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8958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2.0分)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氯化氢的电子式:

C.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D.2-丙醇的结构简式:

【答案】D

【解析】解:

A.氯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7,最外层为8个电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A错误;

B.HCl为共价化合物,是由H和Cl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在一起的,其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为直线型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碳氧双键,碳原子比较大于氧原子,其正确的比例模型为

,故C错误;

D.2-丙醇含有3个C原子,-OH在第二号C原子上,结构简式为CH3CH(OH)CH3,故D正确;

故选:

D。

A.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总数为18,图示质子数错误;

B.氯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

C.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比较大于氧原子;

D.2-丙醇含有3个C原子,-OH在第二号C原子上。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比例模型、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注意明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区别、醇的系统命名,试题培养了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2.

一 定条件下存在反应:

C(s)+H2O(g)⇌CO(g)+H2(g)△H>0,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初始物质,各容器中温度、反应物的起始量如表,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容器

容积/L

1

1

V

温度/℃

T1

T2

T1

起始量

2molC(s)、2molH2O(g)

2molCO(g)、2molH2(g)

6molC(s)、4molH2O(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0~5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1 mol/(L•min)

B.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C)=0.56mol,则T2>T1

C.若甲容器中的起始量为0.2 mol C(s)、0.15 mol H2O(g)、0.5 mol CO(g)、0.6 mol H2(g),则到达平衡状态前:

v(正)>v(逆)

D.丙容器的容积V=0.8L

【答案】D

【解析】解:

A.甲容器中,0~5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mol/(L.min)=0.2mol/(L•min),故A错误;

B.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C)=0.56mol,根据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n(CO)=n(H2)=n(H2O)=n(C)=0.56mol,平衡时c(CO)=c(H2)=

mol/L=0.72mol/L,c(H2O)=

mol/L=0.56mol/L,化学平衡常数K乙=

=0.926,甲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c(CO)=1.5mol/L,则c(H2)=c(CO)=1.5mol/L,c(H2O)=2mol/L-1.5mol/L=0.5mol/L,化学平衡常数K甲=

=4.5,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K甲大于K乙,说明甲温度高于乙,即T2<T1,故B错误;

C.甲容器中的起始量为0.2 mol C(s)、0.15 mol H2O(g)、0.5 mol CO(g)、0.6 mol H2(g),则浓度商c(H2O)=0.15mol/L、c(CO)=0.5mol/L、c(H2)=0.6mol/L,浓度商=

=2,浓度商大于化学平衡常数,则平衡逆向移动,v(正)<v(逆),故C错误;

D.达到平衡状态时,丙中c(CO)=3mol/L,根据方程式知,c(H2)=c(CO)=3mol/L,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则平衡时c(H2O)=

mol/L=2mol/L,设丙容器体积是xL,则生成的n(CO)=3mol/L×xL=3xmol,消耗的n(H2O)等于生成的n(CO)=3xmol,剩余n(H2O)=2xmol,3x+2x=4,x=0.8,故D正确;

故选:

D。

A.甲容器中,0~5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B.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C)=0.56mol,根据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n(CO)=n(H2)=n(H2O)=n(C)=0.56mol,平衡时c(CO)=c(H2)=

mol/L=0.72mol/L,c(H2O)=

mol/L=0.56mol/L,化学平衡常数K乙=

=0.926,甲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c(CO)=1.5mol/L,则c(H2)=c(CO)=1.5mol/L,c(H2O)=2mol/L-1.5mol/L=0.5mol/L,化学平衡常数K甲=

=4.5,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C.甲容器中的起始量为0.2 mol C(s)、0.15 mol H2O(g)、0.5 mol CO(g)、0.6 mol H2(g),则浓度商c(H2O)=0.15mol/L、c(CO)=0.5mol/L、c(H2)=0.6mol/L,浓度商=

=2,根据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相对大小判断反应方向,从而确定正逆反应速率大小;

