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917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docx

《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docx

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

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探究

——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样本

摘要:

当前,我国青少年吸毒情况十分严峻,由毒品问题引发的青少年社会问题也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然而,目前在青少年禁毒宣传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陈旧、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造成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清,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不足。

本文试从当前青年少禁毒宣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出发,在分析青少年吸毒心理原因的基础上,探索行之有效的青少年禁毒宣传新模式,为青少年禁毒宣传在实践中的开展提出可借鉴的思路,从而增强禁毒宣传的针对性,使禁毒宣传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关键词:

青少年禁毒宣传模式探究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我国当前禁毒工作要按照“源头治理、以人为本、依法治理、严格管理、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工作方针,坚决遏制毒品问题发展蔓延,而在各项举措中,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个人的价值观等尚未形成,处于好奇和他人的诱惑,极容易受到毒品的侵害。

然而目前在青少年禁毒宣传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陈旧、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造成青少年禁毒宣传的成效并不显著。

一、青少年禁毒宣传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获得真实数据,团队自行设计了《青少年禁毒宣传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9道单项选择题和6道多项选择题,内容包括:

青少年对禁毒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青少年知识的来源和目前开展的禁毒宣传主要形式与学生的喜爱程度,问卷最后留有征求意见的开放式空间。

2015年4月-2015年7月,团队以不记名、走访方式,对上海市青浦区部分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470份,接受调查的学生涉及青浦区27所中小学、高中及1所大学。

利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7对15项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个别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及学生反响较为强烈的反馈意见,分别进行了讨论。

(一)青少年禁毒宣传现状

1.青少年对禁毒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

调查发现,经过近年来多次的禁毒宣讲教育活动,青少年对于毒品的知晓率有了明显提升,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毒品,知晓程度不同。

所有学生都知道了海洛因、大麻这两种传统毒品,对于新型毒品K粉、摇头丸和冰毒的知晓率也分别达到了95.74%、97.87%和97.87%,但对于杜冷丁的知晓率仅占到25.53%,对新型毒品中氯胺酮和麻古的知晓率更是仅占到2.13%;25.5%的青少年不知道或不清楚注射毒品会传染艾滋病、乙肝等疾病;17.2%的青少年认为我国现阶段毒品问题并不严重;74.47%的青少年并不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天;85.10%的青少年对我国的禁毒相关法律并不十分了解;14.89%的青少年认为吸毒成瘾后能够单凭自己的意志力解除毒瘾;6.38%的青少年表示其周围的生活群体中有人尝试过毒品或已成为吸毒者。

(部分调查项目见表一)。

上述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虽然目前青少年禁毒教育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禁毒宣传尚有待进一步深入。

表一:

青少年对禁毒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n=470)

调查项目n%

1.以下哪些是毒品?

(多选)

A.海洛因470100.00%

B.大麻470100.00%

C.杜冷丁12025.53%

D.K粉45095.74%

E.摇头丸46097.87%

F.冰毒46097.87%

G.麻古102.13%

H.氯胺酮102.13%

2.你认为服用摇头丸、K粉对身体有伤害吗?

A.会上瘾,且对身体有害46097.87%

B.偶尔服用无害102.13%

C.无害00%

D.不会上瘾00%

3.世界禁毒日是哪一天?

A.3月26日88.51%

B.4月26日10021.28%

C.5月26日21044.68%

D.6月26日12025.53%

4.你如何看待吸毒者?

A.吸毒者也是受害者,吸毒行为不违法102.13%

B.吸毒是犯罪行为19040.43%

C.吸毒行为属于违法行为26055.32%

D.吸毒像吸烟、喝酒一样属于个人行为102.13%

5.如果有机会,你想满足好奇心尝试一下毒品吗?

A.会尝试,没什么关系00%

B.想,但不敢尝试102.13%

C.偶尔尝试一下不要紧102.13%

D.不想45095.74%

6.在你身体不舒服或心情极差的时候,有同伴提供给你吃会止痛或令你兴奋的药丸、饮料等,你会怎么做?

A.会不加考虑的服下00%

B.不会吃39082.98%

C.如果是好朋友可能会吃5010.64%

D.不好说306.38%

7.据你了解,你的身边是否有吸毒者?

