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9361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C.用天然气燃料烧饭做菜D.净水机中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2.垃圾处理的一项有效方式是将其分类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下物品可投入贴有“可燃物”图标的垃圾桶的是(  )

A.破旧布娃娃B.大理石碎块C.碎玻璃瓶D.碎瓷器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Fe3O4

D.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高温加热后,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A

B

C

D

目的

验证CO2可溶于水

探究石蜡中含氧元素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验证石墨具有导电性

实验设计

A.AB.BC.CD.D

5.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有时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

下列选项符合“1+1≠2”的是(  )

A.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

B.1g碳和1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

C.1g硫和1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

D.1g黄豆和1g黑豆混合后物质的总质量

6.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一个甲物质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

C.生成的丙、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

3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

32

7.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物质

除杂所选用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通O2点燃

B

N2

O2

通入足量的灼热碳粉

C

CaCO3

CaO

高温煅烧

D

CuO

C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AB.BC.CD.D

9.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是的(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16

0

0

反应中质量/g

m2

3.2

反应后质量/g

m1

0

15.2

6.4

A.m1的值是44,m2的值是4

B.反应物是乙,生成物是甲、丙、丁

C.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甲、丁质量比是11:

16

D.若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

1,则化学方程式中乙、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

4

10.下列只是整理的内容都正确的是(  )

A.物质构成

B.化学之最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空气、液氧、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分子

③氢氧化钾化学式为KOH

①自然界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②最清洁的高能燃料是氢气

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C.实验操作和结论

D.实验方法

①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目的是证明这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②吹灭蜡烛,灭火原理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③用倒扣的烧杯罩灭蜡烛,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①鉴别氧化铜和碳——观察颜色

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用带火星的木条

③鉴别甲烷和一氧化碳——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A.AB.BC.CD.D

二、填空题

11.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碳的原子序数是_____。

(2)金刚石、石墨、C60这三种物质,_____是由碳原子构成。

(3)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它们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CO、CO2组成元素也相同,它们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

B原子内部结构不同

C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分子构成不同

(4)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目前使用的最主要燃料,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利用物质的_____不同分离。

(5)液化石油气中含有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某同学将4.2gC3H6和12.8gO2在一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O2和2.8gCO和一定质量的H2O,那么生成H2O的质量是_____g,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2.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

(1)若该技术广泛应用,把大量排放的CO2转化为甲醇,则能有效缓解_____(填字母编号)。

A温室效应B酸雨

(2)若44g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他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_____g。

(3)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_____,甲醇和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相同,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某科技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其电池反应原理为:

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判断的依据是:

_____。

X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三、实验题

13.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名称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填字母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发生装置中还缺少一种物品,是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发生装置最好选用C装置,与B装置相比,C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

(4)D装置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证明集满的方法为_____。

(5)若进行如图2的实验改进(蛋壳和白醋常温下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底部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以浸入或者离开白醋,它相当于图1中的发生装置_____(填字母编号)。

1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加入药品后已设法在玻璃管及试管中充满二氧化碳。

(1)完成实验,填好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石灰水变浑浊且_____。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固体变红

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火焰。

有少量D中液体进入C

C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

(2)D装置的作用是_____。

(3)有同学提出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没有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

(4)CO常用于冶炼金属,现有Fe2O3和CuO的固体混合物Wg,高温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

产生白色沉淀5.0g,则W数值为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5.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同学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岀猜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小组同学认为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

小明将蔗糖放入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他得出结论:

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实验小组认为不合理,依据_____。

方案二:

小组其他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前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硬质玻璃管中的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该装置,另选试剂进行验证单质碳的实验。

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请完成表格中的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①在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②_____,点燃酒精灯。

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3)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再加热玻璃管,目的是_____。

(4)实验中用到了氮气,他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_____。

五、计算题

16.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食品工业中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疏松剂,它在270℃时能分解(

)现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加热至完全分解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2g。

请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1)碳酸氢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2)所取碳酸氢钠的质量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该过程中干冰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用天然气燃料烧饭做菜,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净水机中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A、破旧布娃娃具有可燃性,可以放进可燃垃圾桶,符合题意;

B、大理石废料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以放进可燃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C、碎玻璃瓶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以放进可燃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D、破碎瓷器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以放进可燃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错误;

C、生成Fe3O4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D、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固体高温加热反应生成铜(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所以高温下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A、实验中,塑料瓶变瘪说明常温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正确;

B、把冷碟子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变黑,收集到碳,只能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无法证明石蜡中含氧元素,故错误;

C、充满氢气的肥皂泡上升,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正确;