D.达到平衡状态时,丙中c(CO)=3mol/L,根据方程式知,c(H2)=c(CO)=3mol/L,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则平衡时c(H2O)=

mol/L=2mol/L,设丙容器体积是xL,则生成的n(CO)=3mol/L×xL=3xmol,消耗的n(H2O)等于生成的n(CO)=3xmol,剩余n(H2O)=2xmol,3x+2x=4,据此计算x。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侧重考查分析计算能力,把握化学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及灵活运用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商的关系确定反应方向是解本题关键,注意D的计算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3.“节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生活”。

下列做法与此相符合的是(  )

A.通过露天焚烧秸杆,给土壤增肥

B.废电池深埋,避免重金属污染浅层土壤或地表水

C.推广实施“煤改气”技术,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

D.在洗衣粉中添加三聚磷酸钠(Na5P3O10),增强去污效果

【答案】C

【解析】解:

A.露天焚烧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A错误;

B.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带来土壤、水体的污染,所以废电池要集中处理,故B错误;

C.将煤直接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还能产生大量的粉尘,“煤改气”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形成,煤改气”技术,减少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产生,故C正确;

D.三聚磷酸钠会使水体中磷元素过剩,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故D错误;

故选:

C。

A.露天焚烧秸杆,会增加空气中PM2.5;

B.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带来污染;

C.“煤改气”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D.含磷洗衣粉的使用能够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本题考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的环境污染物、环保问题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pH=2的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2×10-2NA

B.一定条件下,1molN2与3 molH2混合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6 NA

C.常温下,1.0L0.1 mol/L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为0.1 NA

D.用石墨电极电解足量CuSO4溶液,当阴极析出6.4gCu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答案】D

【解析】解:

A、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氢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A错误;

B、氮气和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不能进行彻底,则转移的电子数小于6NA个,故B错误;

C、铁离子是弱碱阳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故溶液中的铁离子小于0.1NA个,故C错误;

D、6.4g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阴极的电极方程式为Cu2++2e-=Cu,故当生成0.1mol铜时转移0.2NA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

D。

A、溶液体积不明确;

B、氮气和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C、铁离子是弱碱阳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

D、求出铜的物质的量,根据阴极的电极方程式为Cu2++2e-=Cu来计算。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应注意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

5.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M(g)⇌N(g)△H,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中曲线I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的△H=E3-E1

C.该条件下N(g)更稳定

D.曲线I可表示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

【答案】B

【解析】解:

A.图示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应该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的△H=E2-E1,故B错误;

C.M(g)⇌N(g)是放热反应,可知N的能量比M的能量低,则N稳定,故C正确;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路径,使发生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Ⅰ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故D正确;

故选:

B。

A.图示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B.反应热等于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

C.能量低的稳定;

D.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易错点为C,注意把握反应热的计算。

6.

室温时,向100mL0.1 mol/L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NaOH溶液,得到的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

c(NH4+)=c(Na+)=c(SO42-)

B.b点溶液中:

c(Na+)+c(NH4+)>2c(SO42-)

C.c点溶液中:

c(Na+)>c(SO42-)>c(NH4+)>c(NH3•H2O)>c(OH-)

D.d点溶液中:

c(Na+)>c(SO42-)>c(NH4+)>c(NH3•H2O)

【答案】C

【解析】解:

A.a点为加入100mLNaOH溶液,恰好中和H+,溶液中NH4+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根据物料守恒:

c(Na+)=c(SO42-),c(Na+)=c(NH4+)+c(NH3•H2O),故A错误;

B.b点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c(OH-),根据电荷守恒:

c(Na+)+c(NH4+)+c(H+)=c(OH-)+2c(SO42-),即有c(Na+)+c(NH4+)=2c(SO42-),故B错误;

C.c点溶液为加入150mLNaOH溶液,此时溶液中恰好生成初始时等量的NH4+和NH3•H2O,溶液呈碱性,NH3•H2O电离程度大于NH4+水解程度,所以c(NH4+)>c(NH3•H2O),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

c(Na+)>c(SO42-)>c(NH4+)>c(NH3•H2O)>c(OH-),故C正确;

