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955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docx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docx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

【篇一】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在我们xx省水文水资源局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他名叫xx,七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父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母亲,他用真情的付出,在单位职工、邻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一致好评。

xx自幼就孝敬父母。

xx年10月17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父亲突然患脑血栓住进医院后,他立即请假到医院陪护,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

父亲在住院期间,他每天都陪在父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他身上,照顾父亲丝毫不敢懈怠。

出院回家后,常年与父亲住在一起,坚持每天都给父亲擦拭、按摩身体、刮胡子。

每月理发一次,为了使父亲有一个良好心情,专门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给老人听音乐、听评书,并且每天下班回来陪父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父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他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

后来,由于父亲年事已高,脑血栓病又几次复发,导致身体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他与妻子开始担负起了给父亲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翻身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端屎端尿、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等,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就这样坚持照料老父亲七年有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

xx常说:

“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子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xx,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以实际行动传递爱老、敬老的正能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也为全省水文系统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篇二】

xx,女,现年44岁,中共党员,崔家桥镇十六届人大代表,现为崔家桥镇三和社区妇女主任。

该同志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工作积极,吃苦耐劳,助人为乐。

这些年来,她历尽各种艰难困苦,担负重任,在孝老爱亲上堪称道德的典范。

丈夫刘朝阳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一个人打三份工,还种了两亩地。

xx也有自己的工作,两夫妻育有一对儿女,小日子也还过得有滋有味,俨然就是一个和和美美、幸福美满的家庭。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一人撑起整个家

xx年7月12日,是xx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她在家做好晚饭,等候丈夫回家,本想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吃个晚饭,谁知道丈夫没来,等来的却是丈夫在工作中意外去世的噩耗。

她听到这个消息腿软了、手颤抖冰凉,大脑顿时一片空白,看着接受不了打击瘫倒在地的公公婆婆和嚎啕大哭的儿女,她告诉自己必须要坚强,这个家已经塌了半边天,要是自己再垮了,这个家也就真的散了,她强忍着眼泪和伤痛,安抚公公婆婆和儿女,毅然挑起这个家的重任。

女儿    以全县文科第十名的好成绩考上北京的大学,但不忍妈妈一个人辛苦持家,想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外出打工,但xx坚决反对,对女儿xx说:

“你爸爸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跟弟弟能考上一个好大学,现在你已经考上大学了,你爸爸的心愿也实现了,你怎么能放弃,妈妈再苦再累也要供你读书!

”儿子刘昊宇的老师和同学知道了他失去父亲的事,想捐赠5000元给他,但xx断然拒绝了,因为“学校里还有条件比我们更差的学生,这笔钱应该给他们”。

xx为了撑起这个家,周一到周五在村里上班,周末就去三和集镇的一个服装店打零工补贴家用。

“好儿不如好儿媳”,孝敬公婆如亲生父母

丈夫走了,xx对待公公婆婆就像亲父母一样,无论生活多苦,工作再累,每天早晨她都早早的起床,把热腾腾的早餐端到公公婆婆面前。

虽然条件差,她总是千方百计变着法子给两位老人做好吃的,老人牙口不好,爱吃软饭,她就多包饺子、做面食,宁愿亏着自己,也绝不让公公婆婆受苦。

xx年7月6日那天晚上9点,公公心肌梗塞晕倒在地,xx一边送公公去医院一边打电话借钱治病,公公住院期间,xx天天寸步不离的照顾。

后来,婆婆又因脑血栓卧病在床,洗脚、洗澡都是xx一个人照顾。

孝顺公婆,六年坚守,天天如此,周边群众对她评价很高,都说她是孝顺公婆的好媳妇。

“事事关己,博爱众人”,积极热心于帮助他人

本村有一个孤儿叫杨金辉,她失去双亲的那年,xx挨家挨户筹集善款给她读书,后来又为她组织多次捐款,一直帮助到她考上湘潭大学,如今,杨金辉已大学毕业,有了一个好工作,xx才真正放心。

