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8683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docx

《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docx

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

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

高宏存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十六大以后,文化建设列入了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四大建设之一,四位一体,小康社会建设要把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四大建设,五位一体。

文化建设在十七大以后我们又有了巨大的进步,很多新的理念的提出都是在十七大以后。

特别是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进一步确立了我国未来文化发展的战略蓝图,同时也明确了具体的路径,实现途径、方法。

因此,文化建设与文化的价值地位越来越高。

这些年,我们在文化建设过程当中有很多理念创新和机制体制方面的一些创新,文化理念的创新与变革成为推动我们当代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动力。

今天,主要跟大家交流一下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我主要是想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介绍,第一,文化的价值和地位。

第二方面,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实践,从哪些方面具体展开,我们这些年来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第三个方面,在推进文化建设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在体制机制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创新的工作要做,也给大家提几点。

一、文化的价值和地位

(一)文化的性质和地位

首先我们来了解,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到底怎么样,我们怎么样认识文化,在这里边我们对文化是什么的认识是逐渐突破的,特别是我们对于文化的经济属性的认识,影响了当代文化建设成绩的取得。

2001年,在这一年文化产业属性终于获得了认识,写入了中央文件,十五届五中全会的文件里边专门提到我们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事业,通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长期以来,我们对文化的性质的认识更加切合实际,同时也非常切合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来繁荣发展文化的新的语境。

我党对文化的领导权问题的实现又进一步地在全球化背景下获得了新的认识的高度。

文化经济属性的认识与过去我们单纯把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来看待是一个质的飞跃,这种对文化的认识,文化的功能也就更加全面了,由此才提出了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那也是从10几年前获得了这种合法的地位。

在此之前,再往前推10年,作为省级单位,1996年的时候,在北京市自己出台的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意见里边明确提出来,作为省级单位是第一个。

在全国来看,作为国家层面,作为国家战略、国家发展的理念,它的合法性的获得却是在2001年。

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除了我们刚才讲的文化属于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文化,我们有我们在文化上的追求,我们有我们的文化理想,我们的很多价值、理念、认识,都有自己的独到的东西。

同时,文化在当代的建设当中,人们对它的丰富性做了很多方面的思考。

如文化是不是硬件设施,是不是新地标,这些年来我们建立了很多新的文化设施,文化新地标,首都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

另外,刚才讲的,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长期以来这种理念我们过去强调它的唯一性,实际上它是非常丰富的,文化是意识形态,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类型都属于意识形态,这个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包括这些年来,我们推动国家形象战略的实施,也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来实现的。

第三个方面,文化是环境,是形象,那也是。

第四,文化是娱乐。

在北京有很多民营小剧场,我最近也注意到,民营小剧场每年的演出在北京市,在去年达到了8000多场,营业收入也接近了2个亿,娱乐文化、娱乐产业也是文化的一种形态。

文化还是经济,是产业。

我们在发现了重新认识了文化的经济属性之后,不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式来发展繁荣文化,而且文化属性里边本身就存在着经济属性,这也是我们认识的一个突破,所以也才获得了我们这些年来文化的繁荣发展。

像在北京地区,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到GDP的比重,去年已经接近了13%,全国也有8个省市超过了5%,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地方上的一种支柱产业,这样一个规模。

简单总结一下,文化是具有多方面的特性与功能,文化兼具物质与精神,无形与有形的双重价值,它既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我们的精神的庇护所,它也是一种认同意识。

另外,文化核心是一种价值理念,文化是同人的生产生活,从生产方式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

在目前的情况下,从世界的范围内来看,要提高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吸引力,文化要有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的体现靠什么?

除了靠价值的创造、积累、积淀之外,文化的输出,特别是文化以产业形态的输出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最重要的,乃至于成为一种主流化的形式。

在2009年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的时候,他讲了一段话,我在这里给大家读一读,他对文化、经济的认识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他说:

“一个国家,当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的时候,当经济、产业和产品体现出文化品格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经济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

”随着这些年来我们对文化的性质、功能、地位的认识的提高,才使得我们认识到文化,文化产业,而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品质的提升、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当中,它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

第二个方面,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这里边还是一个文化的地位问题。

文化建设一开始的时候讲到是整个社会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当中的五大建设之一,也可以五位一体,四大建设,我们也可以统称地称为五大建设之一。

在这里边就牵涉到我们这些年对于文化已经作为一种软实力达到了认可。

这也是十七大报告里边第一次提出来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我们在过去通常讲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更多地对于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或相适应的对称式的崛起,文化的崛起开始把它作为一种软实力,不仅经济上,我们要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要获得进步,获得提高,软实力也应该获得巨大的进步,恰恰这些年我们忽略了文化的建设发展,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我们的硬实力相比较还是比较弱。

当然,像国外甚至都提出了“巧实力”问题,就进一步使我们认识到要更加认识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