D、把石墨联在电路上,灯泡发亮,说明石墨能导电,故正确。

故选B。

5.B

【详解】

A、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酒精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则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为2g,不符合题意;

B、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12∶32=3∶8,1g碳和1g氧气反应,碳有剩余,则1g碳和1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符合“1+1≠2”,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反应中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32∶32=1∶1,1g硫和1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1g硫和1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为2g,不符合题意;

D、1g黄豆和1g黑豆混合后物质的总质量等于2g,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是氨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正确;

B、甲是氨气,化学式为NH3,则一个甲物质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故B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生成的丙、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故C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故D不正确。

故选D。

7.C

【分析】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条件:

要有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与氧气接触。

【详解】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正确;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B正确;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故C不正确;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8.D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含量较少不能点燃,通入氧气引入了氧气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正确;

B、氧气含量较少,碳粉和氧气生成一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正确;

C、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把原物质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碳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把碳除去了,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D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详解】

A、根据图表可知,丁反应前质量0g,反应后质量为6.4g,所以丁是产物,同理,丙的质量增加,丙是产物,增加了15.2g,乙的质量从16g变为0g,说明乙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可得,甲是反应物,甲消耗的量为=15.2g+6.4g-16g=5.6g,所以m1=10g-5.6g=4.4g,根据比例关系求得m2=8g,故A不符合题意;

B、因此甲和乙是反应物,丙和丁是生成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甲为5.6g,丁为6.4g,所以质量比是:

7:

8,故C不符合题意;

D、设乙的计量数为x,丁的计量数为y,根据方程式列比例式:

,求得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判断各个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再进行相关分析。

10.B

【详解】

A、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没有氧分子,错误;

③氢氧化钾化学式为KOH,正确;

B、①自然界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

②氢气燃烧生成水,最清洁的高能燃料是氢气,正确;

③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正确;

C、①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目的是证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错误;

②吹灭蜡烛,灭火原理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破坏燃烧的条件,正确;

③用倒扣的烧杯罩灭蜡烛,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正确;

D、①氧化铜和碳都是黑色,观察颜色不能鉴别,错误;

②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

③甲烷和一氧化碳燃烧火焰颜色都是蓝色,观察火焰颜色不能鉴别,错误;

故选B。

11.6金刚石、石墨单质CD不可再生沸点5.4g

【详解】

(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碳的原子序数是6。

(2)金刚石、石墨属于碳原子构成的,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则金刚石、石墨、C60这三种物质,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

(3)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它们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C;CO、CO2组成元素也相同,但是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则它们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选D。

(4)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目前使用的最主要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分离。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将4.2gC3H6和12.8gO2在一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O2和2.8gCO和一定质量的H2O,则生成H2O的质量是

,C3H6、O2、CO2、CO、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A32gC2H5OH

O2质量守恒定律0

【详解】

(1)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若该技术广泛应用,把大量排放的CO2转化为甲醇,则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选A;

(2)若44g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他物质均不含碳元素,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故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

(3)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甲醇和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相同,甲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4)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原子种类

O

Na

C

H

反应物中原子个数

6

4

2

12

已知生成物中原子个数

12

4

2

12

差值(3X)

6

0

0

0

X的化学式

O2

其中X的化学式为O2,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氧气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X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13.长颈漏斗A

棉花

可以控制反应的启停

在c端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收集满了C

【详解】

(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用加热固体制取气体装置,故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使用该装置时,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该在试管口放上棉花。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

C装置通过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以用D装置来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该“长进短出”,验满的方法是:

在c端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收集满了。

(5)提升眼药瓶也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所以相当于图中的C装置。

14.D中有少量澄清石灰水进入E中

吸热

吸收CO2并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气不需要,因为过量的CO会被收集在装置D中3.2g

【详解】

(1)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D中时,会把D中的石灰水压入E中,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处玻璃管内固体变红,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把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化学方程式为

(2)D装置装的是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同时该溶液密度比一氧化碳大,可以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故其作用是吸收CO2并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气。

(3)不需要,因为过量一氧化碳已收集在D中,并没有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

(4)解: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于金属氧化物;

设二氧化碳质量为

=2.2g,

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

2.2g×

÷2=0.8g,

W=2.4g+0.8g=3.2g.

15.参加反应的氧气中也含有氧元素,因此蔗糖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干而冷的烧杯壁上有水雾通入氧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详解】

(1)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参加反应的氧气中也含有氧元素,因此蔗糖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2)干而冷的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证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用氮气把试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以免对试验产生干扰;

(4)氮气作为一种稀有气体,本身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以用作保护气。

16.

(1)27.4%

(2)8.4g

【详解】

(1)碳酸氢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设所取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x=8.4g

答:

所取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