站起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3.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

“新”的主要表现是(  )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14.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

这说明(  )

A.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C.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

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15.中共“二大”宣言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A.决定发动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对农民所受的各种痛苦的表示深切同情

C.已充分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

D.决定开辟农村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6.据下边“借谷票”中的信息判断,群众借出谷物是为了支援(  )

A.北伐战争B.反“围剿”斗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7.有誓词称: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8.1923~1927年,苏共中央就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122次讨论,作出了738个决议,这些决议通过共产国际来指示给中共中央。

1927年7月底中共已决定南昌起义了,莫斯科还发来由斯大林亲自决定阻止起义的电报。

这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

A.中共对本党的政策没有决策的权力

B.苏共通过共产国际指导中共革命斗争

C.苏共反对起义是因希望维持统一战线

D.中国革命对苏联国家利益非常关键

19.蒋介石在日记中说:

“吾愿死于青天白日之旗下,吾为国民革命而死,吾为三民主义而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撰写上述日记的时间应该在(  )

A.1926年前后B.1937年前后C.1945年前后D.1949年前后

20.有学者认为:

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

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

这可用来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

21.1927年5月3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在关于中国革命的电报中指出:

“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的土地作出让步是必要的。

只应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不要触及军官和士兵的土地。

如果形势需要,暂时可以不没收中地主的土地。

”共产国际发出这一指示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共产党(  )

A.积聚城市暴动的武装力量B纠正土地革命中的过激行为

C.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D维持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作

22.“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

”(摘自《蒋介石日记》)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

A.国民革命运动期间B.土地革命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23.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报道:

“该区成立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

”“该区”应该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B.日本占领区C.陕甘宁边区D.解放区

24.毛泽东曾说: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这个“事变”是(  )

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B.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七七事变”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

25.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26.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

“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

”最能验证这段话的是(  )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27.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

“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28.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

“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

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

29.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

“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

”该报刊的观点(  )

A.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C.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30.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

”这反映了立宪派(  )

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B.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

C.具有反帝反封的进步性D.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31.一民国老人口述:

武昌起义后,某日余与数同学乘渡船往武昌,向守城士兵问询:

“革命后,汝等可好?

”该兵士对以:

“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

”可见当时()

A.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B.清末新政实现预期目标

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D.革命思想尚未深入民众

32.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电告各省都督: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33.据徐珂记载:

中华民国成立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但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

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

A.社会革命的进程充满曲折性、艰巨性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

34.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从清初入关推行“剃发留辫”到太平天国“留须蓄发”再到民国初年“剪辫易服”以及后来的“保辫会”,该变化过程(  )

A.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B.推动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C.反映了激烈的政治斗争D.有利于加强民族间融合

35.“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之所以说“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是因为它(  )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C.这场运动发生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之际

D.是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36.近代某政党曾发表宣言:

“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

”该宣言发表于

A.北伐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7.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

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

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

A.民族主义者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38.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

“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

”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

A.结束专制统治B.易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D.实现民族独立

39.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

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B.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

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D.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

40.有学者认为: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

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

材料表明革命派

A.进行革命的口标不明确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

41.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C.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4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贫农分好田,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的主张。

这种主张(  )

A.违背团结大多数的革命原则B.受太平天国土地纲领的影响

C.反映农民反封建的迫切愿望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特征

43.在某影视作品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台词:

“山沟沟里的共和国很快就要成为马背上的共和国。

”“马背上的共和国”喻指()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长征

C.八路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机关转战陕北

44.读“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表中四川数据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省别

五大(1935年)

六大(1945年)

江苏

4.7%

0.9%

湖北

5.8%

5.6%

湖南

6.6%

8.2%

四川

6.1%

12.3%

河北

3.9%

0.8%

A.国民党的性质发生改变B.国民党的统治范围扩大

C.中国经济重心的变化D.中国抗战形势的影响

45.“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东战场……”这首曾经激励国人抗战的《八百壮士歌》创作的背景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46.1942年,《解放日报》介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当选后,与大选时的政治对手合作并释放美共领导人的事例;刊发了英国允许英共机关报复刊的报道。

其目的是(  )

A.宣传持久抗战思想    B.借鉴西方民主政治

C.争取英美盟国支持    D.巩固民族统一战线

47.重庆谈判前蒋介石对国民党要员提出了与中共谈判的总体原则,即通过谈判对中共“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

”这表明蒋介石(  )

A.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

B.满足了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C.以政治民主化换取中共交出军队

D.借口中共军事威胁拖延民主进程

48.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

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流尽了鲜血。

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则表示:

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

这反映出(  )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

二、非选择题

1.(20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

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

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问题: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

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8分)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4分)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5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

(3分)

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帝逊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谴员与民军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

.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徙以国体一旦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公权公之全国,立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今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宣布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措,海宇义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钦此。

材料二“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袁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

这不无一定道理,但都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实孙中山那么容易上袁世凯的当,袁世凯是不是无条件的获得大总统,帝国主义、立宪派有没有一定的目的性。

在澄清这些事实之后,自然发现,民元孙中山让位,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出台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

(8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8分)

(3)民国初年的两次逊位反映了辛亥革命有何显著特点?

(8分)

3.(24分)辛亥革命已尘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纭。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

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

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的摧残。

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

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看法

4.(12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进步前赴后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与近代化

正方:

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反方: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天国,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材料二1911年、1919年与1949年

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

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

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

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2009年11月20日)

(1)你同意哪个观点?

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6分)

(2)为什么说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定为以1949年为界比另外两个时间更准确?

(6分)

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

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

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

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