D.d点溶液为加入200mLNaOH溶液,反应恰好生成NH3•H2O,NH3•H2O电离溶液为碱性,但c(NH3•H2O)>c(NH4+),故D错误,

故选:

C。

A.a点为加入100mLNaOH溶液,恰好中和H+,溶液中NH4+水解使溶液呈酸性;

B.b点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c(OH-),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C.c点溶液为加入150mLNaOH溶液,此时溶液中恰好生成初始时等量的NH4+和NH3•H2O,溶液呈碱性,NH3•H2O电离程度大于NH4+水解程度;

D.d点溶液为加入200mLNaOH溶液,反应恰好生成NH3•H2O,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根据图象分析,明确发生反应的原理,把握溶液中的守恒关系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整体难度不大,是基础题。

7.向1L密闭容器中各通入0.1 mol 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CH4(g)⇌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定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压强p1>p2>p3>p4

C.1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64

D.压强为p4时,在Y点:

v(正)<v(逆)

【答案】A

【解析】解:

A.压强不变时,温度升高,CH4的平衡转化率逐渐增大,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温度一定时,甲烷的转化率α(P1)>α(P2)>α(P3)>α(P4),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进行,甲烷的转化率降低,则压强P4>P3>P2>P1,故B错误;

C.1100℃、压强为p4时,CH4的转化率为80%,说明甲烷转化的浓度为:

×80%=0.08mol/L,

                      CO2(g)+CH4(g)⇌2CO(g)+2H2(g)

初始(mol/L)0.1              0.1             0             0

转化(mol/L)0.08             0.08         0.16        0.16

平衡(mol/L)0.02             0.02          0.16         0.16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6384,故C错误;

D.压强为p4时,在Y点甲烷的转化率小于X,说明Y点平衡向着正向移动,v(正)>v(逆),故D错误;

故选:

A。

A.根据图象可知,升高温度,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结合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分析;

B.由图可知,温度一定时,甲烷的转化率α(P1)>α(P2)>α(P3)>α(P4),据此结合方程式判断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C.1100℃时,甲烷的转化率为80%,利用化学平衡三段式计算出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然后计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D.Y点甲烷的转化率小于平衡常数,说明此时平衡继续正向进行。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及其影响,C为易错点,注意明确三段式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应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8.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r(X)>r(Y)>rZ)>r(W)

B.元素W的含氧酸的酸性一定比Z的强

C.元素W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弱

D.W与X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5

【答案】A

【解析】解: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

X>Y>Z>W,故A正确;

B.W为O或F时无正价,则W不存在含氧酸,故B错误;

C.W为O时,Y为Si,则非金属性W>Y,则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故C错误;

D.X为Na或Mg或Al,W为O或F,则W与X的原子序数相差不一定为5,故D错误。

故选:

A。

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则W为第二周期元素,X、Y、Z为第三周期元素,且X为Na或Mg或Al,W为O时Z为S,W为F时Z为Cl,相对位置为

,结合元素周期率的递变规律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的相对位置及不确定性,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9.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

可表示不同压强对可逆反应A(g)+2B(g)⇌3C(g)+D(s)的影响

C.

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a表示的是HCl溶液

D.

表示0.1 mol/L 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硫酸时溶液pH的变化

【答案】B

【解析】解:

A.图象中改变条件V(逆)增大、v(正)减小,改变温度瞬间正、逆速率都增大,故不可能表示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故A错误;

B.可逆反应A(g)+2B(g)⇌3C(g)+D(s),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改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但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图象符合,故B正确;

C.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醋酸为弱酸,随反应进行又电离出氢离子,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醋酸多,则a表示的是醋酸溶液,故C错误;

D.0.1mol•L-1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1硫酸前后完全反应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40ml,图中氢氧化钠消耗20ml,到反应终点,出现PH突越,不符合反应过程,故D错误;

故选:

B。

A.改变温度瞬间正、逆速率都增大;

B.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改变压强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平衡不变;