A.有306.38%

B.没有42089.36%

C.不清楚204.26%

2.青少年禁毒知识来源

据调查,91.49%的青少年对禁毒知识的了解来自于学校或外部讲座教育,从报刊、书籍、电视或广播获得禁毒知识的占到74.47%,从网络上获得禁毒知识的占到61.70%,通过父母的教育获得禁毒知识的有34.04%。

但在走访或单独询问过程中,大多数青少年表示通过学校或讲座教育、父母教育获得的禁毒知识并不能有效记忆和吸收,而自己从媒体上、同学交流中以及社区公益活动中获得禁毒知识却能够牢牢掌握。

上述结果表明,青少年有兴趣参与的禁毒活动形式与他们平时真正参与的活动不完全吻合,禁毒教育活动形式应当注重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兴趣特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部分调查项目见表二)

表二:

青少年禁毒知识来源(n=470)

调查项目n%

你所掌握的禁毒知识的主要来源是?

(多选)

父母教育16034.04%

学校或讲座教育43091.49%

报刊、书籍35074.47%

电视或广播35074.47%

网络29061.70%

同学谈论408.51%

社区活动10021.28

3.目前开展的禁毒宣传形式与青少年的喜爱程度

调查结果(表三)表明,目前青少年参加的禁毒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校开设的禁毒教育课程(82.98%)、参观禁毒馆或戒毒所(74.47%)、阅览禁毒宣传手册或书籍(63.83%)、警察或医生进行专题讲座(53.19%);但对于学校开设毒品教育课程这一禁毒宣传活动形方式,仅有38.30%的青少年表示愿意参加;禁毒主题综艺活动(46.81%)以及戒毒成功者现身说法(46.81%)的禁毒宣传方式虽然在青少年中较受喜爱和欢迎,但实际上只有少数青少年有机会参与。

上述结果表明:

青少年乐于参与的禁毒宣传活动与他们平时真正参与到的活动并不完全吻合,因此,禁毒宣传形式应当注重匹配青少年的兴趣特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三:

目前开展的禁毒宣传形式与青少年的喜爱程度(n=470)

禁毒宣传活动曾参与过(%)喜欢参加(%)

参观禁毒馆或戒毒所74.47%65.96%

学校开设的禁毒教育课程82.98%38.30%

戒毒成功者现身说法12.77%46.81%

观看禁毒主题电影48.94%53.19%

警察或医生进行专题讲座53.19%40.43%

禁毒志愿者活动8.52%25.53%

禁毒宣传手册或书籍63.83%12.77%

禁毒主题的综艺活动17.02%46.81%

禁毒板报、标语或征文比赛46.81%2.13%

针对以上数据和情况,走访一些学校,发现了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

(二)青少年禁毒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禁毒宣传的重视程度不足,宣传工作开展不充分

“预防为本”是我国禁毒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目前我国已发布了《全国中小学预防毒品专题教育纲要》,禁毒相关课程也已纳入了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宣传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一些学校过分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由于禁毒知识这一内容在升学等考试中并不作为考点,因此部分学校存在压缩非主课课时的情况,以至于禁毒知识课程被一带而过甚至直接省略的情况;有的学校认为禁毒宣传应当是禁毒办、公安机关、戒毒场所的事情,与学校无关;有的家长和学校老师担心宣传会造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诱发青少年吸毒。

此外,有的高中和高校认为,禁毒知识教育既然已经在中小学课程中作为课堂化教育,在高中和高校中就没有必要安排时间再进行教育,也有的认为,高中和高校的青少年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且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所以没有必要在校内开展禁毒宣传。

因此,可以说很多学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对青少年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但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开展也不十分到位。

2.宣传方式一成不变,缺乏传播学中的适应性要求

长期以来,各地开展的青少年禁毒宣传工作主要是采取开设课程或讲座、利用横幅标语,举行签名、宣誓仪式等方式进行,很少有形式上的创新,在课程或讲座过程中,宣传主体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注重与青少年的良性互动,宣传手段一成不变,这使得禁毒宣传方式不能适应现代青少年心理的特点,即缺乏传播学中要求的信息传播的适应性。

事实证明,仅仅通过签名、图片展、讲座等传统形式或者喊几句口号是远远达不到宣传目的的,这些传统宣传活动方式虽然已经被广大青少年熟知和接受,但由于开展次数过多,容易被部分青少年当作是完成任务,得过且过,久而久之甚至会造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愿意继续接受教育,以至记忆程度不断弱化。

同时,在传统宣传过程中通常都会使用传播学中的“警钟效果”,将一些因吸毒造成的危害结果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出来,用以警示广大青少年。

“警钟效果”又称恐惧诉求,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转变。

“警钟效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心理冲击引发人们对某项事物的关注,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警钟效果”确实能起到一定的说服作用。

但从实践来看,“警钟效果”随着新时代青少年心理状况的变化,其效果产生了逐渐弱化的趋势。

由于“警钟效果”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理来起到效果,所以它多少会给人们造成一些不适感,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引起传播对象的逆反心理,或者使受众产生心理暗示,如侥幸心理等,这些都会造成“警钟效果”的弱化。

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