联合国相关组织曾经有一个世界文化影响力指数排名,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从总体上来讲我们排名世界第七,文化生活的现代化指数排在第57位,还属于初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文化竞争力排名就更为靠后了,这与我们5000年文明古国的文化积淀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文化竞争力指数排在第24位,属于是在中等强国。

因此,文化在整个社会建设当中,它首先与科学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从最早的改革开放国策的建立,还是到我们现在提出科学发展,文化理念的变革更新是其中最终的动力因素,文化是制度之母,制度的变革最终动力来源于文化理念的创新和变革,另外文化与综合国力来讲,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再一点,我们的文化竞争力简单地提一点,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文化组织的统计机构,在2010年我国文化的产品进口宽口径统计,能占到全世界文化市场的4%,这个口径主要是指有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类型,我国占了4%,这一点我国比近邻日本,日本占了10%,韩国占了5%,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在国际上还比较弱。

(三)当代文化建设目标和内容

第三点,当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前面我更多地强调文化是什么,对文化性质的认识,文化在整个国家建设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第三个方面,当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这一点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当代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我国的根本目标是一条主线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任务在文件当中也很明确地做了一个展望,主要是六大任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我们要落实双百方针,从而创造更多的文化精品;第三个方面,繁荣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第四,发现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也是我国“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里边明确的,文化产业发展在整个过程经济格局当中的比重要进一步明确,从而形成一个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第五,通过文化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文化体制改革成为当代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制度创新的动力;第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来保障文化的繁荣发展。

我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人才队伍还比较少。

最近著名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像这件事在中国的作家领域,最近一段时期,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一位实力派作家终于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诺奖效应”对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获得更多人的了解、认识,至于是否认可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还是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成绩之一。

第一个方面,我给大家概括性地谈一谈,当代文化重要的过程当中首先文化理念的创新、文化性质的认识、文化获得了更高的地位,怎样去认识这些问题,以及我们在文化建设当中的根本内容、目标、任务是什么,做一个总括性的介绍。

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实践

第二个方面就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实践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刚才也讲到了,当代文化建设的实践有六大内容。

前面在六中全会里面文件的相关决定里边也专门提到,这里主要给大家着重从两个方面做一个解说,一个是文化事业的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第二方面同文化产业发展这两个方面。

至于我们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如果是双百方针,繁荣文化作品创作,乃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宏大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在这一部分就不给大家介绍了,主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公益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两个方面。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承,如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新世纪以来,我们提到的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都是,包括传统文化的经典传承都应该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这方面我想在今天也不作为重点来讲。

再如,我们重点发展十二大新兴媒体网站,这主要是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人民网、新华网等,进一步夯实、扩大新一代素质条件下的传播体制建设,这也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一个重要内容,基本地保障文化信息服务,这方面更多地集中在传播领域,特别是我们这些年集中了整个国家形象的传播,国家新闻的对外传播等这些方面,今天也不作为一个重点去讲了。

在文化建设当中,我们还注重城乡文化的建设的一体化建设问题,这些方面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都应该关注,但我这里侧重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当中,也是从十六大以来着力推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是我们公益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排在第一位。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今天在这一部分里边着重对目前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的情况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

主要是从基本内容、原则要求、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四个方面来讲。

主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保障公民的,以政府投资为主,公共财政买单,保障公民能够读书看报、收听广播、看电视、参加群众性文化活动、参加公共文化的建设。

这体现为一些工程的建设,像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1231”工程,20人以上的自然村,一个一个看一场电影,数字电影进村。

还包括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这是由文化部来推动的等一些内容,通常讲是“5+1”,刚才我讲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1主要是看电影,5是指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参加群众性文化活动,乃至于公共文化鉴赏,体现为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体育馆、美术馆免费开放等一些问题,这是内容。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现在“5+1”内容也是符合我们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提出的。

在地方的实践当中,有的地方这个内容会更多,如深圳市,深圳市在国家层面上规定的内容之外,它有更多,如艺术素养的培养,一些群众性节庆活动等都是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来实现的,它规定了14项。

这是从内容上来讲,这也与在2001年我国通过了早期加入一个联合国政治经济文化公约,在这里面对公民的文化权利做了很详细的细分,我国加入《公约》之后,我国在2002年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有一个这样的背景。

我们今天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常讲是一种文化民生,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公民文化人权的实现问题,这是一个内容。

第二个方面,我们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要求呢?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当中,我们遵循这样一些基本原则,第一,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公众提供这些免费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活动,它就完全是公益性的,都是一些免费的,这一部分文化服务的内容和产品是由政府的公共财政来实现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基本性,公民的文化需求内容是多层次的,也是非常丰富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能够提供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体现一个基本性,国家层面上的“5+1”和一些具体省市自己确立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还是有差别的,国家层面更多地体现一种基本性,地方上的文化服务内容尽管增加了很多,发达地区比国家层面的增加了不少,但是体现的还应该是一个基本性,只是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相适应,在国家基础上扩大内容。

第三个原则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但如果大家接受服务或者进行这种文化消费非常不便利的话,你提供这种产品的功效就没有得以实现,在地方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当中,便利性地获得,有的地方还是有差距的。

像广东、深圳等地分别提出了“10分钟文化圈”、“一刻钟文化圈”很好地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原则,也有的地方把大剧院、文化馆、博物馆建在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在这些场所里边提供的公共化服务就很难体现,为什么?

