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基础习题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9451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基础习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遗传基础习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遗传基础习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遗传基础习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遗传基础习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基础习题分析.docx

《遗传基础习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基础习题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基础习题分析.docx

遗传基础习题分析

《遗传基础及实验》复习题

一、细胞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1.染色体核型分析:

对生物细胞核内所含的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以及配对关系进行分析,称染色体核型分析。

2.有丝分裂:

是体细胞产生体细胞时所发生的分裂,在分裂过程有纺锤丝出现,也称体细胞分裂。

3.减数分裂:

是在性母细胞成熟后,配子(动物)或配子体(植物)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前期Ⅰ不仅时间长且与变异关系密切相关,通常把它又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等五个时期。

2.有丝分裂可根据核分裂的变化特征分为4个时期:

前期、中期、后期和未期。

3.减数分裂的基本特点:

各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前期Ⅰ配对(联会),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移向两极,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自由组合;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第一次减数,第二次等数,因而产生的4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其母细胞的一半;粗线期少量母细胞会发生相邻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

4.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出现联会现象,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二价体。

一个二价体含有四个染色体单体,即四合体。

粗线期出现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交换。

5.中期Ⅰ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丝出现。

后期Ⅰ二价体瓦解,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n对染色体就有2n个组合。

连锁遗传现象是1906年贝特生等在香豌豆杂交试验中发现的。

(√)

1910年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等以果蝇为材料进行大量实验同样发现了连锁与交换现象,提出连锁遗传规律。

(√)

1970年反转录酶的发现使“中心法则”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

1953年J.D.Watson和F.H.C.Crick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础。

(√)

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全部序列测定。

(√)

2002年12月中国科学家宣布完成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精细图”。

(√)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两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形态。

(×)

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结构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每条染色单体包含着一条染色质线,每条染色质线是单线,即每条染色单体就是一条DNA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质线。

(√)

染色较深的染色质是常染色质,此区域称常染色质区。

染色较浅的染色质是异染色质,此区域称异染色质区。

(×)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相比,只是DNA的紧缩程度及含量不同。

(√)

常染色质可经转录表现出活跃的遗传功能,而异染色质在遗传上表现惰性,一般不编码蛋白质,只是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

(√)

在细胞分裂间期,一般异染色质区的染色质线不解旋,仍然紧密卷曲,故染色较深;而常染色质区的染色质线解旋变得松散,故染色很浅,不易看到。

(√)

常染色质的复制时间总是迟于异染色质。

(×)

细胞分裂是生物进行生长和繁殖的基础,亲代的遗传物质就是通过细胞分裂传递给子代的。

(√)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有性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

在高等生物中,除某些专化组织、病变和衰退组织及某些生长迅速的部位常发生无丝分裂外,许多正常组织(如植物的薄壁组织细胞、胚乳细胞等)也常发生无丝分裂。

(√)

有丝分裂的基本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

有丝分裂是非均等式分裂,既维持了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

(×)

有丝分裂中期来自两极的纺锤丝拉着同一个着丝点,而减数分裂中期Ⅰ来自两极的纺锤丝拉着不同着丝点。

(√)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减数分裂后期Ⅰ着丝点也分裂。

(×)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不减数,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也不减数。

(×)

有丝分裂发生在营养体分生组织的细胞内,而减数分裂发生在繁殖器官的造孢组织内。

(√)

一般情况植物雌配子体内有8个核,其中的卵细胞称为雌配子。

一个成熟的花粉粒包括两个雄核和一个营养核,此成熟的花粉粒称为雄配子体,其中的雄核称雄配子。

(√)

在胚珠的胚心组织内分化出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直线排列的4个单倍体大孢子,即四分孢子,由它们又经过3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成熟的雌配子体。

(×)

胚乳和胚是双受精的产物,胚乳的遗传组成中2n来自母本1n来自父本;胚的遗传组成一半来自母本,一半来自你本。

(√)

无隔合生殖是不经精卵隔合,而产生胚并形成种子的生殖方式,是介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第三种生殖方式。

(√)

10.在下面的说法中,凡是对的用“+”做记号,凡是错的用“一”做记号:

(1)同一动物的皮肤细胞和配子含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

(一)

(2)在同一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中任意2条染色体都可以联会。

(一)

(3)一个动物的配子所含的雌亲染色体可以比它的体细胞所含的多。

(一)

(4)在一个成熟的精细胞的10个染色体中有5个总是雌亲的。

(一)

(5)在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22个染色体可能有15个是雌亲的。

(一)

(6)2个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在联会时处于并排对立的位里。

(+)

(7)同一个动物的精子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是精原细胞所含的一半。

(+)

1.一般认为每一个未复制的染色体中具有一个DNA分子,人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6。

下列时期中一个细胞或一个核中DNA分子数和二价体数各为多少?

