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办事处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9458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55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办事处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办事处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办事处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办事处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办事处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办事处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办事处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办事处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办事处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办事处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办事处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

1.1.2承办单位

郑东新区龙子湖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

1.1.3项目建设性质和项目法人

1.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2.项目法人

刘庆丰郑东新区龙子湖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董事长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国务院《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03年3月27日)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3年12月31日)、

4.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年10月)

5.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9日)

6.《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这是由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

其一,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其二,我国人口大多数居住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

目前尚未达到小康或者刚刚进入小康、收入还不稳定的人口也主要在农村,特别是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很大。

其三,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着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四,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

因此,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也主要在农村。

而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看,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科学发展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统筹城乡发展。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应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巩固相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城乡一体化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

我国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

农业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资源密集型产业,然而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1/2,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的1/4。

我国农民人均耕地约为世界农村人均耕地的1/3。

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太小,粮食和许多大宗农产品,如棉花、油料等生产费用高,使得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过高,纯收益率太低。

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要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城市化,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人均占有资源量,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改变我国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

农民向城镇转移主要靠市场的力量,但是也需要政府加强引导。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特别需要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和方向。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只有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才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进道路上,只有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才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途径。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一是要破除城乡分割旧观念,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理念。

要破除把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对立起来的思想,树立城区和郊区都是辖区、市民和农民都是国民的新观念;要跳出就新农村建设抓新农村建设的思维定式,把新农村建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谋划,作为城乡建设的重要一环加以重视和支持;要大力倡导和鼓励城市居民树立新型择业观、创业观,以知识、技能、资本、股权、产权等形式积极从事农村生产和管理;要打破城乡规划、投入、建设分割对立的局面,通盘考虑,整合优化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推进经济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社会结构由城乡对立、城乡分割向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性跨越。

二是要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绘就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

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要遵循城乡规划一体化的理念,把新农村建设规划置于市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体系当中,按照产业集中、城镇聚居、用地集约的要求,科学规划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布局和要素布局以及产业类别、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布局等内容。

要加强以环境、生态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设计,有序进行旧城改造,加快新城建设。

要按照“生产现代化、居住集中化、生活城市化”的总体思路,构筑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推动“三个集中”:

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三化”:

工业集群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

三是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奠定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首要任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所在。

要遵循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的理念,坚持既统筹规划市域、县域的产业布局,又突出城乡各自的产业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现代农业,以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要大力调整、优化和重组现有城乡分割、关联性不强和结构趋同的产业体系,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的要求,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

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村一品”,整体推进。

对条件相对富裕的村,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要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上重点壮大已有主导产业,提升产业档次,扩大产业规模;对中等富裕村,重点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对中下等村,根据各自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生态种植、林果业或养殖业;对贫困村,以结对帮建和劳务输出为主,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快脱贫致富。

同时,要按照“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分层推进示范村、达标村和移民搬迁村建设。

四是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缔造新农村建设均等平台。

要按照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一体化的理念,财政建设资金的增量部分要向农村重点倾斜,加大农村交通、饮水、电网、新能源、信息化、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和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

要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的理念,扩大公共事业在农村的覆盖面,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真正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当前,要集中搞好“四改四化”和“五个一”工程,整合捆绑使用支农资金,加大社会帮建力度,打一场农村基础设施大改善的“漂亮仗”。

五是要统筹城乡社会政策,创新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

造成城乡二元结构和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是横亘于城乡之间的体制壁垒和制度“藩篱”,要按照城乡体制机制协调配套的理念,从制度创新入手,深化改革,推倒体制之墙,拆除制度“藩篱”,着力建立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部门职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机构,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稳定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保障新农村建设资金。

要全面推进以税费、金融、土地、流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体制改革,努力消除城乡有别的制度分割。

大力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对农民进入城镇的户籍限制,按居住地登记户口,建立城乡统一的一元化的新型户籍制度。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促进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

加快建立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使农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该项目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建设的。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夏庄,西临国道107,连霍高速南侧。

位于东经113°47′北纬34°48′。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科普旅游

1.建设目标

(1)在郑州市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龙子湖附近村镇被确定为一体化示区之一。

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的指导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郑州市确定了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接融合,推进全区由人口转移型城乡一体化向结构转换型新型城市化的转变,最终实现全区城市化。

从今年开始,龙子湖办事处将开始重点探索建立城乡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农民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民生保障与居民共享。