不便利。

第四,均等性原则,均等性主要是指虽然我国东中西城乡之间差距很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就要对于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层次不同的正视,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应该是均等的,这里边就包含着区域之间的均等,城乡之间的均等,还有一个不同身份人群之间的均等,如我是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都能够享受到同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这一点上,十六大之后,很多省市,特别是把城市流动人口,农民工群体等一些人群列入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这是非常好的,这就真正实现了我们过去一段时间没有做到的身份均等问题,城乡均等做到了,但在很多地区身份均等通过这些措施、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得以实现。

就目前来讲,如果我们把我国与发达国家文化设施和机构做一个对比,当然这些文化设施和机构更多的是落实,我们自己在从事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职能差距还比较大,我以北京地区和国外相比,因为要做对比就得有可比性,如果把中国和美国做对比,可比性差一些,如果把北京和美国的做对比是可以做对比的。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平均2到4万人就有一家公共图书馆,根据2009年公布的数据美国有16600家公共图书馆我们现在整个中国才有2800多家,像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现在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另外,以电影的荧幕数为对比,2009年的时候,美国有5万块银幕,整个中国2009年4700银幕,现在已经有接近7000块,像北京地区,现在有接近600块银幕,当然它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同、相等级别的城市相比较,基本文化设施的数量、机构也还是不够,我们也注意到北京市也正在“十二五”时期推动这样一个工作,进一步扩大这些文化机构和设施的建设,中央层面在《中国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里边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十二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如单纯以看电影为例,“十二五”争取到县区层面就有一家像样的影院让大家能够看场电影,这都是我们在这个方面推进的工作。

总体来讲,我国“十一五”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进入“十二五”的第二年,但如果以五年为例来看的话。

“十一五”公共文化事业这一块的投入年均增长接近20%,19.3%的增长比例是“十五”的2.5倍,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这是整体上。

从资金的投入来看,文化事业的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不乐观。

根据我们这些年来文化事业费占整个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在0.4%以下,2010年文化事业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才占到0.36%,这个比重是比较低的,甚至比三年困难时期达到0.58%的比重也还要低很多。

这就说明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当中的投入这一块还需要加大。

第三个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均等化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均等化在前面也讲到,如果是两个均等,一个是城乡均等,二是身份均等,现在这两个均等都还有距离,将来恐怕这个方面还需要我们好好做工作。

第二个方面,经费保障问题,前面,我从总体上就经费保障增加了很多,年均增长在过去接近了20%,实际上总体在整个支出当中所占的比重还远远不够,由此导致我们整个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网络还不够健全,当然对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也做了很多尝试来保障经费,我们在去年以来,2011年以来这个方面的成就,从中央的投入,地方的配套力度还是挺大的,去年我们在这个方面,中央的投入达到了31多个亿,地方配套投入100多个亿,通过经费投入的保障,从而来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的权利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三个,运营体制。

存在问题当中运营体制不够活,特别是现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自身的用人机制,平时的运营机制等不过活跃,使得它的竞争力、效率方面比较低,甚至一些大型文化场所的运营都出现了运营困难的状况,在未来“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想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能够建设更有成就,更好地发挥作用,在运营机制方面就要加强这种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内部的体制机制的改革,我们现在正在推动的这一类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单位的改革就是在从内部机制来使这些公益性的文化活动机构的运作更为灵活,适应市场竞争的条件。

虽然它是完全归一类的,我们在事业单位改革当中把这一类的机构归为公益一类,但经费保障,我们有财政拨款,运营机制上,内部也要进一步增强用人的聘用制、竞争机制等,使得它的效率更高,进一步满足公众的文化消费和服务的需求。

存在的问题的第四个方面,参与主体过于单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参与主体现在更多是由政府相关的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我们没有很好地调动社会力量、社会主体、个人、组织、私人机构,包括企业是他们参与进来,从而能够在经费方面,能够在营运机制方面变得更为灵活,这也是未来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应该去破解的题目。

上面就公共文化事业当中,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们的背景、目标、任务、原则,乃至于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做一个简单介绍。

(二)文化产业发展

下面,当代文化建设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文化产业发展做一个介绍。

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年来,从2001年获得合法性认识,各地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通过建设了大量的文化产业园区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也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的载体。