(1)粗线期;

(2)双线期;(3)终变期;(4)末期工;(5)前期II;(6)未期II。

答:

(1)92-23

(2)92-23(3)92-23(4)46-0(5)46-0(6)23-0

2.一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Aa,Bb,Cc和Dd),它能产生多少种不同类型蝗配子?

答:

24=16(种)。

3.在玉米中:

(1)5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40

(2)5个大袍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5

(3)5个花粉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10

(4)5个胚囊能产生多少配子?

5

14.玉米体细胞冲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1)叶20

(2)根20(3)胚乳30(4)胚囊母细胞80(5)胚20(6)卵细胞10(7)反足细胞10(8)花粉壁20(9)花粉管核30(10)柱头20

二、孟德尔遗传定律

1.杂合体:

又称杂合子或杂合的基因型,是指同源染色体上对等位点上的基因不同的生物体,自交后不能稳定遗传。

2.共显性:

相对性状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这种显性称共显性。

相对性状:

同一单位性状(如花色)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如红花与白花。

单位性状:

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进行研究比较,如此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如株高、株形、花色、花径等。

基因型:

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合类型,是性状表现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

表现型:

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它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可以被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具体性状。

完全显性:

相对性状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只表现某一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亲本的性状未能表现,这种显性称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相对性状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的性状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种显性称不完全显性。

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

两对基因间存在的互作方式有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抑制作用和上位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此基因互作类型为互补作用。

(√)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的表现另一种性状,都不存在时又表现另一种性状,此基因互用为重叠作用。

(×)

上位基因不仅对另一非等位基因表现遮盖作用,同时它本身还能决定性状表现。

(√)

抑制基因本身并不能独立地表现任何可见的效应,但能抑制另一个非等位基因的表现。

(√)

两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或单独存在时表现同一种性状,都不存在时表现另一种性状,此基因互作属于积加作用。

(×)

1.测交法及其应用?

答:

把被测基因型的个体与相应的隐性纯合体进行杂交,为测交。

因测交子代(Ft)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正好反眏出被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故用测交法可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2.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时,在F2中共收获7324粒种子,其中5474为圆的,1850为皱的,已知圆对皱为显性,分别用R和r代表,

(1)写出原始亲本间的杂交,所产生的配子及F1。

(2)表示出F1自交,所产生配子类型并简述F2预期结果。

3.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完全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今有两株番茄杂交,其Fl代植株群体有:

3/8红果、果实二室,3/8红果、果实多室,1/8黄果、果实二室,1/8黄果、果实多室。

问这两株番茄的基因是怎样的?

答:

YyMm×Yymm(推导略)

4.在下表中,是5种番茄不同的交配结果,写出每一交配中亲本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

答:

①RrOo×rrOo(推导略,下同)

②RrOo×Rroo

③RROo×RROo或RrOo×RROo

④RrOO×rroo

⑤Rroo×rrOo

三、连锁遗传

1.连锁遗传:

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国连在一起遗传的现象,此现象称之。

2.相引组:

遗传学上把两个显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两个隐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

3.相斥组:

把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一个隐性性状和一个显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组。

4.交换值:

也称重组率,是指重组型的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5.性连锁:

是指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也称伴性遗传。

1.涉及两对连锁性状的杂交组合,可根据其显、隐性存在关系分为相引组和相斥组。

1.“基因”一词是约翰生发表“纯系学说”时提出的,而基因论是由摩尔根创立的,2.他把抽象的基因概念落实在具体的染色体上。

(√)

交换值可以表示基因间的连锁强度。

(√)

交换值越小,连锁强度越大,重组型出现的机会越小,反之,交换值越大,连锁强度越弱,重组型出现的机会越多。

(√)

通过连锁遗传的研究,发现了连锁遗传规律,证实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通过交换值的测定进一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和顺序,并呈直线排列。

(√)

可以利用性状间连锁的关系来达到一举两得,提高选择效果。

(√)

性连锁就是某些性状与性别呈连锁遗传的现象。

(√)

家蚕的性别决定与人一样都是雄杂型。

(×)

果蝇与鸡一样是雌杂型。

(×)

男性血友病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子女的表现型都正常,但女儿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

妇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其子女中女孩一半是正常一半是携带者,而男孩中也有1/2机会患色盲症。

(√)

8.通常情况下交换值总是大于1%而小于50%,为不完全连锁。

(√)

9.交换值越大,重组型出现的机会就越小。

(×)

10.通常情况下不是所有的孢母细胞都发生交换,当有40%的孢母细胞发生交换时,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为20%。

(√)

1.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遗传三大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

区别:

涉及的基因对数、同源染色体数、发生时期(连锁发生于前期Ⅰ的粗线期、两个发生于前期Ⅰ的后期)

联系:

都是减数分裂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遗传物质分离、交换、重组的不同方式。

都能用测交法验证。

连锁遗传是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补充丰富和发展。

2.在番茄中,圆形(O)对长形(o)是显性,单一花序(S)对复状花序(s)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现有一杂交:

,得到下面4种植株:

圆形、单一花序(OS)23株

长形、单一花序(oS)83株

圆形、复一花序(Os)85株

长形、复一花序(os)19株

问:

O与S间的交换值是多少?

