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徐汇区中考化学一模WORD附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9812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徐汇区中考化学一模WORD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徐汇区中考化学一模WORD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徐汇区中考化学一模WORD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徐汇区中考化学一模WORD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徐汇区中考化学一模WORD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徐汇区中考化学一模WORD附答案.docx

《届徐汇区中考化学一模WORD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徐汇区中考化学一模WORD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徐汇区中考化学一模WORD附答案.docx

届徐汇区中考化学一模WORD附答案

2020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初三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形式:

闭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P31S-32C1-35.5Na-23K39Mn-55Ca-40Cu-64

一、选择题(两种类型,共40分)

1-2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8分)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2.对单质硫的性质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能在氧气中燃烧B.难溶于水C.淡黄色固体D.熔沸点低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氖B.溴C.锌D.磷

4.表示2个氢分子的符号是

A.H2B.2HC.2H2D.2H2O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自燃B.衣服晾干C.蜡烛融化D.剪纸成花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B.海水C.液氧D.洁净的空气

7.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物质是

A.蔗糖B.花生油C.面粉D.冰块

8.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A.分子B.元素C.化合物D.单质

9.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A.铜B.臭氧C.水D.干冰

10.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NO3B.SO2C.NaOHD.H2SO4

11.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氧化铝一A12O3B.氯化铁一FeCl2C.硫酸铜一CuSO4D.氢氧化钙一Ca(OH)2

12.能闻到果园中果香的原因是

A.分子有质量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由原子构成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点燃酒精灯

1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呈碱性的是

物质名称

pH

8-9

6-7

3-4

2-3

选项

A

B

C

D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16.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A.闻气味B.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C.观察颜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7.CO和CO2的相同点是

A.物质分子相同B.构成原子个数相同

C.组成元素相同D.化学性质相同

18.利用化学性质的用途是

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气焊D.金刚石切割玻璃

19.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元素组成的同一种物质B.都是黑色固体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D.构成的碳原子数目相同

20.关于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条件是点燃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生成物是白色固体D.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1

21.《易经》记载:

“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这里“X气体”是指

A.一氧化碳B.甲烷C.氧气D.氢气

22.下列对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是因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3.碳酸乙烯酯(C3H4O3)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溶剂,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

4:

3

D.碳酸乙烯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12+1+16)

24.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A.C4H4SB.C4H6SC.CH4D.C4H8S

2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生成的C、D分子个数比是2:

3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26.降低温度使氯化钠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A.溶解度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

27.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g/mol,,则一个该原子的质量是

A.agB.l/agC.

D.

2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KCl(MnO2)

KC1O3

加热、过滤、烘干

B

CO(CO2)

CuO

加热

C

CaO(CaCO3)

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盐酸

溶解、蒸发、结晶

29-34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

29.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混合物质是

A.氧气与二氧化碳B.天然气与空气C.一氧化碳与氢气D.面粉粉尘与空气

30.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下列实验不能实现的是

A.气体从b端通入,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

B.若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b通入可检验其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

D.要利用水将瓶内原有气体排出并收集,水应从b端注入

31.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则该气体成分可能的是

A.CO、H2B.CO2、COC.CO2、H2D.CO、CH4

3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

2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反应后密闭容器内的物质是纯净物

33.对物质的量相同的H2SO4和H3PO4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量相同B.氧原子数相同

C.原子总数相同D.氢、氧原子个数比相同

34.对下列化学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含有不同元素

C.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使化学反应向着人们需要的方向转化

D.可燃物燃烧时需要与氧气接触,所以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一定能燃烧

二、简答题(60分)

35.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Ⅰ.自来水厂用到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性;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的主要原因是。

Ⅱ.煤与石油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但煤与石油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和氮元素,燃烧后产生、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后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会形成酸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氢气作为绿色能源极有发展前景,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有、(回答二点即可)。

Ⅲ.尿素【CO(NH2)2】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化肥,其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36.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类对水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Ⅰ.水的组成研究

按右图所示装置电解水,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检验B中气体的方法是。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论是。