现在,女儿xx在北京读研,儿子刘昊宇马上也要上大学了,xx自己也重新组建了家庭。

“成家不离家”,xx依然坚持跟现在的丈夫一起孝顺原来的公公婆婆,只要有空就过来看望,帮忙洗衣做饭照顾老人。

【篇三】

xx,男,xx年出生,xx市兴国县城岗乡瓦溪村村民。

xx既是家中的暖男,更是生活中的硬汉,他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含辛茹苦照顾瘫痪在床的女儿35年,不离不弃细心照顾因中风患脑梗塞的妻子已3年。

xx年11月,入选孝老爱亲类xx好人榜。

走近xx的家,一栋新旧相接的砖房因墙面尚未粉刷,且长期日晒雨淋,显得有些灰旧。

尽管如此,但是这个家给人的第一感觉却是干净整洁,如果不是事前了解,根本想不到这家的女主人已经瘫痪在床三年了,还有个瘫痪在床30余年的女儿。

xx今年已64岁,由于常年操劳,头发早已变得灰白,但他的脸上总是面带笑容,写满了乐观。

在他的指引下,在窗明几净的房间里,笔者见到了xx的妻子钟梅香和女儿余冬连。

母女俩虽多年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但是房间里却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拾掇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xx虽一直经济不宽裕,原本一家人平安健康,也算家庭幸福。

1980年,女儿的出生让xx充满喜悦,更添几分开心快乐。

然而,上天却给xx开了个无情的大玩笑,他们的女儿三岁那年,被医院确诊为脑膜炎,由于当时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女儿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产生了后遗症,导致瘫痪。

女儿因病瘫痪,让xx夫妇心如刀割,更加重了他一家的生活负担。

但生活还需继续,夫妻俩相互激励着,并约定再苦再难都要照顾好女儿,绝不听信“好言相劝”——遗弃女儿。

从此,洗脸、喂饭、翻身擦洗,成为夫妻俩为女儿每天必做的事,这一做就是35年。

然而,命运的魔爪并没有放过这个不幸的家庭。

xx年,xx的妻子,余冬连突然中风,因救治及时,病情暂时好转。

但两年后,也就是xx年,余冬连再次中风,并因此引发脑梗阻塞,不幸中的万幸,保得了性命,却落得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到了xx一人肩上,那时,他已是61岁的花甲老人。

xx除了忙种养挣钱维持一家生计,其他的精力都花在照顾妻子和女儿身上。

他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开始一天忙碌的生活:

放牛、洗衣、做饭、喂饭、端屎把尿,打理菜园,管理稻田......日复一日,一直这么守在妻子和女儿身边,细心呵护,不离不弃。

在旁人看来,如此不幸的家庭遭遇简直让人无法承受,但xx却毫无怨言,一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细心照顾家人,守望相助。

xx的事迹,让当地村民颇受感动,在当地,只要一提到xx这个名字,村民们无不为他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xx年至今,1xx多个日日夜夜,记录着xx对瘫痪女儿无微不至的照料和关爱;称赞他是一位伟大的丈夫,与妻子相濡以沫,妻子患病后更是关爱有加,悉心照料,细心陪伴。

【篇四】

xx,男,出生于xx年xx,现年60岁,居住在气象台社区55号。

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哥哥50年无怨无悔,不离不弃。

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xx与爱人闵秀兰照顾瘫痪的哥哥已成为气象台社区传颂的佳话。

孙昌顺70岁,是xx的大哥,因从小患病,腿脚不方便。

母亲早逝,父亲和两个妹妹都在外打工,哥哥的生活起居全靠最小的弟弟xx照顾了。

弟弟勇担照顾重任

由于患有强直性脊椎炎,孙昌顺从12岁起就开始“跛脚”,常人走1百米几分钟,但他却要花半个小时。

由于腿脚不方便,他读完小学便在家为一家人洗衣、做饭。

18岁时,孙昌顺彻底站不起来了,家务活便都落在了8岁的xx身上。

孙昌顺是幸运的,上帝关上了他的一扇门但是却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虽然不能向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但是他有亲人的关心与爱护,他拥有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亲情。