C.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醋酸为弱酸产生H2的体积多;

D.0.1mol•L-1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1硫酸前后完全反应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40mL。

本题考查图象的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溶液的导电性、滴定终点判断、反应能量变化等,学生只要掌握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注意观察图象的关键点,线的走向,就可能迅速解题了,题目难度中等。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AlCl3溶液直接蒸干,可制取无水AlCl3固体

B.保存FeSO4溶液时,可向其中加入稀H2SO4以抑制Fe2+水解

C.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D.常温下,将pH=4的CH3COOH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答案】B

【解析】解:

A.AlCl3是强酸弱碱盐,Al3+水解生成Al(OH)3和HCl,升高温度促进盐酸挥发,所以将AlCl3溶液直接蒸干得到Al(OH)3固体,故A错误;

B.硫酸亚铁水解显酸性,在溶液中加稀硫酸可以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故B正确;

C.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醋酸浓度大于NaOH浓度,醋酸过量,溶液pH<7,故C错误;

D.醋酸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醋酸电离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溶液中c(H+)减小,温度不变,溶液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溶液中c(OH-)增大,其它微粒浓度都减小(水分子除外),故D错误;

故选:

B。

A.AlCl3是强酸弱碱盐,Al3+水解生成Al(OH)3和HCl,升高温度促进盐酸挥发;

B.硫酸亚铁水解显酸性;

C.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醋酸浓度大于NaOH浓度,醋酸过量;

D.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只有c(OH-)增大,其它微粒浓度都减小(水分子除外);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为高频考点,把握电离平衡移动、pH与浓度关系、平衡移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作净水剂

C.SO2具有酸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D.Fe粉具有还原性,可放置在食品包装袋中作抗氧化剂

【答案】D

【解析】解:

A.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则用于制造光导纤维,与其硬度大无关,故A错误;

B.FeCl3中的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与FeCl3具有氧化性无关,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能用于漂白纸浆,与二氧化硫的酸性无关,故C错误;

D.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能吸收氧气,Fe粉具有还原性,可放置在食品包装袋中作抗氧化剂,故D正确。

故选:

D。

A.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

B.FeCl3中的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

C.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能用于漂白纸浆;

D.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能吸收氧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2.如图为Mg-NaClO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电极作负极

B.电子由X电极流出经导线流入Y电极

C.NaClO溶液的pH大于废液的pH

D.X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lO-+2H2O-4e-=ClO3-+4H+

【答案】C

【解析】解:

A.Mg容易失去电子,OH-在燃料电池中移向流出电子的负极,故Mg作Y电极为负极,X为正极,故A错误;

B.电子由负极Y电极流出经导线流入X电极,故B错误;

C.镁失去2个电子变为镁离子,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氢氧化镁沉淀,OH-被消耗,反应后废液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故NaClO溶液的pH大于废液的pH,故C正确;

D.H+与OH-不能大量共存,则正极X反应式为ClO-+2e-+H2O=Cl-+2OH-,故D错误。

故选:

C。

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由阴离子移动方向可知Y为负极,X为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中等。

1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CO3-水解:

HCO3-+H2O⇌CO32-+H3O+

B.碳酸钙与乙酸溶液反应:

CaCO3+2H+=Ca2++CO2↑+H2O

C.用情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

2C1-+2H2O

2OH-+H2↑+Cl2↑

D.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Ba2++2OH-+2H++SO42-=BaSO4↓+2H2O

【答案】D

【解析】解:

A.HCO3-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HCO3-+H2O⇌H2CO3+OH-,选项中为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故A错误;

B.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碳酸钙不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2CH3COO-+CO2↑+Ca2++H2O,故B错误;

C.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氧气和氯气,正确的离子反应为:

Mg2++2Cl-+2H2O

Mg(OH)2↓+O2↑+Cl2↑,故C错误;

D.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的离子反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D正确;

故选:

D。

A.碳酸氢根水解生成碳酸和氢氧根离子;

B.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

C.漏掉了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反应;

D.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以2:

1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