杂交,下一代4种表现型的比例如何?

解:

3.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l)为显性。

(1)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

(2)让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

带壳、散穗201株,裸粒、散穗18株,带壳、密穗20株,裸粒、密穗203株。

试问:

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

如果连锁,其交换值是多少?

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F2至少应种多少株?

四、数量性状遗传

1.数量性状:

在一个自然群体或杂种后代的群体内,不同个体的性状都表现为连续的变异,很难进行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同时需要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性状进行统计分析,这些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2.基因加性方差:

是指等位基因间和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3.显性方差:

指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4.上位性方差:

指非很有成效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表现型总方差可分为遗传方差和环境方差。

遗传方差可分为加性方差、显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

广义遗传率是指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百分比。

狭义遗传率指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百分比。

质量性状态与数量性状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能表现不同。

(√)

在众多的生物性状中,还有一类特殊性状,其表现呈非连续型变异,与质量性状类似,但又不服从于孟德尔遗传规律。

(√)

一般认为阈性状具有一个潜在的连续变量分布,其遗传基础是多基因控制的,与数量性状类似。

(√)

数量性状多基因中的每一对基因对性状表现型所产生的效应是微小的。

(√)

微效基因对环境敏感,因而数量性状的表现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

数量性状一般比质量性状有较高的遗传率。

(×)

微效多基因往往有多效性,多基因一方面对于某一个数量性状起微效基因作用,同时在其它性状上可以作为修饰基因而起作用。

(√)

显性方差与上位性方差合称非加性的遗传方差。

(√)

非加性的遗传方差是可固定的遗传变异量,它可在上下代间传递。

(×)

显性方差与上位性方差是不可固定的遗传变异量。

(√)

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遗传率较高,而不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则低。

(×)

变异系数大的性状的遗传率高,而变异系数小的则低。

(×)

数量性状一般比质量性状有较高的遗传率。

(×)

遗传率并不是一个固定数值,对自花授粉植物来说,其因杂种世代推移而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

对遗传率应理解为对某一特定群体某性状在特定条件下的估计量,因而它对特定育种群体根据性状的遗传率进行选择研究,对提高育种效果有重要作用。

(√)

遗传率是一个相对值,不能进行显著性测定。

(√)

一般情况下,遗传率高的性状在杂种的早期世代选择比较有效,而遗传率低的性状,要在杂种后期世代进行选择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

1.数量性状在遗传上有什么特点?

它与质量性状遗传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

(1)数量性状具有如下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二是数量性状一般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2)两者主要区别:

在一个自然群体或杂种后代的群体内,不同个体的性状都表现为连续的变异,很难进行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同时需要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性状进行统计分析,这些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受微效多基因系统控制。

而质量性状表现为不连续的变异,可以用文字描述,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受少数主基因控制,以系谱分析等方法研究。

1.根据下表资料估算其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

水稻莲塘早(P2)×矮脚南特(P1)组合的F1、F2、B1、B2及亲本的生育期

世代

平均数(

表现型方差(S2)

P1(矮脚南特)

P2(莲塘早)

F1

F2

B1

B2

38.36

28.13

32.13

32.49

35.88

30.96

4.685

5.684

4.838

8.965

9.174

5.380

解:

(1)h2N=(VG/VP)×100%=(VF2-VF1)/VF2×100%

=[(8.965-4.838)/8.965]×100%

=46.0%

或h2N=(VG/VP)×100%=[VF2-1/3(VP1+VP2+VF1)]/VF2×100%

=[8.965-1/3(4.685+5.684+4.838)]/8.965×100%

=[(8.965-5.069)/8.965]×100%=43.5%

或42.2%——以[VF2-1/2(VP1+VP2)]求得。

(2)h2B={[2×VF2-(VB1+VB2)]/VF2}×100%

={[2×8.965-(9.174+5.380)]/8.965}×100%

=37.7%

 答:

水稻生育期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46.0%和37.7%。

2.根据下表资料估算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

大白菜开花延续期及其表现型方差

世代

平均抽穗日期(从某一选定日期开始)

表现型方差

P1

P2

F1

F2

B1

B2

13.0

27.6

18.5

21.2

15.6

23.4

11.04

10.32

5.24

40.35

17.35

34.29

解:

(1)h2N=(VG/VP)×100%

=(VF2-VF1)/VF2×100%

=[(40.35-5.24)/40.35]×100%

=87.0%             

或h2N=(VG/VP)×100%=[VF2–1/3(VP1+VP2+VF1)]/VF2×100%

=[(40.35-8.87)/40.35]×100%

=78%

或74%——以[VF2–1/2(VP1+VP2)]求得。

(2)h2B={[2×VF2-(VB1+VB2)]/VF2}×100%

={[2×40.35-(17.35+34.29)]/40.35}×100%

=72.0%            

答:

大白菜开花延续期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87.0%和72.0%。

五、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1.近亲繁殖(近交):

指亲缘关系相近的雌雄个体交配,或指基因型相同或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

2.杂种优势:

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同时也是指近交系间杂交时,因近交导致的适合度和生活力的丧失可因杂交而得到恢复的现象。

广义的自交不亲和性包括形态结构上的自交不可能性。

狭义的自交不亲和性是遗传学的和生理学的机制所致的自交不亲和性。

植物中的自交不亲和性可分为两类:

异态自交不亲和性和同态自交不亲和性。

同态自交不亲和性包括配子体不亲和性和孢子体不亲和性两类。

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纯合,使隐性基因得以表现,从而有助于淘汰有害的隐性个体,改良群体的遗传组成。

(√)

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基因的分离,将使后代群体中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

(√)

回交后代的基因型纯合严格受轮回亲本控制,多代连续回交的结果即发生核代换。

(√)

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异质的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大于同质的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

为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必须进行杂交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的合理组配与筛选。

(√)

生产上人们都是期望正向的杂种优势。

(×)

1.有4对基因的一个杂合体,经过4代自交,群体内有2对杂合基因和2对纯合基因的基因型所占频率多大?

2.今有涉及5对相对基因的回交组合,当回交到第5代时,轮回亲本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多大?

3.什么是纯系学说?

为什么说纯系是相对的?

4.如何理解杂种优势的概念?

答:

是指杂种一代的性状与其亲本相比较,在数量性状方面表现出来的优越性。

根据杂种表现性状的性质,可把杂种优势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体质型:

杂种营养器官的较强发育。

(2)生殖型:

杂种繁殖器官较强发育。

(3)适应型:

杂种具有较高的活力、适应性和竞争能力强。

狭义的杂种优势一般指杂种一代与其双亲相比较,具有生长势的优势、不稳定的优势。

广义的杂种优势包括方向性、功能性和有性生殖阶段的传递性等方面。

六、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

是指一个基因内部发生的可遗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如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

一般多发生在染色体上某一个位点内,所以也称点突变。

2.非整倍体:

某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组内个别染色体数目有所增减,使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成基数的完整倍数,这种类型称为非整倍体。

3.染色体组(基因组)的基本特征:

同一染色体组内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连锁基因群都彼此不同,但它们包含着生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并且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保证了正常的生命活动,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造成不育或性状变异。

1.基因突变按其引发的原因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2.基因突变引起的表现型改变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明显分为四类:

形态突变型、致死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和生化突变型。

3.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四种类型。

4.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两大类:

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

整倍性变异产生的变异体为整倍体,非整倍性变异产生的变异体为非整倍体。

1.自然界中大多数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不利的,一般表现为生活力和可育性降低以及寿命缩短等,严重的会导致个体死亡。

(√)

2.隐性突变出现得早但获得纯合体慢,而显性突变出现得迟但获得纯合体快。

(×)3.突变的发生往往受到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状态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

4.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倒位、易位是物种进化的主要因素。

(√)

5.由普通小麦(6x)的花粉培育出来的植株(3x)是普通小麦的单倍体,所以单倍体不都是一倍体。

(√)

6.染色体体未减数的配子结合是自然界产生多倍体的主要方式。

(√)

7.由体细胞染色体或受精的合子加倍产生多倍体是自然界产生多倍体的方式之一。

(√)

8.偶数倍的异源多倍体表现与二倍体相同的性状遗传规律。

(√)

9.一个染色体组内含有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基数,以x表示;对多倍体而言,n是x的倍数。

(√)

1.基因突变有哪些特征?

答:

(1)基因突变的重演性:

即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独立地发生相同的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可逆性:

由一个显性基因A变为隐性基因a,称为正突变。

反之,由隐性基因a回复突变为显性基因A,称为反突变,或称回复突变。

(3)基因突变的多向性:

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

(4)基因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大多数的基因突变不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少数突变有利于生物生存。

(5)基因突变的平行性:

亲缘关系相近的种间,能发生相似的突变,为突变的平

行性。

2.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在表现型的出现上有什么不同?

3.某植株是AA显性纯合体,将其花粉用X射线照射后给隐性aa植株授粉,在500株杂种一代中有3株表现为隐性性状,如何解释和证明这个杂交结果?

七、细胞质遗传

超显性假说:

也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

杂种优势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