xx本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坚持照顾哥哥。

每天放学回家,他总是先做好一家人的饭菜,再花上1个半小时给哥哥做全身按摩,直到帮助哥哥如厕、洗澡后,才有时间做作业。

看着小伙伴们在户外玩耍嬉闹,小小年纪的xx,却只能过早的挑起照顾哥哥的重担。

孙昌顺在家时都是坐在弟弟为他加工的木凳上,木凳钉了铁条比较扎实,不容易摔跤。

如今孙昌顺可以坐在凳子上慢慢移动,总躺着也怪难受的。

虽已67岁,头发也花白,可他的精气神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背着哥哥每周看戏

xx8岁那会,一大家人挤在民主路十几平米的小屋里。

晚上哥哥关节疼得睡不着,眼泪都快疼出来了却拼命忍住,弟弟就爬起来陪哥哥一块儿哭。

回忆起童年,哥俩最开心的就是每周六了,哥哥爱看露天电影,弟弟就背着他去解放路的剧院,那时候买不起轮椅,多亏了同去的小伙伴帮助轮流背。

日子一天天过去,xx也一天天长大,他做过搬运工、当过建筑工人,无论打什么工,他总是会抽时间回家为哥哥做饭。

由于经常做饭,xx练出了一手好厨艺,由于厨艺了得,他被城区某单位招进去当了食堂厨师。

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一干就干到了退休。

带上哥哥成家立业

xx总说,“挑媳妇要温柔、善良、能包容我的,我的生活重心肯定是放在哥哥身上,还好这个心愿实现了。

”xx有个温柔的媳妇儿,她叫闵秀兰,除了照顾女儿,就是照顾哥哥了。

原来兄弟俩的住所只隔一堵墙,还是窗对窗,哥哥有啥事喊一句弟弟就能听见。

弟弟不在家,弟媳便会过来照顾哥哥。

对于自己嫁到xx家后所做的一切,闵秀兰腼腆地说,自己所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

早在嫁过来以前,她就知道家里有一个大哥需要照顾,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有其他的想法。

闵秀兰总说,“他是我们的哥哥,照顾他是应该的,别的人家里也会这么做,这也没啥。

哥哥自己在家摔了3次,摔一次就要在床上躺半个月,弟弟总是自责不已。

但是孙昌顺总是不愿意麻烦弟弟一家,但是作为亲人,他们怎会嫌麻烦呢?

帮哥哥圆创业梦

上世纪80年代,哥哥孙昌顺曾组建过自己的家庭,并生有一女。

可好景不长,也许是顶不住这样的生活压力,爱人在孩子1岁时悄悄离家。

有了女儿,孙昌顺自食其力的心愿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哥哥的心愿,xx帮哥哥盘下了一家小杂货铺,并和他一起张罗生意。

孙昌顺忘不了,一周总有几个中午,弟弟都会抽时间骑三轮车去进货,忙得大汗淋漓再去上班;每逢夏季,因为在太阳下晒久了,弟弟的脖颈处总会晒脱皮……

对于这些,xx总觉得这都是当弟弟的该照顾的,哥哥过得幸福快乐,就是最好的事。

50年来,xx用双手为瘫痪哥哥撑起了一片晴空,谱写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篇章。

如今兄弟俩都“退休”了,各自的女儿都已长大成人,结伴在xx打拼。

对于以后的路,xx说,日子再难,也不能不顾亲情,既然选择了坚持,就不会放弃。

如果可以,我愿意再陪哥哥半个世纪。

【篇五】

夫妻恩爱,相守相伴。

xx和妻子xx是xx年3月8日在xx县供销社机关大会议室举行结婚典礼的,婚龄已经五十六周年。

他俩志同道合,几十年来,经过风风雨雨考验,坚持做到政治上互相鼓励,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生病时互相照顾,困难共同克服。

1992年妻子xx患上“帕金森综合症”,先后护送她到上海、xx、福州等大医院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加上糖尿病、高血压、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