Ⅱ.水的性质研究

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气球胀大,说明,写出化学方程式。

取下锥形瓶上的橡胶塞,往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Ⅲ.水的用途

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

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一种无土栽培的营养液。

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右图所示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37.氯化钠(NaC1)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C)

10

20

40

60

80

KNO3(g/100g水

20.9

31.6

63.9

110

169

NaC1(g/100g水)

35.8

36

36.6

37.3

38.4

请依据上述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Ⅰ.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a点的含义是;b点的含义是;若KNO3含有少量NaCl,要提纯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

Ⅱ.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数字序号),实验中⑤所对应的溶液质量是;实验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填数字序号)。

Ⅲ.某同学设计的粗盐提纯流程如下图所示。

上述流程中,需要加热的操作是,操作2的名称为;20°C时,用上述实验所得纯净的氯化钠,配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8.如右图的“二维价类图”立物质之间的联系,高效进行化学学习。

Ⅰ.金刚石、石墨、C60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互称。

Ⅱ.保持M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实验室常用(填试剂的名称)检验M物质,化学方程式是。

Ⅲ.碳的单质燃烧,氧气不足时,生成物质N,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N燃烧生成物质M,由此可见,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不但会产生污染,而且会造成。

Ⅳ.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是生产建筑材料石灰的原料,该生产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9.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a;b。

Ⅱ.若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应该选用的装置是(写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

Ⅲ.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CO2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点是。

Ⅳ.若用E收集并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会产生明显影响吗?

40.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设计如下实验;

Ⅰ.请补充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水没有分解产生气体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取5%的过氧化氢

溶液于试管中,伸

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说明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慢

实验三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带

火星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Ⅱ.表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Ⅲ.有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并另补充设计了两个实验:

1称量实验三反应前和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其目的是。

②把①称量后的二氧化锰加入到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其目的是。

41.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含有少量CO2和水蒸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验证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证明有CO气体存在,需要在上述实验中获得的证据是。

Ⅱ.C装置的作用是;D装置的目的是。

Ⅲ.若E玻璃管1.6g氧化铜全部转化为铜,则参加反应的CO和H2物质的量之和为mol,假设E玻璃管1.6g氧化铜全部与一氧化碳反应,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是多少摩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42.学习CO2化学性质时,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CO2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

探究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

Ⅰ.甲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上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Ⅱ.乙同学认为这个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CO2和NaOH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2021年徐汇区化学一模解析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C

C

A

C

A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A

C

D

C

C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B

B

C

A

C

B

C

D

29

30

31

32

33

34

BD

C

AD

B

CD

AC

 

二、简答题

35、Ⅰ吸附;打开瓶盖,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变小;

Ⅱ二氧化硫(SO2);燃烧生成物只有水,环保;能源可再生,可长期使用;(或燃烧热值高等合理即可)

Ⅲ46.7%;

36、Ⅰ2: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Ⅱ装置内压强变大,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Ⅲ水(H2O);防止生成的高温物质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37、Ⅰ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00g水;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降温结晶;

Ⅱ①③;131.6g;②⑤;

Ⅲ操作3;过滤;26.5%;

38、Ⅰ同素异形体;

Ⅱ二氧化碳分子;澄清石灰水;

;能量浪费(合理即可)

39、Ⅰ酒精灯;长颈漏斗

ⅡA;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或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Ⅳ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会;

40、Ⅰ无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Ⅱ对照;

Ⅲ①证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

②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

41、ⅠA;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E中黑色固体变红,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Ⅱ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除去气体中的水(或干燥气体);

Ⅲ0.02;

(解析:

,氧化铜和氢气或CO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

1,即两种气体一共0.02mol)

0.02mol;

解:

设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xmol

11

0.02x

x=0.02

答:

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0.02mol

42、Ⅰ瓶内气球鼓起;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变小,外界空气进入气球;

Ⅱ未排除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干扰因素(或:

压强变小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把原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做对比试验,观察气球的膨胀程度是否一致。

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