以文化部任命的十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例,2008年的时候,这些示范园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了600个亿,等到2011年的时候,根据文化部的统计,就达到了3000个亿。

像北京这样的地区公布了三批文化产业集聚区,大概超过7层以上,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文化产业的总体产值70%以上来自于这些集聚区。

因此各地都出台了很多的地方性的政策,包含2001年以来,也逐渐地形成了一个比较成体系的文化经济政策体系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特别是做了这样几件事,如我们要培育完善的市场主题,推动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一些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些年,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都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而且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今天我们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引擎,在“十二五”时期,我国更是把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要成为超过5%,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下边,我在这个大背景下,着重从文化产业,从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引擎的一个角度来谈谈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具体表现。

第一个方面,文化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使得文化服务的作用更加彰显出来。

随着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的协调更趋完善,服务经济包含文化服务在内的比重占得越来越大。

这些城市一定是一个区域里边各种文化服务、文化消费的一个引领的领域。

如像在北京城这样的城市里边,各种文化设施、各种文化服务机构、文化生产机构有一个聚集,而且进一步发展还应该是引领文化消费和文化时尚,文化服务作用是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些年来,像我们国内的城市在转型过程当中,也都进一步扩大了文化服务的辐射功能。

我这里想以一个非常典范的例子,以西班牙的古根汉美术馆的建立对当地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的例子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毕尔巴鄂市还在普通的城市生活馆有一个展区,专门讲到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服务的实现,使得整个城市经济转型,找到了替代产业的例子,简单来说,西班牙的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原本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因为资源枯竭,出现了经济一落千丈,失业率居高不下,大批的人失业了,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出现了不稳定。

对这种自然枯竭了,要实现产业转移,解决就业问题等各种发展中的问题,当地政府在这个时期通过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确定了一个复兴毕尔巴鄂市的新的计划,“毕尔巴鄂2000”计划,主要是干什么呢?

这个计划主要是希望筹建一个古根汉美术馆,通过投入1.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来建美术馆,希望美术馆的建立吸引人群到这个地方来旅游,然后以旅游作为一个巨大的辐射性的很强产业来带动当地整个经济的转型。

当时要投入1.3亿欧元的巨额投资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但这个计划还是得以实行。

1997年开馆了,美术馆开馆以后到年就为整个毕尔巴鄂市带来了130万的游客,收回了投资,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在此后的7年里面,这个地方共赚取了12亿欧元,还为政府创造了2亿欧元的财政收入。

在西班牙北部的只有135万常住人口的城市由此赢得了复兴,整个城市的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型,这个很典范,它通过提供文化服务,带动了整个相关产业的整体效益的出现,使得这个城市的经济出现了完美转型,这也是在国际上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以上的一个普遍规律,文化消费开始增加,3000美元以上的时候,我们说3000美元这个坎的时候,就应该以精神和文化消费为主的这样一个经济类型,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各地完善自己经济结构,满足人民的文化精神消费需求的一个必备条件,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这也是我们这些年来在调整经济结构当中提出来,要丰富发展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当然文化产业我们没有把它作为传统服务业,而且作为新兴产业来看待的,因为它本身对其他的服务业也有一个巨大的带动作用,特别是非常传统服务业的内容,使传统服务业得以生机,包含旅游业也一样,因为有文化服务内容的加入使得旅游业有了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它的产业的能值,这是第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很典型的例子,城市都是这样的,城市生活提供文化服务来使城市经济更趋合理,都是这种发展文化经济的既是诱因,也是结果。

第二个方面,通过发展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产业来使我们整个的城市得以改造,特别是在存在城市产业结构的背景下,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体现得比较明显的是英国、美国,英国从50年代以后就存在这个问题,但它真正地实现,华丽的转身却在70年代之后。

在英国最典型的在70年代以后很多传统,如纺织业、制造业等其他的传统制造工业经济时期的一些产业类型为主导的城市,都存在了一个产业转移、产业升级问题。

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一个结果,产业出现“空心化”,怎么样寻找到一种替代产业使解决这个城市经济的发展,解决人的就业问题等,怎么办呢?

借助于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当中一个特殊的类型,艺术产业来推动城市转型,来推动传统的城市功能的转换来发展城市的经济。

在这一点,像纽约的“苏活区”,像北京的“798”都是非常典范的个案。

工业时代我们留下了很多老厂房,我们怎么对它使用?

发展什么产业?

如像北京的“798”艺术区就是由过去的保留“798”、“797”等多个生产电子原器件的工厂老厂房,对它的老厂房的空间职能进行转换之后,就把它由一个传统的生产空间变成了今天的一个艺术空间,乃至于由过去的生产空间变成一个商业空间。

目前,“798”艺术区截至到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