为了确保城乡一体化取得实质成效,将重点实施都市休闲旅游业优化提升工程等8大工程。

该项目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实现项目区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2)郑东新区龙子湖夏庄农业生态观光园是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文化体验和运动休闲为主要的内容,集“生态、文化、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为一体的规模大、功能全、品质高、环境优、服务好的综合性生态园区,将项目区建设成为郑州的城市旅游的重要基地之一。

2.建设规模

项目区占地621亩,总建筑面积44480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农家乐居住区9450m2,温泉会所3700m2,明清街21000m2,沿街商铺安置房7400m2,养生四合院2930m2,桃花源道路3000m2,桃花源景观绿化108400m2,龙子湖牌坊移位,广场铺装32800m2,停车场20000m2,园林灯、草坪灯、地灯、射灯等32000盏,垃圾回收设施总回收站1处,回收点6处,垃圾收集箱160个,景区警示牌300个,景区三星级公厕(四处)200m2。

1.2.3项目建设条件

图8园区景观农业造景创意实景图例

1.项目区旅游现状条件

都市休闲游,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

作为政府扶贫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成为成熟的旅游产品。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

近年来,在龙子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引导扶持下,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都市休闲游得到了快捷的发展。

作为旅游景点的定位逐渐显露出巨大的商机村民们开办农家乐,游人在村民家中饮茶赏景,更有可口的农村家常风味餐,真正的绿色食品,别有一番情趣。

曾有时人叹曰“我忆农家好,当春果足夸。

灯繁三市火,彩散一城花。

碧树催歌板,香尘逐锦车。

青青芳草路,到处酒帘斜。

”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

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

开办农家乐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有的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则做起农产品深加工的生意。

丰富游览内容,增加服务设施,改善园区内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区内道路交通条件和景观条件,提高园区容量,完善环保设施和必要的管线基础设施,保持其特有的生态旅游氛围,形成有别于周边旅游项目,同时具有森林公园特色的旅游场所和自然环境,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要求,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

1.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

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1

农家乐居住区

m2

9450

2

温泉会所

m2

3700

3

明清街

m2

21000

4.

沿街商铺安置房

m2

7400

5

养生四合院

m2

2930

6

桃花源道路

m2

3000

7

桃花源景观绿化

m2

108400

8

龙子湖广场牌坊移位

9

广场铺装

m2

32800

10

停车场

m2

20000

11

园林灯、草坪灯、地灯、射灯

32000

12

垃圾回收设施

总回收站1处,回收点6处,垃圾收集箱160个

13

景区警示牌

300

14

景区三星级公厕(共四处)

m2

200

总投资

万元

23204.5

1.

工程费用

万元

8080.28

2

工程基他费用

万元

13314.5

3

预备费

万元

1069.74

4.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262.08

5

建设期利息

万元

477.9

资金来源

万元

23204.5

1

银行贷款

万元

18477.9

2

自有资金

万元

4726.6

主要财务评价指标

1

项目总收入

万元

30894

2

项目总成本

万元

23254.5

3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1699.17

4

利润总额

万元

5970.33

5

上缴所得税

万元

1492.58

6

税后利润

万元

2170.9

7

动态投资回收期

3.48

8

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

万元

1164

9

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

12.49

10

投资利润率

%

25.73

11

投资利税率

%

49.43

12

资本金利润率

%

126.31

13

贷款偿还期

3

1.3建设的必要性

1.3.1该项目的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郑州市目前总人口1000万人,地域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农村面积近75%,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郑州市农业生产总值虽然不到全市经济总量的8%,但农村人口将近占全市总人口的50%,农村的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

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郑州市被确定为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因此,郑州经验将对全省其他市州的城乡一体化工作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因此,一定要在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问题,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市将把城乡一体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方略,以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先行试点,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各领域配套改革,协调推进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个层次推进”概括了郑州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思路,即:

主城区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以城带乡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城郊和小城镇实行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增强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农村腹地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和对接城市带动的能力。

“分三步走”确定了郑州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时间表。

第一步到2012年,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建设体系基本健全,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6%;第二步到2014年,提前6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第三步到2020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农村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加快五个一体化”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确定了为郑州工作重点,郑州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形成了有力支撑。

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

运用“中心带动、全域郑州”的规划理念,注重凸现郑州在全省中心带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编制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郑州都市经济圈”和“郑东新区”规划以及“十二五”规划,用科学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产业和经济发展一体化:

突出城市农业的发展方向,继续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和“出城入园”,调整优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加快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大力扶持发展特色旅游业,用合理的产业布局带动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一手抓新农村建设、一手抓扶贫开发,力争2014年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优先规划实施城乡接合部基础设施、卫星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农村交通设施和各项民生工程,不断拉近郑州与周边区域的空间距离,用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把工作重点和财力投入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保制度,促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均衡配置,用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

有针对性地推进各项制度创新,当前重点抓好农村土地流转、公共财政体制、金融体系、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管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八项制度建设,用健全的制度体制保障城乡统筹发展。

到2012年,郑州市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基本健全完善。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12%,达到10000元以上,比2009年增长57%。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6%,城乡居民收入拉大的势头得到遏制。

到2014年,提前6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以郑州市区为中心,以半小时和一小时为生活半径的卫星城和城市群基本形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比2009年翻一番。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1.3.2该项目的建设是发展郑州市城乡旅游的需要

世界旅游热点正向亚太地区转移。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占世界第一位的旅游目的地,年入境游客总量逾1.3亿。

与此同时,国内旅游随着人民收入增长,生活闲暇化,也日益发展,近3年来,假日旅游高潮迭起,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此背景下,国家、各省、县(州)、县均已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支柱产业来抓。

我省较沿海几省还是一个经济还不够发达的省份,农村人口多,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但我们拥有众多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何用好这些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经济为杠杆,带动第三产业,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一篇值得大做特做的大文章。

郑州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着规划滞后、缺少精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缺少旅游人才等突出问题,因此急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子。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发展城乡旅游的基本依据。

要把城乡旅游规划放到郑州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框架中去思考定位,和政府的建设规划相衔接。

建议市政府尽快编制完善《郑州市旅游总体规划》和《黄河郑州段梯级旅游开发规划》,并根据《旅游规划通则》等法律、规章,进一步编制好《旅游景区(点)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进一步明确郑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路,本着“古今结合、自然与人造并举、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托山水做足旅游文章,大力发展郑州市特色旅游项目,分期分批、有步骤、有重点的形成郑州市旅游的“拳头”项目,最终形成农业生态观光和黄河风景特色明显的旅游业发展格局。

二是非曲直夯实基础,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建设好旅游基础设施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加快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步伐。

2、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有效措施,以街头绿地为点,道路绿地为线,旅游景点为面,加快道路绿地、公共绿地、居民小区绿地、生产绿地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绿化覆盖率,使之与旅游景点贯通成片。

同时,实施城乡道路夜景亮化工程,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3、大力整治城乡环境。

通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活动,持续对城乡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特别是对全市各旅游景区(点)周边及道路沿线的违法建筑和垃圾进行集中整治,落实长效管理措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挖掘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工业旅游日益兴起,被誉为“朝阳中的朝阳”产业。

四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吸引人的核心魅力是农耕景象、农家习俗、农民的憨厚淳朴。

乡村旅游应当呈现的是山水画、田园诗、民俗歌、生活曲、梦幻境。

这就要求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使其成为郑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以乡村旅游促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一种业态,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郑州市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宜旅则旅,选准创业门路。

五是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旅游精品。

郑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应当突出“人文郑州、绿城郑州、文明郑州、现代郑州”的主题,多元化开发郑州市的旅游资源,整合区内现有的旅游资源,调整布局,由点到面,完善功能,着力打造黄河农业旅游风景区和农业生态园区是提升郑州市旅游景区品位的当务之急。

1、立足现有资源,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积极创建国家级景区(点)。

2、、整合农业生态游各景区(点),形成郑州市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带。

3、着力打造和培育郑州市“一日游”、“二日游”旅游产品。

开发各类能够充分体现出郑州市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特色,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充足的旅游商品。

该项目建成后,园内绿树成荫,风景秀丽。

亭台楼阁,掩映于绿树红花之间。

风景宜人,牡丹、芍药、月季、菊花、郁金香、荷花、盆景,竞相吐艳。

行走其中,只见林木参天,绿荫浓郁,修竹挺秀,花香四溢。

每到春天,樱花胜雪,桃华灼灼,绚烂若云霞,是赏春踏青的好去处。

龙子湖街道依托农业生态观光园布局的现代都市休闲观光旅游业初步形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004年以来,“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农业旅游方式,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商业、餐饮业的发展,实现收入600万元。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发展郑州市城乡旅游的需要。

1.3.3该项目的建设是郑东新区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的需要

2009年,郑东新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90.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其中,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24.7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399.78亿元,增长12.3%。

人均GDP达到21994元,比去年增加5894元,同比增长12.03%。

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全区实现非公有制增加值174678万元,同比增长21.2%,占GDP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